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伏加德罗——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1
化学阿伏伽德罗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Avogadro's law)是一种关于化学反应中分子与原子量之间关系的定律,是化学及物理中常见的参考标准,它是由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的,也是物质所拥有的最小粒子之一,也就是一个分子中所拥有的原子个数的数字。
该定律即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是所有物质的最小的基本单位,用来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总数量。
根据阿伏伽德罗、德佩雷茨和杂凝质结构理论,认为相同物质的不同样本之间原子数是相等的,即每个分子中原子总数都是恒定的,这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定义。
阿伏伽德罗常数通常用来测定单位体积中不同物质总量的大小。
现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为6.02*1023/mol。
由此可以得出,一摩尔物质(比如水)的分子量是6.02*1023,则一摩尔水的分子是6.02*1023个。
它的用途之一在于,计算一定体积中含有的摩尔量,只要根据该物质的分子量,再除以阿伏伽德罗常数即可。
因此,现行的阿伏伽德罗常数是由国际单位制制定的,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在化学、物理等学科中都有所参考。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到1811年,当时由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AlessandroVolta)首先提出,他指出,不同的化学组成物的物质总量是相等的,也就是体积相同的样本原子的总量是一样的,这即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定义原理。
之后,英国化学家爱德华·布朗(Edvard Brown)把这一定律发展为爱布朗定律,将其称作法定常数。
该定律有助于衡量不同物质的总量。
1811年,爱布朗提出了“相同物质,相等体积,相同物质总量”原理,也就是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根据。
1858年,德佩雷茨发现,原子与分子的尺度是相关的,即每种物质的一个定义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或分子。
之后,它在压缩理论中被应用到每个样本中物质总量的测定上,即阿伏伽德罗常数的首次出现。
1907年,爱布朗假定1摩尔气体含有6.02*1023个原子,从而形成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学模型。
【高中化学】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学说一、阿佛加德罗的一生阿伏加德罗(a.1776-1856)是一名化学家,出生于意大利都灵的一个著名律师家庭。
他在16岁时获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在20岁时获得了法律博士学位,并担任了几年律师。
他厌倦了当律师。
从24岁起,他开始对数学和物理产生浓厚兴趣。
阿伏加德罗学习努力,工作负责。
虽然他懂法语、英语和德语,但除了意大利,很少有外国人知道他的科学理论。
1804年,都灵科学院选举他为传播学院士。
直到1819年,他才正式当选为科学院院士。
1820,他被聘为都灵大学数学和物理教授。
多年来,他一直在这里教学和科研。
在他的一生中,他发表了50多篇内容丰富的论文,他最重要的著作《可测量物体的物理学》有四卷。
阿伏加德罗生前没有获得任何荣誉称号。
他死后才赢得人们的尊敬。
1911年,为了纪念阿伏加德罗法律提出100周年,意大利在都灵建立了阿伏加德罗纪念雕像,出版了他的文集,并颁发了纪念奖章。
1956年,意大利科学院召开了纪念阿佛加德罗逝世100年大会。
在会上意大利总统将首次颁发的加佛加德罗大金质奖章授与两位著名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英国化学家欣谢尔伍德(hinshelwood,s.c.1897-1967)和美国化学家鲍林。
他们在致词中一致赞颂,他“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贡献的阿佛加德罗永远为人们所崇敬。
”二、第三,分子没有受到重视化学家道尔顿发表原子学说的第二年,化学家盖?吕萨克提出了气体化合体积定律。
他将自己做的化学实验结果与原子学说相对照,认为原子学说所说化学反应中各种原子以简单数目相结合的论点,可以用自己的实验予以支持,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他认为这一假说是对原子学说的支持和发展。
没想到,道尔顿坚决反对这个假说,因为原子学说认为不同元素的原子大小不会一样,其重量也不一样,因而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不可能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
正当化学界对盖?吕萨克提出的假说开展争论时,阿佛加德罗对这个问题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阿伏加德罗常数(Avogadro's constant)是化学和物理实验中的重要参数,它的量纲是6.022×10²³mol⁻¹,它的符号是N_A(原子无量纲)。
该常数对物理和化学实验的测量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确定质
量参量、质量分数、浓度值和其他物理参数的核心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由意大利化学家阿凡达·马蒂诺证实的。
他认为,在
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所有的气体的体积是不变的。
根据这一观点,
如果一个化合物有特定的质量,则有特定数量的分子组成。
因此,气
体浓度可以通过比较其体积和质量进行测量,从而计算出一个量——
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多种应用,其中一种最重要的用途是用来测量二氧
化碳的浓度。
通过使用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清楚地测出某种混合物
中每种气体的数量。
此外,阿伏加德罗常数还可以用来测量气体的扩
散系数,量化系数以及测定给定体积的质量。
通常,它也可以运用于
其他各种化学实验中,如分子层析法、气体渗透法、凝结态析法等。
阿伏伽德罗阿伏伽德罗(Amedeo Avogadro),意大利物理化学家,生于1776年8月9日,卒于1856年7月9日。
他被广泛认为是化学领域“相等体积假设”的提出者,根据他的名字,国际单位制中物质的量的单位被称为“摩尔”。
阿伏伽德罗的生平阿伏伽德罗生于意大利的图林州,来自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在观察到父亲的生意高度依赖于化学和物理实验后,他开始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于是,他进入了图林大学学习法律,但很快将注意力转向了数学和自然科学。
毕业后的他,在巴黎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然后返回了意大利继续他的职业生涯。
他被任命为图林大学的教授,然后在维罗纳的皇家学院担任了一系列职位。
阿伏伽德罗的贡献阿伏伽德罗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相等体积假设”。
根据这个假设,理想气体的体积是与所含的分子数量成正比的。
这个假设为后来气体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有助于化学中摩尔的概念的形成。
阿伏伽德罗还对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整理,从而推导出了他的“阿伏伽德罗常数”。
这个常数表示在相同的条件下,一摩尔理想气体的体积是一定的,且其值为22.4升。
这个常数在化学计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得化学家能够更方便地进行计量和配比。
此外,阿伏伽德罗还对电解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质子假说。
他认为,电解质中的化学反应是由于氧化和还原作用中的质子转移。
这个假说为后来电解质溶液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直接证据,并为电解质的化学性质解释了许多现象。
阿伏伽德罗的影响阿伏伽德罗的贡献在当时就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和赞赏。
他的工作为理论和实验化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并为后来物质计量学和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的研究对于现代化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他的名字还被用来命名国际单位制中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摩尔”。
摩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物质的数量。
在化学计算和配比中,摩尔提供了一种方便而准确的计量单位,使得化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实验结果。
阿伏伽德罗定律阿伏伽德罗定律是热力学中关于电磁力和重力的定律,由意大利天文学家兼数学家米开朗基罗阿伏伽德罗在1873年提出。
它的最初结论是:在无限远处,任何两个不同物质的电磁力与重力力相等,它们在空间中传播的速度也相等。
阿伏伽德罗定律最初由米开朗基罗阿伏伽德罗提出,他认为电磁力和重力之间有着一种作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7th世纪,当时有几个物理学家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因果关系”,它能够把所有的物体连接在一起。
但是,当时还没有发现实际的机制,也没有任何切实的理论来支持这一观点。
最终,米开朗基罗阿伏伽德罗在1873年提出阿伏伽德罗定律,他提出了它应该有一种作用介质可以把宇宙中所有的物体连接在一起:他认为,它就是电磁力。
他认为,研究电子的运动和电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揭示出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存在一种力,它以光速传播,与电子及其他带电体之间的力是等价的,这就是重力力。
由于其传播速度是光速,而电磁力的传播速度也是光速,所以它们的力大小是相等的。
阿伏伽德罗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把宇宙中的两个主要类型的力,也就是电磁力和重力力,首次联系在了一起。
它的发现引发了一场思想革命,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为现代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另外,阿伏伽德罗定律也为科学家们提出了新的基础以及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宇宙。
虽然米开朗基罗阿伏伽德罗定律被认为是热力学中的一项基本定律,但它实际上也引发了物理学家们对宇宙运行机制的思考。
20世纪后期,哈勃定律和相对论模型开启了一颗新的物理学星,进而发展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如“膨胀宇宙”模型。
最后,阿伏伽德罗定律也为下一代物理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向,如研究电磁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如何量化物质和宇宙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准确测定宇宙中各种物质的密度等问题。
至今,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科学研究中仍然被广泛使用,促使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回顾米开朗基罗阿伏伽德罗提出的定律,它的发现已经深深地影响了物理学的发展。
阿伏加德罗对化学的杰出贡献
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对化学杰出贡献是1811年提出分子假说。
他指出“一切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的体积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但由于阿伏加德罗没有提出实验论据,他的这个观点没被当时的人们接受,被搁置了近半个世纪。
直到1860年康尼查罗用实验论证并在卡尔斯鲁厄首届国际化学会议上阐述后,分子假说才被公认。
现在叫做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同样数目的分子。
阿伏加德罗从分子假说推出,要测定单质或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只要把它们变成气体,测定它的密度就可以了。
他用这种方法根据测定物质在气态时的密度,确定了一些物质的相对质量,也就是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
如氢气为2.01,氧气为32,水为18.016等。
阿伏加德罗根据分子假说阐明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并提出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质点,分子是保持物质一定特性的最小单位,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单质分子是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化合物分子则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
在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分子间各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阿伏加德罗还研究了比热、电学、液体热膨胀、酸碱对抗作用等问题。
著有《物理学教科书》共四卷。
1856年7月9日他在都灵逝世。
为了纪念阿伏加德罗对化学所作的重大贡献,把1mol任何物质所含的分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用N A表示,现在的较精确值是。
1个人简历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1776年8月9日生于都灵市。
1792年进都灵大学学习法学。
1796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开始从事律师工作。
1800年起,开始学习数学和物理学。
1804年被都灵科学院选为通讯院士,1809年被聘为维切利皇家学院的物理学教授。
1819年被都灵科学院选为院士。
1820年任都灵大学数学和物理学教授,不久被解聘。
1834年重新被聘任为都灵大学教授,直到1850年退休。
1856年7月9日在都灵逝世。
2个人简介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阿伏伽德罗(Amedeo Avogadro、1776年-1856年),意大利化学家,生于都灵的显赫家族。
全名Lorenzo Romano Amedeo Carlo Avogadro di Quaregua。
1811年发表了阿伏伽德罗假说,也就是今日的阿伏伽德罗定律,并提出分子概念及原子、分子区别等重要化学问题。
阿伏伽德罗出生于意大利西北部皮得蒙区的首都都灵,是当地的望族,阿伏伽德罗的父亲菲立波,曾担任撒伏以王国的最高法院法官。
父亲对他有很高的期望。
阿伏伽德罗勉强的读完中学,进入都灵大学读法律系,成绩突飞猛进。
阿伏伽德罗30岁时,对研究物理产生兴趣。
后来他到乡下的一所职业学校教书,1815年1月与马西亚结婚。
1832年,出版了四大册理论物理学,其中写下有名的假设:“在相同的物理条件下,气体相同的体积,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
”但未被当时的科学家接受。
著名的阿伏伽德罗常量(Avogadro's number)以他的姓氏命名, NA.3重大贡献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4德罗定律德罗定律界的温度和压强,当温度、压强相同时,任何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微弱,可忽略),故定律成立。
该定律在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推断未知气体的分子式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阿佛加德罗定律认为: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化学家阿伏加德罗生平介绍阿伏加德罗(Amedeo Avogadro、1776年-1856年),意大利化学家,生于都灵的显赫家族。
全名Lorenzo Romano Amedeo Carlo Avogadro diQuaregua。
1811年发表了阿伏伽德罗假说,也就是今日的阿伏伽德罗定律,并提出分子概念及原子、分子区别等重要化学问题。
阿伏伽德罗出生于意大利西北部皮埃蒙特大区的首府都灵,是当地的望族,阿伏伽德罗的父亲菲立波,曾担任撒伏以王国的最高法院法官。
父亲对他有很高的期望。
阿伏伽德罗勉强的读完中学,进入都灵大学读法律系,成绩突飞猛进。
阿伏伽德罗30岁时,对研究物理产生兴趣。
后来他到乡下的一所职业学校教书,1815年1月与马西亚结婚。
1832年,出版了四大册理论物理学,其中写下有名的假设:“在相同的物理条件下,具有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但未被当时的科学家接受。
著名的阿伏伽德罗常量(Avogadro's number)以他的姓氏命名, N A.阿伏伽德罗定律定义: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相同。
推论:(1)同温同压下,V1/V2=n1/n2(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
气体的体积是指所含分子占据的空间,通常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约为分子直径的10倍,因此,当气体所含分子数确定后,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的大小。
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又决定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当温度、压强相同时,任何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微弱,可忽略),故定律成立。
该定律在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推断未知气体的分子式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阿伏加德罗定律认为: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阿伏加德罗——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
阿伏加德罗(Ameldeo Avogardo,1776~1856)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
1776年8月9日生于都灵的一个贵族家庭。
1792年8月9日入都灵大学学习法学,1796年获法学博士,以后从事律师工作。
1800~1805年又专门攻读数学和物理学,尔后主要从事物理学、化学研究。
1803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
1809年任韦尔切利学院自然哲学教授。
1811年被选为都灵科学院院士。
阿伏加德罗还根据他的定律详细研究了测定分子量和原子量的方法,但他的方法长期不为人们所接受,这是由于当时科学界还不能区分分子和原子,分子假说很难被人理解,再加上当时的化学权威们拒绝接受分子假说的观点,致使他的假说默默无闻地被搁置了半个世纪之久,这无疑是科学史上的一大遗憾。
直到1860年,意大利化学家坎尼扎罗在一次国际化学会议上慷慨陈词,声言他的本国人阿伏加德罗在半个世纪以前已经解决了确定原子量的问题。
坎尼扎罗以充分的论据、清晰的条理、易懂的方法,很快使大多数化学家相信阿化加德罗的学说是普遍正确的。
但这时阿伏加德罗已经在几年前默默地死去了,没能亲眼看到自己学说的胜利。
阿伏加德罗是第一个认识到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的人。
他的分子假说奠定了原子一分子论的基础,推动了物理学、化学的发展,对近代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四卷作《有重量的物体的物理学》(1837~1841年)是第一部关于分子物理学的教程。
1856年7月9日阿伏加德罗在都灵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