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言文字画画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6
五年级上册美术第四课趣味文字作品示例文章篇一:《趣味文字的奇妙世界》在我们的生活中,文字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精灵,它们无处不在。
而美术课上的趣味文字,那可真是打开了一个超级有趣的新世界呢!我记得那堂五年级上册的美术课,老师一走进教室,就神秘兮兮地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字,这个字呀,和平常我们看到的字可不一样。
它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有着弯弯扭扭的线条,还有一些特别的装饰。
老师说:“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走进趣味文字的世界。
”我当时就特别兴奋,心里想:文字还能怎么个趣味法呢?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好多趣味文字的作品。
有一张画上的“雨”字,雨滴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小珠子,从那弯弯的云做的笔画上落下来,就好像真的在下雨一样。
我眼睛都看直了,心里想:哇,这也太酷了吧!文字怎么可以这么有趣呢?这就好比我们平常吃的馒头,本来就是普普通通的白色,可是现在呢,就像是给馒头加上了各种果酱、奶油,变得超级诱人。
同桌凑过来跟我说:“你看那个‘花’字,像不像真的有花朵在字里盛开呀?”我仔细一看,可不是嘛。
“花”字的笔画变成了花枝,上面还开着一朵朵娇艳的小花,花瓣的颜色特别鲜艳。
我对同桌说:“这就像是把花园装进了一个字里呢。
要是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能把文字变得这么有趣,那得多好玩啊。
”同桌也兴奋地说:“对啊,那我们的作文肯定会超级吸引人。
”老师开始让我们自己创作趣味文字了。
我想了半天,决定做一个“梦”字。
我先把“梦”字的基本形状画出来,然后我就在想,梦里面有什么呢?我想到了星星,于是我把“梦”字上面的两个点变成了两颗亮晶晶的星星。
我又想到了会飞的小精灵,就把“梦”字中间的横画变成了一个小精灵的翅膀。
再看看周围的同学,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
前面的小刚皱着眉头,自言自语道:“我想做个‘乐’字,可是怎么才能让它更有趣呢?”旁边的小美就说:“你可以把‘乐’字的竖画变成一个大笑的嘴巴呀,然后把其他笔画变成各种音符。
”小刚一听,眼睛一亮,说:“哎呀,这个主意太棒了,我怎么没想到呢。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做精练语言文字运用:句法篇【考纲明确】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试说明》对“语言文字应用”提出了总的要求: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表达应用E”的六个考点是:(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2)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3)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4)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5)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点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真题体验】1.(2019·全国卷Ⅰ)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5分)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
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馆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
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答:1.(2018·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
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
推广普通话手抄报五年级模板5张用普通话构建一个语言家园:心,能够住得更近,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推广普通话手抄报,供大家参考。
推广普通话手抄报1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
能够做到“人人都讲普通话”是我们的责任。
因为,人人都讲普通话,是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增进民族团结的良好通道。
几年来,我校不断开展各项话动,例如:踩街、出黑板报以及各项专以“推广普及普通话”为内容的活动,让同学明白,普通话的作用及好处。
我校做为首届“泉州市语言文字规范校”,极度重视优秀文化的重要,并以学校自编《人文修养》提供给在校学生。
普通话为仅只是随口说说,重要的是,它是民族团结的纽带、的桥梁。
在晋江这个繁荣昌盛的城市,外来工,当地住户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状况:你说你的语言,我说我的语言。
“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
”如果大家都说普通话,那么我们这个城市就会更美好。
为此,我校师生倡议:“将普及普通话作为提升市民人文素养、提高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和谐内容和举措,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学校为基础,以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依法推进,加快普及。
”因此,行动起来吧,每一位市民,为构建和谐社会献出一份力量——人人都讲普通话,处处盛开文明花。
推广普及普通话,让全国人人都讲普通话,让普通话成为全国的“工作用语、服务用语和公共交际用语。
最后,我想说:推广普及普通话,构建和谐新晋江。
人人都讲普通话,处处盛开文明花。
推广普通话手抄报2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唯一道路,没有它,人类交流就将受到阻碍。
当然,没有语言,社会就根本发展不到今天这种地步。
文字让我们环游在它的世界里,感受到语言的美好和韵味。
所以,学好说话和写好文字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
看看我们家因为语言而令人发笑的“蠢事”吧!“啊,真是无聊的一天。
真闲啊!”我微睁着眼睛抱怨道。
我顺手拿了一本书,看了一会儿。
突然,一阵“咣啷啷”的开门声传到我的耳朵里,我愣住了,合上书看看到底是谁。
“呵呵,果然是老爸,我没有猜错。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手抄报图片、内容来源:苗苗手抄报网作者:苗苗更新时间:2018-5-30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手抄报内容:
我们不论在生活中、学习中还是将来的工作中,普听话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讲好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就犹如架起了一座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人们在这座桥梁上交谈自己的快乐生活。
普通话是现代汉族共同的口语形式,在我们国家,因为人口多,所以
自古以来就有各个地方的方言。
方言的存在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带来不便,因此,就要有沟通各种方言的共同语言存在——普通话。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先生曾指出“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
特别是到了今天的信息时代,能说流畅标准的普通话,在求学、求职和事业竞争中就能处于优势地位。
普通话是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言,送一片真情。
普通话更是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
在生活中,你是否再用流畅标准的普通话和身边的老师、同学、亲人或者朋友交流呢?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用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普及普通话。
因为我门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普通话让生活更加快乐,让社会更加温馨。
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世上并肩。
普通话深入男女老少心,融汇东西南北情。
心相印,与相同,共奔生活乐融融。
让我们一起说好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因为它是全世界最美、最动听的语言!。
小猫画梅花,小狗画月牙仿写
案例一: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昆虫画跑道,小鹅画雨伞,
螃蟹画菊花,驼画椰子,
大象画蛋糕,藏羚羊画花瓣。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熊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案例二: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猫画桃花,小猪画剪刀,
小象画烧饼,小羊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小蛇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案例三: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鸟画小草,斑马画雨点,小狗画菊花,小猫画梅花。
不用颜色不用笔,
几步就能变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地下睡着了。
二年级最简单的读写绘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明起床的时候,脑袋里满是美好的想法。
他兴奋地想,今天要去学校,跟小伙伴们分享他的绘画作品。
你知道,小明特别喜欢画画,特别是画那些有趣的小动物。
他的画笔在纸上飞舞,就像小鸟在蓝天里自由自在地飞翔。
那一天,小明决定画一只可爱的小猫,喵喵叫着,眼睛大大的,特别萌。
画的时候,他嘴里还忍不住哼起小调,感觉自己就是个小艺术家。
小明的朋友小红也在学校里,她今天准备了一个特别的读书分享。
她最喜欢的书是《小王子》,里面的故事真是让人捧心。
这本书的画面也很美丽,像梦一样的场景,让人忍不住想要一直读下去。
小红兴奋地告诉小明,她要把书里的角色介绍给大家,尤其是那个小王子。
他在星星上生活,真是太神奇了。
小红还把自己的书带到了学校,准备在课间的时候给大家展示。
在学校,大家聚在一起,讨论今天的主题。
老师告诉他们,要把读书和绘画结合起来,真是个好主意。
小明立刻来了灵感,他想把小红说的小王子画出来,画得活灵活现。
小红也觉得可以一起合作,互相帮助。
他们的创意像火花一样在班级里四溅。
大家都很期待看到他们的作品。
下课后,小明和小红坐在一起,认真讨论要怎么把故事变成画面。
小明提到,要把小王子的星球画得特别闪亮,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璀璨。
小红则觉得,星球上一定要有玫瑰花,毕竟小王子最爱的就是那朵特别的玫瑰。
两人讨论得不亦乐乎,完全忘记了时间,直到老师来提醒他们,才意识到快要上课了。
这时候,小明的肚子咕咕叫,他才想起自己早上没吃早餐。
小红笑着说:“别急,咱们画完了就去吃吧,学校的食堂今天有小笼包!”小明的眼睛瞬间亮了,想象着热腾腾的小笼包,真是忍不住了。
他们决定,一定要先把创作完成,然后好好享受美味。
于是,课后他们在教室的角落开始了绘画。
小明的手下生风,画出一个可爱的小王子,旁边还有他心爱的玫瑰花。
小红也在旁边认真地写着故事,生怕遗漏任何精彩的部分。
渐渐地,他们的作品开始成型,周围的同学们纷纷围过来,赞叹不已。
幼儿园语言文字示范校活动记录为了推进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提高全体师生的语言文字素养,我们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示范校活动。
以下是我们的活动记录。
一、活动目标1. 提高全体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2. 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
3. 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活动内容1. 语言文字知识普及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宣传栏等形式,普及语言文字知识,让幼儿了解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培养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惯。
2. 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经典诵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写字画画活动通过写字画画活动,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文字书写能力。
4. 语言文字竞赛活动举办讲故事、演讲、辩论等竞赛活动,激发幼儿研究语言文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5. 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加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共同关注幼儿的语言文字发展。
三、活动实施1.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等。
2. 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教学能力。
3. 组织幼儿参与活动,确保活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
4. 加强活动宣传,提高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度。
5. 对活动进行总结,对优秀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
四、活动效果1. 全体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得到提升。
2.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得到提高。
3. 幼儿园语言文字环境得到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五、后续工作计划1. 持续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教学,将活动成果固化为常态化的教育教学成果。
2. 定期组织各类竞赛活动,激发幼儿研究语言文字的兴趣。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幼儿的语言文字发展。
4. 积极探索新的活动形式,让语言文字示范校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进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为培养具有良好语言文字素养的幼儿不懈努力。
吟诗作画的意思
1. 吟诗作画不就是用诗歌和画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嘛!就像我看到美丽的风景,忍不住吟诗一首,或者拿起画笔把它画下来。
哎呀,这多有意思呀!
2. 吟诗作画呀,那可是把我们看到的、想到的用美妙的文字和绚丽的色彩呈现出来呀!比如说看到那灿烂的晚霞,我可以吟诗“晚霞似火燃天边”,也可以作画把那美丽的色彩留在纸上,这不是超有趣的嘛!
3. 吟诗作画不就是在创造艺术嘛!好比我心情超好的时候,会吟诗“今日心情乐无边”,然后再画一幅欢乐的画,这多带劲呀!
4. 你想想看,吟诗作画不就是我们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吗?就像我伤心时吟一首忧伤的诗,或者画一幅黯淡的画,这就是在表达自己呀,多神奇!
5. 吟诗作画呀,不就是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嘛!比如我和朋友们一起去游玩,大家一起吟诗作画,记录下美好的时刻,哇,这多让人开心呀!
6. 吟诗作画,不就是像给我们的心灵打开一扇窗嘛!像我有时候通过吟诗作画来放松自己,沉浸在那个美妙的世界里,多棒啊!
7. 你说吟诗作画是什么意思?不就是用诗和画来讲故事嘛!我可以画一幅画,再配上一首诗,讲述一个属于我的故事,这不是很有意义嘛!
8. 吟诗作画,那就是在展现我们的个性呀!就如同我有自己独特的吟诗作画风格,别人一看就知道是我,多酷呀!
9. 吟诗作画,不就是让我们的情感有个出口嘛!我高兴就吟欢快的诗,画明亮的画,不高兴就反之,这多直接呀!
10. 吟诗作画,简单来说就是用艺术来丰富我们的生活呀!我可以在一个安静的下午,静静地吟诗作画,享受那份宁静与美好,多让人陶醉呀!
我的观点结论:吟诗作画是一种非常美妙且富有意义的活动,它能让我们表达情感、展现个性、丰富生活,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乐趣和享受。
幼儿涂画朋友圈文案1.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涂满天空的颜色,给朋友圈画上快乐的彩虹吧!2. 今天的画画时间,我准备了一把魔法画笔,一起在朋友圈里创造奇迹吧!3. 当我拿起画笔,整个世界都变得绚丽多彩,希望我的朋友圈也能被我的画作点亮!4. 涂上红色的小花、蓝色的小鸟,让我们的朋友圈变成一个美丽的花园吧!5. 画画不仅是表达自己,也是在向大家分享快乐和美丽。
让我们一起用绘画装饰我们的朋友圈吧!6. 在朋友圈里,我准备了一幅大大的画布,希望你们都能找到属于你们自己的色彩!7. 今天我要画一只可爱的小猫咪,希望它的笑容能够温暖你的心,点亮我们的朋友圈!8. 用你的想象力,画出梦想中的彩虹、城堡和仙人掌,让我们的朋友圈充满美好与奇幻!9. 小画家们,为了让我们的朋友圈更加精彩,用画笔打开属于你的快乐世界吧!10. 画出你心中的快乐,把它们分享给朋友圈的每一个人,让快乐传递无穷无尽!11. 涂上五颜六色的颜料,让我们的朋友圈变成一个绚烂的童话世界!️12. 画画是用心灵交流的一种方式,让我们在朋友圈中用画作传递我们的情感吧!13. 今天的画画时间,让我们勇敢地涂上每一笔,让朋友圈充满勇气和创意!14. 小朋友们,画一个大大的笑脸,送给朋友圈里的每一个人,让他们感受到你们的快乐!15. 画出梦想的翅膀,让我们的朋友圈成为每个人飞翔的舞台!16. 用彩色的笔划,画出我对朋友圈中每一个人的祝福和关爱!17. 是不是在朋友圈里找到了你的小伙伴?画下他们的样子,让我们的朋友圈变成一个大家庭!18. 趁着美丽的阳光,画出天空、海洋和沙滩,让我们的朋友圈充满海风和快乐!19. 画画时间开始啦!小朋友们,快拿起画笔,在朋友圈里创造属于你们的绚丽世界吧!。
用语言文字画画十里益海小学蔡彬彬摘要:中小学生写的记叙文,有时会比较空洞,缺乏感染力。
本人尝试从“画画”这个角度,指导学生学会描写。
先以学生学过的古代诗词和现代文学作品为例,让学生想象其画面,使学生认识到,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能在读者的脑海中留下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然后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思路,分五个步骤指导学生用语言文字“画画”,使学生在描写中力求出现画面,从而使文章生动形象。
一. 问题的提出在中小学生作文中,记叙文是必须掌握的一种重要文体。
在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那就是:有些学生在记叙一件事情时,能够把事情的大概写出来,即交代记叙的六要素。
可是文章读起来并不生动,干巴巴的,十分空洞,缺乏感染力。
毛病就在,只有骨架,没有血肉,不懂得运用描写的手段使文章丰满起来。
这可以说是一个通病。
可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快地学会描写呢?二. 让学生明确“描写”的概念。
以前,我也常常对学生讲,写记叙文要注意运用描写,但哪怕是天天讲,课课讲,效果都甚微。
似乎“描写”一词,对学生来说仍比较抽象,他们还没有真正弄懂。
所以,我们越是讲得多,他们越是听腻了,不把它当一回事,写起文章来还是象涂鸦。
那么,到底什么是“描写”,有没有一个通俗易懂的概念,学生易把握,能运用?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175页对“描写”的解释是:将客观事物的形状、情态具体地描绘、再现出来。
但这种解释十分抽象,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写作时更不会运用。
《辞海》中对“描”的解释是:依样绘画。
《新华字典》中对“描”的解释是:照底样画。
依据后两种解释,我们可以归纳出“描写”的概念,那就是:用语言文字画画。
这种解释,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学生能够理解。
实际情况是:许多优秀作家,正是能够自觉地运用语言文字画画,作品也就能在读者的脑海中留下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同看电影、看电视一般。
为了能让学生领会这一点,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指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一些课文,并想象其画面。
古代词诗如唐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学生能够想象出鹅在水中嬉戏的画面: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趾掌划起清清的水波。
又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学生不难想象这样一幅画面:近处是弯弯曲曲的小路,远处是重重叠叠的山峦,到处都被雪覆盖着,白茫茫的一片,在苍茫的江面上,漂浮着一叶小舟,一位渔翁披着蓑,戴着笠,正坐在船头,悠闲地垂钓。
再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我们看到的画面是:黄昏时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远远望去,是绿油油的叶子,荷叶上,几只白色的沙鸥正在栖息,突然,一只迷路的小船,载着几个嬉戏的小孩,驶进荷塘,打破了原有的宁静。
那几只沙鸥,听到喧闹,“哦”的几声,扑腾腾一齐飞向天空。
这是一幅灵动的,充满生机的画面。
可以说,一首好诗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
也有的诗是由几幅画面组成的。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以说是由四幅画组成的。
第一幅:被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栖息着一只乌鸦;第二幅:一条小溪从小桥下流过,桥的旁边住着人家(因为在黄昏,屋顶上也许正冒着炊烟);第三幅:在荒凉的古道上,一位游子骑着瘦马,正在奔波;第四幅:快要落山的夕阳,映照着沦落天涯的游子。
这里,四幅画面共同组成了绝妙的秋思画卷。
无论唐诗,宋词还是元曲,总能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正所谓“诗中有画”。
不仅古代诗词,现代文学作品也是如此。
先看看写景的。
老舍的《骆驼祥子》的选段《在烈日和暴风雨下》文章开头即写道:“六月十五的那天,天热得发了狂。
”但怎样“发狂”,文章有画面。
接下来,老舍用了七幅画面来描写。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马路晒化了。
”画面上有打着卷的柳叶、发着白光的马路、飞扬的尘土,吐着红舌的狗,鼻孔张得特别大的骡马等等。
这些清晰的画面,给人强烈的印象,那就是“热”。
再来看看写人的。
说到朱自清的《背影》,学生们至今还能回忆起“父亲”的背影。
这里,朱自清为我们描绘了两幅画面。
第一幅画面是去买橘子:“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路边,慢慢地探身下去,尚不太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第二幅画是买回橘子:“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画面上那父亲清晰的背影,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在学生回忆以上作品,并对作品所描绘的画面进行想象之后,学生渐渐地领悟到:其实“描写”并不难,就是把人、景、物等用语言文字画出来。
三. 指导学生描写在学生弄懂“描写”一词的概念之后,我明确地告诉学生:所谓“描写”,就是“画画”,不是用线条、用色彩,而是用语言和文字来绘画。
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思路,我分以五个步骤指导学生“画画”:1.临摹训练时,我拿出一幅画,诸如年画,挂历。
可以是山水画,也可以是人物画,把它挂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观察:这幅画有哪些人或景,它们有些什么特征。
几分钟之后,把画取下。
要求学生用语言文字“画”出这幅画。
张佳同学在课堂上临摹挂历上的《擀面的小女孩》时,这样写道:“她,一头金黄的卷发,胖胖的脸蛋,圆圆的手,穿一件绛色的背褡裤。
瞧,她那专注的样子,不知是擦鼻涕还是搔痒,她的红红的脸上沾了些面粉,像个大花脸。
还有衣服上,桌子上弄得到处都是面粉。
一条长毛绛色哈巴狗,耷拉着脑袋,蜷缩着身子,趴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地,看着它的小主人忙碌。
”临摹画面,由于画面是平面的,静止的,比较简单,但可以养成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并为以后的训练打下基础。
2、静物写生临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大多能用语言“画”出这幅画面。
问题是,学生平时写作文时,不可能黑板上挂有这样一幅画图,让学生去“画”。
比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中对少年闺土和中年闺土的描绘十分形象,一个活泼可爱的农村小男孩,以及一位贫困麻木的农民形象如在眼前。
试想一下,如果教室里站着这么一个少年或中年闺土,让学生用语言文字“画”出来,我想,学生或许不难描绘出来,可是到哪里去找闺土,还有祥林嫂,孔乙已?怎么办?我们可以带他们出去写生,让他们来到大自然,看路边的老槐树,看田里的小青菜长成啥样;也可以让他们走进大街小巷,去观察,去留心补鞋的老头,卖肉的壮年是什么模样。
然后用眼睛“摄”下这幅画面,回家后,用语言文字“画”出来。
怎样“拍摄”?关键在于“取景”,即让学生有目的的观察。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镜头应对准哪儿?一开始,我让学生“定向拍摄”,如:我家的小杂院、校门前的小货摊、车站上的侯车人等等。
由于要把对象“摄”入脑海,学生自会仔细观察,找出特征。
随后,可以让学生“自由拍摄”。
记得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发现美的事物。
如熊哲美同学绘出莲花塘的景色:“我惊诧于莲花塘迷人的风景。
放眼望去,杨柳依岸,塘面平如明镜,倒映着杨柳婀娜的倩影,微风吹过,垂柳轻轻的拂过水面,塘面犹如少女褶皱的裙服,波光粼粼的水面泛起层层的涟漪,几条小鱼儿跳出水面,或吐几个小气泡,给宁静的池塘带来了几许生气。
塘的中间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四角凉亭,朱红的大木柱、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越发的亮眼,亭与岸间相嵌着一道白色的小桥,仿佛系着的白腰带似的。
”莲花塘,是我们家乡景德镇的一处风景,在小作者的描绘下,显得更加秀气俊美。
3、动感的画面大自然是千变万化的,任何事物也是不断运动着的。
因此,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画”有动感的画面。
如:潮起潮退,日出日落,或是演员跳舞,学生踢球,或是小狗打架,猫抓老鼠等等。
在这里,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强调动作的连续性。
如学生踢球、猫抓老鼠,学生在观察时,要注重有特征的动作。
有动感的画面实际上是由几个静止的画面组成的,要注意画面的连续性,使读者在脑海里出现象放电影一样的一幕幕的画面。
我班的绍玲玉同学这样描绘《丹顶鹤的故事》:“黄昏,余晖静静地照在芦苇地上,一群丹顶鹤正在嬉戏。
突然一只小丹顶鹤不幸陷入了沼泽地,它的细长的双腿奋力挣扎,翅膀忽上忽下地拍打着,身子正慢慢下沉。
顿时,所有的丹顶鹤都尖叫起来,似乎是在找人救援,特别是小丹顶鹤的妈妈,在它的上空来回飞翔,尖叫。
这时,正独自在一边玩耍的小女孩听到后,迅速向这边跑来。
她用双手抓起它的翅膀,向上拉,然后用手托起它的双脚,向空中一推,小丹顶鹤飞起来了。
然而,这个小女孩,却再也没有出来。
一阵风吹来,树上的叶子,‘沙沙’作响,仿佛是在为小女孩祈祷,那一群丹顶鹤久久地凝视着那片沼泽地,突然,仰天长啸几声,便像箭一般飞向天空。
”这一段动感的画面,如在眼前,深深地打动着读者。
另一种是有时间跨度的画面的连续性。
如日出日落,花开花谢,它们在小的时间段里,它是静止的,不动的;但在大的时间段里,它们又是运动着、变化着的。
因此必须观察这一幅画面每一时间段的特征。
4、有声的画面世界是一个有声的世界。
声音主要分二类:一类是大自然的声音。
如:小鸟啁啾,雨打芭蕉,或是小桥流水,车马奔驰,这些大自然的声音,千变万化,怎样用语言描绘出来?其一:仔细聆听。
我们不仅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同时要有一对灵敏的耳朵。
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的声音不同,喜鹊喳喳和燕子呢喃的声音也不同,甚至狼狗和哈巴狗的叫声都不一样。
其二:运用比喻或通感。
在许多情况下,声音的美妙很难形容。
高明的作家往往用比喻的形式,即用另一种声音来形容这一种声音。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样清脆悦耳的琵琶声似乎能够真切的听到。
有时也用通感,即借助其他感官来写声音的美妙。
如刘鄂的《明湖居听书》“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写尽了音乐的婉转悠扬,急促多变。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放一首音乐,让学生欣赏,并写出感受。
我班的陈燕同学在听了理查得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后,写出了这样的片断:“深秋,寂静的树林。
如火的树叶正片片飘落,地上是一层厚厚金色的地毯。
大树下,二位垂暮的伴侣,披着大衣,正靠在石椅上休憩,聊着天。
脚下,几片树叶又随风扬起。
”文章运用通感的写法,将乐曲给人的宁静、恬淡的感觉表现出来。
另一类是人的语言,也是最富有个性的声音。
与人物的身份、性格、情感有很大的关联。
来了一位新教师,同学们唧唧喳喳的,会议论些什么:试卷给家长签字,他们会说些什么;还有听小贩吆喝,听家长训话,听小孩吵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