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8
高三·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温故知新】1、两宋民族关系的特点与影响2、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地位【课程导学】一、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发展原因(1)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民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外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化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分析文化发展原因的一般规律二、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忆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并用史实说明三、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发展的表现(一)科学技术1、三大发明①内容:②完成和发展的朝代: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①时间:②发明者:③传播A、向东:B、向西:④比欧洲早3、指南针的使用①用于航海的时间:②传播:③意义:A、 B、4、火药的发展①经过A、北宋:B、南宋:C、金朝:②传播:5、《梦溪笔谈》:①朝代:②作者:③内容:④评价: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天文历法①元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郭守敬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就: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理四大发明专题★分析三大发明西传对欧洲产生的影响★归纳古代中国天文历法成就★分析宋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及其特点★列举宋代科技领先世界的主要表现(二)哲学思想——理学1、思想特点(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代表人物:朱熹①历史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主要思想: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③思想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辽宋夏金元文化一、介绍辽宋夏金元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北宋、南宋、辽、金以及元朝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文化。
这一时期跨越了10世纪至14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与变革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历史背景在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政权频繁更迭,各个政权之间的战乱不断。
在北宋时期,中国经历了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的时期。
然而,辽、金和元这几个外族政权的兴起和侵略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辽文化辽文化以辽朝为代表,辽朝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
在辽朝统治下,中国北方地区出现了融合了契丹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独特文化形态。
辽文化主要表现在文字、艺术、建筑等方面。
辽俄文、契丹字、金刚经卷和佛教壁画等都是辽文化的重要代表。
四、宋文化宋文化以北宋和南宋为代表。
北宋时期,中国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发达。
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活跃于文坛,产生了很多重要的文化作品,如苏轼的《赤壁赋》、王安石的变法等。
南宋时期,由于金朝的侵略,中国失去了北方的统治地位,南方文化变得比较独立,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五、夏文化夏文化是以夏朝为代表的文化形态。
夏朝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
夏文化主要表现在党项文字、夏碑、夏歌等方面。
夏朝时期,中国西北地区的文化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六、金文化金文化是以金朝为代表的文化形态。
金朝是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金文化主要表现在建筑、绘画、服饰等方面。
金朝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宋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七、元文化元文化是以元朝为代表的文化形态。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权。
元文化主要表现在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
元朝的统治推动了蒙古族、汉族、西域和回族等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八、文化交流与融合辽宋夏金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各个政权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政权更迭,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中国大地上交相辉映,互相借鉴。
辽宋夏金元文化的形成也为后来的中国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九、结语辽宋夏金元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山西省阳泉市古城中学郭相枝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1.科学技术的成就: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和发展;建筑技术的提高;沈括的《梦溪笔谈》;郭守敬及《授时历》。
2.理学:理学的概念;朱熹的理学思想。
3.书院的兴起和《资治通鉴》。
4.文学:宋词的繁荣;李煜、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陆游词作的内容、风格特点及代表作;元曲的概念;关汉卿及《窦娥冤》。
5.绘画艺术:风俗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二、要求学生认识1.通过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和发展概况的介绍,引导学生认识,四大发明不仅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而且更是我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大大推进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2.通过介绍沈括、郭守敬等人的科学成就,使学生认识宋元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仍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且正是科技的发达,使宋元时期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发展。
3.通过对宋元时期科技、哲学、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辉煌的文化成就的介绍,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国境内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的发展做了重要的贡献。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一定社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通过引导学生概括这一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发展是以政治、经济为基础的,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组织学生设计和制作《五代辽宋夏金元文化成就简表》,培养学生动手和自学的能力。
3.宋元时期的三大发明是欧洲资本主义到来的必要前提。
通过指导学生回忆和联系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等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联系中外历史分析问题的横向思维能力。
4.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总结概括这一时期的文化特征,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特别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和发展;理学及朱熹的理学思想;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学成就,特别是宋词繁荣的原因及宋词的成就。
高三历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重难点解析一. 本周教学内容: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二. 重点、难点:1. 重点:古代三大科技发明在宋代的发展,沈括和郭守敬,宋词,元曲;明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
2. 难点: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特点、地位;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措施的作用;对“均田免粮”口号的评价。
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一)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1. 两宋时期的经济是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它不仅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而且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的高度发展是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2. 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使中原和南方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
3. 这一时期从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到元的统一,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族人民相互学习,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文化有了重大进步。
4. 宋元时期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一方面是我国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也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
5. 这一时期的文化在隋唐文化高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二)科学技术宋元时期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仍然处于领先地位。
1. 三大发明的发展和传播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代有划时代的发展。
印刷术从隋唐的雕版印刷到宋代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指南针从战国的司南到北宋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或要从古代炼丹家发明到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再到北宋广泛用于军事和南宋管形火器的出现。
三大发明的演进是一个历史过程,宋代只是最后完成和发展。
三大发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阿拉伯、欧洲等地,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知识线索】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唐朝末年形成的藩镇割据势力发展,形成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各割据政权间混战,造成黄河流域社会动荡,生产破坏。
在此期间,以契丹为主的少数民族势力进入中原地区。
江南地区社会相对安定,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五代后期,黄河流域统一趋势发展。
后周世宗进行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创造了条件。
北宋与辽、夏、金960年北宋建立后,先后攻灭各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局面。
宋太祖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使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但因此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
北宋中期,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发生王安石变法,但最终失败,北宋衰弱的局面继续存在。
北宋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其中以商品经济的发展最为显著。
唐朝末年以来,边疆少数民族发展,至北宋形成了各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北宋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间发生过长年的战争,但彼此关系以和平交往为主流,频繁的经济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发展。
南宋与金北宋结束后,南宋政权建立了在南方的统治。
南宋军民对金军的进攻进行了坚决的抵抗,宋、金最终达成和议,形成南宋、金、西夏并立的局面。
南宋时期,南方经济继续发展,海外贸易进一步扩大,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基本完成。
北方金统治地区的经济在战乱后也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融合趋势继续发展。
元朝13世纪初,蒙古地区实现统一,蒙古政权建立。
此后,蒙古政权依仗武力先后攻灭西夏、金、大理和南宋政权,于1279年重新统一了中国。
其间,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了元朝,定都大都。
元朝为巩固统治,建立了行省制度,发展了中央集权的行政制度。
元朝时,棉纺织业、国内交通和对外贸易获得发展。
元朝的维护蒙古贵族的统治,实行民族分化政策,使元朝统治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元末农民战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第一章: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1.1 教学目标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特点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1.2 教学内容五代十国时期的的历史背景介绍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特点分析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介绍1.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教师通过PPT展示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五代十国时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第二章:辽朝时期的文化2.1 教学目标了解辽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辽朝时期的文化特点了解辽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2.2 教学内容辽朝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辽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分析2.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辽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教师通过PPT展示辽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辽朝时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第三章:宋朝时期的文化3.1 教学目标了解宋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宋朝时期的文化特点了解宋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3.2 教学内容宋朝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宋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分析宋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介绍3.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教师通过PPT展示宋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宋朝时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第四章:西夏时期的文化4.1 教学目标了解西夏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西夏时期的文化特点4.2 教学内容西夏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西夏时期的文化特点分析西夏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介绍4.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夏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教师通过PPT展示西夏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西夏时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第五章:金朝时期的文化5.1 教学目标了解金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金朝时期的文化特点了解金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5.2 教学内容金朝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金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分析金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介绍5.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金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教师通过PPT展示金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金朝时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第六章:元朝时期的文化6.1 教学目标理解元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元朝时期的文化特点认识元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6.2 教学内容元朝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元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分析元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介绍6.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元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教师通过PPT展示元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元朝时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第七章: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发展7.1 教学目标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发展历程掌握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理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7.2 教学内容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发展概述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介绍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分析7.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发展历程和成就教师通过PPT展示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科技对社会发展的理解第八章: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艺术成就8.1 教学目标掌握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艺术特点了解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理解艺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8.2 教学内容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艺术特点介绍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分析艺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8.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掌握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艺术特点和代表性艺术家教师通过PPT展示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艺术对社会发展的理解第九章: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生活9.1 教学目标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掌握这一时期的社会习俗和风情理解社会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9.2 教学内容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介绍这一时期的社会习俗和风情描述社会生活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分析9.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和习俗教师通过PPT展示这一时期的社会风情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社重点和难点解析:1. 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特点: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复杂,政权更迭频繁,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特点显著。
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①科学技术的成就: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建筑技术的提高;沈括的《梦溪笔谈》;元朝历法和天文学家郭守敬。
②理学。
③教育和史学:书院的兴盛;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④文学:宋词的繁荣;李煜、苏轼、柳永、辛弃疾、李清照词作的内容、风格特点;陆游的诗词;市民文学──话本;元曲和关汉卿。
二、能力培养目标1.文化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通过分析这一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让学生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填写《五代辽宋夏金元文化成就简表》,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列表比较的自学能力。
3.我国三大发明的传播是欧洲资本主义到来的必要前提,通过联系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
4.通过比较编年、纪传史书体例和宋词中豪放派、婉约派的不同风格,培养学生的比较研究能力。
5.通过学生总结、讨论这一时期的文化特征,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和传播,说明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大大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沈括、郭守敬等人的科技成就,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
3.通过教育、史学、哲学、文学、艺术领域的辉煌成就,让学生领略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风采,感受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感教育。
4.通过辽、夏、金、元的文化成就,说明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同样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对学生进行维护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要点一、科学技术1.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2.建筑技术的提高3.科学家沈括和《梦溪笔谈》4.元代的历法和天文学家郭守敬二、理学三、书院的兴起和《资治通鉴》1.书院的兴盛2.史学家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四、文学1.五代杰出词人李煜2.宋词繁荣的原因3.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4.婉约派词人柳永和李清照5.陆游的诗词6.话本六、元曲1.元曲2.关汉卿的创作七、绘画艺术1.绘画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节重点:本课涉及的科技文化成就知识点较多,应适当突出三大发明、沈括和郭守敬、宋词、元曲。
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特征、地位等理性知识也应列为重点。
本节难点:①基本概念:理学、元杂剧、散曲。
②五代辽宋夏金元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特点、地位。
二、在讲授本节具体内容之前,应以这一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入手,导入新课。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本章1—7节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的发展中提炼有关文化繁荣的原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政治、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原因可归纳为:①两宋时期的经济是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它不仅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而且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的高度发展是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②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使中原和南方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
③这一时期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文化有了重大进步。
④宋元时期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在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一方面是我国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也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
⑤这一时期的文化在隋唐文化高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各族人民善于继承和发展隋唐的文化成果。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可由教师扼要讲解,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作答,教师小结。
这部分内容教材中没有现成答案,要让学生做好笔记。
三、科学技术一目,主要介绍了四个方面的成就: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和发展;建筑技术的提高;科学家沈括和《梦溪笔谈》;元代历法和天文学家郭守敬。
1.讲授三大发明时,应回忆以前所学知识,概括三大发明的经过。
印刷术:从隋唐的雕版印刷到宋代的活字印刷;指南针:从战国的司南到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从古代炼丹家发明到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再到北宋广泛用于军事和南宋管形火器的出现。
强调三大发明是一个历史过程,宋代只是最后完成和发展。
高中教材教法和初中不同的是,高中应侧重原因、结果、性质、特点、意义等理性认识。
因此,教师要注意突出三大发明的外传及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建筑技术的提高,教材主要从李诫编撰《营造法式》和辽、夏、金三朝保存至今的实物建筑,说明这一时期的建筑技术已走向成熟。
强调《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一部建筑工程施工和标准化的法典,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工程学专著。
还要强调少数民族政权辽、夏、金三朝对祖国古代灿烂文明所作的贡献。
3.沈括的《梦溪笔谈》是本节重点之一,教师要结合英国学者李约瑟对这一科技论著的客观评价,重点讲述《梦溪笔谈》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可举出书中记载的沈括本人的科学创见,如十二气历、地磁偏角,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沈括在天文历法方面的重要成就,如主持编修《奉元历》,“十二气历”的内容,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
4.元代郭守敬的天文历法成就也是重点之一,应着重进述他主持全国的天文测量和编定《授时历》。
四、理学和史学一目,教材主要介绍了朱熹及其理学思想;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
1.理学是高中新教材增加的知识点,初中历史未学过,是本节难点之一。
教材介绍了两宋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
理学是两宋时期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糅合了佛教、道教的一些思想,更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南宋的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是理学的一大派系。
教师应讲清这些基本概念以及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2.史学成就。
课本用小字讲述《资治通鉴》的体例、内容、意义,高初中教材的叙述基本相同,教师不必多讲。
要强调编写此书的目的是让统治者吸取国家兴衰治乱的经验和教训,巩固北宋的封建统治;同时还要强调这部史书的地位和史料价值。
五、文学一目,教材从词、诗、曲等方面讲述了这一时期文学领域的辉煌成就,重点是宋词和元曲。
1.词:应讲明下列四个问题。
① 宋词繁荣的原因。
教师可把教材内容归纳为三点:第一,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第二,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第三,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还要指出,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毛泽东语)文学艺术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社会经济、政治决定的。
②南唐李煜词的特点。
他的词前期、后期内容风格截然不同,这是他前后两期的生活处境和地位不同所决定的。
教师可举他的代表作品《虞美人》中千古流传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说明他后期词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③ 豪放派词人及其风格特点。
在讲述两宋具有代表性的词人及其代表作品时,建议从宋词的两大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评析和鉴赏宋词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并比较两派不同的风格特点。
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要结合“资料和注释”中的有关内容,具体说明他对词发展的重大贡献。
南宋的辛弃疾继承和发扬了苏轼的风格,取得很高成就。
可举出他们的代表作品和名句,总结豪放派词人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
④ 婉约派词人及其风格特点。
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可举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声声慢》,说明婉约派词人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
豪放派、婉约派的主要不同:前者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后者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应注意,许多词人的作品往往兼具豪放与婉约两种不同风格,并不截然分开,但各有偏重。
2.陆游的诗词。
陆游的主要文学成就是诗,初中已学过。
高中课本主要突出了他的词。
思想内容与辛弃疾相似,表达了坚决抗金、反对议和、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主义思想。
他的词风以豪放为主,也有一些婉约缠绵的作品。
3.元曲。
要讲清三点:一、元曲的含意,包括元杂剧和散曲。
二、元杂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散曲是当时北方流行歌曲。
三、重点介绍关汉卿和他的代表作《窦娥冤》。
六、绘画艺术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绘画继续发展的鼎盛时期。
课本着重介绍《清明上河图》。
最好在课堂上再次展示在初中历史课中已学过的《清明上河图》画面,对照此图加以讲解,并强调它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七、全节小结。
小结应有特色,要避免重复课文提纲要点的一般做法。
建议总结要把本节所学的感性知识升华到理性认识阶段。
教师可提出问题:五代辽宋夏金元文化的特征及其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如何?各举出突出事例加以说明。
可让学生讨论、回答,由教师补充总结。
要点有:①高度繁荣,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
如三大发明、宋词、元曲、世俗文学、史学、绘画成就。
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指出:“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②科技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如沈括的《梦溪笔谈》。
三大发明的出现及其传播,是欧洲资本主义到来的必要前提。
③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全面繁荣,取得辉煌成就。
④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少数民族对祖国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如辽金的印刷术、火器制造、绘画。
八、教学方法建议。
教师在讲授教材时,一定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和试验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提供两种方法,供老师们选用。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议论、回答问题和教师精讲重点、难点相结合的方法。
本节共讲授2课时,第1课时进行文化繁荣的原因、科学技术、哲学、教育等内容的教学。
第2课时进行文学、绘画、文化特点及地位等内容的教学。
2.采用学生填表自学加讨论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1课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并填写《五代辽宋夏金元文化成就简表》,教师可教给学生填表的程序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也可填写一个栏目,给学生作出示范。
简表可由教师设计印发给学生,也可由学生自己设计,以培养创新能力。
第2课时采用中心问题讨论的模式。
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教师设计几道有一定深度难度或综合研究、比较研究的讨论题,由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最后由教师对每个问题进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