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与血液净化治疗最终版
- 格式:pptx
- 大小:7.82 MB
- 文档页数:69
急性中毒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目的探讨分析急性中毒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对该院收治的126例急性中毒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67例患者,对照组59例患者,实验组采取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采取洗胃、导泻等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显效39例,有效23例,无效5例;对照组患者显效23例,有效25例,无效11例。
结论对急性中毒的患者采用血液净化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生存率高。
标签:急性重度;血液净化;治疗效果急性中毒是指有毒物品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患者的身体,造成器官受损,急性中毒的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1]。
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为患者带来生命危险,所以对急性中毒的患者在治疗时要采用起效快的治疗方法,目前对急性中毒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洗胃、导泻的常规治疗和对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为探讨分析急性中毒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方法和效果。
对该院在2010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6例急性中毒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126例急性中毒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实验组67例患者,男性患者35例,女性32例,年龄范围:17~72岁,平均年龄46.9岁;对照组59例患者,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范围15~68岁,平均年龄42.5岁。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洗胃或催吐的方式将其胃肠道的一些还未吸收的物质排出体外,对患者进行利尿、导泻,使患者将消化吸收的有毒物质迅速排出体外,针对患者的中毒物质采用相关的解毒剂。
通过常规的方法,将有毒物质尽快的排除体外,对患者建立中心静脉置管的通路。
1.2.2 实验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洗胃等常规治疗之后,再进行血液净化,采用血液滤过的方式,以对流的方法,将患者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和水分清除掉。
再采用血液灌流的方式,将患者血液中的有毒物质或者药物吸附到灌流器中的树脂、活性炭等物质上。
血液净化在急性中毒治疗中的应用关键词急性中毒血液净化应用临床上各种物质造成的中毒并不少见。
导致机体中毒的物质包括生物性毒剂及化学性毒剂。
中毒的原因包括药物过量或不良反应,及误服、误接触化学毒剂引起的中毒。
毒物的毒性主要有3个方面的作用:①直接毒性,引起细胞的破坏、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如肾毒性及肝毒性等;②阻断正常的生理反射,抑制机体正常功能,如安定类药物抑制神经,引起呼吸及心脏功能抑制;③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出现严重的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如严重有机酸中毒等。
急性中毒系内科急诊,抢救不及时会导致很快死亡。
其抢救步骤:①迅速确定诊断,估计中毒程度;②尽快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③对已被吸收的毒物迅速采取排毒和解毒措施;④积极对症支持治疗。
急性中毒的排毒方法:轻度中毒催吐、洗胃、灌肠导泻、利尿、解毒剂。
重度中毒血液净化疗法。
及时、适当应用血液净化治疗,如: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血液净化疗法(hemopurification)基本原理: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通过人工净化装置的“净化”作用,使体内积累的过量水分、电解质及某些有害物质得以清除,机体所需的某些成分则可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补充,而后将净化后的血液输回体内,起到替代患者清理毒物的治疗作用。
影响血液净化清除的毒物特性:①分布容积(Vd)毒物剂量除以稳定状态下毒物浓度即为分布容积;②半衰期:毒物半衰期取决于Vd及清除率,一般超过5个半衰期,体内毒物残留仅剩3%;③清除率:机体总清除率是所有器官的清除,如肝、肾、胆道,呼吸系统及体外循环装置清除的总计。
一般采用物质的实际清除量来评价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即单位时间内清除毒物的量;④蛋白结合率:毒物在血液中可与各种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
结合的毒物不能发挥活性,且不易被清除,包括自身清除和血液净化清除。
血液净化疗法模式:⑴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是借助透析膜(半透膜)的弥散作用来清除毒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