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装配生产线(1)
- 格式:ppt
- 大小:5.33 MB
- 文档页数:90
柔性装配基础施工方案
柔性装配是一种将零部件按需配送到生产线上进行装配的生产模式。
它能够灵活调整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库存和冗余成本。
以下是柔性装配的基础施工方案:
1. 现场调研和规划:首先,对现场进行全面调研,了解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布局及工艺流程。
然后,根据调研结果进行规划,确定柔性装配的实施范围和目标。
2. 设计生产线布局:根据现场规划和柔性装配的要求,设计合理的生产线布局。
确保零部件能够按需配送到正确位置,减少物料搬运和等待时间。
3. 引进柔性装配设备:根据生产线布局,引进适合柔性装配的设备,如机器人、传送带和自动化系统等。
确保生产线能够自动化运行,并具备灵活的调整能力。
4. 设计物料配送系统:根据生产线布局和装配需求,设计物料配送系统。
可以使用AGV(自动导引车)或物料输送带等设备,将零部件从仓库或物料区域送到装配位置。
5. 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相应的信息系统,实现生产计划的灵活调整和物料配送的追踪管理。
确保零部件的供应和装配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控制。
6. 培训员工: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使其熟悉柔性装配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要点。
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确保生
产线的高效运行和质量控制。
7. 进行试运行和调整:在完成基础施工后,进行试运行和调整,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确保生产线的稳定运行和目标的实现。
通过以上的基础施工方案,柔性装配生产模式可以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实施,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降低成本和库存水平,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同时,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发展与展望摘要:飞机零件的数字装配是一种结合了测量、姿态调整和控制技术的装配模式。
飞机装配技术已从手工和半自动装配发展到数字装配。
形成了一整套数字装配技术。
其中,柔性装配和脉冲生产线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飞机装配质量和效率,智能装配技术是飞机数字化装配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字化装配技术;发展;趋势前言目前,航空业正迅速转向精度、效率、成本效益和灵活性,部件越来越大,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在制造和装配过程中,关键特性稍有偏差或波动,可能会严重影响产品性能,降低效率并消耗大量能源。
该装置的几何形状是评估整个装置装配质量的一个重要特征,直接影响到整个装置的气动性能、隐形性能和结构性能。
因此,精确的三维几何图形检测对于制造高端航空航天设备非常重要。
1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发展概述随着数字装配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飞机数字装配技术体系。
飞机数字化装配的主要基本技术是:(1)数字化装配的飞机设计。
飞机数字化成功的关键在于将数字装配的具体要求融入为数字装配而设计的飞机设计中。
作为结构设计的一部分,必须整合重要的组件点。
(2)协调数字交流的技术。
数字交流协调机制是一种基于数字产品定义和标准安装定义的先进协调交流技术,确保了生产制造、生产设备和产品组件之间尺寸和形式的协调和交流。
数字交换的协调方法采用数控加工和创建来生成精确的零件形状和所有注册表元素。
在工厂制造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控和测量设备或产品上相关关键控制点的位置,通过数字测量系统为产品部件创建参考坐标系。
将激光采集和数码照片、室内GPS等数字化。
该坐标系将工厂或产品关键特征的测量数据直接与三维模型定义数据进行比较,并作为检验产品适用性和进一步调整的基础。
(3)飞机数字化装配的规划和仿真技术。
飞机的装配过程包括成千上万件零件、装配、夹具和工具以及大量装配工作。
准确合理地规划、分析和模拟装配过程对于提高产品部件的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有效地解决部件设计中的不一致、重叠、冲突和差异。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No.10,2020基于DELMIA的飞机数字化装配仿真技术应用研究张鹏(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航空学院,武汉430079)摘要:根据飞机数字化装配仿真技术发展现状,基于DELMIA的飞机数字化装配仿真技术,以某型飞机机翼装配为研究对象,应用DELMIA的数字化装配仿真分析功能模块,对其装配过程中的路径规划、干涉检查、可达性验证提出了一套实施方案,实现了飞机装配工艺过程的直观可视和精准可达。
实例证明,采用数字化装配仿真技术,能提高产品设计、装配工艺设计、工装设计等的一次正确率,提升装配质量和装配效率。
关键词:飞机;数字化装配仿真技术;DELMIA;工业机器人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45X(2020)10-0172-04航空制造工业是新时代高精尖技术应用的重点领域之一,其技术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1]。
数字化装配仿真技术作为国内外飞机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代表着目前和将来飞机装配技术的发展方向。
新一代飞机对性能及寿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市场对飞机的需求逐渐呈现出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且产品的交货周期不断缩短,传统的飞机制造装配技术已无法满足航空制造企业发展的新需求。
目前,国外以波音、空客为代表飞机制造企业,已经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装设计、产品制造到飞机装配整个流程采用基于三维数字模型的设计方法。
以B787、A380为代表的大型飞机装配中,采用数字量尺寸协调体系和装配设计技术,通过装配虚拟仿真技术实现装配过程的优化,大大缩短了研制周期,降低了研制成本,提高了飞机的装配质量叫与国外相比,数字化装配仿真技术应用在国内航空制造企业起步较晚,随着我国航空工业先进制造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成飞、西飞、沈飞、洪都、上飞均开始使用DELMIA进行装配工艺设计。
例如,基于DELMIA建立三维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和装配过程仿真环境,为企业生产提供快速、准确的MBOM;驾驶舱设计人机工效分析数字化,进行驾驶员视域分析、颜色域分析、可达域分析、舒适性分析、关键姿势及主要动作设定等;将装配工艺过程、装配零件及与装配过程有关的制造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验证人员及工具是否可达、装配操作空间是否具有开放性等问题。
国家开放大学《机械制造装备及设计》形成性作业1试题题目1:机械制造装备专指机械加工机床。
题目2:机械加工装备主要指各类金属切削机床,特种加工机床,金属成形机床以及加工机器人等机械加工设备。
题目3:工艺装备是指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刀具、模具、机床夹具、量具等。
题目4:悬挂输送装置、辊道输送装置和带式输送装置是最常见的三种输送装置。
题目5:输送切屑的装置常用手动方式进行。
题目6:金属切削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也称为工作母机。
题目7:机床的总体设计优劣对机床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性指标不能起决定性作用。
题目8:机床的加工精度是指被加工工件表面形状、位置、尺寸准确度及表面的粗糙度。
题目9:机床设计的基本要求主要是满足机床性能指标要求和人机工程要求。
题目10:机床总体布局设计与机床总体设计没有关系。
题目11:机床总体布局设计主要是确定机床刀具和工件的相对运动,以及各部件的相互位置。
题目12: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对所设计的机床进行运动学仿真和性能仿真,在没有制造出样机之前就可以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增加了研制新产品的风险。
题目13:进行机床总体布局时,要合理分配机床的各种运动,将运动尽量分配给质量大的零部件。
题目14:支承件的高度方向尺寸小于长度方向尺寸时称为卧式支承;支承件的高度方向尺寸大于长度方向尺寸时称为立式支承。
题目15:机床主传动的形式有机械传动、液压传动、气体传动和和电传动等。
题目16:卧式支承的机床重心低、刚度大,是中小型机床()的支承形式。
: 不能用; 可以用的; 首选; 不常见题目17:进给运动与主运动共用一台电机驱动,进给运动本身消耗的功率较小,进给功率()。
: 忽略不计; 可近似计算; 还须计算; 等于空载功率题目18:机床的主要结构尺寸都是根据()设计的。
: 运动参数; 尺寸参数; 动力参数; 结构参数题目19: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参数有尺寸参数、运动参数和()。
: 力学参数; 性能参数; 动力参数; 结构参数题目20:机床传动件的结构尺寸都是根据()设计的。
实验一柔性动化生产线机电一体化系统演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2、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技术组成;3、了解快速构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方法;4、了解机电一体化中机械电气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接口技术二、实验设备及器材:1、装有WINDOWS软件);操作系统的PC机一台(具有GX DEVELOPER2、PLC(三菱FX系列);3、PC与PLC的通信电缆一根;4、THWSPX-3型MES网络型模块式柔性动化生产线实验系统(八站)。
三、实验原理:(一)柔性动化生产线实验系统结构THWSPX-3型MES网络型模块式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验系统由八套各自独立而又紧密相连的工作站和一套监控站组成,八站分别为:上料检测站、搬运站、加工站、分拣站、传送站、安装站、安装搬运站和分类站。
通过模块化设计,该装置可实现产品的自动上料、自动加工、自动装配、自动运送、自动入库管理等功能,可自动识别产品的材质:金属/非金属和黑色/白色,以分别进行相应的装配,并将其运送至不同的库房存放,运用各类型传感器,采用全电动驱动方式控制,实现智能控制设计,采用触摸屏操作,性能稳定可靠。
该实验装置具有较好的柔性,即每站各有一套PLC控制系统独立控,通过组建CC-LINK通讯网络,可将相邻的两站、三站,,直至八站连在一起,进行复杂系统的控制、编程、装配和调试。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验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安装站搬运站加工站安装搬运站分类站上料检测站分拣站传送站11—上料检测站2—搬运站3—加工站4—分拣站 5—传送站 6—安装搬运站7—安装站8—分类站图 1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组成这套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验系统提供一套两种加工工件,可在系统中重复使用。
(工件见下图)工件1 工件2图 2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加工零件类型表 1 工件信息表工件1工件2直径Ф32mmФ22mm高度22mm10mm内孔直径Ф24mm-内孔深度10mm-材料塑料塑料颜色黑、白黑、白(二)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工作原理物流传递过程为:上料检测站将大工件按顺序排好后提升送出;搬运站将大工件从上料检测站搬至加工站;加工站将大工件加工后送出工位;安装搬运站将大工件搬至安装工位放下;安装站再将对应的小工件装入大工件中;最后安装搬运站再将安装好的工件送分类站,分类站再将工件送入相应的料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