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两汉文学常识
- 格式:docx
- 大小:15.59 KB
- 文档页数:2
17汉朝的文化范文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朝代之一,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汉朝的文化包括了诸多方面,如文学、艺术、哲学、科技等,下面将详细介绍。
首先,汉朝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朝古文运动的兴起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传统古文的模式化和形式化地解体,汉代文人更加注重表达个性和情感,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代表性的作品有《史记》、《汉书》等历史类著作,以及陈寿的《三国演义》等小说作品。
此外,汉朝还产生了伟大的诗人屈原,他的《离骚》被誉为古代文学的瑰宝。
其次,汉朝艺术在继承和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音乐方面,汉朝的音乐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正规化。
同时,汉朝还有大量的舞蹈和戏剧作品,如汉剧、汉乐舞等。
在绘画方面,汉朝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代表,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同时,汉代还创造了壁画、丧葬画等形式,表现了丰富多样的主题。
此外,汉代还提出了“文人画”的概念,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境界。
再次,汉朝哲学的发展也是该时期文化的一大特点。
汉朝融合了儒、道、墨等不同学派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汉代哲学。
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并成为了汉朝的官方思想。
汉朝的政治制度、道德观念、家庭伦理等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同时,汉代哲学也以道家思想为代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此外,墨家、法家、兵家等学派也在汉朝繁荣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多元的思想资源。
最后,汉朝科技的进步也为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代对农学、兽医学、历法、医学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研究和实践。
汉朝著名的科学家、医生张仲景编纂了《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巨著,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汉朝还进行了水利工程的修建,如修建灌溉渠道、堤坝等,改善了农田的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业产量。
汉朝还在制陶、冶金、纺织、造纸等工艺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综上所述,汉朝的文化包括了文学、艺术、哲学、科技等多个方面。
昌盛的秦汉文化小短文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文化方面,更是一个昌盛的时代。
秦汉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为后世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世界文化宝库贡献了丰富的遗产。
在史学方面,秦汉时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详细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共计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
它以独特的史观、严谨的治学态度、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史料,为后世编写史书树立了典范。
此外,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也是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它记述了西汉的历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在文学方面,秦汉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既有诗歌、散文,也有辞赋和乐府诗。
其中,汉赋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
赋以铺陈华丽、辞藻华丽、内容广泛的特点,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时代的风貌。
著名的赋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杨雄的《长杨赋》等。
而乐府诗则是民间诗歌的集合,它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如《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等名篇,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艺术方面,秦汉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这组大型艺术群像,气势磅礴,人物形态逼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科学技术。
此外,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等艺术形式,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们以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题材,展示了汉代社会的生活景象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在哲学方面,秦汉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学派和思想家。
儒家学说在汉代得到了重视,成为国家的官方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如董仲舒、扬雄等,他们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道家、法家、名家等学派也在这一时期有了新的发展。
昌盛的秦汉文化小短文
秦汉文化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昌盛和丰富多样的时期。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其中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使得文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秦朝还修建了万里长城,推动了道路交通的发展,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文化基础,并进一步发展。
汉朝时期,文化繁荣达到了顶峰。
在文学方面,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如《楚辞》、《诗经》等。
历史学方面,司马迁的《史记》被认为是中国史学的奠基之作。
此外,汉朝还发展了医学、天文学等科学技术,为后世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艺术方面,秦汉时期的陶瓷、绘画等艺术品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陶瓷制作技术日臻完善,瓷器成为贵族和富商的重要收藏品。
绘画方面,壁画和丝绸画成为主要表现形式,描绘了当时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内容。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也非常丰富。
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儒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深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汉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昌盛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在文化、艺术、思想等领域也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这些丰富多样的文化成果为后世的发展和传承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汉文化征文汉文化的瑰宝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瑰宝。
在历史长河中,汉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产。
从文字、哲学、艺术到风俗习惯,汉文化无处不在,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文字: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历经几千年不断发展完善并广泛使用的象形文字。
汉字不仅是中国人民日常交流和记录信息的工具,也是中华文明及其思想、道德、美学等方面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说文解字》是对汉字最早最全面的解释和注释,对于研究汉字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哲学:中国古代哲学以儒家、道家和墨家为代表,其中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社会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强调个体道德修养与社会伦理规范之间的关系;孟子则强调天人合一、天命人事的观念,认为天下万物皆有情,人应当“兼爱”,实行“仁政”。
这些思想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艺术:汉文化的艺术遗产丰富多彩,包括建筑、绘画、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汉代陶俑和壁画。
陶俑是汉代墓葬中常见的陪葬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壁画则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描绘了佛教故事和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风俗习惯:汉文化的风俗习惯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从农历新年到中秋节,从婚礼到丧礼,每一个节日和仪式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例如春节期间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习俗都与祈求吉祥如意、团圆幸福等美好愿景相关。
结语: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文字、哲学、艺术到风俗习惯,汉文化无处不在,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我们应当珍视汉文化这一宝贵遗产,传承发展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两汉三国文化[精选5篇]第一篇:两汉三国文化汉中三国游人杰胜迹多三国旅游线------汉中,汉中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汉中地处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北立,巴山南卧,中部是汉江滋润的美丽而富饶的汉中盆地。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历史非常悠久,自秦惠王首置汉中郡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在这块史称“天汉”的大地上,胜迹历历,史册煌煌。
汉高祖刘邦屯兵汉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取三秦而定天下。
特别是三国时期,这块“栈阁北来连陇蜀,汉川东去控荆吴”的战略要地,曾演绎了多少惊天动地的英雄故事。
一部名著《三国演义》,约有半部在讲述与汉中有关的事件。
公元一世纪末至公元二世纪前半叶,作为战略要地的汉中,再一次成为中国历史的亮点。
三国时期,魏蜀相争。
汉中成为曹操进攻刘备,魏灭蜀并吴的军事目标;又是刘备北伐曹魏的军事基地。
同时,张鲁也在汉中称过王,创建五斗米教,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教合一政权。
魏蜀两大政治势力在这里发生了激烈碰撞,于是就有了《三国演义》中描述的老将黄忠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的激烈场景,有了曹操褒谷口杀杨修、马岱虎头桥斩魏延的历史悲剧。
尤其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一代名将诸葛亮在汉中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
为辅佐刘备灭曹复汉,他在汉中屯兵8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
最终归葬于汉中勉县定军山下。
其安息地武侯墓汉柏汉桂相映成趣,后由皇帝下诏修建的武侯祠,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
位于汉中西部的定军山,似乎至今还震荡着隆隆的战鼓声;而在古战场耕种的农民,不经意地会翻捡到一枚枚生锈的扎马钉,翻捡到一段段依然鲜活的三国故事。
三国旅游到汉中,你可以游览古汉台、拜将坛、古虎头桥、石门水库、褒斜栈道、武侯墓、武侯祠(古旱莲)、定军山古战场、天荡山古战场、张良庙、马超墓祠、刘备立汉中王设坛处、诸葛亮读书台、诸葛亮制木牛流马处等久负盛名的观光景点,尽情领略三国时期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文学常识
两汉及魏晋南北朝
《史记》初名《太史公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
《史记》130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史记》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年的历史。
《汉书》为断代史史书。
《汉书》改书为志,取消世家拼入列传。
《汉书》100篇,分为:八表、十志、十二本纪、七十列传。
《汉书》记载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历史。
汉献帝年号建安,所以我们称这一时期的文学叫建安文学。
建安七子是:王粲、徐干、陈琳、阮瑀、应扬、刘桢、孔融等七人。
三祖陈王是: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音:锐)、
陈思王曹植。
《诗品》称曹植为建安之杰。
竹林七贤:阮籍、稽(音:溪)康、向秀、刘伶、山涛、阮咸、王戎。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两汉文学和魏晋南北朝文学第1篇: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两汉文学和魏晋南北朝文学一.两汉文学1.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著《新书》十卷。
《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2.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传史册。
4.乐府民歌和赋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
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1.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曹丕、曹植。
曹*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刘桢③“竹林七贤”。
阮籍、稽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2.魏晋南北朝的小说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周处》。
第2篇: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之两汉、魏晋南北朝部分整理汇总两汉代学两汉散代①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著《新书》十卷。
《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代学家。
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传史册。
汉文化作文整理汉文化作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受,对作文都不生疏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文化作文,期望能够帮忙到大家。
汉文化作文1“我们中华汉字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从哪来传来了对中华汉字的赞美声,原来是我们笕新五(3)班进行了汉字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每一位同学都是老师。
前一个周末,我们队的成员集结到学校里,打开电脑,两只眼睛就像青蛙一样,死死地盯住电脑,生怕放走了任何一条“漏网之鱼”。
等到我们查找了大堆完整、真实的资料。
组长胡畅把这些资料汇总起来,用聪慧的脑袋和娴熟的电脑技术,很快地完成了PPt的制作,要求我们背熟,预备的更加充分一些。
最终迎来了兴奋人心的时刻,但是我的心情却有些紧急,恨不得最终一个才上台。
随着一声“感谢大家”,主持人不紧不慢地走上台去,有请胡畅组上台,掌声欢迎。
台下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来,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但没有了退路,只能英勇去面对。
我这样思索着,不知不觉轮到我为大家介绍甲骨文了。
我生硬地叙述着甲骨文的字体特点、来历、还有书法观赏……我自认为讲得一点儿也不生动,就像机器人背书。
别怕,只要英勇地去尝试,肯定会胜利!我心中默念。
脸色伸展了很多,声音也变的严厉了很多。
最终结束了,我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逃跑似的跑到队员一起去,组长胡畅真诚地对我夸赞说:“讲的不错,很生动,你不再是那个上台就大方的李延了。
”我非常感谢胡畅,他给我不仅是一句话,而是对我的鼓舞帮忙。
在这次活动中,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要可怕,都是自己联想而出的效果,英勇地迈出这一步,或许你就会胜利。
不要可怕失败,未曾失败的人唯恐也未曾胜利!汉文化作文2汉文化是什么?什么是汉文化?我不禁怀疑道。
就在这漂亮的阳春三月,开启桐庐之旅,跟着我去了解汉文化吧!刚下大巴,就观察了一位“老夫子”,穿着汉服,带着冠帽,腰上系着佩戴,俨然是个古代私塾的老师。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一、《史记》1.西汉时期,出现了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他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描写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的形象。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的《项羽本纪》。
2.《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
“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项羽本纪》是例外);“表”是以大事年表的形式呈现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关于礼乐制度、天文、历法、水利、经济、财政等方面的专题史;“世家”是历朝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陈涉世家》是例外);“列传”主要为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
3.《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
以人物活动为中心来叙述历史,是从《史记》开始的。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1.东汉时期,汉乐府继《诗经》、楚辞之后,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新风。
逐渐由杂言趋向于五言,以叙事为主,是叙事诗发展走向成熟的新标志。
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2.东汉时期,南朝的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3.汉末至曹魏时期,产生了以曹操、曹丕、曹植,“三曹”为代表的诗作,其诗语言清新笔力刚健,慷慨激昂,被后世誉为“建安风骨”。
4.《短歌行》为曹操所作。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的诗歌继承《诗经》《楚辞》汉乐府的传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其基本风格是苍凉悲壮。
他的作品集有《曹操集》,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
5.陶渊明是晋代最著名的诗人,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生”,“隐逸诗人之宗”。
他的田园诗和咏怀诗以朴素的语言和恬静的笔调,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上的“田园诗派”。
两汉三国文学常识参考两汉三国必备文学常识参考(一)两汉1.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
主要作品为《新书》十卷58篇。
《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出于此书。
另有《论积贮疏》等奏疏,《吊屈原赋》等赋,《过秦论》等开“史论”之先河。
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2.刘安,封淮南王。
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3.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
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
,与班固并称“班马”。
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
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出于此书。
历史散文。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
鲁迅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之一,前“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之首。
司马迁在写给好友任少卿的信中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也作泰山鸿毛。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出自:史记4.班固,字孟坚,“班马”之一。
主要作品为《汉书》。
《苏武传》出于此。
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5.乐府,著名作品有《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
前四者见宋代(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6.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追尊为武帝,“三曹”之首。
主要作品为《魏武帝集》。
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
属乐府歌辞。
开创“建安风骨”新风。
鲁迅称他是“改造文章的祖师”。
小升初常考文学常识重点回顾:两汉文学一、概述两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小升初考试中,两汉文学常识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本文旨在对两汉文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二、汉赋汉赋是两汉时期的一种很重要的文学形式,它是以枯燥的政治记述为基础,借用唐升的文章特点,借用一些天地、山水、花鸟等的的方法,以及超脱的浪漫心情,创作出成篇的辞章,富有抒情色彩。
被称为汉代文学成就之一。
1. 代表作品•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辞章赋作品,体现了奇妙的抒情效果。
•梁复之的《陈情表》:这是一篇使两汉文学正式达到了辞章赋的巅峰,直接表达自己对天子的情感和呼吁。
2. 内容特点•抒情性强:汉赋具有抒发作者情感的特点,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文辞华丽:汉赋在语言表达方面讲究华丽、巧妙、丰富。
•描写生动:汉赋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景,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汉诗汉诗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流传至今的有很多。
汉诗在艺术形式上,包括汉乐府和律诗两大类,这两类都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代表作品•曹操的《短歌行》:这是一首流传甚广的乐府诗,以其简练明快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悲悼之情和政治野心。
•陈琳的《融猱歌》:这是中国文学史中一首名作,通过吐露自己怅惘愤懑的心情,成就了一幅恢宏宏伟的艺术画卷。
2. 内容特点•格律严谨:汉诗在格律上有严格的要求,例如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的诗歌要求每句各有五个或七个字,而且还要具备平仄、韵脚等要素。
•豪放奔放:汉诗的表现手法非常奔放,对写诗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汉诗追求雄浑豪放的艺术表达,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表现力。
•艺术紧凑:汉诗与散文相比,结构更为紧凑,言辞更为精美,意象更为精确,感情更为充沛。
四、汉散文在两汉时期,散文作为一种更为广泛传播的文学形式而非常受欢迎。
汉代散文主要以古文散记形式为主,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文化、哲学等领域。
汉朝文化认识的作文
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汉朝文化,这可是一段超级精彩的历史篇章!
说起汉朝,那可是威风凛凛啊!首先就得提提汉朝的军事。
咱汉朝的将士
们那叫一个勇猛,把匈奴打得屁滚尿流。
想象一下,战场上,汉军挥舞着锋利
的刀剑,喊杀声震天,那场面,简直太震撼了!这也让咱们国家在当时威风八面,周边的小国都得乖乖听话。
汉朝的科技也不容小觑。
造纸术的发明,那可是改变了全世界的书写方式。
以前写字要么刻在竹简上,要么写在丝绸上,麻烦不说,还贵得要命。
有了纸,想写啥写啥,多方便!还有张衡的地动仪,能提前知道哪里要发生地震,这在
当时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发明。
汉朝人的穿着也很有特色。
宽袍大袖,走起路来飘飘然,感觉特有范儿。
女人们的发型和妆容也精致得很,那时候可没有什么化妆品品牌,但她们照样
能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
汉朝的饮食也不错哦!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美食花样,但那时候的烤肉、煮肉也是香喷喷的。
想象一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多
惬意!
总的来说,汉朝文化就像是一座丰富的宝藏,让咱们越挖越惊喜。
它不仅
影响了当时的中国,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咱们现在能有这么灿烂的文化,汉朝可是功不可没啊!所以,让咱们一起为汉朝文化点个大大的赞!。
【文学常识】两汉文学常识_550字
(1)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
主要作品有《新书》。
另有《吊屈原赋》等赋,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2)淮南王刘安。
主要作品是《淮南子》,又名《淮南红列》。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就是由此产生的。
(3)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
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
主要作品有《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
《史记[复习必备|海量免费学习视频资源尽在“学而思轻课app”>>>点击了解]》是历史散文。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
(4)班固来自阜丰安陵(现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部),是“班马”的一员。
他的主要作品是《汉书》。
它是前“三史四史”之一。
(5)乐府民歌和赋乐。
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
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
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主要流传的作品有《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
前四者见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文章来源于网络】。
汉文化认识保护和传承的作文汉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的根和魂。
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果。
我们要认识保护和传承好汉文化,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辉。
我们要了解汉文化的内涵。
汉文化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化,它融合了各种民族、地域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我们可以从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看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力;从唐朝的繁荣盛世中感受到诗词歌赋的魅力;从宋朝的科技创新中体会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这些都是汉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应该去了解和传承的。
我们要学会欣赏汉文化。
欣赏汉文化并不难,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事物入手。
比如,我们可以品味一下古人的诗词歌赋,感受一下文人墨客的才情横溢;我们可以欣赏一下古代的建筑艺术,感叹一下先人的智慧和匠心独运;我们还可以了解一下汉代的服饰礼仪,体验一下古代生活的风情。
这些都是我们欣赏汉文化的途径,也是我们传承汉文化的基础。
我们要学会运用汉文化。
汉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一种精神力量。
我们要把汉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比如,我们在学习上要发扬“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儒家精神;在工作上要秉持“忠诚敬业、勤奋创新”的企业精神;在生活上要践行“诚信友善、和谐共生”的社会价值观。
这些都是运用汉文化的体现,也是我们传承汉文化的实践。
我们要传播汉文化。
让世界了解我们的汉文化,让更多的人爱上我们的汉文化。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传播汉文化,比如举办文化活动、写文章、拍视频等。
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够让汉文化在世界上绽放出属于它的光芒。
认识保护和传承好汉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汉文化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发扬光大吧!。
两汉文化情作文800西汉完成国家统一之后,封建国家出现了欣欣发展的趋势,统治者也能任各种文化自由发展,出现了中国文化的又一个高峰。
同时,也出现了儒学的一家之说成长壮大以至于君临天下的地步,也可以说奠定了中华文化最核心的一些东西。
秦王朝的统一事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几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共同向往和追求。
自从周王室式微,特别是战国以来,诸侯纷争,称雄割据,人民深受战乱之苦,迫切要求重建统一的国家,以便有一个和平安宁的生存环境。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秦朝的统一战争符合人们的普遍愿望,"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因此秦王政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结束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诸侯混战的局面,在广袤的疆域里建立起统一的大帝国。
军事和政治上的统一可以凭借武力迅速实现,但是如何巩固这种统一,便不是单纯依靠武力可以解决得了的。
秦王朝的统治者们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们在依靠军事实力实现政治统一的同时,便着手进行全国法令、文字、货币、度量衡等统一工作,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以期将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风俗各异的国家置于皇帝一人的统治之下,以期建立千古一系的不朽伟业。
这便不得不涉及到政治统一与文化统一之间的关联问题,即以何种思想为主体重建官方意识形态的问题。
就思想传统而言,秦承魏制,秦王朝在其统一全国前后都始终如一地对儒学表示过适度的尊重。
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说得相当准确: "当孔子之在世,其学未见重于时君也。
及魏文侯受经子夏,继以段干木、田子方,于是儒教始大兴于河西。
文侯初置博士官,实为以国力推行孔教之始。
儒教第一功臣,舍斯人无属矣。
其次者为秦始皇。
始皇焚坑之虐,后人以为敌孔教,安非然也。
始皇所焚者,不过民间之书,百家之语;所坑者,不过咸阳诸生侯生、户生等四百余人,未尝与儒教全体为仇也。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真相如何,我们后面还要详加讨论。
我们现在比较明白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仅就秦国的思想传统而言,由于秦承魏制,儒学在秦国的历史过程中也曾经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汉代简史作文《汉代的那些事儿》篇一:《大汉的兴起》咱今儿个来说说汉代。
汉代刚开始可不容易啊,秦朝末年,那天下乱得就像一锅粥,到处打仗,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苦哈哈的。
刘邦,这人刚开始就一混子似的人物,可人家运气好呀,身边聚集了一票能人。
就像萧何,那是个管后勤的好手,把各种物资打理得井井有条。
还有韩信,这人原本还不受重用,多亏了萧何月下追韩信,这才把他给追回来。
我就想象啊,那月下一个人在那狂奔,边跑还边喊“韩信,韩信”,那得多着急。
刘邦就带着这群人跟项羽争天下。
项羽呢,猛是猛,可就是有点刚愎自用。
像刘邦被项羽打得四处乱窜的时候,刘邦懂得拉人入伙,今天联合这个,明天联合那个。
项羽呢,就靠自己那点武力,结果慢慢就玩不过刘邦了。
最后垓下之战,刘邦的军队把项羽围得死死的。
项羽英雄末路,还来了一出乌江自刎。
项羽死了后,刘邦就建立了汉朝,汉朝这就开始了自己的旅程。
篇二:《汉朝的兴盛》汉朝建立后,刘邦那些子孙们可没闲着。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那可真是汉朝的盛世。
汉武帝是个有想法的主儿,他想要打匈奴,不能老是被匈奴欺负啊。
霍去病和卫青这两位将军就登场了。
霍去病这小伙子打起仗来厉害得很,他带兵就像一阵疾风。
我猜啊,他的士兵们一个个跟着他都充满了干劲。
据说他深入大漠,把匈奴打得屁滚尿流。
漠北之战,那场面肯定特别壮观,士兵们骑着马,挥舞着武器,喊杀声震天。
卫青呢,也不简单,老老实实地按照战略打,稳扎稳打,把匈奴打得是溃不成军。
除了军事,汉朝的文化也特别昌盛。
有个叫董仲舒的,提出了独尊儒术,这下儒家可就成了主角。
全国各地都开始办学校,学着儒家的东西。
而且那时候的丝绸之路也搞起来了。
电视上那些个骆驼商队,驮着货物,沿着长长的道路走,去西方交换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那些商人们肯定在路途上有各种奇遇,说不定还能遇上那些西域的舞女,看着她们跳舞呢。
汉朝在这个时候,在世界上都算是个厉害的角色了。
篇三:《汉代的衰落》再厉害的朝代也有走下坡路的时候。
历史会考小作文---宋词、汉赋一、汉赋汉赋的发展历程。
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可分为骚赋、大赋和小赋三类,三者之中,大赋又是汉赋的代表。
汉代辞赋的发展演变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从西汉开国(汉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是汉赋的形成期。
这一时期的汉赋呈现着有楚辞向汉赋过度的形态,并最终确立了汉大赋这种新体赋的形式。
代表作家有贾谊和枚乘,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2) 从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共约200多年时间,是汉朝的全盛时期。
这一时期以新体赋即汉大赋的创作为主流,并达到了完全成熟和极度兴盛的境地。
武帝、宣帝之时是汉朝创作鼎盛时期,西汉末年则出现了创作的模拟风气。
形成了劝百讽一、润色鸿业、“铺彩摘文,体物写志”(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的内容和艺术上的特点。
此时流行的汉大赋是屈原“骚体”的变种。
代表作家有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3) 从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是汉赋的转变期。
这一时期汉大赋的创作趋于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抒发愤世嫉俗与表现个人的放心求志的抒情小赋创作的蔚起。
张衡首开其风,其后的主要作家有赵壹、蔡邑、祢衡等。
代表作如如赵壹《刺世疾邪赋》、张衡《归田赋》。
二、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词,又称长短句,广义来说本属诗。
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
宋朝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财富被搜刮到大城市,再加上推行厚待官吏的政策,为统治者寄情声色提供了物质条件。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后期更多寄托了词人对时代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宋词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慎密,重视音律,饱含柔婉之美。
但内容比较窄狭。
代表人物及作品: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豪放派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喜欢用诗文典故,不拘守音律。
两汉文学常识
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
主要作品有《新书》。
另有《吊屈原赋》等赋,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刘安,封淮南王。
主要作品有《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
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
主要作品有《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
《史记[复习必备 | 海量免费学习视频资源尽在“学而思轻课APP”>>>点击了解]》是历史散文。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班马”之一。
主要作品有《汉书》。
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乐府民歌和赋乐。
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
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
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
体。
主要流传的作品有《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
前四者见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