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_1
- 格式:docx
- 大小:23.89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及赏析《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醒了。
他见周围一片黑暗,就拿起一把大斧头,用力一劈,只听一声巨响,那个大鸡蛋破裂开来。
轻而清的东西慢慢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盘古怕天地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之间。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也长得非常高大。
他呼吸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化作了雷声,他的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最后,盘古倒下了,他的身体化为了大地的山川湖海和万物生灵。
从此,天地间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四季更替,有了生命和生机。
《盘古开天地》课文赏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壮丽历程。
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盘古的英勇与坚韧,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宇宙起源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思考。
首先,课文通过描绘盘古在混沌中醒来,手持大斧劈开天地的情景,展现了盘古的勇敢和力量。
这种开天辟地的壮举,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探索精神。
其次,课文详细描述了天地形成的过程,以及盘古如何用自己的身体化为世间万物。
这种将人类与自然界紧密联系起来的想象,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
最后,课文以盘古倒下,身体化为大地万物的结尾,表达了生命的延续和生生不息的主题。
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
总的来说,《盘古开天地》不仅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神话故事,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深刻反映和传承。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深厚文化底蕴。
四年级课文盘古开天地全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醒了。
哎呀!他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他闷得慌,心里可难受啦!“这是什么鬼地方啊?黑咕隆咚的,我要把它劈开!”盘古一生气,抓起一把大斧头,朝着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只听一声巨响,“哗啦”一声,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你说盘古厉不厉害?他独自一人在那混沌中,就敢拿起大斧头劈开这一切。
要是我在那,说不定吓得动都不敢动呢!他这股子勇气和力量,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咱们想想,要是没有盘古,这世界会是啥样?还黑咕隆咚的一团糟呗!盘古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再想想咱们自己,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和盘古比起来,那可真是差得太远啦!盘古能坚持那么久,创造出这么伟大的功绩,咱们也得学着勇敢点,坚强点,遇到困难不退缩,是不是?我觉得盘古就是个超级大英雄,他的故事应该永远被咱们记住!。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盘古开天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故事。
本节课主要学习课文《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等。
(2)出示课题《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词,多读几遍,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词。
(2)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重点讲解生字词。
3. 小组合作(1)让学生分组讨论: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是怎样的?(2)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全班交流(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强调课后自主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盘古开天地》2. 内容:(1)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2)课文主要内容(3)生字词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抄写3遍。
2. 用自己的话复述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案(精选11篇)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
2、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体会“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教学难点:积累特色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
教法学法: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教学准备:及手段搜集神话故事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关于神话故事。
2、“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3、揭题:18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1、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研读交流1、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2、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3、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四、作业设计复习生字词。
练读课文板书设计:盘古开天地抡斧猛劈创造顶天蹬地累倒了变成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案 2学习目标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A案课前准备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世界起源——盘古开天地(1)
传说,宇宙原来是一个大鸡蛋,有一天在这个鸡蛋里出现了第一个生命——那就是盘古。
随着时间的变换,盘古慢慢长大,他不想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了。
于是他找来先天金石之精——斧和凿。
他左手持凿,右手持斧,用尽全力将这个大鸡蛋劈开了。
轻的慢慢飘上去,变成了天。
重的慢慢沉下去变成了地。
于是便有了天地之分。
盘古怕它们再次重合,便手托着天,脚踏着地,将天地支撑起来。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也厚一丈,盘古每天也长高一丈。
就这样过了1.8万年,天已经生得非常高,地也变得非常厚了,可是盘古这个巨人已经很累了,倒下后再也没有起来。
盘古死后,身体的各个部分变成了世界万物——日月风云、山川湖海、良田沃土、矿藏宝物等等。
这就是盘古开天地的神话。
山东省,嘉祥县,黄垓乡,黄东小学。
四年级:关秉政。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2、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3、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体会盘古的开创精神和牺牲精神。
教学重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感悟盘古的形象,并能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劈、浊”等7个生字,会写“睁、翻”等15个字和“睁眼、黑乎乎”等14个词语。
2、借助课文内容和插图,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3、学习第1~2自然段,想象画面,感受其中的神奇。
教学过程:一、神话导入,引入课题1、同学们,看图片,你猜猜这是什么神话故事?预设: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
2、看看这些故事的名称,你发现了什么?预设:都有人名,都是做了一些神奇的事情。
3、这就是神话故事。
古代劳动人民因为科学技术不发达,但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所以人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神奇的想象,表达了美好的愿望。
4、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梳理故事情节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翻身劈开缓缓重而浊一丈撑开筋疲力竭累倒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黑乎乎上升下降汗毛雨露2、这个完整的故事可以分为四幅画,请快速浏览课文,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图画内容。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找出对应的课文段落。
设计意图:课文的四幅插图完整地展现了故事内容,教学中引导学生先对照插图,找出与画面对应的文字,再梳理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练习用一句话或一两个词进行概括,既能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也为有条理地讲述故事做铺垫。
预设:第一幅图——第1自然段,第二幅图——第2自然段,第三幅图——第3、4自然段,第四幅图——第5、6自然段。
(2)学生默读各段落,用一句话或一两个词语进行概括,教师相机板书重点词语。
预设:第1自然段: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盘古在混沌中沉睡。
(板书:混沌中沉睡)第2自然段:盘古醒来后拿起斧头向黑暗劈去,使天地分开。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教材第五章第一节《盘古开天地》。
内容详细叙述了盘古在宇宙混沌未开之时,挥斧破天辟地,创造世界的故事。
其中包括盘古诞生、斧劈天地、身体化为万物等核心情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故事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勇于奉献、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
2. 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故事中所体现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感悟故事中所蕴含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为学生讲述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引导他们关注故事中的重要情节。
3. 例题讲解:分析故事中盘古诞生、斧劈天地、身体化为万物等核心情节,深入剖析盘古的精神品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复述故事,并谈谈自己对盘古精神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探讨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故事的意义和价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盘古开天地》2. 板书内容:a. 故事梗概:盘古诞生、斧劈天地、身体化为万物b. 精神品质:勇于奉献、无私无畏、拼搏进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发挥想象,创作一篇关于盘古的短文。
2. 答案示例:盘古挥斧劈开天地,为世界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他的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到了盘古精神的伟大。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将德育融入课堂。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盘古开天地》读后感《盘古开天地》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千字文》这本中华经典,其中有一个叫《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使我深深地感动了,盘古竟然用自己庞大的身躯换来现在美好的风景,这使我惊叹不已!这篇__主要讲:传说很久以前,天地合在一起。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诞生了,他把天地辟开,双手托起天,两脚踏着地。
盘古累了,老了,怕天地又合在一起,于是,就把自己变成了一根顶天立地的.大柱子,永远支撑在天地之间。
啊!盘古牺牲了自己,换来今天一切美丽的风光,换来今天一切我们的幸福生活,让我们在这么明亮的学校上课,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让我们懂得文明礼貌,让我们学到那么多知识!这些全都要感谢盘古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多为别人着想!说,古时候,天地不分,宇宙就像一个大鸡蛋似的,混沌一团,漆黑一片,分不清东西南北,左右东西。
但鸡蛋里孕育了一个英雄,他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
他足足孕育了一万八千年,才从沉睡中醒来。
当他睁开眼睛时,觉得周围黑乎乎的一片,连气都透不过来。
他想站起来可是却站不起来。
盘古发起怒来,抓起身边的一把与生俱来的大釜,用力的一挥。
只听一声巨响,大鸡蛋裂开了,成为两半,轻的一半向上升起,重的一半渐渐下沉。
轻的一半变成了天,重的一半变成了地。
他怕天地再次合拢,于是就用头顶着天,脚踩着地。
他每一天增高一丈,天地也增高一丈。
地也增厚一丈。
就这样过了几百万年,当他觉得天和地再也不会合拢时,就放下心来。
突然,他却倒在了地上,死掉了盘古是为了我们大家才死的,是他把地球创造出来的。
以后我有什么困难,就要学习盘古坚持到底。
比如说:在运动会上,当我跑着跑着没有力气时,我应该想想盘古,要坚待到底,坚待跑到终点。
《盘古开天地》读后感2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大意是这样的:相传在天地还没有诞生以前,宇宙是漆黑混沌一团,好像是个大鸡蛋。
大鸡蛋的里面,只有盘古一人在那里睡大觉,一直睡了180。
有一天,他突然醒来了,睁眼一看四周,到处都是黑糊糊的,什么也看不见,盘古急得心里发慌,于是就顺手操起一把板斧,朝着前方黑暗猛劈过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 (1)一. 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本文讲述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故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寓言故事的形式易于学生接受。
本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神话传说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课文细节、感悟神话传说所蕴含的价值观等方面,还需教师引导。
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喜欢想象,对神话故事充满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提取课文关键信息,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故事。
2.难点:感悟神话传说所蕴含的价值观,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富有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图片等。
2.教学道具:准备相关神话传说道具,如图片、卡片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神话传说资料,以便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形象,引导学生谈论对神话传说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 盘古开天地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是中国__________,讲的是一个名叫__________的巨人,以他的神力和身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赞颂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盘古开天地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
(选一选,填序号)①化身万物②开天辟地③混沌一片④顶天立地2.读拼音,根据语境写字词。
相传,巨人盘古pī开了黑乎乎的世界,轻而清的东西,huǎn huǎn 上升,变成了天;重而zhuó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盘古头顶天,脚踏地,chēng了许多年,最后精疲力jié,累得倒下了。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的云()的雷声()的花草树木()的雨露()的大地()的江河4.根据划线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盘古也一点儿力气也没有,累得倒下了。
()(2)他的血液变成了水流奔腾而不停止的江河。
()5.按要求完成。
(1)选音填空。
bēn bèn①奔()这边看②东奔()西窜③狂奔()④直奔()工地⑤他是奔()六十的人了。
(2)选词填空。
创造建造①这座高楼是五年前()的。
②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了美丽的世界。
6.仿写排比句。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造句)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7.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2)选段的结构是( )。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反馈交流。
2.简单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1)借助图片和关键词简单说过程。
①引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倒下以后……
②自由练说。
(2)读句段内容,随机教学词语“黑乎乎、精疲力竭”等词语。
三、品神奇,悟形象
过渡:一开始黑乎乎的世界,居然变成丰富多彩的世界。
这样的神话故事实在是——(随机板书:神奇)
1.默读第1~4自然段,画出神奇的语句。
2.共学第2自然段。
自由交流神奇的感受,朗读体会。
3.发现“变化”与“不变”。
(1)聚焦重点语句,发现天地和盘古身体“变化”的神奇。
(板书:变化)
课件出示:。
盘古开天地
导读:盘古开天地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引导学生认识神话这种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3、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王母洞的传说、百鸟衣等(中国神话故事网)有时间,读一读。
第一教时
一、故事导入:
前几天老师布置大家搜集神话故事,你能把你搜集到的或者看过的神话故事介绍给大家吗?(也可以采用《学案》“活动芳草地”由老师讲主要内容,让学生猜故事题目的方式进行)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这一课要求认识的字较多,不妨先出示带拼音的字、词,让学生试读。
混沌抡起猛劈缓缓浊蹬着地一丈逐渐四肢肌肤血液祖宗
多音字:倒了下去
2、读后交流:哪些是已经在生活中认识的字,哪些是不认识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3、自由练读课文,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句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讨论集中到文中最后一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研读感悟:
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展开。
研读第二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1、边读边想象: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结合理解:一片漆黑、抡、猛劈、混沌一片等词。
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2、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自由轻轻读这句,发现了什么?再读读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回顾小结,质疑。
五、书写指导:
重点:降、创、辽、液、滋、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填一填,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几对反义词。
()而()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而()的东西,慢慢(),变成地。
浊——()()——()()——()
二、研读课文:
1、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学习课文第三段。
观察课文插图,自读第二段,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图意。
谈谈对人类老祖宗盘古的印象。
读好这一段。
2、重点研读第四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b、边读边想像,人类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c、这一段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我们再来找一找。
d、练读这一段。
三、练习复述。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再将每段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评议。
四、完成练习。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