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教学日历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制作活动日历》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时间》的第一课时,教材第77页至第79页。
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活动日历的概念,了解活动日历的组成,学会制作活动日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活动日历的基本组成,理解活动日历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规划时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活动日历的制作方法和时间规划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活动日历的基本组成和制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活动日历模板、彩笔、剪刀、胶水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活动日历模板、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张活动日历,引导学生关注活动日历的组成和作用。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活动日历的基本组成,如日期、星期、天气等。
3. 教学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制作活动日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4. 示范讲解:教师展示制作活动日历的步骤,讲解每一步的注意事项。
5. 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制作自己的活动日历。
6. 成果展示: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活动日历的组成、制作步骤、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日历,记录下一周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计划。
2. 作业答案:学生的作业答案应包括每天的日期、星期、天气、主要活动和时间安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类型的日历,如月历、年历等,提高学生的时间规划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活动日历的组成二、制作步骤的讲解在示范讲解环节,我需要详细阐述活动日历的制作步骤,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并跟随。
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课程名称:《解析几何》编码A9F32202X课程性质与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64 学分: 4开课学期:第3-4学期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向量的概念、运算和应用、平面曲线、空间直线、平面、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二次曲面等的基本性质,提高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掌握蕴涵其中的辩证关系和数学思想方法,为学习其他数学学科和科学技术打好基础,也为将来能较好地处理小学数学教材的有关问题作好准备。
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吕林根、许子道等编《解析几何》(第四版)高教版,2009。
2、参考书目:1.《解析几何学习辅导》,吕林根,北京:高教出版社。
2.《解析几何》,梅向明,高教出版社。
3.《空间解析几何习题课设计与解题指导》,宋卫东编,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4.《解析几何》,尤承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空间解析几何》,李养成,北京:科学出版社。
6.《空间解析几何引论》南开大学数学系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考核方式及成绩计算方法综合成绩按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的比例计算。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上课出勤、作业等情况评定,期末成绩由学校统一组织考试确定。
课程教学日历课程名称:《解析几何》授课学期:第2学期第三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平面与空间直线学时分配本章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空间坐标系下平面、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熟练掌握平面与空间直线间各种位置关系的解析条件,会求平面与空间直线间各种距离和夹角。
本章教学重点(1)空间坐标系下平面、直线方程的几种重要形式;(2)平面与空间直线间各种位置关系的解析条件;(3)平面与空间直线各种度量关系的量化公式。
本章教学难点(1)空间直线一般方程向标准方程的转化;(2)综合运用位置关系解析条件求平面、空间直线方程。
第16讲 3.5-7直线 平面 点的相关位置课题名称、 授课时数 §3.5-7直线 平面 点的相关位置 2课时 授课类型 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法、讨论法 多媒体 教学重点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计算教学目标及要求 1、理解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2、掌握直线和平面交角求法、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课程教学日历(201 ——201 第学期)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教师所在单位:
授课对象: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教务处编印
教学日历填写说明
1.教学日历是教师组织课程教学的具体计划表,应明确规定教学进程、授课内容提要、各种教学环节、方式、课外作业的安排等;
2.实验课要写明实验名称,实验学时数;独立开设的实验课教学日历中还必须写明实验内容;习题课、课堂讨论和其它环节要注明题目和学时数;
3.公共课集体备课的课程,应在教学日历备注栏注明;
4.多名教师上同一班级同一门课程,应在教学日历中标明各个教师所讲授内容;5.国庆节、五一节假期中不应安排教学内容;要在教学内容处写国庆节或五一放假。
6、学生劳动实践周不应安排教学内容;要在教学内容处写学生劳动实践周;7.教学日历中课程名称应与教学方案中对应课程名称一致;
8.教学日历一式三份,经教务员、主管教学主任签字后,任课教师留一份,另两份交教师所在系(部)和教务处备案,并由教师所在系(部)及教务处负责检查、归档;
9.教学日历必须认真填写,在每学期第一周内交开课系(部)及教务处备查。
教学日历一经制订,不应出现大的变动,但允许主讲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如有变动,须经系(部)主任审查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查。
10、教学执行情况由检查人员根据检查情况填写;检查人员每学期检查次数应不低于四次;
教务员签名:主管教学系主任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小学教学时间与日历教学时间是每个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而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与日历的使用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小学教学时间的规划与日历的运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教学时间的规划1. 教学时间的长度小学教学时间的长度是根据教育部门的规定而设定的。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每天的教学时间为4-5个课时,每个课时为40分钟;四年级至六年级每天的教学时间为5-6个课时,每个课时为45分钟。
这样的规划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又不会让他们过度疲劳。
2. 教学时间的安排小学教学时间的安排应综合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一般来说,拟合学生的生物钟是十分重要的。
早晨是孩子们的学习“黄金时间”,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度较高,思维敏捷,因此,可以将早上的时间安排给他们进行较为重要且需要高度专注力的学科,如语文、数学等。
下午在经过午休之后,学生的学习饱满度相对较低,因此可以将课程安排得轻松一些,如美术、音乐等。
3. 课间休息时间为了保证学生的精力充沛和身体健康,教学时间中合理安排课间休息时间是十分重要的。
在每个课时之间安排短暂的休息时间,帮助学生进行放松活动,如活动课、操场活动等。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放松身心,还有助于增加学生的集中力。
二、日历的运用与教学时间的管理1. 学校教学日历的制定学校应根据教学计划和教育部门的要求,制定一份详细的学校教学日历。
学校教学日历应包括学期安排、节假日和调休安排等。
校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节假日和调休,安排重要的教学活动,如体育比赛、主题教育等。
合理制定学校教学日历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准确安排时间,提高学校教育的时间效益。
2. 教师个人教学日历的制定除了学校的教学日历外,每位教师还应制定个人教学日历。
个人教学日历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安排和教学计划制定的。
在制定个人教学日历时,教师应考虑到自己的课程安排、备课时间、教学评估和学生辅导等。
课程设计报告日历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日历的基本知识,包括日历的种类、用途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日历的习惯,提高时间管理能力;使学生了解日历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日历的种类和用途。
2.掌握制作日历的基本方法。
3.了解日历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4.能够独立制作日历。
5.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日历。
6.能够有效利用日历进行时间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时间的尊重和珍惜。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日历的基本知识、制作方法、历史和文化背景。
1.日历的种类和用途:介绍年历、月历、周历等不同类型的日历,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2.制作日历的基本方法:教授学生如何根据需要制作日历,包括设置日期、标注节假日等。
3.日历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日历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日历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教师讲解日历的基本知识、制作方法和历史文化背景。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日历的用途和制作方法,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日历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4.实验法:学生动手制作日历,体验制作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日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日历。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直观展示日历的种类和制作过程。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纸张、彩笔等制作日历所需的材料。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日历(课程实施计划)编写说明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文件,根据“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实施计划)专家组意见及建议汇总”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现对编写教学日历(课程实施计划)进行如下说明:一、封面项目1、课程名称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填写,不得简写,应与教学大纲中一致。
2、课程代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代码填写,应与教学大纲中一致。
3、开课单位填写各部门的规范全称,应与教学大纲中的开课单位相同,即“电气信息学院”、“建筑管理学院”、“建筑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图书馆”。
4、教材名称、主编、出版日期应与教学大纲中的使用教材信息一致。
5、主讲教师编写时填写“XXX”,确定教学任务后各任课教师填写各自姓名。
6、辅导教师编写时填写“XXX”,确定教学任务后各任课教师填写相应辅导教师姓名,无则空白。
7、开课单位负责人需开课单位负责人(院长、部主任、处长、馆长)签字。
8、学院填写学生所在学院规范全称,即“电气信息学院”、“建筑管理学院”、“建筑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9、专业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名称填写,需填写专业全称。
10、年级使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如“2014”。
11、班级编写时填写“XXX班”,确定教学任务后各任课教师使用阿拉伯数字填写该教学班,如“1-4班”、“15班”等,若行政班所属的专业不同应分别注明。
12、学生所在学院院长需学生所在学院院长签字。
13、教室编写时填写“XXX”,确定教学任务后各任课教师按照正方教学管理系统中的教室名称填写,如“A主112”、“A实201”、“A1102”等。
14、学年使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如“2014-2015”、“2015-2016”。
15、学期在“第学期”空白处使用中文数字填写“一”或“二”。
16、周数、学时数使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学时数为0的不填写,空白即可,各学时数需与教学大纲中学时分配表相一致。
教师语言—教学日历
一、编制说明
1.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
所有课程内容的教学模式都是理实一体,即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本着“课前预习,课中辅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原则来安排教学过程。
为解决理论与实践在课时上的冲突,我们进行了这样的设计:第1-18周的上课时间主要针对理论讲解,观摩、讨论、教学教育语言设计都以熟悉理论为目标;课余时间每周安排1学时的小组活动时间,由组长带领本组同学进行讨论和讲课评课,包括课堂现场听课、教学方案设计实践、名师导学、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等活动。
第19-20周学生集中实习期间,安排8学时的实践训练课程,主要进行教学教育语言综合训练。
三年级学生去实习基地实训,教师语言教师进行跟踪指导,着力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师语言方面的问题。
2.理论与实践进度的对接。
本课程强调了设计实践与反思,而且理论教学不能均匀与实践教学一一对接,也就是有些理论教学的实践设计多一些,有些则较少,因此,在排课的时候也考虑理论课适当集中在前半学期,实践集中于后半学期,以更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
吉林师范大学教学进度计划表
(2013至2014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教师语言总学时:36 (其中理论:24实践:12)开课班级:11级中文、政法、历史
教师姓名:王桂波、赵海宝、关秀娇、李恒、宋扬等职称:教授等所在学院:职业技能教研部说明:周学时中的“+”前面的数字表示理论课学时,后面表示实践课学时,斜体字部分为相关学时的实践活动安排。
2019 -2020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日历及教学环节表(一)2019.9.2更新备注:1. 老生2019年8月31日~9月1日报到、领取教材,9月2日正式上课,9月21、22日补考18-19-2学期不及格课程。
2. 2019级新生9月7~8日报到,9月9日-12日入学教育、体检,9月11日上午开学典礼,9月16日~9月29日军训,10月8日上课。
3.“中秋节”放假:9月13~15日(三天);“国庆节”放假:10月1日~10月7日(七天),9月29日调上10月4日的课,10月12日调上10月7日的课;2020年“元旦”放假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日执行。
4. 2019年10月24、25日校运动会;第十周为期中考试周,各二级学院安排期中考试。
5. 2019年11月16日为职业技能鉴定全省统一鉴定日;2019年12月14日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日;2019年12月15日为大学英语A、B级考试日。
6. 本学期学生上课结束时间为2020年1月3日,期末考试时间为1月4~5日。
学生寒假时间为2020年1月6日~2月14日。
7. 19材料631、19材料661合班上课,19环境631、19精化331合班上课,19自动661、19光伏331合班上课,19电子631、19无人机631合班上课。
2019 -2020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日历及教学环节表(二)备注:1. 老生2019年8月31日~9月1日报到、领取教材,9月2日正式上课,9月21、22日补考18-19-2学期不及格课程。
2. 2019级新生9月7~8日报到,9月9日-12日入学教育、体检,9月11日上午开学典礼,9月16日~9月29日军训,10月8日上课。
3.“中秋节”放假:9月13~15日(三天);“国庆节”放假:10月1日~10月7日(七天),9月29日调上10月4日的课,10月12日调上10月7日的课;2020年“元旦”放假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日执行。
4. 2019年10月24、25日校运动会;第十周为期中考试周,各二级学院安排期中考试。
课程设计年历显示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学科名称】的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学科名称】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学科名称】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学科名称】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实际案例分析。
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章:引言介绍【学科名称】的背景和意义,阐述【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第二章:基本原理讲解【学科名称】的基本原理,包括【原理1】、【原理2】等。
3.第三章:方法和技巧介绍【学科名称】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方法1】、【方法2】等。
4.第四章:实际应用分析【学科名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包括案例【案例1】、【案例2】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学科名称】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教材名称】,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参考书1】、【参考书2】等,供学生拓展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讲解和展示。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器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小学日历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日历的基本概念,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够熟练阅读和运用日历,了解星期的概念及一周七天的顺序。
3.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各种节日和特殊日子,了解其在日历中的排列规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制作简单的日历。
2. 学生能够运用日历进行时间规划,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和学习时间。
3. 学生能够运用日历进行简单的日期计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生活的情感态度。
2.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分享和交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掌握日历知识,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学生特点:小学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动手操作能力逐渐提高,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和展示机会。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制定以下教学大纲:1. 日历的基本概念- 年、月、日的定义及关系- 星期、星期的顺序2. 日历的制作与运用- 日历的格式与结构- 独立制作简易日历- 日期查找与时间规划3. 日期计算与时间管理- 日期加减法运算- 时间的合理安排与分配4. 节日与文化- 主要节日及特殊日子在日历中的位置-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相关节日习俗5. 实践活动与拓展- 制作班级节日墙报- 举办时间管理分享会- 探讨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节约方法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日历的基本概念、星期与星期的顺序第二课时:日历的制作与运用、日期查找与时间规划第三课时:日期计算与时间管理、节日与文化第四课时:实践活动与拓展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通过实例讲解、动手操作、讨论分享等形式,使学生掌握日历知识,提高时间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