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玛培训之控制阶段完整版
- 格式:pptx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5
6sigma管理培训之控制阶段的实施步骤1、对改进绩效进行确认,并将结果与改进目标做比较改进结果可能低于项目团队的预期目标,也可能与预期目标大体一致,甚至可能超过团队的预期,给整个流程带来更好的改进。
在控制阶段,团队成员应当从影响解决方案实施的各种要素中,找出那些影响绩效改进的关键因素,并针对这些关键因素要建立长期的流程控制系统,执行控制设计,确认长期流程能力,对流程进行持续改进。
流程的持续改进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过程标准化,即项目团队完成改进工作后,流程的各个步骤都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这样,即使在项目团队解散后,改进活动仍然能够按照原来的步骤和进度持续进行。
在控制阶段,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过程变异,需要将各类操作条件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根据公司实际资源状况或改善结果,将材料、零件、设备、产品的规格或说明书、作业、服务的流程和规范都做出统一规定。
无论是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还是改进活动中遇到的障碍和意外,人的因素都是最主要的因素。
改进阶段取得的成果是显著的、令人振奋的,但同时也是脆弱的。
项目团队单凭自身的力量很难确保努力的成果不付诸东流,而通过标准化管理,可以使流程的输入和输出变量达到最大程度的稳定,使流程波动减少,输出稳定。
同时,还可以将好的方法积累下来,使组织学习能力增强,为后续发展积蓄力量。
实现标准化要明确组织各部门在组织中的角色以及部门各岗位的职责。
在部门运作过程中,将认定为好的流程、方法用文件固定下来形成标准,可以提高部门运作的资源利用率和运作效率,降低失误和运作成本。
实行标准化操作,将作业人员和设备进行最优组合而使浪费最小,在流程改进过程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①从流程中找到问题真正原因的概率大增;②降低品质改善成本。
标准化操作降低了过程波动,使改善的各个阶段的周期缩短、成本降低;③使异常状况凸现出来以利于问题解决。
如果不执行标准化操作,作业方法五花八门,就区分不出正常状况和异常状况,而标准操作可以避免这一点;④使培训新员工更为容易。
六西格玛项目控制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一)
六西格玛项目控制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确定项目目标和计划
•确定项目的详细目标,并与项目相关方进行确认和讨论。
•制定项目计划,包括项目的时间、资源和成本预算,以及项目活动的排期和顺序。
设立项目控制机制
•建立项目监控指标和评审机制,以确保项目在控制范围内进行。
•设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以应对可能的变化和问题。
进行项目执行和监督
•根据项目计划,进行项目活动的实施和资源的调配。
•监督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的问题和风险。
提供项目绩效度量和报告
•收集和整理项目的绩效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根据项目管理规范,撰写项目绩效报告,向相关方进行汇报和沟通。
进行项目变更管理
•审核和评估项目变更请求,对其进行优先级排序和决策。
•控制和管理项目变更,确保其对项目目标和计划的影响最小化。
完成项目收尾和交付
•评估项目的实施情况,整理项目相关文档和资料。
•进行项目收尾工作,包括审核和验收项目成果,进行项目交付和结算。
以上是六西格玛项目控制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需要全面而细致的管理和执行。
通过科学的项目控制,可以提高项目的质量、效率和成功率,实现预期的目标和价值。
奥咨博六西格玛绿带培训内容第1天:Define--六西格玛定义阶段一、6 Sigma管理综述(原理、模型、组织、资源与活动)1、什么是六西格玛;2、为何需要六西格玛?;3、如何应用六西格玛?;4、六西格玛的组织模型二、如何启动和界定一个6 Sigma项目1、项目小组;2、项目来源;3、项目选择标准;4、制作项目计划;5、小组成员职责三、六西格玛项目管理工具1、亲和图;2、关联图;3、树图;4、矩阵图;5、优先矩阵图;6、过程决策程序图;7、网络图四、统计学的基本原理1、变异;2、总体和样本;3、参数和统计量;4、描述统计;5、常用的离散分布: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6、常用的连续分布:正态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威布尔分布五、品质成本分析1、质量损失函数;2、品质成本与利润的关系;3、预防成本;4、鉴定成本;5、缺陷成本1、考试大纲题型练习;2、重点、难点题型练习第2天:Measure--六西格玛测量阶段一、MINITAB介绍1、MINITAB的作用;2、MINITAB的视窗;3、MINITAB的基本操作;4、MINITAB实际操作演练二、测量系统分析1、测量误差的组成;2、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3、测量系统分析步骤;4、连续数据测量系统分析;5、分辨力;6、稳定性;7、偏倚;8、偏倚的线性;9、重复性和再现性;10、精度;11、精度的线性;12、Gage R&R及P/T Ratio三、变异源分析1、变异源分析-交叉关系;2、变异源分析-嵌套关系;3、交叉嵌套相结合四、过程能力分析1、过程变异;2、过程能力;3、过程能力指数;4、短期能力和长期能力;5、过程绩效;6、过程绩效指数;7、过程能力与缺陷率的关系1、考试大纲题型练习;2、重点、难点题型练习第3天:Analyze--六西格玛分析阶段一、多变量分析1、变异类别;2、变异来源;3、多变量图(过程能力分析);4、多变量图(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5、多变量图(方差分析);6、多变量分析案例讲解与练习二、置信区间与假设检验的基础知识1、点估计;2、区间估计;3、何谓假设检验?;4、假设检验的步骤;5、假设检验的两类风险;6、检验结果的三种判断方法;7、检出力三、检验方法1、单个正态总体均值检验(Z检验,t检验);2、单个正态总体方差检验(卡方检验);3、两个正态总体均值检验(双样本t检验,F检验);4、两个正态总体方差检验(F检验);5、多总体均值检验(单因子方差检验,两因子方差检验);6、多总体方差检验(等方差性检验);7、单比率检验;8、多比率检验;9、配对数据检验四、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1、相关系数的检验;2、一元线性回归;3、多元线性回归;4、残差分析;5、计算预测区间和置信区间五、中质协/美质协考题解析1、考试大纲题型练习;2、重点、难点题型练习第4天:Improve--六西格玛改善阶段一、实验设计介绍1、什么是试验设计;2、试验因素及水平;3、试验类别及选择;4、试验结果分析;5、试验设计案例分析;6、试验设计现场练习及结果分析二、全因子实验设计1、创建因子设计;2、分析因子设计(包括模型效果分析、失拟分析、弯曲分析、多元全相关系数分析,s值分析,各项效应的显著性分析,残差分析);3、模型修正;4、因子图;5、等值线图/曲面图;6、响应优化器;7、预测置信区间和预测区间三、部分因子实验设计1、创建因子设计方法(删节实验法,增补因子法);2、生成元;3、分辨度;4、混杂分析;5、利用Minitab默认生成元设计;6、自定义生成元设计;7、部分因子设计实际案例分析四、最速上升法1、利用最速上升法寻找最优区域;2、进入响应曲面设计五、响应曲面设计1、中心复合序贯设计(CCC);2、中心复合有界设计(CCI);3、中心复合表面设计(CCF);4、BoX-Behnken设计;5、利用Minitab 分析做出四种设计;6、响应曲面设计实际案例分析六、中质协/美质协考题解析1、考试大纲题型练习;2、重点、难点题型练习第5天:Control--六西格玛控制阶段及精益生产一、SPC理论1、控制介绍;2、统计思想及控制图;3、虚发报警错误和漏发报警错误;4、八种判异原则;5、分析用控制图;6、控制用控制图;7、控制图种类及选用;8、使用控制图前的准备二、计量型数据SPC1、计量值数据控制图的种类及用途;2、计量值数据控制图的制作与应用;3、计量值数据控制图的过程能力分析;4、四类计量值数据控制图(I-MR图,Xbar-R图,Xbar-s图,EWMA图);5、计数型控制图制作练习与讲解;6、工作中常见控制图的使用与注意事项分析三、计数型数据SPC1、计数值数据控制图的种类及用途;2、计数值数据控制图的制作与应用(P图,np图,u图,c图);3、计数值数据控制图的过程能力分析;4、工作中常见控制图的使用与注意事项分析四、精益六西格玛1、六西格玛的优缺点;2、精益生产的优缺点;3、精益生产工具分析;4、精益与六西格玛的有机结合;5、拉动式生产;6、快速换型调整;7、标准作业;8、7S和目视管理;9、自働化和差错预防;10、TPM与OEE;11、价值流图五、中质协/美质协考题解析1、考试大纲题型练习;2、重点、难点题型练习。
六西格玛培训之控制阶段引言六西格玛(Six Sigma)是一种管理方法和工具,旨在使组织能够通过消除缺陷和改进过程,提高业务绩效和客户满意度。
六西格玛培训是为了培养组织中的六西格玛专家和项目团队成员。
在六西格玛培训过程中,控制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六西格玛培训中的控制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控制阶段概述控制阶段是六西格玛项目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实施阶段后的持续改进阶段。
在控制阶段,目标是确保已实施的改进措施能够持续地达到预期目标,并能够在整个组织内扩展和应用。
控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执行控制计划,以确保过程的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改进。
控制计划的建立控制计划是控制阶段的核心工具,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和监测指标,用于监控和控制改进过程。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关键控制点在控制计划的建立中,首先需要确定关键控制点,即对过程稳定性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环节。
通过分析过程流程图和数据,识别关键控制点是关键因素。
在确定关键控制点后,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 制定控制方案制定控制方案是为了确保关键控制点能够持续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
控制方案包括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用于监控和调控关键控制点。
控制方案需要明确责任人、控制方法和频率、控制指标等内容。
在控制计划中,需要设定一系列的监测指标,用于度量关键控制点的稳定性和改进效果。
监测指标应该是可量化的,并具有一定的预警和目标值范围。
通过监测指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控制计划的执行与监测控制计划的执行与监测是控制阶段的核心活动,它包括了以下几个步骤:1. 实施控制计划在控制计划中制定的控制方案和措施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执行。
实施控制计划的关键是确保责任人的理解和配合,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流程。
只有通过有效的执行控制计划,才能保证过程的稳定和改进效果的持续。
在控制阶段,需要对控制计划中设定的监测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