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卫生行政行为
- 格式:ppt
- 大小:4.03 MB
- 文档页数:22
第一章卫生监督概述1 卫生监督的概念:卫生监督是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公共卫生法规的授权,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贯彻执行卫生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卫生法规、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一种卫生行政执法行为。
2 卫生监督的性质:卫生监督的行政性事其根本属性3 卫生监督的功能:制约功能,规范功能,预防功能,促进功能4 卫生监督的特征:1)健康权与合法权益保护性2)法定性与授权性3)行政行与技术性4)广泛性与综合性5)强制性与教育性5 卫生监督的作用:1)卫生监督为保障和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2)卫生监督是实施国家职能打击违反卫生法规活动的重要手段3)实施卫生监督是保护国家、团体、公民个人有关卫生方面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4)卫生监督的大力开展,能够促进卫生监督的自我晚上5)对于增强人的法制意识,卫生监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6 预防性卫生监督(prevrntive health supervision):是指卫生监督机关依据公共卫生法规对城乡规划和基本建设项目所开展的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的监督活动7 经常性卫生监督(regular health supervision):指卫生监督机关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管辖范围内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人或有关社会组织遵守公共卫生法规的情况进行的日常性监督活动8 选择题羁束卫生监督行为与自由裁量卫生监督行为P109 卫生监督行为有效成立的一半要件:1)行为的主体合法2)行为不超越权限3)行为内容合法4)行为符合法定形式5)行为符合法定程序10 卫生监督行为的效力:确定力,执行力合拘束力11 卫生监督行为的消灭:1)卫生监督行为的对象已不复存在,如责令停业改进的食品加工企业的破产或倒闭2)期限届满3)科以相对人的义务已充分履行完毕12 卫生监督的原则:1)依法行政的原则2)遵守法定程序原则3)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4)独立审理卫生违法案件的原则13 依法行政的原则:1)以卫生法律、法规为依据2)使用卫生法律、法规准确无误3)在法定权限范围内正当行使监督权14 独立审理卫生违法案件的原则:1)卫生违法案件由卫生法律、法规规定的卫生行政执法机关审查和处理,其他机关无权处理2)卫生监督机关处理卫生违法案件,依据的是卫生法律、法规,按照法定的程序、原则和处罚范围、手段,对相对人进行处理3)其他机关、团体或者个人不得干涉卫生监督机关具体处理卫生违法案件第三章卫生监督法律关系1 卫生法律关系(health legal relationship):是国家及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在卫生管理的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依据卫生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2 卫生法律关系的特殊性:1)卫生法律关系式由卫生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2)卫生法律关系式卫生法律规范实现的特殊形式3)卫生法律关系是卫生法律规范实现的特殊形式4)卫生法律关系的主题有特殊性3 卫生监督法律关系(legal relationship of health supervision):是指由卫生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卫生监督主体在卫生监督过程中与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之间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4 卫生监督法律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5 第三节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选择题)P31第四章卫生监督的主体1卫生监督的主体:是指享有国家卫生监督权利,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卫生监督管理活动,并对行为后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2 卫生监督主体的特征:1)卫生监督主体只能是组织,而非个人2)卫生监督主体是享有国家卫生监督权、从事卫生监督管理活动的组织3)卫生监督主体必须是以自己名义从事卫生监督管理活动,并对行为后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3 卫生监督机关有:1)卫生行政机关2)国境卫生检疫机关3)药品监督管理机关4)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机关4 法律、法规授权组织(organization authorized by law and regulation):是指依法律、法规授权而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特定行政只能的行政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5 受委托组织的条件:1)受委托组织必须是依法成立的有独立的组织机构、章程和固定的办公场所的正式的企业事业单位、群众组织或社会团体2)受委托组织中应有熟悉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和业务的正式人员,有相应能力和素质行使所委托的卫生监督权3)受委托组织应是一种公益性的组织而不能使以营利为目的的或具有私益性质的企业4)所委托的卫生监督的事项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才能完成,改受委托组织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等条件5)受委托组织不得再委托6 受委托组织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区别:1)受委托组织的产生及其卫生监督权行使只能来源于卫生监督机关的委托行为2)受委托组织与委托行政机关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3)受委托组织在行使卫生监督职权时必须以委托卫生监督机关名义进行,其行为的后果归属于卫生监督机关4)受委托组织对处于被管理者地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言,在卫生监督活动中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7卫生监督员(health supervisiors):是指通过资格考试,经依法聘任,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履行卫生监督职能的卫生执法人员第五章卫生监督的依据1 卫生法特点:1)以保护公民健康权为根本宗旨2)调整的范围广泛3)调节的手段多样4)调整的内容有较强的科学技术性5)反映的利益具有社会共同性6)表现的形式具有分散性2卫生监督的证据(proof of health supervision):是指用以证明卫生违法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第六章卫生监督手段1 卫生法制宣传教育(education of health legal system):是指卫生监督主体及其卫生监督人员将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向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得到充分的直销、理解并受到教育,从而自觉地遵守卫生法律规范的一种活动2 卫生法制宣传教育的意义:1)通过卫生法制宣传教育史卫生监督的相对人知发法、懂法、守法,真正做到依法办事2)通过卫生法制教育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公民自我保护意识,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3)通过卫生法制宣传教育使卫生监督主体及其卫生监督人员真正做到依法行政3 卫生行政许可(health administrative permit):是指卫生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卫生活动的行为4 卫生行政许可的是定范围:1)从事特定卫生活动需经许可的事项2)资格资质方面的事项3)通过检测、检验和检疫等方式对相关物品的审批事项5 许可证的效力:1)证明力2)确定力3)拘束力6 卫生许可证的撤销、注销区别P687 卫生行政处罚(administrative penalty in respect of health):是指卫生监督主体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而尚未构成犯罪的卫生监督相对人给予卫生行政制裁的卫生行政执法行为8从轻、减轻处罚与从重处罚P82第七章卫生监督程序(案例分析)第八章卫生行政违法:是卫生监督主体及卫生监督人员在卫生监督过程中实施的,违反卫生行政法律,法规,侵害受法律保护的卫生行政法律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尚未构成犯罪有过错的卫生行政行为。
卫生法律法规正文开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公民的健康权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规范卫生工作,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卫生行为的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的追究。
第三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医疗卫生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提高保健、抢救、诊疗和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第四条保护和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人口的健康发展,是国家的重要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第二章公共卫生第五条国家支持和组织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采取预防为主、综合干预、应急处理等措施,保护和促进人民健康。
第六条国家鼓励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环境治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卫生监测和卫生宣传等公共卫生服务。
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应当加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履行和工作协调,规范公共卫生服务管理。
第八条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授权和规定,加强卫生监督和管理,认真处理卫生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第九条国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保障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第三章医疗卫生第十条国家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提供必需的医疗卫生服务,不得违反医疗纪律和伦理规范。
第十二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落实各项医疗质量控制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十三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优质医疗资源。
第四章药品和医疗器械第十四条国家实行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管制度,保障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五条国家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水平和效果。
第十六条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使用、处方和购销等行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
第五章卫生监督第十七条卫生监督机构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助理机构,担负卫生监督和监察责任。
第十八条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卫生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处理。
卫生行政执法程序概述卫生行政执法程序概述卫生行政执法是指国家对卫生领域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执法监督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健康权益,维护社会的卫生安全。
卫生行政执法程序是指卫生行政执法活动中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定进行的一系列执法行为,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立案、调查取证、听证、处罚决定、执行和复议。
一、立案立案是卫生行政执法的第一步,也是卫生行政执法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立案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接受案件、登记立案、审查立案。
接受案件是指接受群众或其他相关部门、单位举报、投诉的卫生违法违规行为,并进行初步审查判断是否需要立案。
登记立案是指对需要立案的卫生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登记,并将其纳入卫生行政执法监督范围。
审查立案是指对立案申请进行审查,判断是否符合立案条件,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查取证。
二、调查取证调查取证是卫生行政执法的核心环节,也是对卫生违法违规行为查明事实、确定责任人的关键步骤。
调查取证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查阅档案、现场勘查、询问听证、搜查查封。
查阅档案是指对与卫生违法违规行为相关的卫生档案、文件进行查阅,以了解行为的背景和历史。
现场勘查是指到卫生违法违规行为现场进行实地勘查,查看相关证据、取证材料。
询问听证是指对涉案人员进行询问调查,了解事实情况,听取涉案人员的陈述和辩解。
搜查查封是指依法对涉案场所、物品进行搜查,并根据需要对相关场所、物品进行查封保护。
三、听证听证是卫生行政执法程序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增强卫生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听证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公告告知、当事人申辩、听证会、听证记录。
公告告知是指通过公告、发文等方式向当事人告知卫生行政执法的事项、程序、权利义务等内容。
当事人申辩是指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卫生行政执法机关提交书面申辩材料,对涉案事项进行陈述和申辩。
听证会是指由卫生行政执法机关组织,邀请当事人和相关证人等参加的公开会议,就涉案事项进行听证,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和证人证言。
江苏省卫生系统规范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意见(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卫生行政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公平、公正、合理地行使裁量权,促进依法行政,依据《行政处罚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规章及上位行政规范(以下简称法律规范)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江苏省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行使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适用本意见。
第三条本意见所称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以下简称自由裁量权),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法查处违反卫生法律规范的行为时,综合考虑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主观状态等,依据法律规范决定是否作出行政处罚,以及在法律规范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幅度范围内作出具体行政处罚决定的选择权。
第四条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过罚相当、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当事人自觉守法。
第五条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公开原则。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作出裁量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告知当事人。
当事人要求对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予以解释的,应当耐心解释。
第六条同一违法行为违反了不同法律规范的,在适用法律规范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法律规范效力不同,效力高的优先适用;(二)法律规范效力相同,属于特别规定的优先适用;(三)法律规范效力相同,时间在后的优先适用。
第七条实施自由裁量权应当依据法律规范设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幅度,所实施的行政处罚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原则,相同的行为应当相同对待,不得以事实和法律原则以外的因素给予优待或者歧视。
第八条法律规范规定的处罚种类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的,可以选择适用。
对规定应当并处的,不得选择适用。
法律规范规定必须先予警告或者责令改正的违法行为,应当先书面督促当事人及时改正;如不改正,再依法作出罚款或者其他处罚。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没收物品、没收违法(非法)所得,再作其他处罚的,不得直接选择适用其他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8号《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已于2004年7月2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吴仪二○○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卫生行政部门实施卫生行政许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行政许可是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按照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卫生标准、规范进行审查,准予其从事与卫生管理有关的特定活动的行为。
第三条实施卫生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实施的卫生行政许可应当有下列法定依据:(一)法律、行政法规;(二)国务院决定;(三)地方性法规;(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得自行设定卫生行政许可项目,不得实施没有法定依据的卫生行政许可。
第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实施卫生行政许可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上级卫生行政机关实施的卫生行政许可,下级卫生行政机关不得实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下级卫生行政机关实施的卫生行政许可,上级卫生行政机关不得实施,但应当对下级卫生行政机关实施卫生行政许可的行为加强监督。
法律、法规、规章未明确规定实施卫生行政许可的卫生行政部门级别的,或者授权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此作出规定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作出具体规定。
第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实施的卫生行政许可需要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的,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卫生行政许可申请和发放行政许可决定。
第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卫生行政部门实施卫生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和依法要求听证的权利;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卫生行政部门违法实施卫生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法实施卫生行政许可的行为有权进行举报,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卫生行政执法总论卫生行政执法是指国家卫生主管部门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卫生领域内违法行为进行惩治和管理的一种行政法律行为。
卫生行政执法是维护国家卫生安全、促进社会卫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卫生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1. 法定性原则:卫生行政执法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依法行使职权,严格限制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
2. 公正性原则:卫生行政执法必须公正无私,依法审慎决策,平等对待各方当事人,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 公开性原则:卫生行政执法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公开行政行为,接受舆论监督,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
4. 独立性原则:卫生行政执法必须保持独立性,有力避免不当的政治干预,确保执法程序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二、卫生行政执法的主要内容卫生行政执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卫生法规、卫生技术标准和卫生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卫生许可证管理:卫生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对餐饮服务、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食品生产经营等领域的卫生许可证审核和监管工作,确保相关单位和个人符合卫生要求,保障公众的卫生安全。
2. 环境卫生监管:卫生行政执法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公共场所、居民区、食品生产加工场所等环境卫生问题,开展卫生抽检和现场检查,防止污染和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3. 疾病控制与预防:卫生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疾病防控措施,包括传染病的预防、传播途径的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等,保护公众免受疾病威胁。
4. 假药和劣药打击:卫生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打击制售假药和劣药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违法者,并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5. 食品安全监管:卫生行政执法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食品抽检、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和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等工作,保障公众食品安全。
三、卫生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1. 执法力度不足:现阶段卫生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相对较弱,无法有效遏制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卫生行政处罚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7年6月19日卫生部令第53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卫生行政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职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根据《行政处罚法》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本程序所指行政处罚,是指县级以上卫生行政机关依据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对应受制裁的违法行为,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以及卫生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第三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机关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规章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行政处罚,适用本程序。
卫生法律、法规授予卫生行政处罚职权的卫生机构行使卫生行政处罚权的,依照本程序执行。
第四条卫生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正确,坚持先调查取证后裁决、合法、适当、公正、公开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卫生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对卫生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
上级卫生行政机关对下级卫生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进行监督,卫生行政机关内部法制机构对本机关实施行政处罚进行监督。
第二章管辖第六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机关负责查处所辖区域内的违反卫生法律、法规、规章的案件。
省级卫生行政机关可依据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地区的实际,规定所辖区内管辖的具体分工。
卫生部负责查处重大、复杂的案件。
第七条上级卫生行政机关可将自己管辖的案件移交下级卫生行政机关处理;也可根据下级卫生行政机关的请求处理下级卫生行政机关管辖的案件。
第八条两个以上卫生行政机关,在管辖发生争议时,报请其共同的上级卫生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第九条卫生行政机关发现查处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应当及时书面移送给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机关。
受移送的卫生行政机关应当将案件查处结果函告移送的卫生行政机关。
受移送地的卫生行政机关如果认为移送不当,应当报请共同的上级卫生行政机关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