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并网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198.50 KB
- 文档页数:16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有功功率、无功电压、故障穿越、运行适应性、功率预测、电能质量、仿真模型和参数、二次系统以及接入系统测试和评价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通过10kV以上电压等级并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光伏发电站的接入、调试和运行。
配置储能的光伏发电站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19862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4337电能质量公用电网间谐波GB/T29321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GB/T31464电网运行准则GB/T36572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GB38755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GB/T40594电力系统网源协调技术导则GB/T40595并网电源一次调频技术规定及试验导则GB/T40604新能源场站调度运行信息交换技术要求GB/T50063电力装置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50866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DL/T448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5003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3术语和定义1光伏发电站photovoltaic(PV)power station利用光伏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发电系统,一般包含变压器、逆变器和光伏方阵,以及相关辅助设施等。
3.2逆变器inverter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设备。
3.3并网点point of interconnection对于有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对于无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光伏发电站的输出汇总点。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GB/T 50866-2013)1总则1.0.1为规范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保障光伏发电站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通过35kV (2OkV)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以及通过lOkV(6kV)电压等级与公共电网连接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光伏发电站接人电力系统设计。
1.0.3光伏发电站接人系统设计应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建设规模、工程特点、发展规划和电力系统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1.0.4光伏发电站接人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并网点point of interconnection(POI)对于有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
对于无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光伏发电站的输出汇总点。
2.0.2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LVRT)当电力系统事故或扰动引起光伏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跌落时,在一定的电压跌落范围和时间间隔内,光伏发电站能够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的能力。
2.0.3孤岛islanding包含负荷和电源的部分电网,从主网脱离后继续孤立运行的状态。
孤岛可分为非计划性孤岛和计划性孤岛。
2.0.4非计划性孤岛unintentional islanding非计划、不受控地发生孤岛。
2.0.5计划性孤岛intentional islanding按预先配置的控制策略,有计划地发生孤岛。
2.0.6防孤岛anti-islanding防止非计划性孤岛现象的发生。
2.0.7 T接方式T integration从现有电网中的某一条线路中间分接出一条线路接人其他用户的接人方式。
3基本规定3.0.1光伏发电站接人系统设计,在进行电力电量平衡、潮流计算和电气参数选择时,应充分分析组件类型、跟踪方式和辐照度光伏发电站出力特性的影响。
3.0.2在进行接人系统设计时,可根据需要同时开展光伏发电站接入系统稳定性、无功电压和电能质量等专题研究。
各位,我们目前在做的屋顶光伏项目会遇到以380V电压等级并网的情况,相关电力规范标准并未对此电压等级接入的接地方式作出要求,但在JGJ 203-2010《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中有明确规定,具体如下:
1)3.4.1节第1条有明确规定:光伏系统在供电负荷与并网逆变器之间和公共电网与负荷之间应设置隔离开关,隔离开关应具有明显断开点指示及断零功能。
(详见附件第8页)
2)3.4.3节第2条有明确规定:光伏系统与公共电网之间的隔离开关和断路器均应具有断零功能,且相线和零线应能同时分断和合闸。
(详见附件第9页)
因此,我们在设计380V电压等级并网的光伏项目,需根据接入系统设计和审批意见中要求的并网接地方式,并结合上述规范的要求选择电力电缆的芯数和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极数。
若接入系统设计和审批意见无相关要求,就必须按JGJ 203-2010《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执行,选用四芯动力电缆和4极断路器和隔离开关。
否则,由此造成公司损失的,相关设计、校审人员将受到相应处罚,请各位知悉!
借此再次强调:今后所有项目的出线侧计量CT、PT的变比、精度、保护倍数及二次负载容量等参数需得到对侧接入单位确认后方可出图。
否则应在设备规范书及相关图纸中注明:供出线计量用的CT、PT具体参数最终以对侧接入单位的要求为准。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整理: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CES 李绍群一、一般原则综合考虑不同电压等级电网的输配电容量,电能质量等技术要求,根据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电压等级,可分为小型、中型或大型光伏电站。
小型光伏电站—接入电压等级为0.4kV低压电网的光伏电站。
中型光伏电站—接入电压等级为10~35kV电网的光伏电站。
大型光伏电站—接入电压等级为66kV及以上电网的光伏电站。
小型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一般不超过200千峰瓦。
根据是否允许通过公共连接点向公用电网送电,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的接入方式。
二、电能质量1一般要求光伏电站向当地交流负载提供电能和向电网发送电能的质量,在谐波、电压偏差、电压不平衡、直流分量、电压波动和闪变等方面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光伏电站应该在并网点装设满足IEC 61000-4-30《电磁兼容第4-30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电能质量》标准要求的A累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
对于大型或中型光伏电站,电能质量数据应能够远程传送到电网企业,保证电网企业对电能质量的监控。
对于小型光伏电站,电能质量数据应具备一年及以上的存储能力,必要时供电网企业调用。
1.2谐波和波形畸变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压应满足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的规定,如表1所示: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处的总谐波电流分量(方均根)应满足GB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的规定,应不超过表2中规定的允许值,其中光伏电站向电网注入的谐波电流允许值按此光伏电站安装容量与其公共连接点的供电设备容量之比进行分配。
1.2电压偏差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的电压偏差应满足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的规定,即:35kV及以上公共连接点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标称电压的10%。
20kV及以下三相公共连接点电压偏差为标称电压的±7%。
光伏并网规定光伏并网规定是指对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与电网进行连接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由于光伏发电具有清洁、可再生、分散式等特点,逐渐成为国内外能源发展的热点领域。
为了保证光伏发电的安全、稳定并有效地与电网进行接入,各国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光伏并网规定。
首先,光伏并网规定要求光伏发电设备必须符合一定的技术标准。
例如,设备的安装、设计要符合国家或地方的技术标准,符合电网的安全要求。
此外,光伏发电设备的电压、频率等参数也需要符合电网的要求。
只有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光伏发电设备才能被允许与电网连接。
其次,光伏并网规定要求光伏发电设备必须具备一定的保护措施。
例如,设备需要具备过电压保护、过电流保护、短路保护等功能,以确保在异常情况下能及时切断与电网的连接,避免对电网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光伏发电设备还需要具备防雷击、防火灾等安全保护措施,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再次,光伏并网规定要求光伏发电设备必须具备必要的监测和检测功能。
光伏发电设备需要能够实时监测发电功率、电压、电流等参数,并能够将监测数据上传至电网供电部门进行远程监控。
同时,设备还需要具备故障检测和告警功能,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故障,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
此外,光伏并网规定还对光伏发电设备的调度和控制提出了要求。
光伏发电设备需要能够接受电网操作人员的调度,根据电网负荷的需要进行发电量的调整。
此外,设备还需要接受电网的远程控制,能够实现远程开闭合、电网故障跳闸等操作,以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
最后,光伏并网规定还对光伏发电设备的接入条件做出了规定。
例如,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光伏发电设备需要事先申请授权,通过一定的审核程序后方可与电网接入。
此外,设备的接入还需要遵守一定的程序和要求,包括与电网供电部门签订合同、办理接入手续等。
总之,光伏并网规定是为了保证光伏发电设备与电网之间安全、稳定地连接而制定的一系列法规和标准。
通过规范光伏发电设备的技术、保护、监测、调度和控制等方面,可以有效地促进光伏发电的发展和应用,推动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太阳能光伏电站并网条件
在接入电网时,光伏电站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首先,必须在逆变器输出汇总点设置易于操作、可闭锁、且具有明显断开点的并网总断路器,以保证电力设备检修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其次,光伏电站和并网点设备的防雷和接地应符合___规定要求。
光伏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合格,接地电阻应按规定周期进行测试。
此外,为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光伏电站或电网异常、故障时应具有相应继电保护功能,保护电网和光伏设备的安全运行,确保维护人员和公众人身安全。
光伏电站的保护应符合可靠性、选择性、灵活性和速动性的要求。
光伏电站的过流与短路保护、防孤岛能力、逆变率保护、恢复并网等应满足国家电网规定的要求。
此外,光伏电站的二次用直流系统的设计配置及蓄电池的放电容量应符合相关规程的技术要求。
最后,光伏电站的电能质量需要满足规程要求,包括电压谐波和波形畸
变、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闪变、电压不平衡度、直流分量在规定的范围内。
光伏电站的安全自动装置应按规定配置齐全。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接入技术要求一、一般规定1.1 对接入电网的要求应充分考虑因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而引起的公共电网的潮流变化,并应根据其影响程度对公共电网进行必要的改造。
1.2 建设条件太阳能分布式发电项目及建设场地应具有合法性;用户侧的电能质量和功率因数应符合电网要求。
1.3 对电气设备的要求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采用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的制造(生产)标准,其性能应符合接入电网的技术要求。
1.4 系统定位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应定位于非连续供电的次要电源。
1.5 系统功能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功能是生产满足电网电能质量要求的电能。
1.6 设计原则太阳能分布式发电站宜按无人值守设计。
1.7 对接入电压的规定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接入电压应不高于包括消纳大部分或全部该系统电能的电力用户在内的公共连接点的电压。
二、并网原则2.1 并网方式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采用可逆并网方式。
2.2 并网点位置的选择2.2.1 当光伏组件安装容量不大于配电变压器容量时,宜接入配电变压器二次侧配电柜(箱)。
2.2.2 当光伏组件安装容量大于配电变压器容量时,应接入配电变压器一次侧配电柜(箱)。
2.2.3 光伏组件安装容量不应大于市电供电线缆的允许输送容量。
三对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气参数的要求3.1 电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应为逆变后经变压器或不经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等于并网点母线电压,其电压偏差应符合GB/T12325的规定。
3.2 频率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频率应与接入电网的频率始终保持一致。
3.3 功率因数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功率因数宜为1;当并网点呈感性,且功率因数低于电网要求时,可向并网点输送容性无功功率;反之,可向电网输送感性无功功率。
且无论输送的无功功率是感性还是容性,均应使并网点的功率因数不低于0.9(感性)。
四、电能质量4.1 谐波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输入到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流(方均根值)的值及其计算方法均应符合GB/T14549的规定。
太阳能光伏电站并网条件、调控特性及其对电网的影响2013-3-22 09:07|发布者: joucao|查看: 4067|评论: 0摘要:大中型光伏电站还具备相应的电源特性和频率异常响应特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电网的电压和频率调节,具备的耐受电压异常的能力,避免在电网电压异常时脱离,引起电网电源损失。
关键字:光伏电站、电能质量、电网调度一、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技术要求按照电压等级对并网光伏电站分为三类:小型光伏电站(接入电压等级为0.4kV)、中型光伏电站(接入电压等级为35kV)和大型光伏电站(接入电压等级为66kV以上)。
根据是否允许通过公共连接点向公共电网送电,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的接入方式。
对并网光伏电站电能质量的要求遵循以下标准:GB/T145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2325-2008《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2326-2008《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543-2008《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光伏电站并网运行时,向电网馈送的直流电流分量不超过其交流额定值的0.5%。
大中型光伏电站还具备相应的电源特性和频率异常响应特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电网的电压和频率调节,具备的耐受电压异常的能力,避免在电网电压异常时脱离,引起电网电源损失。
二、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光伏电站必须在逆变器输出汇总点设置易于操作、可闭锁、且具有明显断开点的并网总断路器,以保证电力设备检修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2.光伏电站和并网点设备的防雷和接地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规定要求,光伏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合格,接地电阻应按规定周期进行测试。
3.光伏电站或电网异常、故障时为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应具有相应继电保护功能,保护电网和光伏设备的安全运行,确保维护人员和公众人身安全。
光伏电站的保护应符合可靠性、选择性、灵活性和速动性的要求。
4.光伏电站的过流与短路保护、防孤岛能力、逆变率保护、恢复并网等应满足国家电网规定的要求。
光伏发电站电网接入规程(企业标准)1.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光伏发电站电网接入的规程,以确保安全可靠地连接光伏发电站和电网。
该规程适用于我们公司的光伏发电站项目。
2.定义- 光伏发电站:指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 电网:指公共电力系统,包括输电线路、变电站和配电系统等组成部分。
3.接入要求- 光伏发电站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 光伏发电站应具备合法的土地使用权和必要的环境评估手续。
- 光伏发电站应具备稳定的电力输出能力和良好的运行记录。
- 光伏发电站应具备适当的安全保护装置和监测系统。
4.接入流程4.1 提交申请- 光伏发电站运营商应向电网运营商提交接入申请,包括相关证明文件和技术资料。
4.2 技术评估- 电网运营商将对光伏发电站的技术资料进行评审,确保其满足接入要求。
4.3 签订合同- 若光伏发电站通过技术评估,双方将签订电网接入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4.4 工程建设- 光伏发电站运营商应按照合同要求,进行电网接入设备和系统的建设和安装。
4.5 联调测试- 工程建设完成后,电网运营商将进行联调测试,确保电网和光伏发电站的互联正常运行。
4.6 完成接入- 电网运营商确认联调测试通过后,正式接入光伏发电站,允许其向电网供电。
5.安全与维护- 光伏发电站运营商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接入设备和系统,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
- 电网运营商应定期检查电网设备和系统,及时处理故障和异常情况。
6.责任与义务- 光伏发电站运营商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接入义务,并承担因接入导致的责任。
- 电网运营商应提供稳定可靠的电网供电,并及时处理与光伏发电站接入有关的事务和问题。
7.附则-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替代之前的相关规定。
- 如有需要,本规程可以进行修订和补充,但修订和补充应经过公司相关部门的批准。
以上为《光伏发电站电网接入规程(企业标准)》的内容。
该规程由我公司制定,旨在保障光伏发电站与电网的安全接入,促进可持续发展。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太阳能光伏并网,光伏电站,光伏用蓄电池标准规范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二○○九年七月太阳能光伏并网,光伏电站,光伏用蓄电池标准规范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一般原则 (3)5 电能质量 (4)6 功率控制和电压调节 (6)7 电网异常时的响应特性 (7)8 安全与保护 (9)9 通用技术条件 (10)10 电能计量 (11)11 通信与信号 (11)12 系统测试 (12)太阳能光伏并网,光伏电站,光伏用蓄电池标准规范太阳能光伏并网,光伏电站,光伏用蓄电池标准规范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1 范围本规定内所有光伏电站均指并网光伏电站,本规定不适用于离网光伏电站。
本规定规定了光伏电站接入电网运行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通过逆变器接入电网的光伏电站,包括有变压器与无变压器连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但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T 2297-1989 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术语GB/T *****-20XX年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 *****-20XX年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20XX年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20XX年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GB/T *****-20XX年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 20XX年6-20XX年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GB 2894 安全标志(neq ISO 3864:1984)GB ***** 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T ***** 0.2S和0.5S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DL/T 448 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定DL/T 614 多功能电能表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 5202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J/T ***** 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导则IEC *****-4-30 电磁兼容第4-30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电能质量IEC *****-7-712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2 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太阳光伏(PV)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并网,光伏电站,光伏用蓄电池标准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定:3.1 光伏电站photovoltaic(PV)power station包含所有变压器、逆变器(单台或多台)、相关的BOS(平衡系统部件)和太阳电池方阵在内的发电系统。
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二○○九年七月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一般原则 (3)5 电能质量 (4)6 功率控制和电压调节 (6)7 电网异常时的响应特性 (7)8 安全与保护 (9)9 通用技术条件 (10)10 电能计量 (11)11 通信与信号 (11)12 系统测试 (12)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1 范围本规定内所有光伏电站均指并网光伏电站,本规定不适用于离网光伏电站。
本规定规定了光伏电站接入电网运行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通过逆变器接入电网的光伏电站,包括有变压器与无变压器连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但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T 2297-1989 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术语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18479-2001 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GB/T 19939-2005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 20046-2006 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GB 2894 安全标志(neq ISO 3864:1984)GB 16179 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T 17883 0.2S和0.5S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DL/T 448 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定DL/T 614 多功能电能表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 5202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J/T 11127 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导则IEC 61000-4-30 电磁兼容第4-30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电能质量IEC 60364-7-712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2 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太阳光伏(PV)发电系统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定:3.1 光伏电站photovoltaic(PV)power station包含所有变压器、逆变器(单台或多台)、相关的BOS(平衡系统部件)和太阳电池方阵在内的发电系统。
3.2 峰瓦watts peak指太阳电池组件方阵,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
注:标准测试条件为:25±2℃,用标准太阳电池测量的光源辐照度为1000W/m2并具有AM1.5标准的太阳光谱辐照度分布。
3.3 并网光伏电站grid-connected PV power station接入公用电网(输电网或配电网)运行的光伏电站。
3.4 逆变器inverter光伏电站内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设备。
用于将电能变换成适合于电网使用的一种或多种形式的电能的电气设备。
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器、逆变器和控制器均可属于逆变器的一部分。
注1:具备控制、保护和滤波功能,用于电源和电网之间接口的任何静态功率变换器。
有时被称作功率调节子系统、功率变换系统、静态变换器、或者功率调节单元。
注2:由于其整体化的属性,在维修或维护时才要求逆变器与电网完全断开。
在其他所有的时间里,无论逆变器是否在向电网输送光伏能源,控制电路保持与电网的连接,以监测电网状态。
“停止向电网线路送电”的说法在本规定中普遍使用。
应该认识到在发生跳闸时,例如过电压跳闸,逆变器不会与电网完全断开。
逆变器维护时可以通过一个电网交流断路开关来实现与电网完全断开。
3.5 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电力系统中一个以上用户的连接处。
3.6 并网点point of interconnection(POC)对于通过升压变压器接入公共电网的光伏电站,指与电网直接连接的升压变高压侧母线。
对于不通过变压器直接接入公共电网的光伏电站,指光伏电站的输出汇总点,并网点也称为接入点(point of integration)。
3.7 孤岛现象islanding电网失压时,光伏电站仍保持对失压电网中的某一部分线路继续供电的状态。
孤岛现象可分为非计划性孤岛现象和计划性孤岛现象。
非计划性孤岛现象unintentional islanding非计划、不受控地发生孤岛现象。
计划性孤岛现象intentional islanding按预先配置的控制策略,有计划地发生孤岛现象。
3.8 防孤岛anti-islanding禁止非计划性孤岛现象的发生。
注:非计划性孤岛现象发生时,由于系统供电状态未知,将造成以下不利影响:①可能危及电网线路维护人员和用户的生命安全;②干扰电网的正常合闸;③电网不能控制孤岛中的电压和频率,从而损坏配电设备和用户设备。
3.9 功率因数power factor由发电站输出总有功功率与总无功功率计算而得的功率。
功率因数(PE)计算公式为:式中:P out——电站输出总有功功率;Q ou t——电站输出总无功功率。
4 一般原则综合考虑不同电压等级电网的输配电容量、电能质量等技术要求,根据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电压等级,可分为小型、中型或大型光伏电站。
小型光伏电站——接入电压等级为0.4kV低压电网的光伏电站。
中型光伏电站——接入电压等级为10~35kV电网的光伏电站。
大型光伏电站——接入电压等级为66kV及以上电网的光伏电站。
小型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一般不超过200千峰瓦。
根据是否允许通过公共连接点向公用电网送电,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的接入方式。
5 电能质量5.1 一般性要求光伏电站向当地交流负载提供电能和向电网发送电能的质量,在谐波、电压偏差、电压不平衡度、直流分量、电压波动和闪变等方面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光伏电站应该在并网点装设满足IEC 61000-4-30《电磁兼容第4-30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电能质量》标准要求的A类电能质量在线检测装置。
对于大型或中型光伏电站,电能质量数据应能够远程传送到电网企业,保证电网企业对电能质量的监控。
对于小型光伏电站,电能质量数据应具备一年及以上的存储能力,必要时供电网企业调用。
5.2 谐波和波形畸变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压应满足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的规定,如表1所示:表1 公用电网谐波电压限值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处的总谐波电流分量(方均根)应满足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的规定,应不超过表2中规定的允许值,其中光伏电站向电网注入的谐波电流允许值按此光伏电站安装容量与其公共连接点的供电设备容量之比进行分配。
表2 注入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流允许值5.3 电压偏差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的电压偏差应满足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的规定,即:35kV及以上公共连接点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标称电压的10%。
20kV及以上三相公共连接点电压偏差为标称电压的±7%。
注:如公共连接点电压上下偏差同号(均为正或负)时,按较大的偏差绝对值作为衡量依据。
5.4 电压波动和闪变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处的电压波动和闪变应满足GB/T 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的规定。
光伏电站单独引起公共连接点处的电压变动限值与变动频度、电压等级有关,见表3:表3 电压变动限值UN等级按以下划分: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短时间闪变Pst和长时间闪变P1t应满足表4所列的限值。
表4 各级电压下的闪变限值光伏电站在公共连接点单独引起的电压闪变值应根据光伏电站安装容量占供电容量的比例、以及系统电压,按照GB/T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的规定分别按三级作不同的处理。
5.5 电压不平衡度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应不超过GB/T 15543-2008《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规定的限值,公共连接点的负序电压不平衡度应不超过2%,短时不得超过4%;其中由光伏电站引起的负序电压不平衡度应不超过1.3%,短时不超过2.6%。
5.6 直流分量光伏电站并网运行时,向电网馈送的直流电流分量不应超过其交流额定值的0.5%,对于不经变压器直接接入电网的光伏电站,因逆变器效率等特殊因素可放宽至1%。
6 功率控制和电压调节6.1 有功功率控制大型和中型光伏电站应具有有功功率调节能力,并能根据电网调度部分指令控制其有功功率输出。
为了实现对光伏电站有功功率的控制,光伏电站需要安装有功功率控制系统,能够接收并自动执行电网调度部门远方发送的有功出力控制信号,根据电网频率值、电网调度部门指令等信号自动调节电站的有功功率输出,确保光伏电站最大输出功率及功率变化率不超过电网调度部门的给定值,以便在电网故障和特殊运行方式时保证电力系统稳定性。
大型和中型光伏电站应具有限制输出功率变化率的能力,但可以接受因太阳光辐照度快速减少引起的光伏电站输出功率下降速度超过最大变化率的情况。
6.2 电压/无功调节大型和中型光伏电站参与电网电压调节的方式包括调节光伏电站的无功功率、调节无功补偿设备投入量以及调整光伏电站升压变压器的变比等。
在进行接入系统方案设计时,应重点研究其无功补偿类型、容量以及控制策略等。
大型和中型光伏电站的功率因数应能够在0.98(超前)~0.98(滞后)范围内连续可调,有特殊要求时,可以与电网企业协商确定。
在其无功输出范围内,大型和中型光伏电站应具备根据并网点电压水平调节无功输出,参与电网电压调节的能力,其调节方式、参考电压、电压调差率等参数应可由电网调度机构远程设定。
小型光伏电站输出有功功率大于其额定功率的50% 时,功率因数应不小于0.98(超前或滞后),输出有功功率在20%~50% 之间时,功率因数应不小于0.95(超前或滞后)。
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必要时应根据实际电网进行论证计算,确定光伏电站合理的功率因数控制范围。
6.3 启动大型和中型光伏电站启动时需要考虑光伏电站的当前状态、来自电网调度机构的指令和本地测量的信号。
光伏电站启动时应确保输出的有功功率变化不超过所设定的最大功率变化率。
6.4 停机除发生电气故障或接受到来自于电网调度机构的指令以外,光伏电站同时切除的功率应在电网允许的最大功率变化率范围内。
7 电网异常时的响应特性7.1 电压异常时的响应特性为了使当地交流负载正常工作,小型光伏电站输出电压应与电网相匹配。
正常运行时,小型光伏电站在并网点处的电压允许偏差应符合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