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主要文学样式
- 格式:docx
- 大小:14.86 KB
- 文档页数:3
汉代的文学体裁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汉代,有许多文学体裁得到了发展和创新,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代文学的主要体裁包括诗歌、赋、乐府、散文等。
其中,诗歌是汉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汉赋唐诗”之称。
汉代的诗歌以五言为主,形式简洁明快,语言流畅优美,表现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感情。
代表作品有《离骚》、《长歌行》、《九辩》等。
赋是汉代文学的另一种重要体裁,它是一种以描写事物为主的文学形式。
汉代的赋分为乐府赋和骈文赋两种。
乐府赋以音乐伴奏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乐府之宝”。
骈文赋则注重文辞的华丽和修辞的巧妙,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代表作品有《咏史》、《七发》、《东京梦华录》等。
乐府是汉代民间音乐和文学结合的产物,它是一种以歌谣、民歌为主的文学形式。
汉代的乐府以其朴实自然、感人肺腑的表现手法,成为中国古典音乐和文学中的珍品。
代表作品有《长歌行》、《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等。
散文是汉代文学中比较新兴的一种体裁,它以散漫、随笔的形式表现人物、事物和社会生活。
汉代散文以其生动形象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品有《吕氏春秋》、《淮南子》、《齐民要术》等。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体裁外,汉代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如神话传说、历史演义、官方文件等。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感情,还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之,汉代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汉代文学体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为后世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经历了千年风雨洗礼,但这些经典之作仍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影响着后人的思想和创作。
六年级必备文学常识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2)先时期:散文(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4)晋南北朝时期:诗歌(5)唐代时期:诗(6)宋代时期:词(7)元代时期:曲(8)明清时期:小说各阶段文学的主要特点1、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容有: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子》、《山海经》、《庄子》等。
2、先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诗歌)A、儒家经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①老子,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
著《庄子》。
《庖丁解牛》。
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
⑦非子,法家。
著《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
⑨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D、先诗歌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小升初必背文学常识第一部分中国简介(线索)一、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 (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 (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5)唐代时期:诗 (6)宋代时期:词(7)元代时期:曲 (8)明清时期:小说,二、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三、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诗歌)A、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文。
《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
著名的有: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
著《庄子》。
《庖丁解牛》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D、先秦诗歌①.《诗经》。
高考必备文学常识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先秦时期上古神话传说、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2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3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4唐代时期诗5宋代时期词6元代时期曲7明清时期小说一、先秦文学一上古神话传说记录上古神话的书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两部《山海经》、《淮南子》。
【《山海经》】我国地理名著也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和相当古老的著作。
“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著名寓言故事均出自本书。
【《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撰。
一般认为它是杂家著作。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常娥奔月皆保留在《淮南子》之中。
二先秦散文1儒家经典○1“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五经”和《乐》称为“六经”又称六艺。
2历史散文《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战国策》国别体西汉。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传”为解释经书的文字。
【《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曹刿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
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对后世影响很大不仅在历史著作的撰写方面作出了光辉的榜样还为散文的叙事、议论和小说、戏剧的题材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所著。
3诸子散文【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
【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一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论语》为语录体列为"四书"之一。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5)唐代时期:诗(6)宋代时期:词(7)元代时期:曲(8)明清时期:小说游国恩版主编: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共四册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次:1963年第一版、2002年第二版《中国文学史》第一册第一编:上古至战国的文学 (2029 BC-256 BC)1. 上古文学(文学艺术的起源、古代神话)2.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关于诗经、雅颂、国风、地位和影响)3. 先秦历史散文(殷商至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影响)4. 先秦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影响)5.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楚辞(楚辞名称和来源、屈原生平和作品、离骚、其他、影响、宋玉)第二编:秦汉文学(221 BC-23 AD)1. 秦及西汉前期散文,辞赋(秦代文学、贾谊和汉初散文、枚乘、司马相如)2. 伟大的历史家散文家司马迁(生平,著作、人物传记的文学价值、地位,)3. 西汉后期及东汉的散文和辞赋(西汉后期、班固汉书及东汉散文、王充、张衡和东汉抒情小赋)4. 汉代乐府民歌(关于乐府、思想性、艺术性、孔雀东南飞、影响、民谣)5. 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起源、东汉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220 AD-581 AD)1. 建安和正始文学(曹操、曹丕、建安七子与蔡琰、曹植、阮籍、嵇康)2. 西晋文学(傅玄、张华、陆机、潘岳、张协、左思、刘琨、郭璞)3. 陶渊明(时代与生平、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影响)4. 南北朝乐府民歌(南朝乐府民歌、北朝乐府民歌、影响)5.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和山水诗、鲍照和七言诗、谢朓和新体诗、梁陈诗人和宫体诗、庾信)6. 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骈文、散文)7.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中国古代小说溯源、志怪小说、轶事小说)8.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曹丕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锺嵘诗品及萧统文选)第二册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581-907)1. 隋及初唐诗歌(隋代诗歌、从上官仪到沈佺期和宋之问、王绩和四杰、陈子昂)2.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王维)3.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4.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生平和思想、诗歌的思想内容、诗歌的艺术成就、地位和影响)5.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平和思想、诗歌的思想性、诗歌的艺术性、地位和影响)6. 中唐前期诗人(元结、顾况、刘长卿、韦应物、大历十才子、李益)7.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白居易诗论和新乐府运动、元稹、张籍、王建)8.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古文9. 中唐其他诗人(韩愈、孟郊、贾岛、刘禹锡、柳宗元、李贺)10. 晚唐文学(杜牧、李商隐、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陆龟蒙、罗隐、韦庄、司空图)11. 唐代传奇(唐代传奇兴起的原因、思想与艺术、地位和影响)12. 唐代通俗文学和民间歌谣(变文、俗赋、话本、词文、民间歌谣)13. 晚唐五代词(词的起源、发展和民间词、温庭筠和花间派、李煜及南唐词人)第三册第五编:宋代文学 (960-1279)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西昆派和宋初诗文、欧阳修和诗文革新运动、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2. 北宋前期的词(晏殊、欧阳修、柳永)3. 苏轼(生平和思想、文论和散文、诗和词、影响)4. 北宋后期的诗词(黄庭坚和江西诗派、秦观、周邦彦)5. 南宋前期文学(李清照、张孝祥、陈与义、杨万里、范成大、散文家)6. 爱国诗人陆游(生平、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影响)7. 爱国词人辛弃疾(生平、思想内容、艺术成就、辛派词人)8. 南宋后期文学(姜夔、四灵,江湖诗人、朱熹、严羽、文天祥和宋末爱国诗人)9. 话本和宋代民间歌谣10. 辽金文学(辽金文学的发展、元好问、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六编:元代文学(1271-1368)1. 元杂剧的崛起和兴盛(戏曲、元杂剧、元前期剧坛)2. 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生平和作品、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地位和影响)3. 西厢记(王实甫、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和影响)4. 白仁甫、马致远5. 元前期杂剧其他作家和作品(康进之、高文秀、纪君祥、尚仲贤、杨显之、石君宝等)6. 元后期杂剧(杂剧南移及其衰微、郑光祖、乔吉、宫天挺、秦简夫)7. 元末南戏(南戏兴起、高明的琵琶记、拜月亭)8. 元散曲和民间歌谣9. 元代诗文(刘因和前期诗文、虞集和中期诗文、王冕、杨维桢和后期诗文)第四册第七编:明代文学 (1368-1636)1. 三国演义(章回小说的产生、成书过程和作者、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影响)2. 水浒传(成书过程和作者、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影响)3. 明前期诗文(宋濂、刘基、高启、台阁体、茶陵诗派)4. 明代的戏剧(明初到中戏剧、昆腔、浣纱记、鸣凤记、沈璟和吴江派、徐渭)5. 汤显祖(生平、牡丹亭、其他剧作、东郭记、红梅记)6. 西游记(成书过程和作者、思想内容、艺术成就)7. 金瓶梅及明中叶后其他长篇小说(金瓶梅、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封神演义和神魔小说)8. 明代的拟话本(冯梦龙与三言、二拍)9. 明代散曲和民歌(王磐、冯惟敏、民歌)10. 明中叶后的诗文(前后七子复古运动、归有光和唐宋派、李贽、公安派、竟陵派、爱国作家)第八编: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 (1636-1911)1. 清初诗文词(顾炎武等爱国作家、清初的诗派和诗人、清初的词派和词人)2. 清初戏曲作家(李玉、清忠谱、尤侗、李渔及其戏曲理论)3. 洪升和长生殿(生平和作品、长生殿故事的继承和发展、思想内容,艺术成就)4. 孔尚任和桃花扇(生平和作品、内容和成就、昆曲衰落期的传奇和杂剧作家)5. 聊斋志异(蒲松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其后的文言短篇)6. 清初至清中叶的长篇小说(水浒后传、说岳全传、醒世姻缘传、镜花缘)7. 儒林外史(吴敬梓、思想内容、艺术成就)8. 红楼梦(作者、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影响)9. 弹词鼓词和民间歌曲10. 清中叶的诗文(乾嘉间的诗派和诗人、桐城派、江中及其他骈文家)第九编:近代文学——晚清至“五四”的文学 (1911-1949)1. 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文学(龚自珍、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时期诗文、古曲小说的衰落)2.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时期的诗文(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宋诗派)3.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时期的小说(新阶段、李伯元、吴趼人、老残游记)4.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章炳麟、秋瑾,柳亚子和南社诗人、孽海花)5. 近代戏曲(地方戏和京剧、传奇、杂剧、乱弹剧本、戏剧革新及话剧萌芽)6. 近代民间文学(民间歌谣、传说故事)。
汉代的文学作品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学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之一,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汉代文学作品:
1. 赋:赋是汉代最重要的文体之一,包括骚赋和雅赋。
其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班固的《二京赋》最为著名。
2. 乐府诗集:乐府诗是汉代的一种民间诗歌形式,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和朗朗上口的韵律而闻名。
汉代编有《乐府杂录》和《乐府集》等乐府诗集,包括了许多经典之作,如《长歌行》、《木兰辞》等。
3. 神话传说:汉代的神话传说也被广泛流传,包括《山海经》、《史记》等记载的神话故事。
4. 史书:汉代编纂了许多重要的史书,如《史记》、《汉书》等,不仅记录了汉朝的历史,也融入了丰富的文学表达。
5. 散文:汉代的散文作品较为丰富,主要有《汉赋》、王充的《论衡》等。
6. 骈文:汉代也以骈文的创作而著称,如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就有许多优秀的骈文佳作。
这些作品在汉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影响了后世,也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一、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5)唐代时期:诗(6)宋代时期:词(7)元代时期:曲(8)明清时期:小说,二、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三、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诗歌)A、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文。
《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
著名的有: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
著《庄子》。
《庖丁解牛》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D、先秦诗歌①.《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一、汉赋(一)骚体赋1.概念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
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
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
2.《吊屈原赋》《吊屈原赋》是汉代文学家贾谊的作品。
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及渡湘水,历屈原放逐所经之地,对前代这位竭诚尽忠以事其君的诗人的不幸遭遇深致伤悼,遂作此赋。
此赋描写出一个善恶颠倒,是非混淆的黑暗世界,表现对屈原深深的同情。
作者也流露出对自己无辜遭贬的愤慨,但他不赞同屈原的以身殉国,认为屈原最终的不幸在于他未能“自引而远去”。
作者主张“远浊世而自藏”,以此保全自己,这才合乎“圣人之神德”。
此赋是汉初文坛的重要作品,是以骚体写成的抒怀之作,也是汉人最早的吊屈之作,开汉代辞赋家追怀屈原的先例。
3.《鵩鸟赋》《鵩鸟赋》是汉代文学家贾谊的赋作,为贾谊谪居长沙时所作。
此赋借与鵩鸟问答以抒发了自己忧愤不平的情绪,并以老庄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以自我解脱。
全赋情理交融,文笔潇洒,格调深沉。
作者因物兴感,由感生理,由理见情;且笔力劲健,一气呵成。
4.《招隐士》《招隐士》是汉代淮南王刘安门客淮南小山的作品(一说为淮南王刘安所作)。
其主要内容为陈说山中的艰苦险恶,劝告所招的隐士(王孙)归来。
全赋采用铺叙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荒山溪谷的凄凉幽险,渲染出令人怵目惊心的艺术氛围,显现隐士幽居的寂寥艰危,急切地表达“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向,通篇感情浓郁,意味深长,音节和谐,优美动人。
此赋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及美学价值,历来为人所称道,堪称汉代骚体赋的精品。
(二)散体大赋1.《七发》《七发》是汉代辞赋家枚乘的赋作,有浓厚的黄老道家色彩。
这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
吴客认为楚太子的病因在于贪欲过度,享乐无时,不是一般的用药和针炙可以治愈的,只能“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
中国古代文学绪论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5)唐代时期:诗(6)宋代时期:词(7)元代时期:曲(8)明清时期:小说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第一章先秦文学1、古代神话a神话: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b神话的性质:1、神话都是想像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c神话的起源1、劳动起源说。
2、宗教起源说。
d神话与传说的区别1、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e中国神话的内容1、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2、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3、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f中国神话的特征1、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不论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
汉代文学创作的突出成就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也是文学创作蓬勃发展的时期。
汉代文学以诗、赋、乐府等形式为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成就突出。
一、汉代文学的创作形式多样,艺术风格独特。
汉代文学以诗歌为主要形式,诗人们以抒发情感、咏史抒怀为主题,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文化造诣。
其中,《九歌》是汉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雄壮的气势和深沉的情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此外,汉代还出现了乐府民歌,它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人民的喜怒哀乐,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面貌,为后世的民歌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汉代文学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广泛的主题。
汉代文学作品涉及到了政治、历史、哲学、道德等多个领域。
在政治方面,汉代文学作品多以歌颂君主的德行和政绩为主题,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在历史方面,汉代文学作品多以史事为素材,描绘了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和战争场景,展示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形象。
在哲学与道德方面,汉代文学作品多以诗歌形式表达对人生、道德、伦理的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三、汉代文学的创作思想独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与视角。
汉代文学作品中的许多诗歌都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思想色彩,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反思。
例如,《离骚》这首诗描绘了屈原流亡逐臣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思虑和对个人命运的忧虑。
汉代文学作品中的许多诗歌都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汉代文学创作在形式、内容和思想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汉代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样的内容,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视角,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年级必备文学常识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2)先秦时期:散文(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5)唐代时期:诗(6)宋代时期:词(7)元代时期:曲(8)明清时期:小说各阶段文学的主要特点1、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诗歌)A、儒家经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着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
着《庄子》。
《庖丁解牛》。
⑥荀子,战国儒家,着《荀子》32篇.《劝学》。
⑦韩非子,法家。
着《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D、先秦诗歌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必背文学常识汇总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2)先秦时期:散文(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5)唐代时期:诗(6)宋代时期:词(7)元代时期:曲(8)明清时期:小说各阶段文学的主要特点1、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①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②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③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诗歌)A、儒家经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
著《庄子》。
《庖丁解牛》。
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
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D、先秦诗歌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 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古代文学的两汉时期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体裁。
在这段历史时期中,文学创作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诗歌的繁荣两汉时期,诗歌成为文人们最喜欢的创作形式之一。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如汉乐府诗的代表人物刘邦、曹操、刘备等。
乐府诗是一种以民间歌谣为基础的诗歌形式,它以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为主题,语言简练明快,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两汉时期,乐府诗的创作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当时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乐府诗,两汉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其他类型的诗歌,如《古诗十九首》、《古风乐府诗集》等。
这些诗歌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着高度的成就,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汉时期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瑰宝。
二、散文的兴起两汉时期,散文也开始得到重视和发展。
散文是一种以散漫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形式,它以自由的写作风格和多样的题材为特点。
在两汉时期,散文的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涵盖了政治、历史、哲学、文化等多个领域。
两汉时期的散文作品主要包括史书、笔记、杂记等。
其中,史书是最重要的一类散文作品,它以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要内容,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史记》是两汉时期最著名的史书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入的历史分析,成为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之作。
此外,两汉时期的散文作品还包括了许多著名的笔记和杂记,如《淮南子》、《齐民要术》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思想观点和深入的学术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小说的初现两汉时期也是中国小说发展的起点。
虽然在两汉时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但它们对后世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两汉时期的小说作品主要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如《山海经》、《史记》中的民间传说等。
其中,《山海经》是一部以神话传说为基础的地理志怪著作,它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叙事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源头之一。
两汉崇文以辅写帝王和都市生活为主的文学样式
两汉时期以崇尚文化、注重学问为主导的文化氛围,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创作中,从崇尚文化、注重学问的角度出发,两汉时期的文学样式主要有两类:一是以辅助写帝王为主的文学作品,二是以描绘都市生活为主的文学作品。
以辅助写帝王为主的文学作品,主要是为了辅佐统治者大力宣扬和推广天下统一的思想。
在这类文学作品中,多以历史故事为素材,以其宏大的叙事范围,全面、客观地展示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形象和事迹。
这类作品多有浓厚的政治气息,包括了历史上的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多个领域的内容,使得读者们通过阅读这类作品,能够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斗争情况。
而以描绘都市生活为主的文学作品,则主要是以反映当时生活为主,展示当时社会的各种风貌。
在这类文学作品中,多采用了小说、杂记等形式,借此来展示都市生活的种种。
这类作品主要通过描写都市的人、事、物,展示了当时城市中的社会矛盾、人物性格、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这类作品往往更具有生动性和鲜明性,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总而言之,两汉时期的文学创作注重文化、学问,以辅助写帝王和描绘都市生活为主要样式。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也为后来的文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 -。
两汉时期主要文学样式
两汉文学的主要形式是散文、赋、楚辞体、乐府诗。
一、赋
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
它借鉴楚辞,、战过纵横之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恣肆的文风,有吸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发,将诗歌融入其中。
赋有传统的四言,又有新兴的五言和七言。
它的文体来源广泛,是一种综合性文体。
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形成。
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最高成就。
西汉后期新体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
张衡的《归田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二、楚辞体作品
楚辞体作品在汉代没有新的发展,许多作品都是在摹仿《离搔》、《九章》。
汉代盛行解读楚辞的风气,文人对屈原一往情深。
楚辞重在咏物抒情。
发展中慢慢与新体赋合流,总称为辞赋,楚辞被称为骚体赋。
三、两汉叙事散文
两汉叙事散文在文体上有较大发展。
《史记》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
《汉书》继承了它的体例,并使之完善。
《吴越春秋》强化了史传作品的文学性,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东汉时期还出现了碑文,是品核人物风气推动下的新文体。
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游记。
汉代政论文承先秦诸子散文的余绪,在形式上没有大的突破。
四、诗歌
四言诗在汉代继续沿用,但不在居于主导地位,汉代出现了五言诗。
五言诗在西汉多见于歌谣和乐府诗,文人五言诗在东汉大量出现。
东汉的五言诗已经成熟,叙事诗有《孔雀东南飞》,五言诗抒情诗的典范是《古诗十九首》。
西汉已出现大量七言诗,附属于汉赋的七言诗通常是句句用韵,反映了早期七言诗的特点。
散文风格多样,有历史散文、政论散文。
其特征为别为前者开辟了新的文体样式,以人物为中心来记叙历史。
而政论散文则主要继承先秦散文的模式,但是却有所发展,散文结构更加严谨质实。
赋的风格是大赋、小赋、骚体赋相辅相成。
特征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形成一种新体制。
乐府诗风格承载先秦诗歌样式,但又有其鲜明的特点,如有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
楚辞体作品仅仅是模拟屈原的作品,在风格和特征上几乎没有变化,因此渐渐衰落。
两汉故事赋或讲述鸟兽故事,或敷演历史传说,或再现生活场景,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世俗民众的思想感情与审美
情趣,其生成及传播方式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这些赋作包孕着戏曲、小说等多种文学要素,其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鲜明,语言的个性化与通俗化,都形成了汉代文学中特异的存在,从而对中国文学尤其是俗文学的发展演进有过不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