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A分析之给药错误
- 格式:ppt
- 大小:720.50 KB
- 文档页数:24
精品文档考试教学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七例给药错误不良事件根本原因(RCA)分析2016年1月至6月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共33例,其中给药相对不良事件共7例,占21.2%,均无造成后果事件。
为了尽可能减少用药失误,现对7例给药错误事件进行RCA分析,为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保障患者药物治疗安全。
一、RCA前的准备1、成立RCA小组督导:杨毅华组长:彭雪金组员:缪燕灵曹齐凤陈慧郭素云桂辉琼迈进张友根谢福丽王蕾杨燕妮2、问题定义:2016年上半年7例给药错误不良事件二、事件资料1、一般资料(见表1)2、事件过程资料(见表2)3、给药事件相关因素资料三、资料分析对7例给药不良事件的:药品类型(图1),给药途径进行分类(图2),参与护士层级(图3),工作总年资(图4),该科室工作年资(图5),发生时间段(图6),发放患者错误(图7)给予统计分析。
图1分析结果示:中药占57.1%,中药外包装欠规范,用法及姓名等标识不够明显,导致外用中药误为口服;护理人员未能严格落实查对制度,无用二种以上有效识别核对方法进行查对,导致发放错误。
图2分析结果示:口服给药途径占74.1%,护理人员在给药前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未能严格落实床边工作制度,未能监督服药到口。
图3图4图5图3、4、5分析结果:1、发生不良事件护士主要分布在N1级及N2级护士中。
2、从中可见发生不良事件护士在该科室工作年资在半年以上占57.1%。
我院正处在业务发展期,截止6月21日,上半年住院病人数达5191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032人,增长64.32%。
今年4月新开疼痛科,原有分增科室(内三病区、骨伤科及外妇病区)床护比平均1:0.26,护理部从2016年1月至6月共新聘人员48人。
在新入职护士人员多且护理人力资源紧缺,住病人数过度饱和的情况下,科室只能完成基本的护理工作,对新入职人员未接触的新业务、新技术的临床带教、培训都存在落实不到位,容易发生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错误给药RCA分析报告1.背景信息1.1 事件概况本次事件发生在XX医院X科病房,患者为一名年轻女性,因XXX入院治疗。
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长期口服某种药物(以简称为药物A),每天需口服一次,每次剂量为X毫克。
1.2 当事人情况涉事护士为X科注册护士,从事护理工作已有X年,工作业绩一直良好。
该护士负责该病房的护理工作,包括给药。
2. 事件描述2.1 事件经过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口服药物A,按照医嘱每天一次。
在201X年X月X日,该护士负责给予该患者口服药物A。
但是,由于护士工作繁忙,没有按医嘱的剂量给予患者药物A,而是给予了药物B(另一种药物,以简称为药物B),药物B与药物A在外观、包装上非常相似,但剂量完全不同。
2.2 事件发现该事件在给药后立即被护士发现并报告,由于给药事件的严重性,医院随即进行调查并成立了临时委员会。
3. 事件分析3.1 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3.1.1 人因3.1.1.1 护士疲劳工作:涉事护士工作繁忙,长期出现疲劳状态。
长时间的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可能导致其注意力下降,从而提高了给药错误的风险。
3.1.1.2 不良注视注意力(inattentional blindness):涉事护士在给药过程中存在一种疏忽的现象,即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物上而忽视了医嘱中的剂量要求。
3.1.1.3 缺乏标准程序:涉事护士在给予药物时没有采取详细的核对程序,导致错误发生。
3.1.2 过程3.1.2.1 缺乏明确的药物管理措施:病房药物管理的相关政策和程序不够明确,导致给药错误时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
3.1.2.2 药物外观相似度高:药物A与药物B在外观、包装上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导致给药错误。
3.1.3 环境3.1.3.1 强度过大的工作压力:病房护理人员因为工作压力大,容易出现疏忽等错误行为。
3.1.3.2 缺乏团队沟通与合作:没有建立良好的团队沟通与合作机制,在此事件中未能及时发现给药错误。
RCA应用于给药错误事件的分析报告发生地点:xxxxxxxxx本案例进行RCA的判定与理由:1、风险评估:本案伤害程度虽属「无」,但该类事件发生频率较高,故SAC 评估落在3级,进行RCA 分析。
2、以系统问题评估:经IDT 决策树评估后,本案属系统问题,故进行RCA 分析。
一、事件描述该患者原本医嘱予沐舒坦45mg、静推、BID,但操作者将16:00的维可莱错看成沐舒坦静滴,当液体静滴一半时,被责任护士及时发现,立即通知医生,经医生全面评估后,患者无不适主诉,且沐舒坦及维可莱同为氨溴索系列药物,遵医嘱予继续静滴维可莱,结束后患者无不适主诉。
二、调查结果(一)资料收集1、人员访谈:发错药的护士、该病人的责任护士、护士长。
2、治疗室实地查看:布局设置、药品摆放。
3、记录:护理记录、病历记录、护士排班表、新护士培训记录、各班工作职责。
4、地点:xxxxxxxx5、方法流程:接药流程,摆药流程,配药流程,PDA使用流程,核对制度落实、督察流程,交接班流程,品名、品相相似药物的区分与指引。
(二)调查结果1、发错药的护士为2012年8月分配来的新护士,在该科室工作4个月,做9-5班。
她把维可莱误以为就是沐舒坦,因为两者的化学名一样。
该护士核对过程中只核对了化学名,没有核对商品名。
2、因为该事件发生在星期六下午3点,上班人较少,该护士一边在摆药房送上来的药,一边看红登(摆药过程中看了四次红灯),把自己摆好的药直接拿去病人床边更换。
3、该护士为2012年8月分配来的新护士,不知道该科室常用的品名、品相相似的药物。
4、摆药、接药为同一人,整个过程没有执行双人核对。
(三)近端原因问题:给药错误1、病人因素:病人对自己的用药情况不够了解与关注,当接上一瓶重未用过的维可莱静脉滴注时,病人没有质疑。
2、个人因素:发错药的护士为2012年8月分配来的新护士,在该科室工作4个月。
不知道该科室常用的品名、品相相似的药物,没有很好执行三查七对。
RCA应用于给药错误事件的分析报告发生地点:xxxxxxxxx本案例进行RCA的判定与理由:1、风险评估:本案伤害程度虽属「无」,但该类事件发生频率较高,故SAC 评估落在3级,进行RCA 分析。
2、以系统问题评估:经IDT 决策树评估后,本案属系统问题,故进行RCA 分析。
一、事件描述该患者原本医嘱予沐舒坦45mg、静推、BID,但操作者将16:00的维可莱错看成沐舒坦静滴,当液体静滴一半时,被责任护士及时发现,立即通知医生,经医生全面评估后,患者无不适主诉,且沐舒坦及维可莱同为氨溴索系列药物,遵医嘱予继续静滴维可莱,结束后患者无不适主诉。
二、调查结果(一)资料收集1、人员访谈:发错药的护士、该病人的责任护士、护士长。
2、治疗室实地查看:布局设置、药品摆放。
3、记录:护理记录、病历记录、护士排班表、新护士培训记录、各班工作职责。
4、地点:xxxxxxxx5、方法流程:接药流程,摆药流程,配药流程,PDA使用流程,核对制度落实、督察流程,交接班流程,品名、品相相似药物的区分与指引。
(二)调查结果1、发错药的护士为2012年8月分配来的新护士,在该科室工作4个月,做9-5班。
她把维可莱误以为就是沐舒坦,因为两者的化学名一样。
该护士核对过程中只核对了化学名,没有核对商品名。
2、因为该事件发生在星期六下午3点,上班人较少,该护士一边在摆药房送上来的药,一边看红登(摆药过程中看了四次红灯),把自己摆好的药直接拿去病人床边更换。
3、该护士为2012年8月分配来的新护士,不知道该科室常用的品名、品相相似的药物。
4、摆药、接药为同一人,整个过程没有执行双人核对。
(三)近端原因问题:给药错误1、病人因素:病人对自己的用药情况不够了解与关注,当接上一瓶重未用过的维可莱静脉滴注时,病人没有质疑。
2、个人因素:发错药的护士为2012年8月分配来的新护士,在该科室工作4个月。
不知道该科室常用的品名、品相相似的药物,没有很好执行三查七对。
RCA应用于给药错误事件的分析报告发生地点:xxxxxxxxx本案例进行RCA的判定与理由:1、风险评估:本案伤害程度虽属「无」,但该类事件发生频率较高,故SAC 评估落在3级,进行RCA 分析。
2、以系统问题评估:经IDT 决策树评估后,本案属系统问题,故进行RCA 分析。
一、事件描述该患者原本医嘱予沐舒坦45mg、静推、BID,但操作者将16:00的维可莱错看成沐舒坦静滴,当液体静滴一半时,被责任护士及时发现,立即通知医生,经医生全面评估后,患者无不适主诉,且沐舒坦及维可莱同为氨溴索系列药物,遵医嘱予继续静滴维可莱,结束后患者无不适主诉。
二、调查结果(一)资料收集1、人员访谈:发错药的护士、该病人的责任护士、护士长。
2、治疗室实地查看:布局设置、药品摆放。
3、记录:护理记录、病历记录、护士排班表、新护士培训记录、各班工作职责。
4、地点:xxxxxxxx5、方法流程:接药流程,摆药流程,配药流程,PDA使用流程,核对制度落实、督察流程,交接班流程,品名、品相相似药物的区分与指引。
(二)调查结果1、发错药的护士为2012年8月分配来的新护士,在该科室工作4个月,做9-5班。
她把维可莱误以为就是沐舒坦,因为两者的化学名一样。
该护士核对过程中只核对了化学名,没有核对商品名。
2、因为该事件发生在星期六下午3点,上班人较少,该护士一边在摆药房送上来的药,一边看红登(摆药过程中看了四次红灯),把自己摆好的药直接拿去病人床边更换。
3、该护士为2012年8月分配来的新护士,不知道该科室常用的品名、品相相似的药物。
4、摆药、接药为同一人,整个过程没有执行双人核对。
(三)近端原因问题:给药错误1、病人因素:病人对自己的用药情况不够了解与关注,当接上一瓶重未用过的维可莱静脉滴注时,病人没有质疑。
2、个人因素:发错药的护士为2012年8月分配来的新护士,在该科室工作4个月。
不知道该科室常用的品名、品相相似的药物,没有很好执行三查七对。
◁药事管理▷RCA在发药错误不良事件中的应用褚雪玲1ꎬ陆中奎1ꎬ宁晓明1ꎬ陈萍萍1ꎬ刘绮才1ꎬ李合幼2(1.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ꎬ广东省佛山市528318ꎻ2.昆山长泰医疗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护理部ꎬ江苏省昆山市215300)㊀㊀ʌ摘要ɔ㊀目的㊀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门诊药房发药错误不良事件的应用ꎬ减少发药错误发生ꎮ方法㊀回顾性分析医院门诊药房发药错误1例不良事件ꎬ通过时间序列表及原因树分析ꎬ归纳出发药错误的近端原因ꎬ找出根本原因ꎬ确立问题为 四查十对 未落实㊁药品名称相近㊁特殊人群安全用药意识不足㊁高峰时段排班不合理㊁人员沟通不到位ꎬ拟定改善策略: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㊁加强药学人员培训㊁定期盘点药品㊁弹性排班及完善配药流程㊁高峰时段管理等ꎬ并对整改效果进行确认ꎮ结果㊀门诊药房实施RCA管理后ꎬ通过在系统及过程方面加强质量管理ꎬ2019年度未发生发药错误不良事件ꎮ结论㊀通过RCA管理可有效减少发药错误不良事件ꎬ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满意度ꎮ㊀㊀ʌ关键词ɔ㊀发药错误ꎻ不良事件ꎻ根本原因分析法ꎻ药事管理ꎻ用药安全㊀㊀ʌ中图分类号ɔ㊀R197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ʌ文章编号ɔ㊀1672-4232(2020)05-0087-04㊀㊀ʌDOI编码ɔ㊀10.3969/j.issn.1672-4232.2020.05.024㊀㊀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CauseAnalysisꎬRCA)[1]为回溯性失误分析工具ꎬ着眼于发现某个问题的真正原因ꎮ发药错误是指患者实际接受的药物与医嘱之间存在差异[2]ꎮ医院药房是药品的发放及调配重要场所ꎬ是患者接受治疗的最后一环ꎮ从处方开具到药品正确调配再到患者取药品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ꎬ如个人因素㊁环境因素㊁专业知识培训㊁管理因素等ꎮ任何一个环节的出错都有可能导致错误的发生ꎬ甚至引起严重医疗纠纷[3]ꎮ笔者采用RCA对1例妇科门诊病人发药错误作回顾性分析ꎬ分析妇科门诊药房发药错误发生的最根本原因ꎬ探索其防范措施ꎬ避免同一问题再次出现[4]ꎮ1㊀资料与方法1 1㊀事件经过患者ˑˑꎬ女ꎬ33岁ꎬ2018年11月9日到该院妇科门诊就诊ꎬ诊断为早孕ꎬ予开具 黄体酮软胶囊 口服ꎬ患者随后到门诊药房取药ꎮ门诊药房药剂师将 维生素E软胶囊 发给患者ꎬ直到2018年11月23日患者复诊才发现服药错误ꎬ未服用 黄体酮软胶囊 而服用 维生素E软胶囊 2周ꎮ1 2㊀方法1 2 1㊀成立RCA小组ꎮ2018年11月27日ꎬ成立专项RCA小组ꎬ质控科主任任组长ꎬ组员由药剂科㊁医患沟通办公室㊁质控科等部门人员组成ꎮ组织小组成员均通过系统RCA培训ꎬ掌握根本原因分析方法及其实施步骤㊁意义ꎬ明确发药差错的定义㊁不良事件分级标准㊁上报制度及处理预案等[5]ꎮ1 2 2㊀事件定性ꎮ质控科接到异常事件报告后ꎬ对错误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ꎬ定性为 发药错误 Ⅲ级不良事件ꎮ1 2 3㊀标准化RCA分析报告单ꎮ采用丁勇等[6]概括出的RCA四阶段实施过程:RCA团队的组成与相关78现代医院管理㊀2020年10月第18卷第5期㊀ModernHospitalManagementꎬOct.2020ꎬvol.18ꎬNo.5资料的收集ꎻ找出近端原因ꎻ确认根本原因ꎻ拟定改善行动计划ꎬ同时增加鱼骨图㊁时间序列表的应用ꎬ增加分析过程的逻辑性ꎮ对当事人及科主任进行深度访谈ꎬ药剂科当事人员按照时间轴回忆事件发生的详细经过ꎬ结合已上报的不良事件报告整理时间序列表(见表1)ꎻ质控科对相关药品的存放地点㊁药品外观㊁用药规格等信息进行了细致采集ꎻ调查当事人的资历背景㊁工作状态㊁劳动强度㊁既往不良记录及门诊药房的调剂核发流程㊁药品管理方案ꎬ通过 头脑风暴法 ꎬ运用 5W1H 方法ꎬ从环境因素㊁管理因素㊁教育因素㊁个人因素4个方面ꎬ找出可能发生错误的各种原因ꎬ共38条ꎬ绘制鱼骨图(见图1)ꎮ1 2 4㊀还原事件过程ꎮ通过还原事件过程ꎬ发现导致此次发药错误不良事件近端原因ꎮ(1)环境因素:药品管理不规范ꎬ未定期整理药品㊁高峰时段人力不足㊁配药区药品摆放凌乱㊁配药环境嘈杂㊁药品摆放位置不规范ꎻ药品目录不清晰ꎬ名称相近药品标签未区分颜色㊁药品外标签不清晰或被遮盖㊁药品未按种类或功能规范摆放ꎻ信息化不完善ꎬ自动发药机未上线ꎮ(2)管理因素:查对流于形式ꎬ未执行 四查十对制度㊁人员沟通不到位㊁过于信任对方ꎻ监管力度不够ꎬ未实施第三方抽查和奖惩制度ꎻ制度不健全ꎬ未设置差错登记本ꎬ未行每月用药安全质量分析和整改ꎻ科室人文ꎬ对处于特殊时期㊁身体不适等人员的关注不足ꎮ(3)教育因素:科室培训不足ꎬ药品安全培训次数不足㊁效果不佳ꎬ未追踪培训效果ꎻ轮岗人员管理不到位ꎬ配药技能培训不足ꎬ特殊人群用药安全提醒不到位ꎮ(4)个人因素: 四查十对 制度落实不到位ꎬ用药安全意识不足㊁责任心不强ꎻ未执行双人核对ꎬ过分自信㊁未严格执行单人两次核对ꎻ一人在岗ꎬ发药高峰时段ꎬ一人在岗时未能安排人员及时补位ꎮ表1 发药错误不良事件时间序列表日期事件正确做法差异或问题11月9日11:30开具处方:黄体酮软胶囊100mgꎬ每日1次ꎬ共14d医生告知该药物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无11月9日11:31微信诊间缴费告知取药地点无11月9日11:33药房打印口服药标签根据标签信息配药无11月9日11:34一人配置药品㊁按处方单签名确认严格执行 四查十对 内容核查未执行查对后签名确认11月9日11:35另一人核对药品名称㊁种类㊁剂量ꎬ确认签名查处方ꎬ对科别㊁姓名㊁年龄ꎻ查药品ꎬ对药名㊁剂型㊁规格㊁数量ꎻ查配伍禁忌ꎬ对药品性状㊁用法用量ꎻ查用药合理性ꎬ查对临床诊断未认真查对药品名称ꎬ只关注数量11月9日11:37一人离开去厕所交班药品配置情况未交班药品配置情况11月9日11:38病人窗口取药再次查对病人㊁药品信息发药查对姓名ꎬ年龄㊁药品名称㊁规格㊁剂量等11月9日11:40黄体酮软胶囊错发为维生素E软胶囊一人在岗ꎬ可邀请患者参与查对凭经验发药11月9 23日病人一直服用维生素E软胶囊医生随访病人用药情况未追踪用药㊁治疗效果11月23日17:16服药疗程结束ꎬ发现药品错误治疗效果不佳未及时复诊患者用药安全意识不足图1 发药错误不良事件原因分析鱼骨图1 2 5㊀找出根本原因㊁确立整改问题ꎮ根据时间序列表ꎬ结合访谈ꎬ进行问题树分析(见图2)ꎻ通过RCA小组成员反复脑力激荡㊁投票ꎬ根据 二八定律 ꎬ绘制发药错误柏拉图(见图3)ꎻ分析引发该不良事件原因属于个人问题还是系统问题ꎬ发掘近端原因ꎬ并检视设立防错屏障表(见表2)ꎮ分析根本原因为: 四查十对 未落实㊁药品名称相近㊁特殊人群用药安全意识不足㊁高峰时段排班不合理㊁人员沟通不到位ꎮ图2㊀发药错误原因分析问题树及对策执行系统图图3㊀发药错误原因分析柏拉图1 2 6㊀改进措施ꎮ(1)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ꎮ加强药剂师 四查十对 核心制度培训ꎬ增加年龄核对ꎬ避免同名同姓病人发药错误ꎻ2018年12月开始严格审方ꎬ发现错误或存在疑问及时上报科主任ꎬ配药过程中的差错及时登记及反馈ꎬ每季度进行原因分析ꎬ制定防调剂药品差错的防范措施及实施ꎮ(2)加强药学人员培训ꎮ2018年11月27日组织学习«药品调配制度»«药品管理办法»ꎬ增强安全用药意识ꎬ强化责任心ꎬ提高药学人员对特殊人群安全用药风险意识ꎻ加强对药师进行技能培训ꎬ提高工作熟练程度和效能ꎻ与上级医院建立药学联盟ꎬ借鉴三甲医院的先进管理经验ꎮ(3)定期督查和整理药品ꎮ每季度进行药品督查和整理ꎬ发现不合理情形ꎬ查找原因并纠正错误ꎻ实施药品定类别㊁定位置㊁定数量 三定机制 ꎬ标签清晰易辨认ꎻ药品名称相近或包装相似ꎬ分开放置并做好标识ꎻ配药工作台实施6S管理ꎮ(4)弹性排班及高峰时段管理ꎮ针对药房分散㊁人力分流问题实施弹性排班ꎬ做好怀孕㊁哺乳期药剂师岗位调整合理搭配ꎬ避免特殊时期时间差异出现一人在岗现象ꎻ对等候人数高峰时段上午8:30 12:00及下午15:00 17:00增加人力补充ꎮ(5)完善配药流程ꎮ完善配药流程ꎬ张贴发药流程ꎬ设置特殊用药叫号系统ꎬ显示相关药品注意事项ꎬ药剂师对特殊人群患者讲解用药说明ꎬ便于查对患者信息ꎮ(6)加强安全用药宣传和监控ꎮ2018年11月25日起药品发放窗口张贴 四查十对 和用药咨询电话提醒标识ꎬ营造安全用药文化氛围ꎬ鼓励病人参与发药安全的核对ꎻ药品药袋打印咨询电话ꎬ便于患者及时咨询ꎻ安装监控设备进行监控ꎬ出现差错时及时调查并详细记录发药信息ꎮ2㊀结果2017年度和2018年度门诊药房共发生发药错误不良事件8例ꎬ通过个案进行RCA分析和整改ꎬ梳理发药错误的发生原因ꎬ举一反三ꎬ堵塞发药错误的各种漏洞ꎬ2019年度门诊药房未发生发药错误不良事件ꎬ说明通过RCA方法分析导致发药错误的根本原因及影响因素ꎬ并提出可行的持续改进措施[7]ꎬ可有效减少表2㊀防错屏障分析表问题设立防错屏障说明防错屏障未运行的原因 四查十对 未落实是用药安全意识不足ꎬ查对流于形式ꎬ缺乏惩罚机制药剂师过于自信ꎬ过于信赖对方药品名称相近是药品摆放不当ꎬ相识相近药品未分类放置单纯审核药品数量ꎬ对包装类似药品未加以辨别特殊人群用药安全意识不足是培训次数不足ꎬ培训效果欠佳孕产妇特殊药品管理重视不够高峰时段排班不合理是人力不足关键时段管理未到位人员沟通不到位是缺乏有效沟通严格交接班制度发药错误不良事件ꎬ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满意度ꎮ3 讨论用药管理是医疗活动中最后重要的环节之一ꎬ属于高风险活动ꎻ给药错误不仅影响患者治疗ꎬ还增加医疗风险ꎬ可引起医疗投诉或纠纷ꎮ发药错误是多因素造成ꎬ包括个人问题和系统问题ꎬRCA分析重在改善系统ꎬ而不是惩罚个人[8]ꎬ通过分析追溯流程和系统的缺陷ꎬ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ꎬ从不良事件中学习和吸取教训ꎬ建立完善的系统机制ꎬ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ꎬ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ꎮ本报告通过1例发药错误不良事件ꎬ通过RCA分析ꎬ相关部门相互配合ꎬ梳理出该事件的根本原因ꎬ制定和执行相关策略ꎬ最大限度减少错误的发生ꎬ更新管理理念[9]ꎬ取得较好的效果ꎬ说明RCA管理可有效减少发药错误的发生ꎮ通过RCA分析总结该发药错误不良事件个案ꎬ发现发药错误与药剂师个人因素㊁管理制度㊁药品信息及周围环境均有关ꎬ因此ꎬ针对以上因素需要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ꎬꎬ通过完善相应规章制度并加强药剂师专业知识培训ꎬ严格执行核心制度ꎬ加入第三方不定时督查ꎬ提升专业技能和责任感ꎬ增强窗口服务意识ꎬ另外通过调整药品位置顺序ꎬ标识清晰易辨㊁易区分ꎬ关注药剂师的身心状况ꎬ加强用药宣传且增加患者核对和电话咨询机制ꎬ有效避免药剂师发药错误或将发药错误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ꎬ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满意度ꎮ㊀㊀RCA管理工具是从多维度进行质量管理ꎬ多部门组成RCA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调查㊁分析㊁讨论ꎬ通过全面梳理近端原因和远端原因ꎬ强化多部门解决问题㊁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等能力[10]ꎬ实施精准干预ꎬ非常有效减少发药错误ꎬ需要多部门联动实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整改效果ꎮ参考文献[1]㊀高秋霞ꎬ杨光ꎬ王妍ꎬ等.根本原因分析法在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ꎬ2020ꎬ17(1):51-54.[2]㊀张霞.根本原因分析法在给药错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ꎬ2016ꎬ22(3):103-105.[3]㊀李梦玲ꎬ王富兰ꎬ肖明朝ꎬ等.1例给药错误的根本原因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ꎬ2019ꎬ26(2):58-61. [4]㊀郭文.根因分析法在1例老年多发骨折患者发生压疮后的应用[J].当代护士ꎬ2020ꎬ27(1):160-162.[5]㊀张霞.根本原因分析法在给药错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ꎬ2016ꎬ22(3):103-105.[6]㊀丁勇ꎬ叶大炜ꎬ袁方ꎬ等.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医疗不良事件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ꎬ2015ꎬ19(5):41-43. [7]㊀杨婷ꎬ汪晖ꎬ尹世玉ꎬ等.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的医院获得性压疮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研究[J].护理研究ꎬ2019ꎬ33(6):1028-1032.[8]㊀任毅ꎬ李力桢ꎬ林少建ꎬ等.基于RCA的非计划再次手术根本原因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ꎬ2015ꎬ13(1):48-57. [9]㊀蔡灵芝ꎬ陆骏ꎬ宁丽ꎬ等.RCA2处置输液港化疗药物外渗事件的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ꎬ2019ꎬ36(6):30-32.[10]㊀甘枚ꎬ黄今肇ꎬ高娇薇ꎬ等.RCA-PDCA模式在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ꎬ2017ꎬ15(4):37-40.通信作者:褚雪玲(1978-)ꎬ女ꎬ本科ꎬ副主任护师ꎻ研究方向:质量管理ꎮ收稿日期:2020-03-13(编辑㊀曹晓芸)(上接第64页)参考文献[1]㊀窦伟洁ꎬ宋燕ꎬ宋奎勐ꎬ等.大数据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及SWOT分析[J].卫生软科学ꎬ2019ꎬ33(2):55-58. [2]㊀李晶ꎬ王秋蓉.基于网络化的医院招聘报名系统的思考与探索[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ꎬ2019ꎬ30(10):1245-1246. [3]㊀朱舒婷ꎬ杨彩虹ꎬ鞠永和.公立医院微信招聘新模式应用的探索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ꎬ2018ꎬ29(11):1241-1243. [4]㊀戴明峰ꎬ孟群.医疗健康大数据挖掘和分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ꎬ2017ꎬ14(2):126-130.[5]㊀杨亦君.关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ꎬ2017ꎬ20(19):63-65.[6]㊀董巍ꎬ吕进ꎬ田清平ꎬ等.某三级甲等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卫生法制ꎬ2019ꎬ27(3):103-106. [7]㊀郭慧ꎬ曲建睿ꎬ韩玉珍ꎬ等.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在三级医院应用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ꎬ2013ꎬ33(1):61-63.通信作者:蔡晗(1988-)ꎬ女ꎬ硕士ꎬ助理研究员ꎻ研究方向:医院管理㊁医院人力资源管理㊁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ꎮ收稿日期:2020-04-07(编辑㊀徐佳)09 现代医院管理㊀2020年10月第18卷第5期㊀ModernHospitalManagementꎬOct.2020ꎬvol.18ꎬNo.5。
RCA应用于给药错误事件的分析报告发生地点:GGGGGGGGG本案例进行RCA的判定与理由:1、风险评估:本案伤害程度虽属「无」,但该类事件发生频率较高,故SAC 评估落在3级,进行RCA 分析。
2、以系统问题评估:经IDT 决策树评估后,本案属系统问题,故进行RCA 分析。
一、事件描述该患者原本医嘱予沐舒坦45mg、静推、BID,但操作者将16:00的维可莱错看成沐舒坦静滴,当液体静滴一半时,被责任护士及时发现,立即通知医生,经医生全面评估后,患者无不适主诉,且沐舒坦及维可莱同为氨溴索系列药物,遵医嘱予继续静滴维可莱,结束后患者无不适主诉。
二、调查结果(一)资料收集1、人员访谈:发错药的护士、该病人的责任护士、护士长。
2、治疗室实地查看:布局设置、药品摆放。
3、记录:护理记录、病历记录、护士排班表、新护士培训记录、各班工作职责。
4、地点:GGGGGGGG5、方法流程:接药流程,摆药流程,配药流程,PDA使用流程,核对制度落实、督察流程,交接班流程,品名、品相相似药物的区分与指引。
(二)调查结果1、发错药的护士为20PP年8月分配来的新护士,在该科室工作4个月,做9-5班。
她把维可莱误以为就是沐舒坦,因为两者的化学名一样。
该护士核对过程中只核对了化学名,没有核对商品名。
2、因为该事件发生在星期六下午3点,上班人较少,该护士一边在摆药房送上来的药,一边看红登(摆药过程中看了四次红灯),把自己摆好的药直接拿去病人床边更换。
3、该护士为20PP年8月分配来的新护士,不知道该科室常用的品名、品相相似的药物。
4、摆药、接药为同一人,整个过程没有执行双人核对。
(三)近端原因问题:给药错误1、病人因素:病人对自己的用药情况不够了解与关注,当接上一瓶重未用过的维可莱静脉滴注时,病人没有质疑。
2、个人因素:发错药的护士为20PP年8月分配来的新护士,在该科室工作4个月。
不知道该科室常用的品名、品相相似的药物,没有很好执行三查七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