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热点题型导学案

高考热点题型导学案

高考热点题型导学案
高考热点题型导学案

热点探究课(四)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

题型

[命题解读] 1.立体几何是高考的重要内容,每年基本上都是一个解答题,两个选择题或填空题.客观题主要考查空间概念,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三视图.解答题主要采用“论证与计算”相结合的模式,即首先是利用定义、定理、公理等证明空间的线线、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再利用空间向量进行空间角的计算.2.立体几何重点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论证能力.考查的热点是以几何体为载体的平行与垂直的证明、二面角的计算,平面图形的翻折,探索存在性问题,突出了转化化归思想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热点1空间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

空间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垂直关系常与平面图形的有关性质及体积的计算等知识交汇考查,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以及转化与化归思想,一般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中等.

如图1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B⊥BC,AA1=AC=2,BC=1,E,F分别是A1C1,BC的中点.

图1

(1)求证:平面ABE⊥平面B1BCC1;

(2)求证:C1F∥平面ABE;

(3)求三棱锥E-ABC的体积.

[解](1)证明: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B1⊥底面ABC,所以BB1⊥AB.

2分又因为AB⊥BC,BB1∩BC=B,所以AB⊥平面B1BCC1.又AB平面ABE,所以平面ABE⊥平面B1BCC1.4分

① ②

(2)证明:法一:如图①,取AB 中点G ,连接EG ,FG . 因为G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 所以FG ∥AC ,且FG =1

2AC . 6分

因为AC ∥A 1C 1,且AC =A 1C 1, 所以FG ∥EC 1,且FG =EC 1. 所以四边形FGEC 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C 1F ∥EG . 又因为EG

平面ABE ,C 1F

平面ABE ,

所以C 1F ∥平面ABE .

8分 法二:如图②,取AC 的中点H ,连接C 1H ,FH . 因为H ,F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所以HF ∥AB . 6分

又因为E ,H 分别是A 1C 1,AC 的中点,

所以EC 1═∥AH ,所以四边形EAHC 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C 1H ∥AE ,又C 1H ∩HF =H ,AE ∩AB =A , 所以平面ABE ∥平面C 1HF . 又C 1F

平面C 1HF ,

所以C 1F ∥平面ABE .

8分

(3)因为AA 1=AC =2,BC =1,AB ⊥BC , 所以AB =AC 2-BC 2= 3. 10分

所以三棱锥E -ABC 的体积

V =13S △ABC ·AA 1=13×12×3×1×2=33.

12分

[规律方法] 1.(1)证明面面垂直,将“面面垂直”问题转化为“线面垂直”

问题,再将“线面垂直”问题转化为“线线垂直”问题.

(2)证明C1F∥平面ABE:①利用判定定理,关键是在平面ABE中找(作)出直线EG,且满足C1F∥EG.②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线面平行,则先要确定一个平面C1HF满足面面平行,实施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转化.2.计算几何体的体积时,能直接用公式时,关键是确定几何体的高,而不能直接用公式时,注意进行体积的转化.

[对点训练1](·天津联考)如图2,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AB∥CD,

AB⊥BC,△ABE为等边三角形,且平面ABCD⊥平面ABE,CD=BC=1

2AB=1,

点P为CE的中点.

图2

(1)求证:AB⊥DE;

(2)求DE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大小;

(3)求三棱锥D-ABP的体积.

【导学号:57962365】[解](1)证明:取AB的中点O,连接OD,OE.

∵△ABE是正三角形,∴AB⊥OE.

∵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DC=1

2AB,AB∥CD,

∴四边形OBCD是平行四边形,OD∥BC.3分又AB⊥BC,∴AB⊥OD.

∵OD,OE平面ODE,且OD∩OE=O,

∴AB⊥平面ODE.

∵DE 平面ODE ,

∴AB ⊥DE .

5分

(2)∵平面ABCD ⊥平面ABE ,平面ABCD ∩平面ABE =AB , OE ⊥AB ,OE

平面ABE ,

∴OE ⊥平面ABCD , ∴∠ODE 即为所求,

在△ODE 中,OD =1,OE =3,∠DOE =90°, ∴tan ∠ODE = 3.

又∵∠ODE 为锐角,∴∠ODE =60°. 8分

(3)∵P 为CE 的中点,

∴V 三棱锥D -ABP =V 三棱锥P -ABD =1

2V 三棱锥E -ABD . 10分 ∵OE ⊥平面ABCD ,

∴V 三棱锥E -ABD =13S △ABD ·OE =13×2×12×3=3

3, ∴V 三棱锥D -ABP =V 三棱锥P -ABD =12V 三棱锥E -ABD =3

6

.

12分 热点2 平面图形折叠成空间几何体(答题模板)

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空间几何体,并以此为载体考查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及有关几何量的计算是近年高考的热点,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转化思想.试题以解答题为主要呈现形式,中档难度.

(本小题满分12分)(·全国卷Ⅱ)如图3,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

BD 交于点O ,AB =5,AC =6,点E ,F 分别在AD ,CD 上,AE =CF =5

4

,EF 交BD 于点H .将△DEF 沿EF 折到△D ′EF 的位置,OD ′=10.

图3

(1)证明:D′H⊥平面ABCD;

(2)求二面角B-D′A-C的正弦值.

[思路点拨](1)利用已知条件及翻折的性质得出D′H⊥EF,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得出D′H⊥OH,从而得出结论;

(2)在第(1)问的基础上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从而求出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其余弦值,从而求出正弦值,最后转化为二面角的正弦值.

[规范解答](1)证明:由已知得AC⊥BD,AD=CD.

又由AE=CF得AE

AD=

CF

CD,

故AC∥EF.

因为EF⊥HD,从而EF⊥D′H.2分由AB=5,AC=6得DO=BO=AB2-AO2=4.

由EF∥AC得

OH

DO=

AE

AD=

1

4.

所以OH=1,D′H=DH=3.

于是D′H2+OH2=32+12=10=D′O2,故D′H⊥OH.4分

又D′H⊥EF,而OH∩EF=H,所以D′H⊥平面ABCD.5分

(2)如图,以H为坐标原点,HF

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H-xyz,则H(0,0,0),A(-3,-1,0),B(0,-5,0),C(3,-1,0),D′(0,0,3),

AB

=(3,-4,0),AC

=(6,0,0),AD′

=(3,1,3).7分设m=(x1,y1,z1)是平面ABD′的法向量,则

??

?

??m·AB→=0,

m·AD′

=0,

?

?

?3x1-4y1=0,

3x1+y1+3z1=0,

所以可取m =(4,3,-5).

设n =(x 2,y 2,z 2)是平面ACD ′的法向量,则 ?????

n ·AC →=0,n ·AD ′→=0,

即???

6x 2=0,

3x 2+y 2+3z 2=0,

所以可取n =(0,-3,1).10分 于是cos 〈m ,n 〉=m·n

|m||n

|=-1450×10

=-75

25.

sin 〈m ,n 〉=295

25.

因此二面角B -D ′A -C 的正弦值是295

25.

12分

[答题模板] 第一步:由平行线性质及题设,证明EF ⊥D ′H . 第二步: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得D ′H ⊥平面ABCD . 第三步:建立恰当坐标系,准确写出相关点、向量的坐标. 第四步:利用方程思想,计算两平面的法向量. 第五步:由法向量的夹角,求二面角B -D ′A -C 的正弦值. 第六步:检验反思,查看关键点,规范解题步骤.

[温馨提示] 1.在第(1)问,易忽视D ′H ⊥OH 的论证及条件OH ∩EF =H ,导致推理不严谨而失分.

2.正确的计算结果是得分的关键,本题易发生写错点的坐标,或求错两半平面的法向量导致严重失分.

3.阅卷时根据得分点评分,有则得分,无则不给分,因此要抓住得分点. [对点训练2] (·西安调研)如图4①,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AD =π

2,AB =BC =1,AD =2,E 是AD 的中点,O 是AC 与BE 的交点.将△ABE 沿BE 折起到△A 1BE 的位置,如图4②.

图4

(1)证明:CD ⊥平面A 1OC ;

(2)若平面A 1BE ⊥平面BCDE ,求平面A 1BC 与平面A 1CD 夹角的余弦值.

【导学号:57962366】

[解] (1)证明:在图①中,因为AB =BC =1,AD =2,E 是AD 的中点,∠BAD =π

2,所以BE ⊥AC ,

2分

即在题图②中,BE ⊥OA 1,BE ⊥OC , 从而BE ⊥平面A 1OC .

又CD ∥BE ,所以CD ⊥平面A 1OC . 5分 (2)由已知,平面A 1BE ⊥平面BCDE , 又由(1)知,BE ⊥OA 1,BE ⊥OC , 所以∠A 1OC 为二面角A 1-BE -C 的平面角, 所以∠A 1OC =π

2.

7分

如图,以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A 1B =A 1E =BC =ED =1, BC ∥ED ,

所以B ? ????22,0,0,E ? ????-2

2,0,0,

A 1? ????0,0,22,C ? ??

??0,2

2,0,

得B C →=? ?

???-22,22,0,A 1C →=? ????

0,22,-22,

CD →=BE →

=(-2,0,0).

9分

设平面A 1BC 的法向量n 1=(x 1,y 1,z 1),平面A 1CD 的法向量n 2=(x 2,y 2,

z 2),平面A 1BC 与平面A 1CD 的夹角为θ,则?????

n 1·BC →=0,

n 1·A 1C →

=0,得??

?

-x 1+y 1=0,

y 1-z 1=0,

取n 1=(1,1,1);

?????

n 2·CD →

=0,n 2·A 1C →=0,

得???

x 2=0,y 2-z 2

=0,取n 2=(0,1,1), 从而cos θ=|cos 〈n 1,n 2〉|=

23×2=6

3

, 即平面A 1BC 与平面A 1CD 夹角的余弦值为6

3.

12分

热点3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开放问题

此类试题一般以解答题形式呈现,常涉及线面平行与垂直位置关系的探索或空间角的计算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一般有两种考查形式:(1)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进一步论证;(2)利用空间向量,先假设存在点的坐标,再根据条件判断该点的坐标是否存在.

(·北京高考)如图5,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 AD ⊥平面ABCD ,

P A ⊥PD ,P A =PD ,AB ⊥AD ,AB =1,AD =2,AC =CD = 5.

图5

(1)求证:PD ⊥平面P AB ;

(2)求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

(3)在棱P A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PCD ?若存在,求AM

AP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 (1)证明:因为平面P AD ⊥平面ABCD ,AB ⊥AD , 所以AB ⊥平面P AD ,所以AB ⊥PD . 2分

又因为P A ⊥PD ,

所以PD ⊥平面P AB .

3分

(2)取AD 的中点O ,连接PO ,CO . 因为P A =PD ,所以PO ⊥AD . 又因为PO

平面P AD ,平面P AD ⊥平面ABCD ,

所以PO ⊥平面ABCD . 5分

因为CO

平面ABCD ,所以PO ⊥CO .

因为AC =CD ,所以CO ⊥AD .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由题意得,A (0,1,0),B (1,1,0),C (2,0,0),D (0,-1,0),P (0,0,1). 6分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 ?????

n ·PD →=0,n ·PC →=0,

即???

-y -z =0,2x -z =0. 令z =2,则x =1,y =-2. 所以n =(1,-2,2).

又PB →=(1,1,-1),所以cos 〈n ,PB →〉=n ·PB →

|n ||PB →

|=-33.

所以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

3. 8分

(3)设M 是棱P A 上一点, 则存在λ∈[0,1]使得AM →=λAP →

.

因此点M (0,1-λ,λ),BM →

=(-1,-λ,λ).

10分

因为BM ?/平面PCD ,所以要使BM ∥平面PCD 当且仅当BM →

·n =0,即(-1,-λ,λ)·(1,-2,2)=0.

解得λ=14.所以在棱P A 上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PCD ,此时AM AP =14.

12分

[规律方法] 1.对于存在判断型问题的求解,应先假设存在,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

2.对于位置探究型问题,通常借助向量,引进参数,综合已知和结论列出等式,解出参数.

[对点训练3] (·江南名校联考)如图6,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平面ABCD ,AB ∥DC ,AB ⊥AD ,DC =6,AD =8,BC =10,∠P AD =45°,E 为P A 的中点.

图6

(1)求证:DE ∥平面BPC ;

(2)线段AB 上是否存在一点F ,满足CF ⊥DB ?若存在,试求出二面角F -PC -D 的余弦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导学号:57962367】

[解] (1)证明:取PB 的中点M ,连接EM 和CM ,过点C 作CN ⊥AB ,垂足为点N .

1分

∵CN ⊥AB ,DA ⊥AB ,∴CN ∥DA ,

又AB ∥CD ,∴四边形CDAN 为平行四边形, ∴CN =AD =8,DC =AN =6,在Rt △BNC 中, BN =BC 2-CN 2=102-82=6,

∴AB =12,而E ,M 分别为P A ,PB 的中点, ∴EM ∥AB 且EM =6,又DC ∥AB ,

3分

∴EM ∥CD 且EM =CD ,四边形CDEM 为平行四边形, ∴DE ∥CM .∵CM 平面PBC ,DE

平面PBC ,

∴DE ∥平面BPC .

5分 (2)由题意可得DA ,DC ,DP 两两互相垂直,如图,以D 为原点,DA ,DC ,DP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

则A (8,0,0),B (8,12,0),C (0,6,0),P (0,0,8). 6分

假设AB 上存在一点F 使CF ⊥BD , 设点F 坐标为(8,t,0),

则CF →=(8,t -6,0),DB →

=(8,12,0), 由CF →·DB →=0得t =23.

8分 又平面DPC 的一个法向量为m =(1,0,0), 设平面FP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又PC →=(0,6,-8),FC →=? ????

-8,163,0. 10分

由???

??

n ·PC →

=0,n ·FC →=0,

得?

???

?

6y -8z =0,-8

x +163y =0,即?????

z =3

4y ,x =23y ,

不妨令y =12,有n =(8,12,9). 则cos 〈n ,m 〉=n ·m

|n ||m |=

81×82+122+92=8

17

.

又由图可知,该二面角为锐二面角, 故二面角F -PC -D 的余弦值为8

17.

12分

热点4 利用向量求空间角

在高考中主要考查通过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证明空间中的线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计算空间角(特别是二面角),常与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等知识综合,以解答题形式出现,难度中等.

如图7,在四棱锥A -EFCB 中,△AEF 为等边三角形,平面AEF ⊥

平面EFCB ,EF ∥BC ,BC =4,EF =2a ,∠EBC =∠FCB =60°,O 为EF 的中点.

图7

(1)求证:AO ⊥BE ;

(2)求二面角F -AE -B 的余弦值; (3)若BE ⊥平面AOC ,求a 的值.

[解] (1)证明:因为△AEF 是等边三角形,O 为EF 的中点, 所以AO ⊥EF .

1分

又因为平面AEF ⊥平面EFCB ,AO

平面AEF ,

所以AO ⊥平面EFCB . 因为BE

平面EFCB ,

所以AO ⊥BE .

3分

(2)取BC 的中点G ,连接OG . 由题设知四边形EFCB 是等腰梯形, 所以OG ⊥EF .

由(1)知AO ⊥平面EFCB , 又OG

平面EFCB ,

所以OA ⊥OG . 5分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E (a,0,0),A (0,0,3a

),B (2,3(2-a ),0),EA →=(-a,0, 3a ),BE →

=(a -2,3(a -2),0).

设平面AEB 的一个法向量n =(x ,y ,z ), 则?????

n ·EA →=0,n ·BE →=0,

即???

-ax +3az =0,(a -2)x +3(a -2)y =0.

7分

令z =1,则x =3,y =-1,于是n =(3,-1,1). 又平面AEF 的一个法向量为p =(0,1,0), 所以cos 〈n ,p 〉=n·p

|n||p|=-55.

由题知二面角F -AE -B 为钝角,所以它的余弦值为-5

5. 8分

(3)因为BE ⊥平面AOC ,所以BE ⊥CO ,即BE →·OC →

=0.

因为BE →=(a -2,3(a -2),0),OC →

=(-2,3(2-a ),0), 所以BE →·OC →

=-2(a -2)-3(a -2)2. 10分 由BE →·OC →=0及0

12分

[规律方法] 1.本题主要考查数学推理论证能力,利用空间向量进行数学运算能力,同时考查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

2.求二面角F -AE -B 的余弦值,转化为求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求得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的大小.

[对点训练4] (·全国卷Ⅲ)如图8,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AD ∥BC ,AB =AD =AC =3,P A =BC =4,M 为线段AD 上一点,AM =2MD ,N 为PC 的中点.

图8

(1)证明MN ∥平面P AB ;

(2)求直线AN 与平面PMN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1)证明:由已知得AM =2

3AD =2.

取BP 的中点T ,连接AT ,TN ,由N 为PC 的中点知TN ∥BC ,TN =1

2BC =2.

2分

又AD ∥BC ,故TN ═∥AM ,所以四边形AMNT 为平行四边形,于是MN ∥AT .

因为AT 平面P AB ,MN 平面P AB ,

所以MN ∥平面P AB . 5分

(2)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

由AB =AC 得AE ⊥BC ,从而AE ⊥AD , 且AE =AB 2

-BE 2

AB 2

-? ??

??BC 22

= 5.

以A 为坐标原点,AE →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

7分

由题意知P (0,0,4),M (0,2,0),C (5,2,0),N ? ????

52,1,2,

PM →=(0,2,-4),PN →=? ????52,1,-2,AN →=? ????

52,1,2.

9分 设n =(x ,y ,z )为平面PMN 的法向量,则?????

n ·PM →

=0,

n ·PN →

=0,

6

即???

2y -4z =0,

5

2x +y -2z =0,

可取n =(0,2,1).

于是|cos 〈n ,AN →〉|=|n ·AN →

||n ||AN →|

=85

25.

所以直线AN 与平面P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85

25. 12分

高考语文10种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热点题型典例解析

高考语文10种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热点题型典例解析 热点题型一:句内点号的用法 例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B.面对人生绝境,双腿残疾的史铁生不屈不挠,“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创作了《我与地坛》等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文学作品。 C.多数法国人对萨科齐并不满意,萎缩的经济规模、逼近10%的失业率,以及雷声大雨点小、光说不做的各项改革,都无法让人再相信他。 D.国务院总理李10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答案】D 【解析】A项,分号使用错误,两处分号都应改为逗号;B项,“歌谣”后逗号放在后引号外面。C项,“经济规模”后顿号改为逗号。 【提分秘籍】 句内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分别表示句子内部大小不同、性质不同的停顿。(1)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顿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一般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者并列短语。(2)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3)分号表示一句话里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一、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实际运用中,句中并列的成分不仅仅有词语,短语也较常见;顿号并非只用于并列词语间,并列词语间也并非只能用顿号。 1.当并列词语或短语联合起来充当句子某一主干成分(即主谓宾)时,并列词语或短语间用顿号。如: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2.当并列词语或短语并列作句子某一主干成分(即主谓宾)时,必须用逗号。如:当铺,钱号,窄轨,已经随着土皇帝的覆灭最后湮没了;煤炭,汾酒,老醋,却在人民的生活里广泛散发着热力和芳香。 3.当并列词语或短语不作句子主谓宾而充当定状补(常见是定语)时,用顿号。如: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4.当并列词语或短语不能单独作句子某一成分,且必须与其他词语构成短语才能充当时,用顿号。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5.当不同层次词语或短语并列出现时,应按从小到大的层次先顿号再逗号。如: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6.并列短语作定语时要用顿号,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它们之间用逗号。

高考物理(热点 题型全突破)专题 3 三种特殊的卫星及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的追击相遇问题(含解析)

专题5.3 三种特殊的卫星及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的追击相遇问题一、近地卫星、赤道上物体及同步卫星的运行问题 1.近地卫星、同步卫星、赤道上的物体的比较 比较内容赤道表面的物体近地卫星同步卫星 向心力来源万有引力的分力万有引力 向心力方向指向地心 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重力略小于万有引力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线速度 v1=ω1R v 2= GM R v3=ω3(R+h)= GM R+h v1<v3<v2(v2为第一宇宙速度) 角速度 ω1=ω自ω 2= GM R3 ω3=ω自= GM R+h3 ω1=ω3<ω2 向心加速度 a1=ω21R a2=ω22R= GM R2 a3=ω23(R+h) = GM R+h2 a1<a3<a2 卫星的轨道半径r是指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天体半径R的关系为r=R+h(h为卫星距离天体表面的高度),当卫星贴近天体表面运动(h≈0)时,可认为两者相等。 【示例1】 (多选)如图,地球赤道上的山丘e、近地资源卫星p和同步通信卫星q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e、p、q的圆周运动速率分别为v1、v2、v3,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1、a2、a3,则( ) A.v1>v2>v3B.v1<v3<v2 C.a1>a2>a3D.a1<a3<a2 【答案】BD 【解析】由题意可知:山丘与同步卫星角速度、周期相同,由v=ωr,a=ω2r可知v1<v3、a1<a3;对同

步卫星和近地资源卫星来说,满足v = GM r 、a =GM r 2,可知v 3<v 2、a 3<a 2。故选项B 、D 正确。 【示例2】(多选)同步卫星离地心距离为r ,运行速率为v 1,加速度为a 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 2,第一宇宙速度为v 2,地球的半径为R ,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 A.a 1a 2=r R B.a 1a 2=r 2 R 2 C.v 1v 2=r R D.v 1v 2= R r 【答案】: AD 【示例3】(2016·四川理综·3)国务院批复,自20XX 年起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仍然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其轨道近地点高度约为440 km ,远地点高度约为2 060 km ;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35 786 km 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设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的加速度为a 1,东方红二号的加速度为a 2,固定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为a 3,则a 1、a 2、a 3的大小关系为( ) A.a 2>a 1>a 3 B.a 3>a 2>a 1 C.a 3>a 1>a 2 D.a 1>a 2>a 3 【答案】 D 【解析】 由于东方红二号卫星是同步卫星,则其角速度和赤道上的物体角速度相等,根据a =ω2 r ,r 2>r 3,则a 2>a 3;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 r 2=ma ,由题目中数据可以得出,r 1a 2>a 3,选项D 正确. 【示例4】.有a 、b 、c 、d 四颗地球卫星,a 在地球赤道上未发射,b 在地面附近近地轨道上正常运动,c 是地球同步卫星,d 是高空探测卫星,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则有( )

高考热点题型导学案

热点探究课(四)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 题型 [命题解读] 1.立体几何是高考的重要内容,每年基本上都是一个解答题,两个选择题或填空题.客观题主要考查空间概念,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三视图.解答题主要采用“论证与计算”相结合的模式,即首先是利用定义、定理、公理等证明空间的线线、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再利用空间向量进行空间角的计算.2.立体几何重点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论证能力.考查的热点是以几何体为载体的平行与垂直的证明、二面角的计算,平面图形的翻折,探索存在性问题,突出了转化化归思想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热点1空间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 空间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垂直关系常与平面图形的有关性质及体积的计算等知识交汇考查,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以及转化与化归思想,一般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中等. 如图1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B⊥BC,AA1=AC=2,BC=1,E,F分别是A1C1,BC的中点. 图1 (1)求证:平面ABE⊥平面B1BCC1; (2)求证:C1F∥平面ABE; (3)求三棱锥E-ABC的体积. [解](1)证明: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B1⊥底面ABC,所以BB1⊥AB. 2分又因为AB⊥BC,BB1∩BC=B,所以AB⊥平面B1BCC1.又AB平面ABE,所以平面ABE⊥平面B1BCC1.4分

① ② (2)证明:法一:如图①,取AB 中点G ,连接EG ,FG . 因为G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 所以FG ∥AC ,且FG =1 2AC . 6分 因为AC ∥A 1C 1,且AC =A 1C 1, 所以FG ∥EC 1,且FG =EC 1. 所以四边形FGEC 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C 1F ∥EG . 又因为EG 平面ABE ,C 1F 平面ABE , 所以C 1F ∥平面ABE . 8分 法二:如图②,取AC 的中点H ,连接C 1H ,FH . 因为H ,F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所以HF ∥AB . 6分 又因为E ,H 分别是A 1C 1,AC 的中点, 所以EC 1═∥AH ,所以四边形EAHC 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C 1H ∥AE ,又C 1H ∩HF =H ,AE ∩AB =A , 所以平面ABE ∥平面C 1HF . 又C 1F 平面C 1HF , 所以C 1F ∥平面ABE . 8分 (3)因为AA 1=AC =2,BC =1,AB ⊥BC , 所以AB =AC 2-BC 2= 3. 10分 所以三棱锥E -ABC 的体积 V =13S △ABC ·AA 1=13×12×3×1×2=33. 12分 [规律方法] 1.(1)证明面面垂直,将“面面垂直”问题转化为“线面垂直”

2018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7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仿用句式(含修辞)(含解析)

专题07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仿用句式(含修辞)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主要考查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用恰当的句式的能力、仿照给定句子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的能力和根据语境,灵活自如地变换句式的能力。近几年高考常是把对选用和仿用的考查同对语法、修辞的考查结合起来,同扩展和变换句式结合起来,既注重形式的一致,也注意内容选择的灵活。 “选用、仿用、变换”都是指操作,是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其知识依托为句式的基本特征知识、语法知识与修辞知识等。 热点题型一选用句式 例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 ________,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 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答案】C 【提分秘籍】 所谓选用句式指的是根据上下文特定语境,对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在风格色彩、修辞功能、表达效果等方面存在细微差别的一些句式进行比较,选出其中最恰当、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式。选用句式的目的就是能在阅读时辨识文章中句式的表达效果以及能在写作时选用最佳表达效果的句式。只要不是病句,句式本身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要符合语境的需要。 [技巧攻略] 解答这类题的一般步骤是: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弄清题目是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还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个意思。其次是根据题目要求认真分析所供材料。如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则要注意分析话题、句式;如要求强调某一意思,就要从句首句末的位置上去分析。再次是比较各选项的异同,结合语境要求的

高考英语-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英语专题练习 热点题型全突破 (2015·北京卷) This Way to Dreamland Daydreaming means people think about something pleasant, especially when this makes them forget what they should be doing. Daydreamers have a bad reputation for being unaware of what’s happening around them. They can seem forgetful and clumsy.71 They annoy us because they seem to be ignoring us and missing the important things. But daydreamers are also responsible for some of the greatest ideas and achievements in human history.72 Can you imagine what kind of world we would have without such ideas and inventions? So how can you come up with brilliant daydreams and avoid falling over tree roots or otherwise looking like a fool? First, understand that some opportunities(机会)for daydreaming are better than others. Feeling safe and relaxed will help you to slip into daydreams.73 And if you want to improve your chances of having a creative idea while you’re daydreaming, try to do it w hile you are involved in another task—preferably something simple, like taking a shower or walking, or even making meaningless drawings. It’s also important to know how to avoid daydreams for those times when you really need to concentrate. “Mindfulness”, being focused, is a tool that some people use to avoid falling asleep.74 Finally, you never know what wonderful idea might strike while your mind has moved slowly away.75 Always remember that your best ideas might come when your head is actually in the clouds. A. Having interesting things to think about also helps. B. They stare off into space and wander by themselves. C. Without wandering minds, we wouldn’t have relatively, Coke or Post-it notes. D. At one time, daydreaming was thought to be a cause of some mental illnesses. E. It involves slow, steady breathing for self-control that helps people stay calm and attentive. F. Daydreams are often very simple and direct, quite unlike sleep dreams, which may be hard to understand. G. Therefore, it’s a good idea to keep a notebook or voice recorder nearby when you’re in the daydream zone. (1) How to Eat Slowly to Avoid Overeating (2017·北京五中第一学期期中考试)Eating slowly can help you to better understand your real hunger signals and can help you to recognize reasons for faster eating, such as emotions or simply liking the taste of a food. However, eating slowly is not a decision that you make suddenly. 1 Adjust your mind. Do not even attempt to acquire the habit of eating slowly before you're mentally ready. Relax and use your imagination to create mental images that your brain will remember. As part of this mental process, imagine yourself lean and fit.

高考语文 热点题型训练 10.2现代文阅读(二)(含解析) (2)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1~3题。 园日涉以成趣 陈从周 中国园林如画如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于一体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 每一个园林都有自己的风格,游颐和园,印象最深的应是昆明湖与万寿山;游北海,则是湖面与琼华岛;苏州拙政园曲折弥漫的水面、扬州个园峻拔的黄石大假山等,也都令人印象深刻。 在造园时,如能利用天然的地形再加人工的设计配合,则不但节约了人力物力,并且利于景物的安排,造园学上称为“因地制宜”。 中国园林有以山为主体的,有以水为主体的,也有以山为主水为辅,或以水为主山为辅的,而水亦有散聚之分,山有平冈峻岭之别。园以景胜,景因园异,各具风格。在观赏时,又有动观与静观之趣。因此,评价某一园林艺术时,要看它是否发挥了这一园景的特色,不落俗套。 中国古典园林绝大部分四周皆有墙垣,将景物藏之于内。可是园外有些景物还要组合到园内来,使空间推展极远,予人以不尽之意,此即所谓“借景”。颐和园借近处的玉泉山和较远的西山景,每当夕阳西下时,在湖山真意亭处凭栏,二山仿佛移置园中,确是妙法。 中国园林,往往在大园中套小园,如颐和园的谐趣园、北海的静心斋、苏州拙政园的枇杷园、留园的揖峰轩等,它们不但给园林以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同时又巧妙地把大小不同、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与山石树木安排得十分恰当。至于大湖中包小湖的办法,运用的最妙的要推西湖的三潭印月了。这些小园、小湖多数是园中精华之所在,无论建筑处理、山石堆叠、盆景配置等,都是工笔细描,耐人寻味。游园的时候,对于这些小景观,宜静观盘桓。 中国园林的景物主要模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天然的景色,即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些景物虽不一定强调仿自某山某水,但多少有些根据,用精练概括的手法重现。颐和园的仿西湖便是一例,可是它又不尽同于西湖。亦有利用山水画的画稿,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诗情画意的景色。在曲折多变的景物中,还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等手法。颐和园前山为华丽的建筑群,后山却是苍翠的自然景物,两者给人不同的感觉,却相得益彰。在中国园林中,往往以建筑物与山石作对比,大与小作对比,高与低作对比,疏与密作对比等。而一园的主要景物又由若干次要的景物衬托而出,使宾主分明,像北京北海的白塔、景山的五亭、颐和园的佛香阁便是。

2020届高考英语复习热点题型专练:(4)阅读理解(四)

阅读理解(四) A Most buildings are built to stand up straight, but these look as if they might fall over! The church tower of Suurhusen Built in 1450, the 27-metre-high church tower lies in Suurhusen, Germany. It was built in wet land on foundations of oak tree trunks (树干). When the land was drained (排水) later, the wood broke down, causing one side of the tower to be a little lower than the other. In 1975, the tower became a real hazard and people were not allowed to enter until the foundations were made strong again. The lean (倾斜) of the tower is now about five degrees.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The work of building the tower began in 1173, and was finally completed in 1372. In fact, it began to lean after just a couple of floors were built. And this condition continued in the centuries after its completion. The tower was finally closed to the public in 1990 after people failed to stabilize (使稳固) its foundations. In 2001, it was reopened after engineers removed soil from underneath its raised side. Now it leans just an angle of 3.97 degrees. Capital Gate of Abu Dhabi Completed in 2011, the Capital Gate tower in Abu Dhabi was designed to lean eighteen degrees. The building stands next to the Abu Dhabi National Exhibition Centre and contains, among other things, a fine hotel with wonderful views of the harbour. Also known as the leaning tower of Abu Dhabi, the tower is one of the tallest buildings in the city. Big Ben of London The building leans 0.26 degrees to the northwest. This was mainly caused by the engineering projects (项目) that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ground below it since the late 1800s. The tower, which has been continuously open since it was completed in 1858, has nowhere near the lean of the Tower of Pisa and is still completely safe to enter. 语篇解读:本文是一篇应用文。文章主要介绍了四座闻名世界的斜塔。 1.The underlined word “hazard” in Paragraph 2 probably means “________”.A.danger B.church

高考语文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14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解析版)1

专题14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017年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B “不同句式”主要指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不同用法”主要指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以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高考命题重点通过选择题(实词理解题)和翻译题的方式考查词类活用。 热点题型一 判断句 例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 ???? 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②刘备天下枭雄 C.????? 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②妪,先大母婢也 D.?????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提分秘籍】 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在判断判断句时,首先看其标志: (1)以“……者,……也”“……也”“……者也”“……者,……”为标志。

(2)以判断动词“为”“是”为标志。(注意:“是”一般作为指示代词“这”来使用,表判断的情况相对较少) (3)以判断副词“乃”“即”“则”“皆”“诚”“悉”“亦” “素”为标志。 (4)以否定副词“非”“未”“弗”“无”“莫”为标志。 其次,对无标志判断句,要看其谓语是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秦,虎狼之国”,“秦”是名词,“虎狼之国”是名词性短语,对主语“秦”作出判断。 判断句翻译时一般要译成“是”或“不是”。当用副词加强判断时,翻译中应把副词的基本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是”,如“必”“亦”“即”“诚”“皆”“则”“素” “乃”可以依次译成“一定是”“也是”“便是”“确实是”“都是”“原来是”“本来是”“就是”。 【举一反三】 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B.且相如素贱人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解析 C 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句为判断句。 答案 C 热点题型二 被动句 例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 ) A.? ???? ①不拘于时,学于余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2015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5 简明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 板块一简明 1.选出有多余语言信息的一项( ) A.本月23日(星期二)上午八时在会议室召开班组长会议,请准时出席。 B.宾馆服务员接电话:您好,我是天鹅宾馆。 C.你总算来了!我足足等了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D.我明天到火车站送您上火车。 解析:送上火车当然要到火车站,所以不必特意指出“到火车站”。A.照顾到两种记忆日期习惯的人。B.礼貌用语。C.强调了天天在等待、盼望。 答案:D 2.为了让某新生迅速找到正在会议室开会的班主任老师,有必要向他作点介绍,但介绍应尽可能简洁。应删除的一项是( ) 你们的班主任在①会议室开会,那位②西装革履、③身高一米七左右、④戴眼镜、⑤留络腮胡子的、⑥男教师就是。 A.①⑥B.②③ C.③⑥D.④⑤ 解析:句子要简明,就不要有多余的修饰或限制。开会一般是坐着的,所以身高对识别人物没有意义;另外,“留络腮胡子”肯定是男教师,但男教师不一定都有络腮胡子,⑤比⑥更有区别意义。 答案:C 3.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词语,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可以删除哪四处?请把可以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在①实际生活中,人们大都 ② 有这样的体验:常常 ③ 有那么 ④ 一些文化产品,由于缺乏吸引力和 感召力而 ⑤被人们拒绝接受,难以发挥其 ⑥ 应有的作用。只有健康而积极的内容与新颖而独特的 形式达到完美结合并由此 ⑦产生强烈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文化产品,才能 ⑧ 在大众欣然接受的过程 中起到传播先进思想和进行审美熏陶的积极作用。 可以删除部分的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②处的“大都”是大多的意思,放在句中,表示这种体验的普遍性;③处的“常常”说明由于“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被“人们拒绝接受”的文化产品很多;⑦处的“由此”后面的内容“产生……产品”是前面内容的结果,删掉后就会表意不明;⑧处的“才能”删除后,便没有与“只有”呼应的词语。所以②③⑦⑧不能删除,其他的可以删除。 答案:①④⑤⑥

高考物理三类热点题型的总结

1.图象题。可以说人类学会如何表示信息是从图象开始起源的,从图画演变出文字,进而抽象出数学公式。看懂图表、动漫是从幼儿开始的,是生活的基本能力,当然随着学习知识的逐渐深入,又对同学们的读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高考图象题的数量逐年增加,图象表示物理问题比文字和公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能形象地描述物理状态、过程和规律,能够把一个问题的多个相关因素同时展现出来,给我们分析问题提供直观、清晰的物理图景,既有助于我们对相关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因此要习惯用图象表示问题,处理数据。物理图象不同于数学图象的是一般两坐标轴表示两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物理量,首先要看清坐标轴,理解图象表示的是谁随谁的变化,理解正、负、斜率、面积、截距、交点的物理意义,其次把图形转化为实际的物理过程,进而理解图象的意义并解答问题。 2.实验探究题。从近几年高考对实验考查的结果来看,实验的得分率一直很低,但实际上高考物理实验题目的总体难度并不高,考察的实验也都是考纲中明确要求的基本实验,属于考生最不应该失分的题型之一。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首先要树立物理规律来源于实验、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实验是第一的,规律是第二的。 实验思想、技能和方法是高考实验考查的三大重点,电学考查仪表读数、实物图连接、电表选取、电路设计、方案的筛选、原理的迁移、数据的处理,可以很好地考查多项实验能力。而探究与实验相结合使二者都具有了实际意义。每一个实验突出的探究环节不尽相同,关键是从实验原理出发,进行设计和变化。 3.新科技、新技术应用题。这类题多以当今社会热点和高新科技动态为背景,信息量一般较大、题干较长,一般是描述一种装置或某一理论的基本精神,再和中学物理知识连接。表面看来给人一种很复杂的感觉,但抽象出物理模型时就会有一种“现象大、问题小”的转折。要求学生在考场上对新情景新信息完成现场学习,将信息进行有效提炼、加工、建模,与原有知识衔接来解决问题。这类问题不仅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考查,而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考验。 二、注意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对于复习到的每一个专题,应该首先思考这一专题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与社会生活实际有哪些联系和应用,只有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时,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深化、活化。 考生应该按自己的思维方式构建知识网络,找出知识间的关联,学会对知识重组、整合、归类、总结,掌握物理思维方法,将知识结构化,将书读薄。结构化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在大脑中重新排列的知识,理解才能深刻。一般来说,一个专题有一个核心的主体,其余的概念为这个主体做铺垫,要以点带面,即以主要知识带动基础知识。 对知识回忆模糊的地方,要回归课本。课本是高考命题之源,是高考复习的根本,不同阶段看课本会有不同层次的收获。当然解题和掌握概念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往往对概念的理解缺乏正反实例,但绝不能把看书和解题的关系颠倒,概念是核心、是基础,概念不变,而题目万变,要立足于教材,夯实基础。

高考语文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16 鉴赏诗歌的形象(解析版)1

专题16 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浸润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即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热点题型一人物形象 例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一类是陈居士喜欢饮酒,一类是陈居士喜欢写诗。第三步,概括形象特征。分析了诗歌的具体内容后,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从陈居士喜欢饮酒的角度分析,这是他洒脱的性格使然,因为饮酒之后陈居士总是要写诗的;陈居士的饮酒不是酗酒,而是一种文士风采。从写诗的角度分析,陈居士虽然生活并不富足,但他总能在生活中找到诗意,这表现了陈居士高雅的情趣等。 【答案】①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提分秘籍】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形象。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是“诗化的作者”。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通过诗中人物的所作所为、所见所想可以推想出诗人的形象特征。 2.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高考对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特征。 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等。 【方法归纳】 四步完胜赏析诗歌人物形象题 1.知人论世,感悟环境与处境。所谓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季节的特征,即诗歌内容反映的自然特征,分析诗歌中的景物、事物、人物、场面等即可得知;一是作者生活的时代特征,比如战乱时期,诗人反映的社会一般会涉及动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诗人对战争的态度以及诗人对战争的选择,如到战场等。所谓处境是指诗人创作诗歌时的生活状态,是春风得意、加官晋爵的时期还是因犯颜直谏遭贬的时期等。诗人所处的环境、诗人的处境直接影响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决定诗人选取的景物,也决定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征。比如【例1】题,就要思考为何诗人陈与义总是喝醉,并且酒器是天然粗陋的。由此可以看出诗人此时应该是隐居乡野,过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2.分析技巧,把握描写。诗歌多使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以及白描、细节或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把握人物形象,就要注重理解诗歌中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通过人物的语言、声音以及典型的细节等来分析、理解人物形象特征。比如上述【例1】题要想概括陈居士的形象,可以从陈居士喝酒能够醉三天、醒来后到花园寻找诗意的行为来分析,得出结论:陈居士对生活充满乐趣,是一位行为洒脱、情趣高雅的居士。 3.注重时空,关注景物。注重诗歌体现出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周围的景色等,以此理解诗歌中人物的形象特征。比如,明月夜,多用来刻画他乡游子、闺中少妇、戍边将士等形象;燕子飞,多用来刻画羁旅行役、伤春悲秋、壮志难酬等形象。 4.注重转换,概括形象。概括人物形象,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形象的类别,即属于哪类人;一是形象特点,即诗歌中人物体现的性格特征等。组织答案时,要注重把诗歌中的形象化描写转化为平实的语言,即把对人物的描写内容转换为体现人物性格、志向、情趣等方面的内容。

2020年高考数学(理)热点题型:概率与统计(含答案)

概率与统计 热点一 常见概率模型的概率 几何概型、古典概型、相互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是高考的热点,几何概型主要以客观题考查,求解的关键在于找准测度(面积,体积或长度);相互独立事件,互斥事件常作为解答题的一问考查,也是进一步求分布列,期望与方差的基础,求解该类问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准确判定概率模型,恰当选择概率公式. 【例1】现有4个人去参加某娱乐活动,该活动有甲、乙两个游戏可供参加者选择.为增加趣味性,约定:每个人通过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决定自己去参加哪个游戏,掷出点数为1或2的人去参加甲游戏,掷出点数大于2的人去参加乙游戏. (1)求这4个人中恰有2人去参加甲游戏的概率; (2)求这4个人中去参加甲游戏的人数大于去参加乙游戏的人数的概率; (3)用X ,Y 分别表示这4个人中去参加甲、乙游戏的人数,记ξ=|X -Y |,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 解 依题意,这4个人中,每个人去参加甲游戏的概率为1 3,去参加乙游戏的概率为23. 设“这4个人中恰有i 人去参加甲游戏”为事件A i (i =0,1,2,3,4). 则 P (A i )=C i 4? ??? ? 13i ? ?? ??234-i . (1)这4个人中恰有2人去参加甲游戏的概率 P (A 2)=C 24? ??? ? 132? ?? ??232=8 27. (2)设“这4个人中去参加甲游戏的人数大于去参加乙游戏的人数”为事件B ,则B =A 3+A 4,且A 3与A 4互斥, ∴P (B )=P (A 3+A 4)=P (A 3)+P (A 4)=C 34? ??? ?133 ×23+C 44? ?? ??134=19. (3)依题设,ξ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2,4. 且A 1与A 3互斥,A 0与A 4互斥.

高考语文最易失分的八种题型+九大经典问题!

高考语文最易失分的八种题型+九大经典问题! 高考语文试题中,像字音字形、词语运用这些是基础题,也是送分题,但事与愿违的是,很多考生的失分点也往往出现在这些最基础的题目上。要提高语文学科的得分,要重视日常的知识积累,从点滴抓起。以下是高考语文考试中,比较常见的丢分题型及其原因分析。 1、字音字形题,耗时过多而丢分。 字音字形题耗时不要超过1分钟,否则既降低了答对的机率,还挤压了其他题的时间。俗称“丢双份”。高考语文选择题多为复查负效题,不复查还好,越查越易改错。 【对策】选择常见100个多音字和100个常错形近字,遵循“以义定音定形”原则,适度联想发散,逐一记忆过关,每天一题,适当训练。 2、词语(成语)运用题,不知分类而丢分。 成语题中只要出双重语义的一般是选择项,比如灯红酒绿、想入非非等。当然成语还有因不了解成语意思误用、因不明成语适用对象误用、因不明成语感情色彩误用等角度进行分类。 【对策】1)选择100个常考成语和100个常错成语,逐一过关,每天一题,适当训练。2)其他实词虚词不能放松。 3、语病辨析题,不分轻重而丢分。 语病题是命题人最头疼的题目,因为语言本就讲求约定俗成,因此答题时不要苛求完美,只比较哪个选择项更好一些--“认对不认错”。 【对策】汇总高考题,熟悉六种语病类型,分类解析,每周一题,适应训练。语病题是训练低效题。 5、实词理解题,教材不熟而丢分。 实词题与教材文言文联系最紧,出题点一般为教材内容。 【对策】汇总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的文言文,每天一篇,翻译梳理过关。 6、文言筛选题、分析概括题,忽略原文而丢分。 【对策】文言筛选信息题的关键是将选择项内容代入原文,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排除。分析概括题除了要重视原文,代入原文外,还须盯紧该题设错的五大方面(搅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语意逻辑)。 7、文言翻译题,得分点不全而丢分。 【对策】汇总必修教材中22篇文言文,每天一篇,翻译过关。 重视四个落实: 一是字字落实,重点在单音节词翻译为以该单音节词为核心的双音节词; 二是句式落实,不仅有句式还包括活用法; 三是文从句顺语言落实; 四是得分点定位落实,是得分点的绝对不能译错更不能译掉。 8、文言断句题,不懂标志而丢分。 【对策】断句题命题点在于标志。标志有哪些?句前“犹、况、夫、其”,句末“耶、者”,当然还有句中的“而”等。此外,要善于利用句式特点、主谓、动宾关系等技巧。断句答问命题自由,但无非内容概括和常识考查。内容概括摘原文,常识考查适当须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病句类题目须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够得高分? 从小就接触汉语,对于汉语的句子非常熟悉,这就使得我们对汉语有着较强的语感,这是我们辨析语病的优势。做题时,首先通读句子,借助于语感初步判断,然后再根据语法或逻辑知识进行检验,从而得出准确答案。考生判断不准是因为只是跟着感觉走,忽视了用语法或逻辑去检验。 压缩语段主要有哪几种考查形式? 压缩语段主要包括4种考查形式: (1)给新闻拟写标题、导语,或将一段新闻稿压缩为一句话新闻; (2)给概念下定义; (3)概括文段的基本内容、主旨; (4)用简洁的话将图表内容表述出来。

2019高考六大高考热点题型:概数列

数列 热点一 数列的通项与求和 数列的通项与求和是高考必考的热点题型,求通项属于基本问题,常涉及与等差、等比的定义、性质、基本量运算.求和问题关键在于分析通项的结构特征,选择合适的求和方法.常考求和方法有: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分组求和法等. 【例1】 (满分12分)设数列{a n }满足a 1+3a 2+…+(2n -1)a n =2n .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a n 2n +1的前n 项和. 教材探源 本题第(1)问源于教材必修5P44例3,主要考查由S n 求a n ,本题第(2)问源于教材必修5P47B 组T4,主要考查裂项相消法求和. 满分解答 (1)因为a 1+3a 2+…+(2n -1)a n =2n ,① 故当n ≥2时,a 1+3a 2+…+(2n -3)a n -1=2(n -1),②1分 (得分点1) ①-②得(2n -1)a n =2,所以a n =22n -1 ,4分 (得分点2) 又n =1时,a 1=2适合上式,5分 (得分点3) 从而{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2n -1 .6分 (得分点4) (2)记?????? ????a n 2n +1的前n 项和为S n , 由(1)知a n 2n +1=2(2n -1)(2n +1)=12n -1-12n +1 ,8分 (得分点5) 则S n =? ????1-13+? ????13-15+…+? ?? ??12n -1-12n +1 10分 (得分点6) =1-12n +1=2n 2n +1 .12分 (得分点7) 得分要点 ?得步骤分:抓住得分点的解题步骤,“步步为赢”,在第(1)问中,由a n 满足的关系式,通过消项求得a n ,验证n =1时成立,写出结果.在第(2)问中观察数列的结构特征进行裂项→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得数列的前n 项和S n . ?得关键分:(1)a n -1满足的关系式,(2)验证n =1,(3)对通项裂项都是不可少的过程,有则给分,无则没分. ?得计算分:解题过程中的计算准确是得满分的根本保证,如(得分点2),(得分

高考语文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18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析版)

专题18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 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热点题型一修辞手法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提分秘籍】 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掌握古诗歌中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提高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修辞作用示例 比喻 描绘意象更加形象生动,体现意象的 情态特征。 李白《清溪行》:“人行明镜中,鸟 度屏风里。”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

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借代 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双关 双关的使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能加深寓意,给人深刻印象。 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热点题型二表达方式 例2、(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短途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②,一种弦乐器,如筝。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提分秘籍】 基本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代诗歌中重点考查描写、抒情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方法归纳】 一指―→指出诗歌中记叙、描写、抒情手法的基本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