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及生理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657.00 KB
- 文档页数:28
高二生物生长素知识点归纳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生长素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激素。
生长素对于植物的形态建成、细胞分裂、伸长以及分化等生理过程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生长素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一、生长素的发现与历史生长素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荷兰科学家弗里茨·温特(Frits W. Went)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出一种促进生长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Auxin)。
此后,科学家们对生长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多种功能。
二、生长素的化学本质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IAA),是一种具有吲哚环和乙酸侧链的有机化合物。
除了IAA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化合物也具有类似生长素的活性,如吲哚丙酸(IPA)和吲哚丁酸(IBA)等。
三、生长素的合成与分布生长素主要在植物的顶端分生组织中合成,随后通过细胞间的转运作用分布到植物的其他部位。
在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集中在生长活跃的部位,如根尖、茎尖、叶片和花芽等。
四、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 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素能够刺激细胞壁的松弛,使细胞在水分的作用下伸长,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这种作用在茎和根的生长过程中尤为明显。
2. 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素还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加速植物的生长。
在植物的顶端分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周期的进行。
3. 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生长素通过调节细胞的生长方向和速度,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
例如,生长素在植物的光向性和重力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4. 参与植物的逆境响应在植物遭受逆境,如干旱、盐碱等不良环境时,生长素能够调节植物的生理反应,帮助植物适应环境变化。
五、生长素的应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外源施用生长素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在园艺中,生长素可用于促进扦插生根、调节花卉的开花时间等。
六、生长素的调控机制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水平受到严格的调控。
教学设计5.1植物生长素第 2 课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科学史及合成、运输、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它属于大概念“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下的教学内容。
教材先介绍了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为理解生长素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
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材先介绍生长素作为信息分子起作用,再介绍它在细胞水平、器官水平上发挥的作用,进而深入分子水平解释作用机制。
到此学生会认为生长素的作用只是促进,通过教材追问引发认知冲突,通过教师引导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促进和抑制两方面,帮助学生深化植物生长素作用的理解。
然后再详细阐述影响生长素发挥作用的因素,并以植物的顶端优势为例,介绍生长素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生对生物体的调节有了一定的认识,知晓植物激素的概念。
高二学生已经对科学实验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本节课中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小组探究学习来突破难点,利用探究实验,构建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分析综合能力得以训练,在全面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分析顶端优势形成的原因,阐释生物学中的适度与平衡观念。
2.科学思维构建数学模型,理解生长素的作用及特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3.社会责任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
2.教学难点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影响因素。
五、教学策略1.教学理念(1)倡导探究合作式学习(2)建构式概念教学2.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以多个相关资料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导学案主备人:闵锐课型:自主审核:高二生物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2020.11.3【生命观念】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和生理作用,尝试阐释植物生长素作用特点中蕴含的适度与平衡观。
【科学思维】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阐明其中蕴含的科学本质特点。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植物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和生理作用。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________方向生长的现象叫作向光性。
正是对向光性的研究,引导着人们揭示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奥秘。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19世纪末,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和他的儿子,设计了实验来探讨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①、②对照:胚芽鞘的_______必须存在,才会表现出向光性。
①、③对照:胚芽鞘的_______必须接受到单侧光的刺激,才会表现出向光性。
③、④对照: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________。
【思考】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的目的是什么?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部分?感受单侧光刺激的又是哪一部分?你怎样解释这一结果?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胚芽鞘________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________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________面比__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3年鲍森·詹森(P.Boysen-Jensen)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________。
3.1918年拜尔(A.Paal)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_______分布________造成的。
【思考】顶端产生的“影响”能传到下部,那么它为什么能使得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呢?初步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_________,这种________在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分布________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2018年高二生物知识点:生长素一、生长素的发现:1、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基部起作用;2、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3、琼脂块有吸收、运输生长素的作用;4、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5、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二、生长素的合成: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又称极性运输;运输方式:主动运输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素旺盛部位。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是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2、作用:a、促进细胞的生长;(伸长)b、促进果实的发育(培养无籽番茄);c、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d、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3、特点具有两重性: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生长素发挥的作用与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根〈芽〈茎)。
四、其他植物激素:1、恶苗病是由赤霉素引起的,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5、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6、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7、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优点: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如:2、4-D 奈乙酸。
高二生物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学习目标:】知识方面: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理解统购统销素作用的两重性。
能力方面: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让学生形成相关价值观。
【学习重点:】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同时也是学习难点)【内容与过程:】课前复习据图回答问题:(1)从理论上比较图中A 、B 、C 、D 四块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_______________。
(2)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以上的推论?(3)通过这两组实验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生长素横向运输(向光侧向背光侧)②生长素极性运输 ③生长素只在胚芽鞘尖端横向运输 ④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是横向运输的结果而并不是向光侧生长素见光分解(4)若图中甲匀速旋转,则比较琼脂块AB 的生长素含量是:A_____B(5)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长素有________________的生理作用。
自学提纲: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概括地说生长素和动物激素一样不直接参与代谢,而是具有_______作用,但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_______性。
1.[问题探讨]曲线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有:(1)生长素对根、芽、茎作用的最适浓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对生长素的浓度最敏感的器官是______。
(2)同一浓度下,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________。
如分析生长素浓度为10-6 mol/L 时对根、芽、茎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的两重性表现为:既能_______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________,既能 ____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___;既能____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植物生长素知识点植物生长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类激素物质,它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植物生长素主要分为五类,包括赤霉素、生长酮、硫酸酮和吲哚乙酸等。
它们在植物体内的浓度和比例的不同,会引发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本文将对植物生长素的种类、功能以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赤霉素赤霉素是一种最早被发现的生长素,它主要起到促进植物茎、叶的伸长和细胞分裂的作用。
赤霉素还能促进植物的开花、果实的发育以及促进根系的生长。
同时,赤霉素还能抑制侧芽的生长,使植物的生长趋向单一。
赤霉素是一种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用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生长酮生长酮是一类抑制植物茎、叶的伸长和促进根系生长的植物生长素。
生长酮对侧芽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使植物的生长趋向分枝状。
同时,生长酮还能抑制植物的开花和果实的发育。
在农业生产中,生长酮可以用来控制果树的生长、增加根系的发育,从而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三、硫酸酮硫酸酮是一类促进根系和侧芽生长的植物生长素。
它能促进根系的分化和生长,增加根系的吸收面积和吸收能力,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利用效率。
同时,硫酸酮还能促进侧芽的生长和发育,增加植物的分枝。
在植物生产中,硫酸酮可以用来增加苗木的根系发育,提高移栽成活率。
四、吲哚乙酸吲哚乙酸是一类促进植物茎、叶的伸长和细胞分裂的植物生长素。
它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吲哚乙酸能促进植物的开花和果实的发育,同时还能促进根系的生长。
在农业生产中,吲哚乙酸可以用来增加果实的大小和产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五、其他生长素除了以上四类主要生长素外,还有其他一些次要的生长素,如脱落酸、赤霉素酸等。
这些生长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总结: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赤霉素、生长酮、硫酸酮和吲哚乙酸是植物体内的四类主要生长素,它们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发挥着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合理利用植物生长素,可以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第27讲植物的激素调节[目标要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2.其他植物激素。
3.植物激素的应用。
4.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考点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归纳总结胚芽鞘系列实验的5个结论(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产生不需要光)。
(2)生长素的作用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部伸长区。
(3)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4)单侧光的作用: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5)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尖端下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源于必修3P48小字:植物向光性的另一种理论: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3.植物激素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源于必修3P48“知识链接”: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的比较(1)幼芽、幼叶和种子都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2)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3)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需要A TP水解提供能量(×)(4)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产生效应的部位也在尖端(×)(5)生长素在根部的极性运输方向为由“根尖端”运往“根近茎端”(√)(1)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源于必修3P49“技能训练”)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位于形态学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请思考:①本实验能否得出“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这一结论?为什么?提示不能。
因为仅就该实验只能证明“生长素可以从胚芽鞘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证明“生长素不能由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②欲得出上述结论应怎样改进实验更具说服力?提示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如图所示。
1.向光性的原理2.植物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1)表现(2)原因3.探究向性运动的处理方法和结果方法规律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方法1.(2020·广东珠海模拟)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极性运输,不能非极性运输B.生长素由专门的器官产生,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C.生长素和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D.高浓度生长素能抑制种子的形成,从而形成无子果实答案 C解析生长素在成熟组织的韧皮部中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植物体内没有产生激素的专门器官,是由植物的特定部位产生的;生长素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生长素作为信息分子具有两重性,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果实的发育,形成无子果实。
第1节植物生长素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概述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及生长素具有的作用。
2.说出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给你的启示。
3.识记植物激素的概念。
1.生命观念:运用图示图表法理解记忆植物激素的概念及生长素具有的作用。
2.科学探究:通过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领悟科学家的科学思维方法及严谨的态度品质。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的实验(1)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进行实验:对金丝雀草的胚芽鞘进行单侧光照射。
A.处理:单侧光照射。
现象:向光弯曲生长。
B.处理:去掉胚芽鞘尖端。
现象: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C.处理:用锡箔罩子把尖端罩住。
现象:只生长,不弯曲。
D.处理:用锡箔罩住尖端下面一段。
现象:弯向光源生长。
对照组为A,实验组为B、C、D。
(3)结论: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的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的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的实验(1)实验组①处理: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②现象: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2)对照组①处理:把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②现象: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3)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5.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6.植物激素的概念(1)产生部位:植物体内。
(2)运输途径: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
(3)生理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4)化学实质:有机物。
(5)实例: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苯乙酸等。
二、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1.主要合成部位: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