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398.50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4 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宽广的土木工程理论基础,掌握系统、深入的土木工程学科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独立从事土木工程学科或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

1、新型数值方法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2、地基处理理论与应用;

3、地震和风荷载下结构隔震减震(振)和智能控制;

4、混凝土结构与组合结构理论与应用;

5、大跨度结构与高层结构;

6、新型材料与高性能混凝土;

7、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与补强修复技术; 8、结构防火防雷理论和技术;

9、大跨桥梁结构分析和设计理论; 10、隧道抗震分析和设计理论;

11、道路工程; 12、交通工程。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30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4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土木工程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备注:本专业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硕士阶段课程,需参照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1.博士生除了需要修满所规定的课程学分外,其培养主要通过研究实践来进行。培养工作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科点的作用。

2.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选定的研究方向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并撰写选题报告,然后就选题向本学科相关专家作报告,听取专家们的质疑并进行答辩,选题报告通过后方可正式进入博士论文工作阶段。

3.论文课题进行到中期(选题后一年左右),博士生应向本学科相关专家作论文阶段进展报告,汇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并形成书面报告交与会者审议。

4.博士生应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或做报告。

5.博士生在攻读期间应参加不少于10次的公开学术报告,用学院规定的统一形式的记录本记录报告内容,并请报告人或主持人签字。博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评阅前应向学院有关负责人提交记录本,获得认可后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6.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应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必须至少发表(或被正式录用)3篇反映课题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发表在SCI收录的外文期刊上,会议论文和增刊论文一律不计)。所发表的3篇期刊论文中,至少1篇B类,或2篇C类及以上论文。

7. 博士生完成学位论文初稿后,经导师审核认为论文符合要求的,由学院会同导师组织学科相关专家对学位论文进行预答辩。博士生应根据预答辩中所提出的问题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8.修改和完善后的博士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核并经学院相关负责人形式审查通过后方可提请论文评阅,论文评阅人名单由学院相关负责人批准。已有硕士学位的博士生正式注册不满3年,硕博连读、直攻博学生正式注册不满5年者申请提前答辩,博士论文需由学院学位审议委员会组织盲审。

9.有学术失范行为经认定情节严重者,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4 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学位获得者具备土木工程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和发展方向。

2、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的专门技术问题的能力。

3、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科研道德。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新型数值方法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2、地基处理理论与应用;

3、地震和风荷载下结构隔震减振和控制;

4、混凝土结构与组合结构理论与应用;

5、大跨度结构与高层结构;

6、新型材料与高性能混凝土;

7、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与补强修复技术; 8、结构防火防雷理论和技术;

9、大跨桥梁结构分析和设计理论; 10、隧道工程监测与设计理论研究。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1.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研究实践并重的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

2.硕士生在正式进入课题研究之前必须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撰写选题报告,并向本学科相关专家作报告,听取专家们的质疑并进行答辩,选题报告通过后方可正式进入硕士论文工作阶段。

3.硕士生在攻读期间应参加不少于5次的公开外学术报告,用学院规定的统一形式的记录本记录报告内容,并请报告人或主持人签字。硕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评阅前应向学院有关负责人提交记录本,获得认可后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4.硕士生在完成硕士论文的写作,经导师审核,并经学院相关负责人形式审查通过后方可提请论文评阅,论文评阅人名单由学院相关负责人批准。

5.根据学习成绩和课题研究表现评定学业奖学金。

6.有学术失范行为经认定情节严重者,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交通运输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23 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言,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科学论文写作。

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创新求实的科学精神,能在本学科与工程相关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理论;

2、路基工程;

3、路面工程;

4、数字道路;

5、道路环境工程;

6、道路工程管理与经济;

7、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与策略研究; 8、交通规划理论及应用技术;

9、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10、智能交通系统理论与技术;

11、物流理论与交通运输管理; 12、交通运输信息技术;

13、智能交通系统理论与技术; 14、车联网技术;

15、交通控制理论与应用技术; 16、交通运输信息技术;

17、交通设计理论与应用技术。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