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体会标签:阑尾炎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约占术后肠梗阻病例的20%。
近年来被认识,如处理不当可导致多发性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炎性肠梗阻应先试行保守治疗。
而阑尾炎术后的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其自身特点。
现就笔者所在科近年诊治的7例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结合有关文献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2009年笔者所在科手术治疗各种类型的阑尾炎457例,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7例。
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15~76岁,平均42岁,术后出现肠梗阻时间:术后5天5例,术后7天1例,术后9天1例。
其中化脓性阑尾炎术后2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3例,腹膜后位阑尾炎1例,阑尾粘液腺癌伴急性炎症1例,均为术后已出现排气排便并已进食,不久出现腹痛腹胀,并逐渐加重,肛门停止排气排便,3例出现呕吐。
腹胀均匀,肠鸣音减弱,腹部轻压痛,X线检查肠腔内积气,多个液平,CT及B超检查示;肠管扩张壁增厚。
1.2治疗方法1.2.1基础治疗一旦出现肠梗阻即开始基础治疗,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适当应用抗生素。
1.2.2激素及生长抑素的应用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每8 h一次,持续一周。
生长抑素主要用奥曲肽0.3 mg加生理盐水250 ml,维持24 h静脉滴注,用5~7 d。
1.2.3中药治疗鼻胃管行胃肠减压,先排空胃液,2 h后由胃管注入大承气汤一剂,大黄12 g,芒硝9 g(冲),厚朴12 g,枳实9 g,以水500 ml文火先煎厚朴、枳实至约250 ml,下大黄煎约200 ml汤剂,后加芒硝。
每日一剂。
注药后夹闭胃管3~4 h,腹部TDP照射增加中药药效,促进肠蠕动,治疗期间注意腹痛情况,严密监测电解质,尤其是钾、钠的变化,随时调整用量。
2结果7例均采用保守治疗痊愈出院,平均恢复时间6~15 d。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5例诊治体会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torysmallbowelobstruction)的概念于1995年由黎介寿院士首次提出,它是腹部手术后一种非常值得重视的早期并发症,以往这种新类型肠梗阻往往被人们忽视,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现将2006年10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3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经验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1~76岁,平均46.3±5.4岁。
肠梗阻发生于阑尾切除10例,直肠肿瘤根治6例,卵巢肿瘤切除8例。
胃穿孔修补3例。
胃大部切除5例。
剖腹产1例。
腹部巨大切口疝修补2例。
全组患者术后2~5d内均有一过性排气或排便,尔后出现肠梗阻系列症状:停止排气和排便35例(100%),腹胀35例(100%),恶心呕吐25例(71.4%),腹痛23例(65.7%)。
术后梗阻出现时间:<1周者24例,1~3周者11例。
通过临床表现、腹部x线摄片、腹部ct,治疗观察同时排除肠扭转、肠套叠、腹内疝、腹腔内脓肿压迫而确立诊断。
1.2治疗方法出现肠梗阻临床症状则行胃肠持续减压、胃肠外营养、抑制胃肠分泌、预防细菌感染等治疗。
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及腹部x线、ct等检查变化决定治疗时间,如在治疗观察期间出现腹部症状、体征加重,全身情况较差,拟有肠坏死、腹膜炎等则立即转手术治疗。
1.3治疗结果依照朱维铭等[1].提出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愈标准:①腹胀腹痛消失;②肛门恢复排气排便;③24h鼻胃管引流液少于400ml,不含胆汁;④停用生长抑素后症状没有反弹;⑤肠鸣音恢复;⑥腹部柔软,坚韧感消失;⑦恢复饮食后梗阻症状不再出现。
35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治愈。
治愈时间在第一周内10例;第二周内为14例;第三周内为8例;第四周内为2例;第五周内为1例,平均治愈时间18.5天。
2讨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指在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2周左右),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体会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术后早期炎性小肠梗阻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
这类肠梗阻有它特殊性,处理方法也和其他肠梗阻截然不同。
因此提高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认识,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会减少病人的痛苦和某些严重的并发症。
1.临床资料:我院近五年来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32例,男20
例﹑女性12例,年龄在12—76岁,50岁以上占22例。
临床症状及体征:轻度腹痛或阵发性腹痛28例,腹胀30例,有呕吐24例,腹部轻度压痛26例,肠鸣音减弱20例,肠鸣音消失12例,有气过水音7例。
x线腹部平片:小肠多处不同程度积气积液表现32例,均无典型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x线表现。
彩超检查:32例均腹腔积气明显,腹腔积液不明显。
发病前手术类型有:胃癌根治术﹑胃穿孔修补术﹑直肠癌前切除术﹑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脾
破裂脾切除术﹑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摘除术等。
一般发生肠梗阻时间为一周左右,治愈时间为两周左右。
2.讨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引起肠痿﹑重度感染﹑短肠等严重人并发症。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大约占术后肠梗阻20%左右,平均发生在术后一周左右。
经过保守治疗胃肠道功能恢复一般在两周左右。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主要临床特点:①多见与术后范围广﹑出血多﹑创伤重﹑年龄大﹑手术时间长等病例。
②多发生于术后一周左右,有点已排气﹑排便,进食后再出现梗阻。
③尤以腹胀明显,肠鸣音减弱,肠功能恢复时间较长。
④肠
梗阻症状﹑体征一般较明显,但腹部平片尚无机械性完全性梗阻的典型表现。
多数是由于腹腔内炎症广泛粘连引起,均为无菌性炎症。
⑤保守治疗均有效,治愈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周,因此这类病人尽量晚进食为宜。
术后早期炎症性小肠梗阻诊断并不困难,根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腹部x线正位平片一般可诊断。
保守治疗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唯一可行方法,但保守治疗并非一沉不变,要根据病人一般情况,肠鸣音恢复程度,腹腔渗出量的多少以及有无腹膜炎的体征来判断是否进行手术治疗,以防发生肠坏死﹑肠穿孔。
保守治疗应当采取以下措施:①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②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以保持病人体力,减少肠道内分泌,促进肠道炎症恢复③激素合理应用④应用生长抑素,降低胃肠的分泌量,减少肠内的炎性渗出,有利于肠管血液循环的恢复和炎症的消退⑤一般不用广谱抗生素,只用甲硝唑注射液或替硝唑注射液即可。
总之,在治疗炎症肠梗阻时,应严密观察﹑耐心等待﹑严格掌握二次手术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