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蕈中毒与血液净化
- 格式:pptx
- 大小:16.52 MB
- 文档页数:49
毒蕈中毒的血液净化治疗蘑菇是大型真菌的子实体,其中食用后会造成人、畜中毒症状者为毒蘑菇,也称毒蕈。
目前世界上已统计毒蕈种类100余种,我国最新考证共435种。
毒蕈中毒事件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我国多集中在每年8、9月份的阴雨季节。
大部分毒性较弱,引起如急性胃肠炎等食物中毒症状;少数毒性较高的食用后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ICU内收治的多为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的重症中毒患者。
因此,了解患者所食用毒蕈的种类、所含毒素成分及中毒特点,对治疗十分必要。
血液净化治疗既可清除毒素,又可支持脏器功能,在重症毒蕈中毒患者的抢救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毒蕈中毒的毒理毒蕈的毒性成分较复杂,目前已知约150余种,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大多数加热后活性不消失。
一种毒蕈可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亦可存在于多种毒蕈中。
大多数毒素的毒性作用较弱, 仅引起胃肠道不适;少数毒性较高者,食用后即可导致患者迅速死亡。
目前研究较多的毒素有以下几类:(一)环肽类毒素包括鹅膏毒肽( amanitin)、鬼笔毒肽和毒伞肽等,参与毒素组成的氨基酸大多是非蛋白质氨基酸。
误食野生毒蕈引起的中毒事件中,95%以上是由环肽类毒素含量较高的鹅膏毒蕈引起的,病死率高(有报道误服后中毒死亡率成人>20%,儿童>50%),仅一个子实体就可致死。
鹅膏毒肽为双环八肽,是引起毒蕈中毒的主要毒素;鬼笔毒肽为双环七肽、毒伞肽为单环七肽,口服不吸收,毒素直接入血或注入腹腔时可出现中毒症状,亦可通过破损黏膜吸收。
鹅膏毒肽为慢作用毒素,毒性较鬼笔毒肽强10~20倍,致死量约0.1mg/kg,食后9~12天死亡,在鹅膏蕈中含量最高,且毒性最强,理化性质稳定,易溶于水、酒精,一般烹调不能使其破坏,饮用菌汤也可中毒;同食酒精可使类双硫仑样物质毒力增强,使中毒程度加深。
鹅膏毒肽主要作用于肝脏,可抑制RNA聚合酶活性,经胃肠道吸收后,由血液循环到达肝细胞,肝细胞膜主动转运鹅膏毒肽至细胞内形成毒素-蛋白复合物,再由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直接快速吸收,并在细胞内释放鹅膏毒肽,直接造成细胞破坏及相邻肝细胞损伤,导致鹅膏毒肽在体内毒性大大增加。
群发性重症毒蕈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联合内科常规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讨群发性重症毒覃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联合内科常规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此研究所研讨的84例患者入选方式为随机抽签法,抽取范围为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群发性重症毒覃中毒患者内,8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42例对照组(血液净化+单纯药物治疗)和42例研究组(血月净化+内科常规治疗),把两组治疗状况进行对比讨论。
结果:对比两组治愈率,研究组95.24%比对照组80.95%高,其死亡率,研究组4.76%比对照组19.05%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AT、TBil、AST、DBil、Bun、HBDH、GLB、PT等体征指数,研究组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血液净化方式治疗群发性毒覃中毒状况,疗效得到了肯定,可将毒覃毒素较好清除,降低毒素吸收,对肝肾功能的损坏性有有所降低,凝血状况得到改善,血液净化后,可联合内科治疗,提升患者生存率,控制疾病死亡率。
【关键字】血液净化;群发性重症;毒覃中毒;单纯药物;内科常规临床在治疗群发性重症毒覃中毒疾病多采用血液净化治疗,但往往治疗后愈合状况不良好[1-2]。
为此,此研究将84例患者纳入到讨论范围中分组研讨,其目的在于研讨群发性重症毒覃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联合内科常规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此研究所研讨的84例患者入选方式为随机抽签法,抽取范围为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群发性重症毒覃中毒患者内,8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42例对照组和42例研究组。
对照组内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36.7±14.2)岁,中毒后(3.5±1.4)天入院;研究组内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36.4±14.6)岁,中毒后(3.1±1.8)天入院。
护理园地·35·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李晓燕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天津 和平 300040【摘要】目的:主要对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随机对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神经内科治疗的72例患者,对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一组随机分为36例患者,对于对照组按照常规的神经内科标准实施护理,对于观察组选择舒适护理方案实施干预,对这两组的患者临床干预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对实施舒适护理之后,观察组的满意度达到了97.2%,和对照组的80.6%相比较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同时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对照组相比较也有效缩短,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
在实施护理之后的两组的Barthel 指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医院神经内科当中实施舒适护理进行应用当中,能够有效的加强患者的胜利康复,能够实现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临床的满意度,因此这种方法适合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神经内科护理;应用效果神经内科是临床治疗脑血管疾病、脑部炎性疾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科室。
该科室收治的患者具有病情危重、治疗周期长等临床特点。
临床观察发现神经内科患者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机体舒适度和心理舒适度也会逐渐降低,继而对疾病康复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不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针对上述现状,我院本次对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旨在寻找能够提高神经内科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的优质护理模式。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神经内科治疗的72例患者,患者均于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23~75岁。
全体患者在入组前均已签署研究知情文件,无患者存在精神障碍、肝肾重症等情况。
随机将全体对象等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0.05)。
血液净化抢救毒蕈中毒的研究刘勇胜【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血液净化抢救毒蕈中毒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抢救的25例毒蕈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常规抢救、血液灌流、解毒治疗等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d、4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同工酶MB (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肌酐(CR)、血氨(NH3)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尿量恢复情况.结果 25例患者中,23例治愈出院,1例并发脑出血放弃治疗,1例.最短住院天数为7d,最长住院天数为25 d,平均16 d.治疗后2 d和4 d患者血ALT、AST、TBIL、NH3、APTT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尿量恢复正常时间1~7d,尿量增加于治疗后3.8d出现,进人多尿期平均5.1d.结论血液净化抢救毒蕈中毒疗效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3(000)023【总页数】2页(P22-23)【关键词】血液净化;毒蕈;中毒【作者】刘勇胜【作者单位】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云南西双版纳6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毒蕈俗称毒蘑菇,因于传统食用蘑菇相似而容易被误食引发中毒反应[1]。
毒蘑菇中的毒素会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肝肾等重要脏器造成严重损伤,严重者甚至会致人死亡。
中毒的临床分为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和恢复期等六个临床分期。
毒蘑菇的临床治疗原则为催吐、洗胃、导泻、静脉输液、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临床症状严重者可采取血液净化方法治疗。
为探讨血液净化抢救毒蘑菇中毒的疗效,笔者对本院25例毒蘑菇中毒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抢救的25例毒蘑菇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急性重度毒蕈中毒的疗效比较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急性重度毒蕈中毒的疗效。
方法:随机将急性重度毒蕈中毒患者分为两组,即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组(治疗组)和单纯血液灌流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和死亡率。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各脏器功能均显著改善,但治疗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在治疗急性重度毒蕈中毒中的疗效优于单纯血液灌流。
标签: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多脏衰;毒蕈毒蕈又称毒蘑菇,其种类繁多,毒素多种多样,误食后可以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由于没有特效解毒剂,死亡率极高[1,2]。
为进一步提高毒蕈治疗的疗效,我们对200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我科的重症毒蕈患者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探讨如何更好的治疗毒蕈中毒。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按治疗方法随机抽取200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我科的重症毒蕈患者共60人,均符合多脏器功能受累,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2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采取相同的基础治疗,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组(治疗组)30人,单纯血液灌流治疗组(对照组)30人。
1.2方法:两组均采用对症支持保守治疗,包括常规催吐、洗胃、导泻、补液及支持治疗,必要时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
治疗组是在灌流基础上加用血液透析治疗,灌流器装在透析器之前,透析时间为4h,这种治疗方法4~6次/人。
对照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每次灌流时间2h,血液灌流治疗3~4次/人。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AST、ALT)、肾功能(Cr)、心肌酶(CK-MB)变化和10天内的死亡率。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儿童急性毒蕈中毒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儿童急性毒蕈中毒的临床疗效,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4.6-2017.10于我院就诊的15名重症急性毒蕈中毒患儿为研究对象。
在给予基础治疗(洗胃及导泻等)的前提下,重点给予血液净化治疗,以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观察患儿病情演变与转归,动态监测肝功能、肾功能及心肌酶学结果。
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经过上述治疗后,均有所好转,其中13例好转出院,2例因家属放弃治疗签字出院。
结论: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儿童急性毒蕈中毒,可清除急性重症中毒患者体内的毒物,明显改善中毒症状、脏器功能损伤,稳定内环境,有利于改善预后,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得到大力推广。
关键词:血液净化;毒蕈;中毒;儿童造成儿童意外死亡的众多因素中,中毒排在第3位[1]。
儿童由于不具有良好的辨别力,加之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导致其中毒发生率较高。
我国相关学者报道指出,在儿童急性中毒中,毒蕈中毒较为常见。
由于毒蕈中毒,起病急且进展较快,因此在治疗上我们要争分夺秒。
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学者应用该技术成功救治急性中毒患者的报道。
但在儿童急性毒蕈中毒者中的应用,报道较少。
因此本研究是观察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儿童急性毒蕈中毒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的研究对象均来源2014年6月~2017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儿童急性毒蕈中毒患者,总共15例。
男性9例,女性6例;患儿年龄在3~12岁,平均在(5.82±3.13)岁。
患儿在中毒之前,均身体健康,无相关疾病。
1.2 治疗方法对于所有的患儿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如洗胃、导泻等排除体内未吸收的毒物。
同时给予血液净化治疗,其具体包括,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 HP)、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或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治疗。
血液净化联合激素抢救毒蕈中毒性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采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联合小剂量激素抢救毒蕈致中毒性急性肾衰竭的疗效。
方法: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每次3h,1次/d,小剂量糖皮质激素3~5d。
监测血清ALT、AST、BUN、Cr及尿量恢复情况。
结果:12例患者共行60 次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10例患者在治疗后第5天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尿量增加于治疗后平均3.6d出现,进入多尿期平均5.3d。
结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联合小剂量糖激素治疗毒蕈致中毒性急性肾衰竭的疗效肯定。
标签: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毒蕈;急性肾衰竭A clinical study to blood purrification and glucocorticoid in the rescue acute renal failure because of toadstool/LI Kang-hui,YIN You-sheng,WEI Jia-zhi,et al.∥The Department of Urology Me dicine,The Attificial Hospital of Guilin Medical College, Guilin 541001,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hemoperfusion cascade he modialysis to rescue acute renal failure because oftoadstool.Methods:All patientsweretreated with hemoperfusion cascade hemodialysis one time a day, 3hours/time.They were treated with minidose glucocorticoid 3~5 days. Monito inde xs:blood serum——ALT、AST、BUN、Cr and urine volume reablement. Results: 12patientsweretreated with hemoperfusion cascade hemodialysis60 times inall. 10 patients indexs rebound normal after 5 days. Their urine volume incre ased in 3.6 days and came to diuresis stage in5.3 daysmedially. Conclusion :It was affirmative that hemoperfusion cascade hemodialysis and minidose glucoc orticoid to rescue acute renal failure because oftoadstool.Key words:hemoperfusion; hemodialysis; toadstool; acute renal fai lure凡由药物、化学物质或生物毒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或)功能损害并具有相应临床过程者称为中毒性肾病,在中毒性肾病中表现为急性肾衰竭者则称为中毒性急性肾衰竭[1] 。
血液滤过抢救毒蕈中毒致多脏器衰竭1例韩东锋孙芳芳武艳萍孙明莉(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急救医学科,吉林长春130031)〔关键词〕毒蕈中毒;急性肾衰竭;急性肝损害;血液滤过〔中图分类号〕R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1-0173-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1.083通讯作者:孙明莉(1972-),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急危重症研究。
第一作者:韩东锋(1981-),女,硕士,主要从事急危重症研究。
毒蕈是指不能食用的大型有毒真菌。
目前我国发现150余种,其中毒性很强的有10余种,剧毒蕈主要是毒伞、白毒伞、鹿花菌等。
中毒后无特效解毒药,病死率高。
毒蕈服用少量即可产生明显中毒症状,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而老年人因为年龄因素,可能同时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当发生急性中毒发生时,机体对毒物代谢能力差,可加重原有器官衰竭的情况,病情较重。
现将我科救治的老年患者毒蕈中毒致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徐某,54岁,入院前3d 食用蘑菇约半斤后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及腹泻,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泻,排:黑色便,后伴全身乏力,伴有视物不清。
查体:T :36.5ħ,脉搏60次/min ,呼吸16次/min ,血压120/80mmHg ,意识清楚,查体合作。
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3.0mm ,对光反射灵敏。
皮肤及黏膜、巩膜黄染,无出血点。
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率60次/min ,节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
腹软,上腹部轻压痛,全腹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双下肢无水肿。
病理征阴性。
24h 尿量见表1。
辅助检查:肝肾功能见表1。
诊断“毒蕈中毒、急性肾衰竭、急性肝损害、酸碱平衡失调-代谢性酸中毒、低蛋白血症、双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
给予血液净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共15d ),排毒及保护脏器治疗(血必净50ml ,2次/d ,加入静点,乌司他丁20万U ,2次/d 静推),补液(葡萄糖、维生素、微量元素)、保护胃黏膜(泮托拉唑)、利尿(托拉噻咪)、对症治疗后,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及尿量明显好转,出院。
毒蕈中毒的血液净化治疗蘑菇是大型真菌的子实体,其中食用后会造成人、畜中毒症状者为毒蘑菇, 也称毒蕈。
目前世界上已统计毒蕈种类100余种,我国最新考证共435 种。
毒蕈中毒事件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我国多集中在每年8、9月份的阴雨季节。
大部分毒性较弱,引起如急性胃肠炎等食物中毒症状;少数毒性较高的食用后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ICU内收治的多为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的重症中毒患者。
因此,了解患者所食用毒蕈的种类、所含毒素成分及中毒特点,对治疗十分必要。
血液净化治疗既可清除毒素,又可支持脏器功能,在重症毒蕈中毒患者的抢救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毒蕈中毒的毒理毒蕈的毒性成分较复杂,目前已知约150余种,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大多数加热后活性不消失。
一种毒蕈可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亦可存在于多种毒蕈中。
大多数毒素的毒性作用较弱,仅引起胃肠道不适;少数毒性较高者,食用后即可导致患者迅速死亡。
目前研究较多的毒素有以下几类:(一)环肽类毒素包括鹅膏毒肽(amanitin)鬼笔毒肽和毒伞肽等,参与毒素组成的氨基酸大多是非蛋白质氨基酸。
误食野生毒蕈引起的中毒事件中,95%以上是由环肽类毒素含量较高的鹅膏毒蕈引起的,病死率高(有报道误服后中毒死亡率成人>20%,儿童>50%),仅一个子实体就可致死。
鹅膏毒肽为双环八肽,是引起毒蕈中毒的主要毒素;鬼笔毒肽为双环七肽、毒伞肽为单环七肽,口服不吸收,毒素直接入血或注入腹腔时可出现中毒症状,亦可通过破损黏膜吸收。
鹅膏毒肽为慢作用毒素,毒性较鬼笔毒肽强10~20倍,致死量约0. 1mg/kg,食后9~12天死亡,在鹅膏蕈中含量最高,且毒性最强,理化性质稳定,易溶于水、酒精,一般烹调不能使其破坏,饮用菌汤也可中毒;同食酒精可使类双硫仑样物质毒力增强,使中毒程度加深。
鹅膏毒肽主要作用于肝脏,可抑制RNA聚合酶活性,经胃肠道吸收后,由血液循环到达肝细胞,肝细胞膜主动转运鹅膏毒肽至细胞内形成毒素-蛋白复合物,再由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直接快速吸收,并在细胞内释放鹅膏毒肽,直接造成细胞破坏及相邻肝细胞损伤,导致鹅膏毒肽在体内毒性大大增加。
血液净化治疗毒蕈中毒12例护理体会
王新娟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1(015)036
【摘要】@@ 毒蕈又称为毒蘑菇,人们常因不能正确辨别其是否有毒而误食中毒.毒蕈中毒可引起肝、肾、脑等多器官功能损害,随着器官损害数目的增多,病死率亦随之升高,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病死率达50%~90%不等[1].2007年-2010年我们采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血液滤过序贯血液净化治疗方法治疗毒蕈中毒患者12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1142-1143)
【作者】王新娟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山东,东营,25703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毒蕈中毒患者12例的急救及护理体会 [J], 杨莉萍
2.血液净化治疗毒蕈中毒伴多脏器功能障碍16例临床分析 [J], 席静妮
3.血液净化治疗18例毒蕈中毒的疗效观察 [J], 姜涛;张颖;胡志林;王福成;孙翠霞;张建荣;曲波;易力;曲晔
4.毒蕈中毒患者12例的急救及护理体会 [J], 杨莉萍
5.急性重症毒蕈中毒患者17例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体会 [J], 郑桂; 徐雅玲; 徐铭; 王微娜; 袁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912014202121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1年1月第2卷第1期毒蕈中毒已成为我国食源性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一类急症,病死率为56.5%[1]。
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若不及时治疗,可致肝、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目前毒蕈中毒除了综合治疗措施外,血液净化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国蘑菇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2]建议对合并肝肾功能损害或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尽早联合应用多种血液净化方式并实施个体化治疗,但临床上联合使用多种血液净化方式治疗毒蕈中毒患者研究较少。
2019年7月,我科收治1例毒蕈中毒的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血浆置换、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 -placement therapy ,CRRT )联合治疗及相关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43岁,2019年7月4日13:30左右食用自己采摘的蘑菇约150g ,于7月5日凌晨3时左右出现腹痛并伴有呕吐、腹泻10余次,为稀水样便;病程中伴头晕头痛、胸痛、乏力感。
患者自觉症状未见好转,遂来我院急诊。
留取血液毒物监测标本后,以“食入毒蕈中毒”收入重症监护病房。
入院查体:体温37.2℃,心率98次/min ,呼吸22次/min ,血压108/78mmHg (1mmHg=0.133kPa ),意识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25cm ,对光反射灵敏,腹部平软,全腹轻压痛,肠鸣音活跃。
急查淀粉酶159U/L ,脂肪酶663U/L ,谷丙转氨酶正常;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139g/L ,白细胞计数21.35×109/L 。
动脉血气分析:pH 7.450,二氧化碳分压24.70mmHg ,氧分压116.20mmHg ,碳酸氢根16.8mmol/L ,碱剩余-5.3mmol/L ,氧饱和度98.10%。
心电图提示ST 段异常。
1.2治疗及临床转归患者入院第3天肝功能指标呈进行性上升(谷丙转氨酶:73~1922U/L ),伴有凝血功能异常。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急性重症毒蕈中毒的临床效果及对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对急性重症毒蕈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4例急性重症毒蕈中毒患者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对照组(37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灌流+血浆置换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蛋白结合毒素测定情况、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芳香氨基酸、内毒素、血氨分别为(1.77±0.24)mg/dL、(0.46±0.11)EU/mL、(125.49±13.28)μg/L,均较对照组的(2.91±0.35)mg/dL、(1.01±0.25)EU/mL、(178.39±14.02)μg/L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49%,较对照组的64.86%高;死亡率为2.70%,较对照组的16.22%低(P<0.05)。
结论:以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的方式对急性重症毒蕈中毒患者进行治疗可较大限度降低其血蛋白结合毒素水平,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控制死亡率。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急性重症毒蕈中毒毒蕈指有毒的大型菌类,与食用蘑菇相似度很高,容易被误食,引起毒蕈中毒。
并且,毒蕈中毒的发生较突然,食用10分钟至6小时后会出现剧烈的腹痛、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还会造成肝、肾、心等内脏损害,甚至休克致死。
血液净化是急性重症毒蕈中毒常用的治疗方案,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净化血液的仪器装置处理,净化掉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后再将血液引回患者身体循环系统,对患者中毒症状的解除有很大的帮助[1-2]。
但在治疗过程中,不同的血液净化方法,其原理有所不同,所呈现的治疗效果也会存在差异[3-4]。
鉴于此情况,本文主要探讨在急性重症毒蕈中毒患者中采取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其病情恢复的影响。
血液净化治疗毒蕈中毒81例临床分析
张涛;李海燕;谭术兰;唐利群
【期刊名称】《四川医学》
【年(卷),期】2004(025)010
【摘要】目的评价血液净化对群体发作的毒蕈中毒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81例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合血液净化治疗的情况.结果81例毒蕈中毒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无1例死亡.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对抢救毒蕈中毒有肯定的效果,能直接消除毒蕈毒素,帮助患者渡过少尿期、防止高血钾、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
【总页数】2页(P1132-1133)
【作者】张涛;李海燕;谭术兰;唐利群
【作者单位】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000;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德
阳,618000;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000;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5.7
【相关文献】
1.血液净化治疗毒蕈中毒12例护理体会 [J], 王新娟
2.血液净化治疗毒蕈中毒伴多脏器功能障碍16例临床分析 [J], 席静妮
3.序贯血液净化治疗毒蕈中毒并横纹肌溶解症疗效观察 [J], 谢辉;杨健;郑巧娟
4.灵芝煎剂联合序贯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毒蕈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王逸君;徐自强;许可;罗敢平;乐冬友;何德剑;刘俊宏;李秀娟;龙辉
5.急性重症毒蕈中毒患者17例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体会 [J], 郑桂; 徐雅玲; 徐铭; 王微娜; 袁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