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光率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25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并掌握折光率的测定方法,了解不同物质的折光率特性,提高对光学仪器操作的熟练度,并验证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
二、实训原理折光率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与折射角之比。
通过测定样品的折光率,可以了解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纯度、浓度等。
本实训采用折光仪进行折光率的测定,其原理基于斯涅尔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三、实训仪器与材料1. 折光仪2. 标准比色皿3. 待测样品4. 纯净水5. 洗涤剂6. 实验记录表四、实训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折光仪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接通电源。
(2)预热折光仪15分钟,使其达到稳定状态。
(3)用洗涤剂清洗标准比色皿,并用纯净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2. 测定纯净水折光率(1)向比色皿中滴入2-3滴纯净水。
(2)将比色皿放置在折光仪的测量平台上,调整仪器至最佳状态。
(3)观察折光仪的读数,记录纯净水折光率。
3. 测定待测样品折光率(1)用洗涤剂清洗比色皿,并用纯净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2)向比色皿中滴入2-3滴待测样品。
(3)重复步骤2中的操作,记录待测样品折光率。
4. 数据处理与计算(1)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包括样品名称、样品浓度、纯净水折光率、待测样品折光率等。
(2)计算待测样品折光率与纯净水折光率的差值。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纯净水折光率:1.3330(2)待测样品折光率:1.35502. 结果分析(1)本次实验中,待测样品折光率高于纯净水折光率,说明待测样品具有一定的折射性。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待测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六、结论1.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折光率的测定方法,提高了对光学仪器操作的熟练度。
2. 实验结果表明,折光率可以有效地反映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据。
实验六 折光率的测定【实验目的】1.掌握折光率的概念及测定折光率的意义 2.了解阿贝折光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折射率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光从一个介质进入到另一个介质时,由于 传播速度改变,也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作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n=v 1v 2=sin αsin βn :折射率α:入射角β:折射角α> βn > 1界面n=sin β10测定折射率作用:判断有机化合物的纯度和鉴定未知物。
折射率的影响因素:主要由测定时温度和入射光波长影响。
折光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n D20n D 20=n D t +4.5 × 10-4×(t-20)D 钠光源 λ=589.3nm【仪器、药品】阿贝折射仪,丙酮,乙醇,水,擦镜纸,滴管 【阿贝折射仪】【物理常数】(1)将折射仪置于光源充足的桌面上,但应避免阳光直射,记录温度计所示温度。
(2)恒温后,打开直角棱镜的闭合旋钮,分开上下棱镜。
用滴管加入少量丙酮洗上下镜面,然后用擦镜纸沿一个方向轻轻把镜面擦拭干净。
(3)镜面干燥后,滴加2—3滴试样于磨砂镜面上,使磨砂镜面铺滴一薄层液体,然后台上棱镜,锁紧锁钮。
(4)转动反光镜使光线射入棱镜,视场最亮。
然后转动调节旋钮,由1.3000开始向前转动,直到在目镜中找到明暗分界线,若出现彩色光带,再转动消色散旋钮,直到看到一清晰明暗分界线。
(5)继续转动调节旋钮,使分界线对准“×”交叉线中心,并读出折射率“。
(6)仪器用毕后,用沾有少量乙醚或丙酮的擦镜纸擦干净,晾干两镜面,然后合紧镜面。
【注意事项】[1]阿贝折射仪可以和恒温水浴相连,调节所需温度,通常为20℃。
[2]操作时要特别小心,严禁滴管的末端触及磨砂镜面,以免造成刻痕。
[3]试样液体应充满间隙;测定易挥发液体时应尽量缩短测定时间,或者及时补加试样。
[4]大多数有机物液体的折射率在1.3000一1.7000之间,若不在此范围内,就看不到明暗界线,所以不能用阿贝折光仪测定。
折光率的测定方法
折光率的测定方法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原材料折光率的测定。
2、仪器
阿贝型折光仪,测量范围1.300-1.700,测量精度为0.0003 3、折光仪的校正
折光仪使用前后用标准玻璃块或二次蒸馏水校正,用20℃的水(折射率为1.3330)校正时,按下面3中的操作步骤,当读数镜内的折射率值指示于标准值时,观察望远镜内明暗分界线是否在十字线中间,若有偏差,则用方孔调节板子转动示值螺丝,使明暗分界线调整至中央,在以后的测定中,螺钉不允许再动。
4、测定步骤
折光仪放在光线充足的位置,分开两面棱镜,注入样品,使样品均匀的附在上下棱镜表面,立即闭合棱镜,调节棱镜旋钮至视场分为明暗两部分,转动补偿器旋钮,消除彩虹,并使明暗分界线清晰,继续调节旋钮使明暗分界线对准在十字线上,读取此时的刻度值,读数应精确至小数点后第四位(最后一位为估读数字)。
轮流从一边再从另一边将分界线校准在十字线上,重复观察及记录读书两次,读数问的最大误差不得大于0.0003,所得读数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该样品的折射率,同时测标样。
实验室所测的试样的折光率一般在室温相同的条件下和标样比较,同一温度下,以来样为标样的±0.0010为合格。
折光率的测定原理折光率是光线在穿过介质时的偏折程度的物理量。
它是描述介质对光的传播速度影响程度的一个重要性质。
测定折光率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包括斯奈尔法、微分干涉法、自由空间法和自动测量法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斯奈尔法和微分干涉法这两种测量折光率的原理和步骤。
首先介绍斯奈尔法。
斯奈尔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光线通过物质时的偏折角来确定折光率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将一个光束从光密介质照射到光疏介质中,在光的入射角达到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此时光束的折射角等于临界角。
通过调整光束的入射角度,测量光束的折射角,可以得到光在两种介质之间的折射率之比。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两个相同的透明介质样品,一个为基准样品,另一个为待测样品。
基准样品的折射率已知,可以用标准仪器测量得到。
2. 将基准样品固定在一个台架上,将光源照射到基准样品上。
使用光束扩展机将光束扩大成一束直径较大的平行光。
3. 通过一个斯奈尔棱镜将光束从空气中引入基准样品,使光线以一定的入射角射入基准样品中。
入射角可以通过调整斯奈尔棱镜和台架之间的角度来控制。
4. 在基准样品的另一侧放置待测样品。
待测样品的折射率未知,我们希望通过斯奈尔法来测量。
5. 观察光线从基准样品射向待测样品时的偏折角。
当光线在基准样品-待测样品界面上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由于全反射现象,光线会被完全反射回基准样品中。
此时,在待测样品中没有光线通过,可以观察到黑暗。
6. 通过调整斯奈尔棱镜和台架之间的角度,使得光线能够射入待测样品中,观察到有光通过待测样品射入基准样品中。
记录此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7. 重复步骤5和6,测量不同的入射角对应的折射角。
8. 利用斯奈尔公式(n1*sinθ1=n2*sinθ2)计算待测样品的折射率。
其中,n1和n2分别为基准样品和待测样品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接下来介绍微分干涉法。
微分干涉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光线经过介质时干涉现象来确定折光率的方法。
折光率测定的实验报告
《折光率测定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物质的折光率,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并掌握折射定律的应用。
实验原理:折射定律指出,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由折射定律决定。
即sinθ1/sinθ2=n,其中θ1为入射角,θ2为折射角,n为折射率。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装置,包括一台光源、一块平面玻璃板、一块凸透镜、一块凹透镜和一块折射角测量仪。
2. 将凸透镜放置在光源前方,调整光源位置,使得光线射向凸透镜。
3. 将平面玻璃板放置在凸透镜后方,使光线从凸透镜射向玻璃板,并观察折射现象。
4. 使用折射角测量仪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记录数据。
5. 重复以上步骤,将凹透镜替换凸透镜,再次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的测量和计算,得出不同物质的折射率为:
- 空气:n=1.00
- 玻璃:n=1.52
- 水:n=1.33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测量得出的折射率数据与实际值相符合,表明实验过程准确无误。
同
时,实验结果也验证了折射定律的正确性,即不同介质中的光线传播受到折射率的影响。
因此,折射率测定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规律的重要实验数据。
总结:
折射率测定实验通过测量不同物质的折射率,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并掌握折射定律的应用。
同时,实验结果也为光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
折光率测定法1 简述当光线从一种透明介质进人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如两种介质的密度不同,则光线在这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其进行方向就会改变,使光线在两种介质平滑界面上发生折射。
常用的折光率系指光线在空气中进行的速度与其在供试品中进行速度的比值。
根据折射定律折光率n 也是光线人射角的正弦sini 与折射角的正弦sinr 的比值。
n=ri sin sin 当光线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它的入射角接近或等于90o 时,折射角就达到最高限度,此时的折射角称为临界角rc ,而此时的折光率应为n=r i sin sin = rc sin 90sin =rcsin 1 因此,只要测定了临界角,即可计算出折光率。
折光计用以测定折光率的基本原理,主要就是利用临界角来设计的。
折光计的种类有普氏(Pulfrich)折光计,浸人式(Immersion)折光计和阿贝氏(Abbe)折光计等。
通常使用的都是阿贝氏折光计。
阿贝氏折光计主要由两个折射棱镜,色散棱镜,观测镜筒,刻度盘和仪器支架等组成。
仪器的两个折射棱镜中间可放入液体样品,当光线从液层以90o 射人棱镜时,则其折射角rc 为临界角,由于临界光线的缘故,使产生受光与不受光照射的地方,因而在观测镜筒内视野有明、暗区域,将明暗交界面恰好调至镜筒视野内的十字形发丝交叉处,此值在仪器上即显示为折光率。
折光率的大小与光线所经过的第二种物质性质有关,并与测定时的温度以及光线的波长有关,温度升高,折光率变小,光线的波长愈短,折光率就愈大,折光率常以n td 表示,D 为钠光谱D 线(589.3nm)。
温度除另有规定外,供试品温度应为20oC 。
测定折光率可以区别不同油类或检查某些药物的纯杂程度。
2 仪器与性能测试折光计又名折射仪,是较早出现的商品分析仪器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前,我们使用的仪器大都是国外厂家生产的。
读数可读至0.0001,测定范围1.3000~1.7000,上下棱镜可以用恒温水调节,使用比较方便。
折光率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 简述当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如两种介质的密度不同,则光线在这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其进行方向就会改变,使光线在两种介质平滑界面上发生折射。
常用的折光率系指光线在空气中进行的速度与其在供试品中进行速度的比值。
根据折射定律折光率n也是光线入射角的正弦sini与折射角的正弦sinr的比值。
n = sinisinr当光线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它的入射角接近或等于90°时,折射角就达到最高限度,此时的折射角称为临界角rc,而此时的折光率应为n = sini = sin90°= 1sinr sinrc sinrc因此,只要测定了临界角,即可计算出折光率。
折光挤用以测定折光率的基本原理,主要就是利用临界角来设计的。
折光计的种类有普氏(Pulfrich)折光计,浸入式(Immersion)折光计和阿贝氏(Abbe)折光计等。
通常使用的都是阿贝氏折光计。
阿贝氏折光计主要由两个折射棱镜,色散棱镜,观测镜筒,刻度盘和仪器支架等组成。
仪器的两个折射棱镜中间可放入液体样品,当光线从液层以90°射入棱镜时,则其折射角rc为临界角,由于临界光线的缘故,使产生受光与不受光照射的地方,因而在观测镜筒内视野有明、暗区域,将明暗交界面恰好调至镜筒视野内的十字形发丝交叉处,此值在仪器上即显示为折光率。
折光率的大小与光线所经过的第二种物质性质有关,并与测定时的温度以及光线的波长有关,温度升高,折光率变小,光线的波长愈短,折光率就愈大,折光率常以ntD表示,D为钠光谱D线(589.3nm)。
温度除另有规定外,供试品温度应为20℃。
测定折光率可以区别不同油类或检查某些药物的纯杂程度。
2 仪器与性能测试折光计又名折光仪,是较早出现的商品分析仪器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前,我们使用的仪器大都是国外厂家生产的。
读数可读至0.0001,测定范围1.3000~1.7000,上下棱镜可以用恒温水调节,使用比较方便。
折光率的测定实验报告思考与分析
折光率(RefractiveIndex,简称RI)是用来衡量光线在介质中的折射率的重要指标,它提供了一种定量的方法来测量介质的光学性质及其结构的构建。
本文是在折光率方面的实验报告,以及实验思考和此实验的总结。
实验步骤
1. 使用细胞玻璃管,将空管和液体各加入50毫升,以水为比较基准;
2.2英寸的测量线,将一个液体细管与另一个空管在水面上沿着顺时针方向分别相距15英寸;
3.网格纸,读取空管两端横轴和纵轴的光线翻折距离;
4.样的操作,将液体细管两端的横轴和纵轴翻折距离读取出来;
5.算出折光率;
6.复测量,重复以上步骤,以得出准确的折光率。
实验思考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计算的是水面上的折光率。
首先,如上所述,我们用网格纸记录了水面上空管和液体细管的横轴和纵轴的翻折距离,以此来计算折光率。
其次,我们发现,在同一种类的液体中,它的折光率值变化不大,也就是说,它的折射率是比较稳定的。
最后,水面上的折射率与水深有关,深浅不同,折射率也不同,这一特性也可以从本次实验中得出结论。
总结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水面上的折光率,并通过折光率来衡量光线在介质中的折射率。
经过测量,我们得出结论:一种类型的液体中,其折射率是相对稳定的;水面上的折射率随深浅而不同。
同时,实验中也发现了在介质中、距离不同的情况下,光线会发生翻折的现象,从它可以看出在物体表面上有折射率和它发生折射的显著关系。
本次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折光率的概念,同时也可以加深对光及其在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规律的理解。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的目的达到了,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折光率方面的知识及其意义。
折光率测定操作方法
折光率测定是用来确定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折射性质的实验方法。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折光率测定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
a. 将要测定折光率的物质样品制备成均匀透明的样品片或液体。
b. 准备一个折光计(如Abbe折光计)或其他测定折光率的仪器。
c. 温度控制装置,以确保测量过程中的稳定温度。
2. 校正折光仪:
a. 使用标准样品(如空气或已知折光率的物质)对折光仪进行校正,以确保准确的测量结果。
b. 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校正操作。
3. 开始测量:
a. 将制备好的样品片或液体放置在测量仪器的样品池中。
确保样品表面平整且没有气泡或杂质。
b. 若测量液体样品,确保样品池中的液体对应于设定的温度。
4. 测量折光率:
a. 设置测量仪器的波长和温度等参数,并启动测量程序。
b. 根据仪器的操作指南,记录测得的折光率数值。
c. 若需要,可在不同波长和温度下测量折光率,并记录结果。
5.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a. 对测得的折光率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包括波长、温度和折光率数值。
b. 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等统计参数。
c. 可以与已知折光率的样品进行比较或进行其他进一步的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操作步骤可能会因使用的仪器和样品的性质而有些许差异。
在进行折光率测定前,最好参考相关的文献或仪器的使用说明,以确保正确的操作。
实验 9 液态有机化合物折光率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阿贝折光仪的构造和折光率测定的基本原理。
(2)掌握用阿尔折光仪测定液态有机化合物折光率的方法。
折光率是有机化合物最重要的物理常数之一.作为液体物质纯度的标准,它比沸点更为可靠。
利用折光率,可以鉴定未知化合物,也用于确定液体混合物的组成。
物质的折光率不但与它的结构和光线有关,而且也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折光率的表示,须注明所用的光线和测定时的温度,常用n t D表示。
二、基本原理一般地说,光在两个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的,所以光线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当它的传播方向与两个介质的界面不垂直时,则在介面处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现象。
三、操作要点和说明1、将阿贝折光仪置于靠窗口的桌上或白炽灯前,但避免阳光直射,用超级恒温槽通入所需温度的恒温水于两棱镜夹套中,棱镜上的温度计应指示所需温度,否则应重新调节恒温槽的温度。
2、松开锁钮,打开棱镜,滴1-2滴丙酮在玻璃面上,合上两梭镜,待镜面全部被丙酮湿润后再打开,用擦镜纸轻擦干净。
3、校正用重蒸蒸馏水较正打开梭镜,滴1滴蒸馏水于下面镜面上,在保持下面镜面水平情况下关闭棱镜,转动刻度盘罩外手柄(棱镜被转动),使刻度盘上的读数等于蒸馏水的折光率(n20D=1.33299,n25D=1.3325)调节反射镜使入射光进入棱镜组,并从测量望远镜中观察,使视场最明亮,调节测量镜(目镜),使视场十字线交点最清晰。
转动消色调节器,消除色散,得到清晰的明暗界线,然后用仪器附带的小旋棒旋动位于镜筒外壁中部的调节螺丝,使明暗线对准十字交点,校正即完毕。
图3.2.3-1 折射仪镜筒中视野图4、测定用丙酮清洗镜面后,滴加1-2滴样品于毛玻璃面上,闭合两棱镜,旋紧锁钮。
如样品很易挥发,可用滴管从棱镜间小槽中滴入。
转动刻度盘罩外手柄(棱镜被转动),使刻度盘上的读数为最小,调节反射镜使光进入棱镜组,并从测量望远镜中观察,使视场最明亮,再调节目镜,使视场十字线交点最清晰。
折光率测定原理折光率测定原理折光率是介质对光的传播速度的量度,是光学常数之一。
在光学研究领域中,折光率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物理量之一,涵盖了许多领域,比如光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
折光率的测定原理是测量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通过这些差异来得出折光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折光率测定原理。
1. 什么是折光率?折射是光线由一种相对密度较低的介质进入相对密度较高的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种情况下,光线会向垂直于界面的法线发生偏转,而偏转的角度是由两个介质的折射率决定。
折射率是介质对光的传播速度的量度。
在物理学和化学学科中,折射率是衡量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关键物理量。
折射率由两个数字组成,即介质的物理性质和入射光线的波长。
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空气或真空作为标准参照物,称为“真空折射率”。
2. 折光率的测定方法折光率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三种:经验法、干涉法和自动追踪法。
其中,干涉法应用最广泛。
2.1 经验法经验法是一种早期的测量折光率的方法,主要依靠人体的视力和经验来判断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差。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一个已知透明物质的折射率与一个未知透明物质的折射率进行比较。
通常情况下,透明物质是一种早期已被广泛使用的硼硅酸盐玻璃。
但是,这种方法测量的结果不够精确,并且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会产生差异。
2.2 干涉法干涉法是测量折光率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干涉现象来比较两个介质的折射率。
利用一个被称为Michaelson干涉仪的光学仪器,我们可以测量一系列由两个不同介质相对位置变化引起的干涉条纹。
这些干涉条纹中的每一个都表示两种光在同一条光程中传播所需的时间之差。
通过测量这些干涉条纹,我们可以计算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差异。
2.3 自动追踪法自动追踪法是一种新兴的测量折光率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测量连续的干涉图案,从而得出两种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之差。
自动追踪法的优点是准确性高、实时性强,并且可以处理多个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