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6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1.通过探究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绝不是取决于对现成的历史结论的记忆,而是要在解决研究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历史,在说明自己对研究问题的看法中解释历史。
”教师以探究性问题作为展开教学的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设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问题,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通过史料研,提高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典型的、有价值的、有说服力的史料,将史料的展示与问题的解决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辨析、运用历史材料来解释历史,能用实证的方式对问题的要点逐一探讨,以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来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
二、教材分析《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是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的第四课时。
本单位前三课分别为《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辽夏金元的统治》《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分别概述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状态。
本课则是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一时期作了小结。
从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看,这一时期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向;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看,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绩在世界上仍处于抢先地位。
本课由以下四目内容构成,每目内容又涉及更细的知识点:“儒学的复兴”——XXX理学(产生背景、代表人物及主张、历史影响);“文学艺术”——宋词、元曲、话本、书法、绘画;“科技”——三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和两大科学家(XXX、XXX);“少数民族文字”——契丹大字和小字、女真文字、XXX、畏兀体蒙古文和八思巴文设计本课教学时首先应明确辽XXX这一历史阶段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
“辽宋夏金元文化以其最丰富、最繁荣、独具融合发展的色彩成为人们喜爱的璀璨明珠。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山西省阳泉市古城中学郭相枝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1.科学技术的成就: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和发展;建筑技术的提高;沈括的《梦溪笔谈》;郭守敬及《授时历》。
2.理学:理学的概念;朱熹的理学思想。
3.书院的兴起和《资治通鉴》。
4.文学:宋词的繁荣;李煜、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陆游词作的内容、风格特点及代表作;元曲的概念;关汉卿及《窦娥冤》。
5.绘画艺术:风俗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二、要求学生认识1.通过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和发展概况的介绍,引导学生认识,四大发明不仅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而且更是我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大大推进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2.通过介绍沈括、郭守敬等人的科学成就,使学生认识宋元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仍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且正是科技的发达,使宋元时期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发展。
3.通过对宋元时期科技、哲学、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辉煌的文化成就的介绍,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国境内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的发展做了重要的贡献。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一定社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通过引导学生概括这一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发展是以政治、经济为基础的,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组织学生设计和制作《五代辽宋夏金元文化成就简表》,培养学生动手和自学的能力。
3.宋元时期的三大发明是欧洲资本主义到来的必要前提。
通过指导学生回忆和联系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等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联系中外历史分析问题的横向思维能力。
4.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总结概括这一时期的文化特征,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特别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和发展;理学及朱熹的理学思想;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学成就,特别是宋词繁荣的原因及宋词的成就。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第一章: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1.1 教学目标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特点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1.2 教学内容五代十国时期的的历史背景介绍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特点分析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介绍1.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教师通过PPT展示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五代十国时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第二章:辽朝时期的文化2.1 教学目标了解辽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辽朝时期的文化特点了解辽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2.2 教学内容辽朝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辽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分析2.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辽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教师通过PPT展示辽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辽朝时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第三章:宋朝时期的文化3.1 教学目标了解宋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宋朝时期的文化特点了解宋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3.2 教学内容宋朝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宋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分析宋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介绍3.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教师通过PPT展示宋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宋朝时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第四章:西夏时期的文化4.1 教学目标了解西夏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西夏时期的文化特点4.2 教学内容西夏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西夏时期的文化特点分析西夏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介绍4.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夏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教师通过PPT展示西夏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西夏时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第五章:金朝时期的文化5.1 教学目标了解金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金朝时期的文化特点了解金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5.2 教学内容金朝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金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分析金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介绍5.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金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教师通过PPT展示金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金朝时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第六章:元朝时期的文化6.1 教学目标理解元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元朝时期的文化特点认识元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6.2 教学内容元朝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元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分析元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介绍6.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元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教师通过PPT展示元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元朝时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第七章: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发展7.1 教学目标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发展历程掌握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理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7.2 教学内容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发展概述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介绍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分析7.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发展历程和成就教师通过PPT展示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科技对社会发展的理解第八章: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艺术成就8.1 教学目标掌握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艺术特点了解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理解艺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8.2 教学内容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艺术特点介绍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分析艺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8.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掌握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艺术特点和代表性艺术家教师通过PPT展示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艺术对社会发展的理解第九章: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生活9.1 教学目标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掌握这一时期的社会习俗和风情理解社会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9.2 教学内容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介绍这一时期的社会习俗和风情描述社会生活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分析9.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和习俗教师通过PPT展示这一时期的社会风情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社重点和难点解析:1. 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特点: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复杂,政权更迭频繁,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特点显著。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基础知识]三大发明完成建筑技术提高沈括《梦溪笔谈》元历法与郭守敬理学教育与史学成就书院兴盛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宋词李煜苏轼柳永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市民文学元曲与关汉卿[基本理论].指出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2.指出这一时期我国科技成就为世界领先,培养学生致力科技文化振兴中华的情操;3.介绍古代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其魅力,并指出这些文化由各民族共同或学习中分别创造。
[能力培养].文化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的发展为前提的,通过分析文化繁荣的原因,促使学生理解上述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讲述各项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史的影响,培养学生中外史对比的能力和意识;3.讨论分析这一时期文化的时代特征,提高学生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学;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特点、历史地位。
[教具教法]资料,图片,学生结合语文准备的资料,讲述,评价,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由同学概述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教师归纳。
一是两宋时期的经济是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起来的,南方超过了北方,是中国封建经济的最高阶段,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的高度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前提;二是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原和南方相对安定;三是少数民族政权对立,民族融合加强,各地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主流,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进步;四是我国先进文化传播世界各地,我国同时地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五是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是建立在隋唐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的。
一.科学技术。
.三大发明完成和发展。
(1)活字印刷术。
11世纪,平民毕升,泥活字。
东传至朝鲜、日本,西传至欧洲、埃及,较欧洲早400年。
(2)指南针。
宋时在航海中普遍使用。
13世纪传至阿拉伯与欧洲各国。
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科技条。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第一章: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1.1.2 掌握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1.1.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1.2 教学内容1.2.1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地域分裂1.2.2 儒学、道教和佛教在五代十国时期的传播和发展1.2.3 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成就与影响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介绍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1.3.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1.3.3 小组讨论法:讨论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第二章:辽朝时期的文化特点2.1 教学目标2.1.1 了解辽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1.2 掌握辽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成就2.1.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2.2 教学内容2.2.1 辽朝的建立和辽文化的形成2.2.2 辽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成就2.2.3 辽朝时期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介绍辽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3.2 案例分析法:分析辽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成就2.3.3 小组讨论法:讨论辽朝时期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第三章:宋朝时期的文化成就3.1 教学目标3.1.1 了解宋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3.1.2 掌握宋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成就3.1.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3.2 教学内容3.2.1 宋朝的建立和宋文化的形成3.2.2 宋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成就3.2.3 宋朝时期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3.3 教学方法3.3.1 讲授法:介绍宋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3.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宋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成就3.3.3 小组讨论法:讨论宋朝时期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第四章:西夏时期的文化特点4.1 教学目标4.1.1 了解西夏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4.1.2 掌握西夏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成就4.1.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4.2 教学内容4.2.1 西夏的建立和西夏文化的形成4.2.2 西夏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成就4.2.3 西夏时期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4.3 教学方法4.3.1 讲授法:介绍西夏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4.3.2 案例分析法:分析西夏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成就4.3.3 小组讨论法:讨论西夏时期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金朝时期的文化成就5.1 教学目标5.1.1 了解金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5.1.2 掌握金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成就5.1.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5.2 教学内容5.2.1 金朝的建立和金文化的形成5.2.2 金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成就5.2.3 金朝时期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5.3 教学方法5.3.1 讲授法:介绍金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5.3.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成就5.3.3 小组讨论法:讨论金朝时期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第六章:元朝时期的文化融合6.1 教学目标6.1.1 理解元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6.1.2 分析元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成就6.1.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6.2 教学内容6.2.1 元朝的建立与蒙汉文化的融合6.2.2 元朝时期的宗教政策与文化多样性6.2.3 元朝的文学艺术成就,如戏曲、书法、绘画6.2.4 元朝的科学技术发展,如天文历算、四大发明的影响6.3 教学方法6.3.1 比较法:分析蒙汉文化的差异与融合6.3.2 案例研究法:探讨元朝代表性文化成就的案例6.3.3 小组合作法:研究元朝文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第七章:元朝时期的宗教与文化7.1 教学目标7.1.1 认识元朝时期宗教的多样性和影响力7.1.2 理解宗教与文化的相互影响7.1.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7.2 教学内容7.2.1 元朝的主要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7.2.2 宗教政策对文化发展的影响7.2.3 宗教文化与元朝时期的社会生活7.3 教学方法7.3.1 讨论法:探讨宗教信仰对社会文化的贡献7.3.2 小组讨论法:分析不同宗教在元朝的传播与影响7.3.3 实地考察法:如果可能,组织学生参观宗教文化遗址第八章:元朝时期的文学艺术8.1 教学目标8.1.1 欣赏元朝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8.1.2 分析元朝文学艺术的特点和贡献8.1.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力8.2 教学内容8.2.1 元曲、杂剧的形成与发展8.2.2 元代书法、绘画的艺术风格8.2.3 元代文学艺术家的代表作品8.3 教学方法8.3.1 作品分析法:深入解析元朝代表性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8.3.2 小组展示法:学生展示对元朝文学艺术的研究成果8.3.3 创意实践法:鼓励学生创作以元朝文化为灵感的艺术作品第九章:元朝时期的科学技术9.1 教学目标9.1.1 了解元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9.1.2 分析元朝科学技术的特点和影响9.1.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9.2 教学内容9.2.1 元朝的天文历算学成就9.2.2 元朝的医学成就与药物学发展9.2.3 元朝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9.3 教学方法9.3.1 实地考察法:参观科技博物馆或历史遗址9.3.2 案例研究法:分析元朝科学技术成就的具体案例9.3.3 小组合作法:研究元朝科技对后世的影响第十章: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的综合回顾10.1 教学目标10.1.1 综合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发展10.1.2 分析各个时期文化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影响10.1.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10.2 教学内容10.2.1 回顾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10.2.2 分析各个时期文化的传承与变革10.2.3 探讨这些时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10.3 教学方法10.3.1 讨论法:引导学生总结各个时期的文化特点10.3.2 小组讨论法:比较不同朝代文化的异同10.3.3 项目研究法:鼓励学生进行跨时期的文化研究项目重点和难点解析1. 重点环节: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概述难点解析: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地域分裂严重,需要重点掌握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详案一、背景介绍辽、宋、夏、金、元是中国历史上五个重要的朝代,它们在不同的时期相继统治着中国的中原地区。
这五个朝代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同时也在文化上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
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详细介绍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特点。
二、辽朝文化1. 建筑艺术辽朝的建筑艺术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风格和中原汉族的技艺,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辽朝的皇宫、寺庙等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屋檐和柱子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体现了辽朝人的审美追求。
2. 书法与绘画辽朝的书法以大字为主,字体饱满有力,起笔有力,笔画纵横交错。
辽朝的绘画除了继承了北方壁画的传统,还受到了南方山水画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3. 文学与音乐辽朝文学以诗歌为主,善于表现英勇、豪迈的情感。
辽朝的音乐以大鼓、大锣等乐器为主,音调高亢激昂,表现了辽朝人的豪情壮志。
三、宋朝文化1. 建筑艺术宋朝的建筑注重结构的稳定和美观,多采用砖石结构。
宋代的宫殿、庙宇、园林等建筑都注重布局的合理性,注重空间的利用。
2. 书法与绘画宋朝的书法以楷书为主,字体规整端庄,笔画横平竖直。
宋朝的绘画以山水画为主,追求写意、含蓄的表达方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3. 文学与音乐宋朝文学以词为主,词牌楚辞、汉赋等文学形式流行。
宋朝的音乐以琴、瑟、箫等乐器为主,音调婉转悠扬,表现了宋朝人的温文尔雅之美。
四、夏、金、元三朝文化1. 建筑艺术夏、金、元三朝在建筑艺术方面受到了辽宋的影响,但同时也发展出自己的特点。
夏朝的建筑风格注重色彩的艳丽和装饰的繁复;金朝的建筑注重金碧辉煌的外表;元朝的建筑多采用砖木结构,更注重规模的庞大。
2. 书法与绘画夏朝、金朝、元朝的书法继承了辽宋的传统,但也有自己的发展。
夏朝的书法注重笔画的狂放和奔放;金朝的书法注重线条的流畅和韵味;元朝的书法笔力雄浑豪放,兼收并蓄,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3. 文学与音乐夏朝、金朝、元朝的文学和音乐也有各自的特点。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①科学技术的成就: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建筑技术的提高;沈括的《梦溪笔谈》;元朝历法和天文学家郭守敬。
②理学。
③教育和史学:书院的兴盛;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④文学:宋词的繁荣;李煜、苏轼、柳永、辛弃疾、李清照词作的内容、风格特点;陆游的诗词;市民文学──话本;元曲和关汉卿。
二、能力培养目标1.文化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通过分析这一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让学生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填写《五代辽宋夏金元文化成就简表》,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列表比较的自学能力。
3.我国三大发明的传播是欧洲资本主义到来的必要前提,通过联系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
4.通过比较编年、纪传史书体例和宋词中豪放派、婉约派的不同风格,培养学生的比较研究能力。
5.通过学生总结、讨论这一时期的文化特征,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和传播,说明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大大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沈括、郭守敬等人的科技成就,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
3.通过教育、史学、哲学、文学、艺术领域的辉煌成就,让学生领略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风采,感受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感教育。
4.通过辽、夏、金、元的文化成就,说明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同样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对学生进行维护民族团结的教育。
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学案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学案本节学习重点:、三大发明的内容及完成和发展的朝代;2、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发明者、传播和比欧洲早的时间;3、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向外传播和意义;4、南宋发明的管形火器及其意义;、火药和火药武器的传播;6、《梦溪笔谈》的作者、朝代及李约瑟的评价;7、郭守敬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工作和编制的《授时历》;8、宋代理学的概念和朱熹的历史地位、思想实质;9、五代的杰出词人;10、宋词繁荣的原因;11、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词的特点及其代表作;12、陆游的主要文学成就及其词的代表作;13、元曲的概念及元杂剧、散曲的性质;14、元曲最杰出的作者极其代表作。
一、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2、宋元文化:3、契丹(辽)、党项(西夏)、女真(金)、蒙古的文化:二、科学技术、三大发明:①内容:②完成和发展的朝代: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①时间:②发明者:③传播:A、向东:B、向西:④比欧洲早3、指南针的使用:①用于航海的时间:②传播:③意义:A、B、4、火药的发展:①经过:A、北宋:B、南宋:、金朝:②传播:、《梦溪笔谈》:①朝代:②作者:③内容:④评价:A、B、6、天文历法:①元朝:②郭守敬:主张:成就:A、B、、三、哲学思想——理学、思想特点(概念):2、代表人物:朱熹:①历史地位:②主要思想:A、B、、③思想实质:四、文学——宋词和元曲、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词:五代——李煜:①历史地位:②词的特点:A、前期:B、后期:宋词:①繁荣原因:A、B、②词的特点:③代表人物:A、苏轼:时间:贡献:地位:代表作:B、柳永:时间:词的特点:代表作:、李清照:时间:词的特点:D、辛弃疾:时间:词的特点:代表作:E、陆游:时间:政治主张:主要成就:词的特点:名作:2、话本:①形成原因:②性质:③文学特点:3、元曲:①概念:②元杂剧:③散曲:④代表作家:A、作家:B、代表作:、内容:基础网络情况:11世纪中期,北宋毕异创造活字印刷术。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道宋元时期儒学发展、艺术、科技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基本史实。
2.通过相关图文材料,理解宋元时期理学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宋元时期思想、文艺、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宋代理学的出现;难点:程朱理学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影响、评价。
三.导入新课展示三幅图片,为了穿越回到宋元时期,咱们做了一系列精心的准备……假如我们回到宋元时期,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呢?(政治上和经济上)那么这个时期的思想文化呢,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四.整体感知把握基础(品文化盛宴)快速浏览课本66--69页内容,回答下面问题:1.程朱理学的背景、代表人物、主张2.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3.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文字(一)儒学的复兴1.背景①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
②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代表人物:程颐 程颢 朱熹教师出示PPT,展示程颢、程颐和朱熹的图片教师: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北宋的程颢、程颐以及南宋的大儒朱熹,他们创立的这个儒学新思想体系突出强调以理为核心,所以它们的学说又被称为“理学”或“程朱理学”3.主要观点①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②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③人生的目标是“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④提出“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达到普遍天理的认识。
你认为今天应当怎样看待“存天理、灭人欲”的提法?展示两幅图片进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同桌讨论)教师总结4.朱熹对儒学教育的深入探索: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高中历史课教案课题: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掌握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表现形式和主要代表作品。
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交流和影响。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能力,通过讨论和研究活动加深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理解。
二、教学材料:与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艺术品图片和视频素材。
相关的书籍、文章或研究资料的摘录和介绍。
白板、彩色粉笔或马克笔。
三、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展示与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相关的图片和艺术品,引发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兴趣,提出问题,如“你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有何了解?你认为这一时期的文化有何特点?”讨论学生对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的认识和疑问,引入本课的主题。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表现形式(15分钟):介绍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解释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学、绘画、建筑、音乐等文化表现形式的特点和重要性。
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作品,如诗词、小说、壁画等的代表作品和艺术风格。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交流和影响(15分钟):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如汉族、蒙古族、回族等。
探讨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影响范围,如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
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如对后世文学、艺术、建筑等领域的影响。
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5分钟):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如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形成的贡献。
讨论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如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性、文化交流与和谐共存的理念等。
小结和展望(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引导学生思考下一节课的主题,如明清时期的文化。
拓展活动:布置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作文,深入探讨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的某个方面。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通过PPT或海报展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代表作品,展示他们对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在历史课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章节是对中国古代史中辽宋夏金元五个朝代文化的梳理与总结,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特点,认识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增强历史素养。
(二)主要内容1. 辽宋夏金元五个朝代的文化特点;2. 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3. 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辽宋夏金元五个朝代的文化特点;2. 掌握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3. 认识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
(二)能力目标1. 能够分析辽宋夏金元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2. 能够评价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行简要论述。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2. 增强学生民族团结意识;3.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辽宋夏金元五个朝代的文化特点;2. 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3. 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
(二)难点1. 对辽宋夏金元文化发展背景的分析;2. 对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评价;3. 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的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历史背景,理解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特点,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启发法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寻找答案,从而深入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特点。
例如,我会提问:“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交流是如何促进各民族融合的?”、“这些朝代的文化发展对中国历史有哪些深远影响?”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科学技术;理学;教育;文学。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分析这一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我国三大发明的传播是欧洲资本主义到来的必要前提,通过联系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说明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大大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三大发明、沈括和郭守敬、宋词、元曲。
教学难点:①基本概念:理学、元杂剧、散曲。
②五代辽宋夏金元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特点、地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回答:①在“隋唐盛世”基础上继续发展,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的高度发展是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②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使中原和南方出现相对安定的局面。
③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加强,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
④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一方面我国先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吸收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
⑤各族人民善于继承和发展隋唐的文化成果。
讲授新课一、科学技术1.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⑴印刷术①11 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活字印刷术发明以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
③欧洲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比毕升晚了四个多世纪。
④用西夏木活字印刷的佛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⑵指南针①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
②13 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
③指南针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www.5y
[基础知识]三大发明完成建筑技术提高沈括《梦溪笔谈》元历法与郭守敬理学教育与史学成就书院兴盛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宋词李煜苏轼柳永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市民文学元曲与关汉卿
[基本理论]
.指出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2.指出这一时期我国科技成就为世界领先,培养学生致力科技文化振兴中华的情操;
3.介绍古代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其魅力,并指出这些文化由各民族共同或学习中分别创造。
[能力培养]
.文化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的发展为前提的,通过分析文化繁荣的原因,促使学生理解上述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述各项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史的影响,培养学生中外史对比的能力和意识;
3.讨论分析这一时期文化的时代特征,提高学生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学;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特点、历史地位。
[教具教法]资料,图片,学生结合语文课准备的资料,讲述,评价,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同学概述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教师归纳。
一是两宋时期的经济是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起来的,南方超过了北方,是中国封建经济的最高阶段,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的高度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前提;二是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原和南方相对安定;三是少数民族政权对立,民族融合加强,各地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主流,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进步;四是我国先进文化传播世界各地,我国同时地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五是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是建立在隋唐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的。
一.科学技术。
.三大发明完成和发展。
(1)活字印刷术。
11世纪,平民毕升,泥活字。
东传至朝鲜、日本,西传至欧洲、埃及,较欧洲早400年。
(2)指南针。
宋时在航海中普遍使用。
13世纪传至阿拉伯与欧洲各国。
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科技条件。
(3)火药。
唐末用于军事。
北宋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与火器。
南宋时出现“突火枪”。
“管形火器”开创人类作战史新阶段。
13世纪中期传至阿拉伯,后传入欧洲。
金制造火器较发达,曾以此击败蒙古进攻。
2.建筑。
(1)李诫《营造法式》。
北宋末年。
对建筑材料、样式、结构有记载和精致的样图。
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作。
(2)辽代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
古代木结构建筑著名。
(3)金代建造卢沟桥。
(4)元大都。
有排水系统。
3.沈括《梦溪笔谈》。
总结古代尤其是北宋科技成就,为英国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4.历法。
(1)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2)郭守敬创制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天文测量工作。
(3)郭守敬编定《授时历》,一年周期与今公历基本相同,早今公历300年。
二.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南宋朱熹为集大成者。
理为宇宙万物之源,气是构
成宇宙万物的材料。
将天理与人欲对立,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资料]朱熹。
徽州骛源人,寓居福建。
与程颐程颢合称“程朱理学”。
另稍前有周敦颐,曾有《爱莲说》一文著名并相传。
朱子重建和主持白鹿洞书院,从事教育五十余年。
主张抵抗,为权臣排挤。
留有《四书章句集注》与《朱子语类》等。
后为权臣害,先诬蔑朱子之道学为伪学,后诬蔑朱子霸占友人死后财产和引诱两个小尼姑作妾,使朱子罢而去。
三.书院兴起。
北宋兴起,南宋大盛。
著名者有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等。
以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鼓励讨论,辩难和自讲心得,风气活跃。
[资料]五大书院。
四.《资治通鉴》。
司马光主持编写。
略。
五.文学。
.词。
(1)李煜。
五代时南唐后主。
有很高文学价值。
[资料]
(2)宋词繁荣的条件。
一是经济有一定发展,商业和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人民思想感情更加丰富,不能以韵律严格的诗来表达。
二是宋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以新形式抒发感情。
(3)苏轼。
北宋文学家,豪放派代表人物。
[资料]
(4)柳永。
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资料]
(5)李清照。
两宋之交,婉约派代表人物。
[资料]
(6)辛弃疾。
南宋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资料]
(7)陆游。
南宋人,诗词均佳,豪放与婉约兼而有之。
[资料]
(8)
2.话本。
市民文学的典型代表。
由城市艺人口头讲述,记录整理,在流传中不断补充,情节完整,语言生动,艺术成就高。
3.元曲。
(1)元杂剧与散曲的合称。
将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熔于一炉,形成独具民族风格的舞台艺术形式,并产生韵文与散文组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散曲包括小令与套曲,是当时北方的流行歌曲。
(2)关汉卿。
代表作为《窦娥冤》。
[资料]蒙古人不重科举,灭金后只举行过一次科举,此后80余年废科举。
社会上许多读书人将科举作为唯一目标,
不免失落。
且元工商业发展畸形,王公贵族与官僚聚居城市,为元剧流行提供土壤。
此时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戴上臭老九的帽子。
他们不得不踏入此间,寻得一席之地。
关汉卿,北京人,长期创作戏剧,被称“梨园领袖”。
《窦》剧中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1958年关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另有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等。
另有王实甫的《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六.绘画艺术。
代表作品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另宋徽宗赵佶的绘画作品也很出名。
[课堂小结]
www.5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