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历史人文风情

  • 格式:doc
  • 大小:735.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寸金公园的历史

寸金桥公园原名“西山公园”、“人民公园”,桥名含中华国土寸土寸金,不容外敌侵占之意,以纪念1898年当地人民的抗法斗争。

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法帝国主义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广州湾(即湛江)的无理要求,并于当年闰三月初二(1898年4月22日)派出军舰在遂溪县的海头汛武装登陆,强占海头炮台。对此,清政府却委曲求全,屈膝投降,竟然派官员与法军划定租界。法帝国主义入侵后,所到之处四出烧杀掳掠,妄图扩大“租借”范围。敌人的野蛮的暴行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极大愤慨,进而爆发震惊中外的抗法斗争。

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1898年6月19日)南柳、海头、绿塘、洪屋等村民众500多人在吴帮泽等的率领下首揭抗法义旗,歃血誓师,以大刀、长矛、木棍等为武器,攻打广州湾的法巢。尔后,抗法斗争风起云涌,湛江人民在代理知县李忠珏(上海人)的支持下成立抗法团练,抱着“寸土当金与伊打”的信念,与敌战斗十余次,打退了装备精良的敌人的数次进攻。

慑于人民的反抗,法国不得不将租界西线从万年桥(现遂溪县新桥糖厂附近)退至赤坎西面的文章河桥(今寸金桥),租界范围从纵深一百几十里缩小至三十里。

1964年2月中央领导董必武来湛江,为桥题诗:“不甘俯首听瓜分,抗法人民组义军。黄略麻章皆创敌,寸金桥隔自由云。”郭沫若也有“一寸河山一寸金”的诗句。

这场波澜壮阔的抗法斗争,湛江人民在中国近代史上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诗篇,永远激励着后人为民族的强大富饶而奋斗!

湛江博物馆

湛江市博物馆于1961年与湛江戊戌抗法纪念馆会并成立湛江专区博物馆,1972年改称湛江地区博物馆,1983年称现名。内设文物保管部、陈列美工部、群工宣教部和行政办公室。下辖美术装潢服务部和雕塑室。

该馆展览大楼外观仿北京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楼高5层,顶置五星尖塔。分设6个展厅,布置基本陈列、地方历史、文物专题、自然资源、建设成就和各类艺术作品的临时展览,提供讲解、讲演、报告、导引考察文物古迹等服务项目,是湛江市中小学校的重要社会教育基地之一。馆藏文物、标本约7000件,多具地方特色。珍品有独木舟、铜鼓、唐代昆仑女人铜头像、明代灭虏铁铳和一批瓷器、字画、近代文物。

市博物馆一贯重视积累地方人文、史志资料,逐步编辑成册,供社区学校教学和有关部门修志编史参考。先后出版的著作有《湛江、遂溪抗法斗争》、《黄学增传》、中学历史乡土教材《湛江历史》等;参与编撰《中国文物地图·广东分册》《广东省文物志》、《湛江市志》、《凌十八起义》等史志书籍,曾多次受到省文物部门的奖励,并被评为省文明博物馆

湛江革命史讲解(1921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斗争)

精选点:寸金桥公园内革命烈士纪念碑

抗法英雄吴邦泽雕像

抗法英雄吴邦泽雕像位于赤坎寸金桥公园正门内,正气凛然,威武不屈。吴邦泽是南柳村青年农民,他当时24岁,他为人正直,会武艺,善长使棍。当法军逼近南柳村的时候,他被村民们推举为“棍头”,也就是战斗指挥者的意思。1898年7月吴邦泽带领村民700多人攻打法军军营,牺牲在战场上。

塑像底座上的“一寸河山一寸金”七个大字,金光闪闪,记载着湛江人民不畏强敌誓死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

寸金桥

寸金桥位于湛江市赤坎区寸金路原广州湾租界西面界河赤坎河(又称文章河)上。1899年,清政府不顾人民反对,与法国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寸金桥为西线租界一部分,桥之西为华界,•桥之东为租界,是为纪念1898 ━1899年遂溪人民反抗法国强租广州湾的斗争的史志性建筑物。寸金桥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湛江市政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霞山麻斜渡口的大榕树。

法军登陆后,最先在这棵大榕树上悬挂法国旗,占领附近炮台,烧毁郑屋查,打死郑屋查群众,激起群众的愤怒反抗。当地群众在这附近体伏击法军,并把法国首级悬挂在这棵大榕树上。这棵古老的榕树,是广州湾-湛江百年历史的见证者。

法国公使堂

法国公使堂位于湛江市霞山区海滨路,旧称公使堂,始建于1903年。原是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以后法国在中国的广州湾租界的统治机关的驻地。1943年——1945年曾为广州湾日本占领军军部。1945年抗战胜利,9月21日中华民国政府收回广州湾建湛江市,市政府曾驻此。1949年湛江解放后,市人民政府亦曾驻此。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为混凝土建筑3层(含地下室),总面积1902平方米,一层处理成基座(地下室),三层以上筑钟楼。正门为弧形台阶,直通二楼,两侧各有两个小弧形台阶,二、三层前均有欧式花栏围廊。室内宽敞,筑有壁炉、装饰性门窗。具有鲜明的近代西式建筑风格,是广州湾——湛江市百年历史的见证物,是进行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文物。1986年核定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底正式移交湛江市博物馆管理使用。

湛江傩舞

傩舞是一种古代面具舞蹈,素有“舞蹈活化石”之称。每年正月十三至二十八日,雷州半岛部份城乡都举行盛大的舞雷傩活动,其主要分布于雷州市的南兴、松竹、白沙、雷高、附城、沈塘、麻章区的太平、湖光以及吴川市的黄坡、博铺等镇的村庄。雷傩舞的主体是雷公和五雷公将6

个傩面具。人们抬着雷首公,带着雷公与五雷公将的傩面具,穿着五色衣服,雷首公左手拿凿,右手举斧,指挥雷公、五雷公将到各家各户“遣灾”。祈祷雷神赐予风调雨顺,庇佑平安。

雷州歌

雷州歌分布于湛江市的各个县(市)区,以及茂名市的电白县,雷州人所迁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地区。雷州歌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按雷州方言声韵,有较严整的平仄句式与严格规定的歌韵律押韵,句首可垫字,有异于律诗七言绝句。

吴川飘色

吴川闹元宵中的飘色最引人注目,它是当地民间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传统的飘色造型取材于典故、戏曲以及喜庆风俗片断,如“六国封相”、“游湖借伞”、“奥运健儿”“广东音乐”、时迁偷鸡“”梁祝化蝶“等。吴川飘色讲究型、光、声与新、巧、美的结合,以至造型优美,形神兼备,是一门集戏剧、音乐、美术、魔术、杂技、力学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曾获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十佳奖、创新奖、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