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与抽样调查第2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5
第2课时普查与抽样调查(2)预习目标1.知道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了解抽样调查的一般过程以及调查问卷、问卷问题的设置方式.2.会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统计,并能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你能掌握这些知识要点吗?教材导读阅读教材P8~P9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了解诸如同学们的课外活动情况、对学生社团的喜爱情况等等,需要展开_______,收集_______,调查的方式有_______和_______.普查可以得到较为全面、可靠的信息,有时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所以花费的时间较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抽样调查是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再根据样本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方式,因此,这种调查的工作量较小,便于进行,但对总体的估计不一定准确.2.调查一般采用“_______”的形式进行,对于调查的结果,可以用统计表进行整理,根据统计的数据再画出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进而从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3.绘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画出两条互相_______的射线,作为横轴与纵轴;(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_______和间隔;(3)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并标出数字和计量单位;(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明数字.例题精讲例1一家食品公司的市场调查员将本公司生产的一种新点心免费送给36人品尝,以调查这种点心的甜度是否适中,调查结果如下:C,C,C,B,A,D,B,C,C,D,C,C,A,B,D,C,E,C,E,C,C,A,B,E,C,B,C,C,B,C,C,C,B,C,D,C.请你用表格整理上面的数据,画出条形统计图,并推断点心的甜度是否适中.提示:先根据统计结果进行整理,用划记的方法统计出喜欢各种甜度等级的人数,再画出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中选择甜度C的有19人,占一半以上,从而确定点心的甜度适中.解答:由于选择适中的有19人,占一半以上,可以推断点心的甜度适中.点评:本题能够较好地培养同学们根据实际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的能力,也能培养同学们从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做出决策的能力.例2王聪一冢三口随旅游团去九寨沟旅游,王聪把这次旅游的费用支出情况制成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1)你能说出王聪一家在这次旅游中的费用支出情况吗?哪方面的费用支出最高?(2)若他们一共花费人民币8 600元,则在食宿上用去多少钱?往返的路费又是多少元?提示:由扇形统计图直接可以看出:王聪一家在这次旅游中,购物占总费用的25%、食宿占总费用的30%、路费占总费用的45%.进而在知道总费用的前提下,可以确定各项的支出费用.解答:(1)由扇形统计图可以知道:王聪一家在这次旅游中,购物占总费用的25%、食宿占总费用的30%、路费占总费用的45%.其中,路费的费用支出最高;(2)8 600×30%=2 580(元)8 600×45%=3 870(元)答:王聪一家三口在食宿上用去2 580元,往返的路费是3 870元,点评:本题培养了同学们灵活根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确定各项占总体的百分比的能力.热身练习1.要了解你班同学的每周平均上网时间,你所采取的调查方式是_______(填“普查”或“抽样调查”).2.想了解全校同学家里在一年内丢弃废旧塑料袋的个数,你认为采用_______合适(填“普查”或“抽样调查”).3.伴随网络技术成长的青少年学生对网络情有独钟,某校对八年级全体900名学生做了调查,结果如下表:(1)你认为上面的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2)要了解全市八年级学生的上网情况,你认为应该怎样调查才能得到真实的结果?(3)你喜欢上网吗?你是怎样看待上网的?把你的观点与同学们交流一下.4.经调查,某校1000名学生上学所用的交通工具中,自行车占40%,公交车占30%,步行占5%,私家车占15%,其他占10%.请你画出条形统计图描述以上统计数据.参考答案1.普查2.抽样调查3.(1)普查(2)略(3)略4.略。
2.普查和抽样调查课型新授课备课人路公宝审核时间 2015年12月 18日上课时间 2015年12月29日一、教学目标1.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2.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4.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5.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二、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第二环节:情境引入,理解概念;第三环节:调查方式的选择;第四环节:合作学习;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活动内容:社会调查(提前一天布置)以4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情况,进一步了解人口的区域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民族构成等.活动目的:通过这个活动,希望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人口普查知识,为了下一环节的研究进行铺垫.第二环节:情境引入,理解概念(以4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妈妈:“孩子,再帮妈妈买鸡蛋去”;妈妈:“这次注意点,上次你买的鸡蛋有好几个是坏的.”妈妈:………孩子:“妈妈,这次的鸡蛋全是好的,我每个都打开看过了”,妈妈:“啊!”在这个故事中,体现了数据收集调查的两种方式:普查与抽样调查.定义: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1.结合你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认识,尝试回答下列问题:(1)这项调查的被考察对象、调查的目的、以及所采用的调查方式分别是什么?同学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2)我们通常把被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被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你能说出这项普查的总体和个体吗?试一试!如:调查目的: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年龄.个体: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注意:这里所说的“考察对象”是指表示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均指人口年龄,而不是指人.调查方式:采用普查.(因为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活动目的:通过对比,让学生自己体会普查中的总体与个体的含义,当考查目的有所改变时,总体与个体也会发生改变.如:调查目的改为考察我国人口民族构成.则总体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的民族,个体为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民族.2.某灯泡厂要了解生产的10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你认为该如何进行调查?(1)在这个问题中,被考察的对象是什么?调查的目的是什么?适合采用怎样的调查方式? 尝试说出它的总体和个体.(2)交流总结:什么是抽样调查?什么是总体的一个样本?说出这个问题中的样本.例:第一节中小明随机调查了40人的节水意识情况,就属于抽样调查;我国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1%人口的抽样调查,其中被抽取的1%人口就是全国人口的一个样本.活动目的:让学生初步体会普查的应用与局限性,从而引出抽样调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通过学生自己体会两种调查方式的区别,加强学生概念的理解,有利于下一环节的自主研究. 活动效果:通过对比学习,学生对两种调查方式的基本概念有所掌握.第三环节:调查方式的选择(个人独立完成后,4人小组汇总,讨论,最后派代表进行总结回答.)1.下列调查中,你认为应该采用哪种调查方式,并说出自己选择这一观点的理由.(1)了解你们班同学周末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普查)(2)了解一批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 (抽样调查)(3)了解我国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 (抽样调查)(4)要保证嫦娥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重要零部件采用何种方式检查. (普查)(5)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 (抽样调查)(6)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 (抽样调查)2.结合以上实例,尝试写出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3.说明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1)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少时;当要研究的问题要求情况真实、准确性较高时;调查工作较方便,没有破坏性等等,此时用普查方式获得数据较好.(2)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大;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调查;调查具有破坏性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活动目的: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 活动效果: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通过学生自己对问题的研究,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四环节:合作学习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普查 抽样调查 优点 通过调查总体来收集数据,调查的结果准确.通过调查样本来收集数据,工作量较小,便于进行. 缺点 工作量大,难度大,而且有些调查不宜使用普查.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先进行小组交流后再给出下列问题.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8315201020304050607080901001至2次3至6次7次及以上生病次数人数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3至6次24%1至2次7%7次及以上69%问题:比较一下小明与小颖所得数据的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小亮:我们小组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生病的次数人数 1至2次4 3至6次5 7次及以上 1(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分析后回答)小明调查的对象选自公园里的老年人.常去公园里活动的老年人,平时一定注意身体的保健,一定注意修身、养性、加强体育锻炼,所以身体较健康.另一方面,公园建在城市里,相对于农村中的老年人去公园的较少.这100人中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城市和乡村等等不同层次的老人是否都有所选取.选取人数的比例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代表性与广泛性都是我们在收集数据中应该考虑的.所以,我认为小明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小颖收集的数据来自医院看病的100名老年人.这部分人相对体质较弱.我认为用这些数据得到的调查结果不准确.因为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小华仅仅调查了10位老年人.因为样本太小了,所以不能据此推断某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2)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交流.(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4)代表性、广泛性分别指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所要考察的总体中包含的个体数很多,有时总体中个数较多且总体有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组成时,我们应注意抽出的样本就必须有较强的代表性.每个部分都应抽取到,而且应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广泛性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均有被选的可能.(5)大样本一定能保证调查结论准确吗?4人小组交流.1936年美国总统竞选时,《文学文摘》向1000万选民寄去了调查问卷,这些选民的名单是从电话簿、俱乐部名册以及杂志的订户中挑选的.结果在寄出的1000万份调查问卷中,约有240万的选民寄回了调查表.根据这部分选民的回答,《文学文摘》预测共和党的布兰登将当选.选举那天的结果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选民中只有38%投了共和党的票,而民主党的罗斯福以多数票当选.《文学文摘》采用了1000万的巨大样本,为何会预测失败呢?原来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经济衰退的时期,那时能够安装电话、加入上流社会俱乐部或能订阅杂志的美国人,大部分支持共和党.也就是说《文学文摘》选择的样本虽然巨大却存在偏差,样本不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文学文摘》的事例表明抽样调查时,既要关注样本的大小,又要关注样本的代表性.那是不是在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情况下,样本越大越好呢?一般来说,在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情况下,样本增大,所得结果误差会减小.但是当样本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增加样本,精确度的增加却是微小的,同时巨大的样本不仅耗资太大,也不便于管理. 因此在进行抽样调查时,关键在于精心设计抽样方案,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这样,只用较少的经费,就可能作出接近真实情况的预测.活动目的:通过这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明确在收集数据过程中要注意代表性、广泛性. 活动效果: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对抽样调查样本选取的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五环节:课堂小结(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1.基本概念:(1)调查、普查、抽样调查.(2)总体、个体、样本.2.何时采用普查、何时采用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3.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采用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要注意关注样本的大小.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及课前的社会调查,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活动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知道了根据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来选择数据调查的方式,在同学们互相介绍讲解过程中,使大家学到了知识.第六环节:布置作业1.电视台需要在本市调查某节目的收视率,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要被问到吗?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你认为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作的调查结果会一样吗?2.王叔叔准备买一台彩电,他从报纸上得知上季度甲型号的彩电销售量比乙型号彩电销售量略高.于是他决定买甲型号彩电.可是,到了商店以后,他观察了20分钟,发现有3人买了乙型号彩电,只有1人买了甲型号的彩电.他想一定是报纸弄错了,于是也买了乙型号彩电,你认为一定是报纸弄错了吗?3.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时其速度为中等,极少的事故发生于车速大于150km/h的情况.因此,小明认为高速行驶比较安全,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正确吗?为什么?4.我国自古就流传着《百家姓》,现在哪个姓氏的人比较多呢?(1)在全班进行调查,找出你们班最常见的三个姓氏,它们是什么?(2)调查全校同学的姓氏情况,你打算怎样调查?写出你们学校最常见的三个姓氏. (3)通过查资料的方式,看看全国最常见的三个姓氏是什么?这个结果和你调查的全班姓氏情况、全校姓氏情况一致吗?活动目的:检测学生本节课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三、教学反思1.在引课过程中,由于区域差异,不是所有地区的学生都能对人口普查有所了解,此时就可以换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进行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讲解;也可以从身边的事例处入手,如可先调查学生所在班级带眼镜的人数,再统计本年级带眼镜的学生人数,进而到全校,全地区,全国,递进式的的展开问题的引入,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2.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课前小组合作社会调查、课堂展示讲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更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3.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普查和抽样调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预习、实践和巩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特点及适用场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并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抽样方案。
二、作业内容(一)预习部分1. 学生需自行阅读教材中关于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定义及分类,并尝试总结两者的异同点。
2. 完成相关练习题,包括但不限于判断题、选择题等,以检验预习效果。
(二)实践部分1. 设计一个简单的抽样调查方案,包括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选择抽样方法、设计问卷内容等步骤。
学生需注意保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 小组内进行讨论,互相评价抽样调查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巩固部分1. 完成一份关于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复习题,包括概念题、应用题等。
2. 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普查和抽样调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三、作业要求1. 预习部分需在课前完成,并做好笔记,记录自己的疑问和思考。
2. 实践部分需小组合作完成,每个小组至少包含两名成员,并由组长负责汇总和整理小组意见。
3. 巩固部分需在课后完成,并按时提交作业,作业需字迹清晰、格式规范。
4. 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需独立思考、认真分析,遇到问题可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老师。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预习部分的笔记和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预习效果。
2. 教师将根据学生实践部分的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和小组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教师将根据学生巩固部分的复习题完成情况和实际生活应用举例的合理性,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对于优秀作业和进步明显的作业,教师将在班级内进行表扬和展示。
3. 教师将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及根据实际情景选择恰当调查方式的能力。
第2节普查和抽样调查一、选择题1.在2008年的世界无烟日(5月31日),小华学习小组为了解本地区大约有多少成年人吸烟,随机调查了1000个成年人,结果其中有150个成年人吸烟.对于这个关于数据收集与处理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调查的方式是普查B.本地区约有15%的成年人吸烟C.样本是150个吸烟的成年人D.本地区只有850个成年人不吸烟答案:B解析:解答:调查的方式是抽查,所以A错误;样本是1000个成年人的抽烟情况,所以C,D错误;=15%,所以B正确.抽烟的成年人所占的比例约是:1501000故选:B.分析:根据调查的情况可以判断是抽查,根据样本与总体的关系进行判断.此题主要考查了抽样调查,以及总体与样本的关系.2.下列事件中最适合使用普查方式收集数据的是()A.为制作校服,了解某班同学的身高情况B.了解全市初三学生的视力情况C.了解一种节能灯的使用寿命D.了解我省农民的年人均收入情况答案:A解析:解答:A.人数不多,适合使用普查方式,所以A正确;B.人数较多,结果的实际意义不大,因而不适用普查方式,所以B错误;C.是具有破坏性的调查,因而不适用普查方式,所以C错误;D.人数较多,结果的实际意义不大,因而不适用普查方式,所以D错误.故选:A.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此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选用普查.3.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A.为了了解市民对电影《南京》的感受,小华在某校随机采访了8名初三学生B.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用于做数学作业的时间,小民同学在网上向3位好友做了调查C.为了了解“嫦娥一号”卫星零部件的状况,检测人员采用了普查的方式D.为了了解全国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统计人员采用了普查的方式答案:C解析:解答:A.要了解市民对电影《南京》的感受,应随机抽查一部分市民,只采访了8名初三学生,具有片面性;B.要了解全校学生用于做数学作业的时间,应从全校中随机抽查部分学生,不能在网上向3位好友做调查,不具有代表性;C.要保证“嫦娥一号"卫星零部件的状况,是精确度要求高、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全面调查;D.要了解全国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范围广,宜采用抽查方式.故选:C.分析:根据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特点作出判断.此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选用普查.4.下列调查中,适合用全面调查的是()A.了解某班同学立定跳远的情况B.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C.了解某种品牌奶粉中含三聚氰胺的百分比D.了解全国青少年喜欢的电视节目答案:A解析:解答:A.了解某班同学立定跳远的情况难度较小、工作量不大,故适合用全面调查;B.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具有一定的破坏性,适合用抽样调查;C.了解某种品牌奶粉中含三聚氰胺的百分比具有一定的破坏性,适合用抽样调查;D.了解全国青少年喜欢的电视节目普查的难度较大,适合用抽样调查.故选:A.分析:分别根据普查和抽样调查适宜的条件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解答.此题考查的是普查与抽样调查的联系与区别.调查方式的选择需要将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为了解全市1600多万民众的身体健康状况,从中任意抽取1000人进行调查,在这个问题中,这1000人的身体状况是()A.总体C.样本D.样本容量答案:C解析:解答:A.总体是全市1600多万民众的身体健康状况的全体,错误;B.个体是所抽取的1000人中每一个人的身体状况,错误;C.样本是所抽取的这1000人的身体状况,正确;D.样本容量是1000,错误.故选:C.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在这个问题中,这1000人的身体状况是样本.正确理解总体、个体、样本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今年我市有4万名学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①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②每个考生是个体;③2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④样本容量是2000.其中说法正确的有()B.3个C.2个D.1个答案:C解析:解答: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每个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是个体; 200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2000.因此正确的是①④.故选:C.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7.为了了解某校300名初三学生的睡眠时间,从中抽取30名学生进行调查,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00名学生是总体B.300是样本容量C.30名学生是抽取的一个样本D.30是样本的容量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中总体是某校300名初三学生的睡眠时间,样本是抽取的30名学生的睡眠时间,因此样本的容量是30.所以A,B,C都错,D对.故选:D.分析:样本的容量指一个样本所含个体的数目,即抽取学生的数量是样本的容量,不带单位.掌握总体,样本,样本的容量的概念.8.为了了解某校初三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查了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A.400名学生的体重B.被抽取的50名学生C.400名学生D.被抽取的50名学生的体重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题考查的对象是某校初三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所以总体是400名学生的体重.故选: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确定总体.解此类题需要注意“考查对象实际应是表示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而非考查的事物”,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9.下列调查的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是( )A.利用当地的七月份的日平均最高气温值估计当地全年的日最高气温B.在农村调查市民的平均寿命C.利用一块实验水稻田的产量估水稻的实际产量D.为了了解一批洗衣粉的质量情况,从仓库中任意抽取100袋进行检验答案:D解析:解答:A.利用当地的七月份的日平均最高气温值估计当地全年的日最高气温,不具代表性,所以此选项错误;B.在农村调查市民的平均寿命,不具代表性,所以此选项错误; C.利用一块实验水稻田的产量估水稻的实际产量,不具代表性,所以此选项错误;D.为了了解一批洗衣粉的质量情况,从仓库中任意抽取100袋进行检验,具有代表性,所以选项正确.故选:D.分析:根据抽样调查的可靠性,分别分析得出即可.此题主要考查了抽样的可靠性,利用抽样必须全面进而得出是解题关键.10.为了测量调查对象每分钟的心跳次数,甲同学建议测量2分钟的心跳次数再除以2,乙同学建议测量10秒的心跳次数再乘以6,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方法更具有代表性( )A.甲同学B.乙同学C.两种方法都具有代表性D.两种方法都不合理答案:A解析:解答:∵要测量调查对象每分钟的心跳次数,由于2分钟远远大于10秒钟,∴甲同学建议测量的根据代表性,误差更小些;∴选甲同学的方案.故选:A.分析:甲同学建议测量2分钟的心跳次数大于乙同学建议测量10秒的心跳次数.根据样本容量越大,越具有代表性进行解答.选此类题的方案时,注意样本容量越大越具有代表性.11.下列抽样调查较科学的是()①小芳为了知道烤箱中所烤的面包是否熟了,取出一小块品尝;②小明为了了解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向初三年级一个班的学生做调查;③小琪为了了解北京市2005年的平均气温,上网查询了2005年7月份31天的气温情况;④小智为了了解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向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一个班的学生做调查.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解答:①和④的抽样调查符合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的标准,是较科学的;②要了解初中三个年级的情况,一个年级的学生不具代表性,不科学;③一年中不同季节气温变化是很大的,调查时只选了一天的情况,调查的对象太少,缺乏代表性,也不符合广泛性.故选:C.分析:抽样调查只考查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但结果往往不如全面调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12.为了了解某校学生的每日运动量,收集数据正确的是( )A.调查该校舞蹈队学生每日的运动量B.调查该校书法小组学生每日的运动量C.调查该校田径队学生每日的运动量D.调查该校某一班级的学生每日的运动量答案:D解析:解答:采用抽样调查,必须使样本具有代表性.选项A、B、C都比较特殊,不具有代表性.选项D某一班级的学生每日的运动量,可以代表这个学校的每日运动量,因而收集的数据是正确的.故选:D.分析:采用抽样调查,所调查的对象都有被抽到的机会.注意抽样调查的样本一定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13.为了让人们感受丢弃废旧电池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某班环保小组的6名同学记录了自己家中一个月内丢弃废电池的数量,结果如下(单位:个):7,5,6,4,8,6,如果该班有45名学生,那么根据提供的数据估计该月全班同学各家总共丢弃废旧电池的数量约为( )A.180B.225C.270D.315答案:C解析:解答:估计本周全班同学各家总共丢弃废电池的数量+++++×45=270.为:7564866故选:C.分析:先求出6名同学家丢弃废电池的平均数量作为全班学生家的平均数量,然后乘以总人数45即可解答.此题主要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生产中遇到的估算产量问题,通常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14.某校七年级共320名学生参加数学测试,随机抽取5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其中15名学生成绩达到优秀,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在这次数学测试中达到优秀的人数大约有() A.50人B.64人C.90人D.96人答案:D解析:解答: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共有15名学生成绩达到优秀,∴样本优秀率为:15÷50=30%,又∵某校七年级共320名学生参加数学测试,∴该校七年级学生在这次数学测试中达到优秀的人数为:320×30%=96人.故选:D.分析:随机抽取的50名学生的成绩是一个样本,可以用这个样本的优秀率去估计总体的优秀率,从而求得该校七年级学生在这次数学测试中达到优秀的人数.此题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一般来说,用样本去估计总体时,样本越具有代表性、容量越大,对总体的估计就越精确.15.为调查某校1500名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结合调查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可估算出该校喜爱体育节目的学生共有()A.1200名B.450名C.400名D.300名答案:D解析:解答:∵喜爱体育节目的学生占1—10%—5%—35%-30%=20%,该校共1500名学生,∴该校喜爱体育节目的学生共有1500×20%=300(名),故选:D.分析:先求出喜爱体育节目的学生占总人数百分比,再乘以总人数,得到答案.此题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关键是根据扇形统计图求出喜爱体育节目的学生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二、填空题16.为了了解一批圆珠笔心的使用寿命,宜采用方式进行调查;为了了解你们班同学的身高,宜采用方式进行调查.答案:抽样调查|普查解析:解答:了解一批圆珠笔心的使用寿命,调查过程带有破坏性,只能采取抽样调查,而不能将整批圆珠笔心全部用于实验,所以填抽样调查;了解你们班同学的身高,调查范围小,实施全面调查简便易行,且又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所以填普查.故答案为:抽样调查;普查.分析:要选择调查方式,需将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结合起来具体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普查和抽样调查的选择.在要求精确、难度相对不大,实验无破坏性的情况下应选择普查方式,当考查的对象很多或考查会给被调查对象带来损伤破坏,以及考查经费和时间都非常有限时,普查就受到限制,这时应选择抽样调查.17.一个样本,各个数据的和为515,如果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5,那么这个样本的容量是__答案:103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得:样本的容量是:515÷5=103.故答案为:103.分析:样本的容量=样本中各个数据的和÷样本的平均数,根据这个关系就可以求解.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包含个体的数目,没有单位,一般是用样本中各个数据的和÷样本的平均数,可以求得样本的容量.18.某商场在“十一"长假期间平均每天的营业额是15万元,由此推算10月份的总营业额约为15×31=465(万元),你认为这样推断是否合理?答:(填“合理"或“不合理”)答案:不合理解析:解答:不合理,因为抽样不具有代表性.分析:抽取样本注意事项就是要考虑样本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所谓代表性,就是抽取的样本必须是随机的,即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对象都要有所体现.抽样调查时抽查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数目不能太少.19.为了估算湖里有多少条鱼,从湖里捕上100条做上标记,然后放回湖里,经过一段时间待标记的鱼全混合于鱼群中后,第二次捕得200条,发现其中带标记的鱼25条,我们可以估算湖里有鱼条.答案:800解析:解答:设湖里有鱼x条,则20025,解得x=800.x100故答案为:800.分析:第二次捕得200条所占总体的比例=标记的鱼25条所占有标记的总数的比例,据此进行解答.此题考查的是通过样本去估计总体.20.在开展“国学诵读"活动中,某校为了解全校1300名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一周的课外阅读时间,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中数据,估计该校1300名学生一周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7小时的人数是答案:520解析:解答:该校1300名学生一周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7小=520人.时的人数是1300×15550故答案为:520.分析:用所有学生数乘以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7小时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得到答案.此题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求得样本中不少于7小时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三、解答题21.请指出下列抽样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分别是什么?(1)为了了解某种家用空调工作1小时的用电量,调查10台该种空调每台工作1小时的用电量;答案:解答:(1)总体:该种家用空调工作1小时的用电量;个体:每一台该种家用空调工作1小时的用电量;样本:10台该种家用空调每台工作1小时的用电量;样本容量:10;(2)为了了解初二年级27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取50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答案:初二年级27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每一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抽取的5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50解答:总体:初二年级27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个体:每一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样本:抽取的5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样本容量:50.解析: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22.为了估计西瓜、苹果和香蕉三种水果一个月的销售量,某水果店对这三种水果7天的销售量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图所示:(1)若西瓜、苹果和香蕉的售价分别是6元/千克、8元/千克和3元/千克,则这7天销售额最大的水果品种是________;答案:西瓜解答:(1)根据统计图得:西瓜的销售额为250×6=1500元,苹果的销售额为140×8=1120元,香蕉的销售额为400×3=1200元,∴西瓜的销售额最大;(2)估计一个月(按30天计算)该水果店可销售苹果多少千克?答案:600×30=600(千克)解答:1407答:估计一个月该水果店可销售苹果600千克.解析:分析:(1)根据统计图得到每种水果的销售量,销量与单价的积就是销售额,由此比较大小;(2)首先从统计图中得到7天苹果的销售量,然后计算平均数,再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即可求出一个月(按30天计算)该水果店可销售苹果的销售量.23.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除颜色外都相同的5个白球和若干个红球,在不允许将球倒出来数的前提下,小亮为了估计其中的红球数,采用如下方法:先将口袋中的球摇匀,再从口袋里随机摸出一球,记下颜色,然后把它放回口袋中,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小亮共摸了100次,其中有10次摸到白球.因此小亮估计口袋中的红球大约有多少个?答案:45解答:∵小亮共摸了100次,其中10次摸到白球,则有90次摸到红球,∴白球与红球的数量之比为1:9,∵白球有5个,∴红球有9×5=45(个).解析:分析:小亮共摸了100次,其中10次摸到白球,则有90次摸到红球;摸到白球与摸到红球的次数之比为1:9,由此可估计口袋中白球和红球个数之比为1:9;进而计算出红球数.此题考查的是通过样本去估计总体,只需将样本“成比例地放大”为总体.24.小辰家买了一辆小轿车,小辰连续记录了七天中每天行驶的路程:请你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1)小辰家的轿车每月(按30天计算)要行驶多少千米?答案:1200++++++=40,解答:(1)∵362927404372337∴40×30=1200.即小辰家的轿车每月要行驶1200千米.(2)若每行驶100千米需汽油8升,汽油每升4.74元,请你算出小辰家一年(按12个月计算)的汽油费用大约是多少元?(精确到百元)答案:5500解答:4。
2普查和抽样调查2 普查和抽样调查 1.搜集数据的一般步骤和常见方法(1)、搜集数据的一般步骤:①、明确调查目的——数据的用处;②、确定调查对象——数据搜集的范围;③、选择调查方法——搜集数据所采用的方法;④、详细进展调查——数据搜集;⑤、记录调查结果——数据整理. 2、调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普查;一般来说,当调查的问题非常重要或调查对象的数目有限,易于一一考察时,选用普查去获取整体情况.普查得到的数据真实,没有估计的成分,是一种全面的调查二是抽样调查.当要考察的对象数目较多,且不可能一一考察时,选择抽样调查显得简单的多,可由局部的特征估计全体的特征. 3、调查方式的选择 (1)当调查的对象个体数较少,调查容易进展时,一般采用普查;当调查的对象个体数较多,调查不容易进展时,一般采用抽样调查. (2)不管调查对象是多是少,当对调查结果有较高要求时,或调查的结果有特殊意义时,必须采用普查方式;当调查具有破坏性时,或者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时,通常采用抽样调查. 1、假如你想知道你的同学遇到不开心的事时,主要用哪几种方法(如向同学倾诉、看书、睡觉)排解烦恼,还想知道男女同学排解烦恼的主要方式是否一样,然后对调查结果进展总结,请答复以下问题. (1)、你调查的目的是__________; (2)、你调查的对象是__________; (3)、你调查的方法是__________; (4)、假如是访问调查,你打算向调查对象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 2、扬州市的旅游宣传口号是“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给你宁静,还你活力”.为了理解广阔市民对这一旅游宣传口号的知晓率,应采用的适宜的调查方式为__________.(选填“普查”或“抽样调查”) 3、同学为了调查全市初中生人数,他对自己所在城区的人口数和城区初中生人数作了调查:城区人口约 3 万,初中生人数约 1 200.全市人口实际约 300 万,为此他推断全市初中生人数为 12 万.但市教育局提供的全市初中生人数约 8 万,与估计数据有很大偏向.请你用所学的统计知识,找出其中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调查方式中适宜的是( ). A.要理解一批节能灯的使用寿命,采用全面调查方式 B.调查你所在班级同学的身高,采用抽样调查方式C.调查沱江某段水域的水质情况,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D.调查全市中学生每天的就寝时间,采用普查方式 5、要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情况,你认为以下抽样方法中比拟合理的是( ). A.调查全体女生 B.调查全体男生 C.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 D.调查七、八、九年级各 100 名学生 6、以下抽样调查中抽取的样本适宜吗?为什么? (1)、数学教师为了理解全班同学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请数学成绩优秀的 10名同学开座谈会; (2)、在北京市调查我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 (3)、在七年级学生中调查青少年对网络的态度;(4)、调查每个班学号为 5 的倍数的学生,以理解全校学生的身高和体重.。
第六章§1 1.1、2、3A组·素养自测一、选择题1.2020年某省将实行新高考,考试及录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报考理想的大学,小明需要获取近年来我国各大学会计专业录取人数的相关数据,他获取这些数据的途径最好是(D)A.通过调查获取数据B.通过试验获取数据C.通过观察获取数据D.通过查询获得数据[解析]因为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入学人数的相关数据有所存储,所以小明获得这些数据的途径最好是通过查询获得数据,故选D.2.2020年1月26日某市首批4名医疗队员顺利抵达湖北,首批支援队员是由全市十几个重点医院,1 425名医护人员中选出的.假定本次选员是一个抽样过程,则样本量为(A) A.4 B.10C.1 425 D.2 0203.为了了解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从中抽样调查了500名学生的肺活量,这项调查中的样本是(B)A.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B.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肺活量C.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D.5004.(多选)对于下列调查,不属于抽样调查的是(CD)A.某商场对所进的一批盒装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进行调查B.某种灯泡使用寿命的测定C.入学报考者的学历调查D.要了解高一一班50名学生的身高[解析]AB是抽样调查,CD是普查的方式调查.故选CD.5.下列调查所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是(D)A.利用某地七月份的日平均最高气温值估计该地全年的日平均最高气温B.在农村调查市民的平均寿命C.利用一块试验水稻田的产量估计水稻的实际产量D.为了了解一批洗衣粉的质量情况,从仓库中任意抽取100袋进行检验[解析]A.某地七月份的日平均最高气温值不能代表全年的日平均最高气温;B.在农村调查得到的平均寿命不能代表市民的平均寿命;C.实验田的产量与水稻的实际产量相差可能较大;D.正确.故选D.6.(多选题)下列任务中,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ACE)A.了解一沓钞票中是否有假币B.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C.了解某一天本校因病缺课的学生数D.调查电视剧《陈情令》的收视率E.调查乘坐飞机的旅客是否携带了违禁物品[解析]二、填空题7.为了了解高一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特别是近视率问题,抽测了其中100名同学的视力情况.在这个过程中,100名同学的视力情况(数据)是__总体的一个样本__.8.国家统计局、国家残联决定对国家残疾人生活、就业等情况进行调查,某同学设计的调查方案是在国家残联的网站上设立一个调查表,根据网站上的数据进行分析.你认为他的方案__不合理__(填“合理”或“不合理”).[解析]由于很多视力残疾的人不具有上网的条件,因此所获取的数据不具有代表性.故答案为:不合理.9.一名交警在高速路上随机观测了6辆车的行驶速度,然后做出了一份报告,调查结果如下表:(1)__抽样__(2)为了强调调查目的,这次调查的样本是__6辆车的行驶速度__,个体是__每一辆车的行驶速度__.[解析](1)此种调查是抽样调查,调查对象的指标是车的行驶速度.(2)这次调查的样本是6辆车的行驶速度,个体是每一辆车的行驶速度.三、解答题10.某种传染病流行期间,在学校、车站、机场、商场等公共场所都设有体温监测仪,监测公共场所内每个人的体温是否有异常.此种调查属于普查还是抽样调查?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调查方式?[解析]此种调查属于普查,因为这种调查方式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但是对于防止传染病的扩散非常有效,可以迅速查出并隔离疑似传染病人,防止传染病的蔓延.11.某校高中学生有900人,校医务室想对全校高中学生的身高情况进行调查,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准备抽取5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校医务室若从高一年级中抽取50名学生的身高来估计全校高中学生的身高,你认为这样的调查结果会怎样?该问题中的总体和样本分别是什么?[解析]由于学生的身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校医务室想了解全校高中学生的身高情况,在抽样时应当关注高中各年级学生的身高,并且还要分性别进行抽查.如果只抽取高一的学生,结果一定是片面的.这个问题涉及的调查对象的总体是该校全体高中学生的身高,其中准备抽取的50名学生的身高是样本.B组·素养提升一、选择题1.为了调查参加运动会的1 000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从中抽取了100名运动员进行调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A.1 000名运动员是总体B.1 000名运动员的年龄是总体C.抽取的100名运动员是样本D.抽取的100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是样本[解析]根据调查目的可知,总体是这1 000名运动员的年龄,个体是每名运动员的年龄,样本是抽取的100名运动员的年龄,而不是平均年龄.2.给出以下调查,适合普查的是(B)①了解一批汽车驾校训练班学员的训练成绩是否达标;②某饮料厂对一批产品质量进行检查;③调查对2019年北京男篮世界杯的满意度;④检验飞天设备中各零件产品的质量.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解析]①驾校训练的司机直接影响驾驶安全,必须普查;②饮料质量的调查具有破坏性,应采用抽样调查;③北京男篮世界杯的满意度调查比较复杂,普查成本高,也没必要,适宜采用抽样调查;④飞天设备不能有一点疏忽每一个零件的质量都需要检查.故选B.3.下列调查方案中,抽样方法合适、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是(B)A.用一本书第1页的字数估计全书的字数B.为调查某校学生对航天科技知识的了解程度,上学期间,在该校门口,每隔2分钟随机调查一位学生C.在省内选取一所城市中学,一所农村中学,向每个学生发一张卡片,上面印有秦始皇、毛泽东、周恩来、保尔、比尔·盖茨、邓亚萍、刘德华等一些名人的名字,要求每个学生只能在一个名字下面画“√”,以了解全省中学生最崇拜的人物是谁D.为了调查我国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共抽取了10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解析]A.样本缺少代表性(第1页的字数一般较少);B.抽样保证了随机性原则,样本具有代表性;C.城市中学与农村中学的规模往往不同,学生崇拜的人物也未必在所列的名单之中,这些会影响数据的代表性;D.总体数量很大,而样本容量太少,不足以体现总体特征.故选B.4.对于下列调查属于抽样调查的是(AB)A.某厂家对所生产的一批袋装白糖进行质检B.兵工厂对新研制的某种炸弹杀伤半径的测定C.省招生院对2020年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人员进行学历审查D.学校要在教用云平台上上传高一学生的体质报告,组织高一新生体检二、填空题5.下列调查应选用普查的有__①③__.应选用抽样调查的有__②④__.①为了统计全班同学最喜欢“什么球类比赛”②分析我市去年中考学生解答数学试卷的情况③要了解我校数学教师的年龄状况④对市场上的冰淇淋质量的调查.6.在某次大型演唱会结束后,组织者想对本次演唱会作个了解,对现场观众做了一个调查.甲提出:对所有男观众或女观众问卷调查就可以了.乙提出:对所有年龄在30岁以下的观众问卷调查就行.丙提出:按座位号每隔10个号码选取1个人做调查就行.则甲、乙、丙三人中,办法可行的是__丙__.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①③④__.①普查是要对所有的对象进行调查②样本不一定是从总体中抽取的,没抽取的个体也是样本③当调查的对象很少时,普查是很好的调查方式,但当调查的对象很多时,则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④普查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实现的[解析]样本必须是从总体中抽取的,没抽取的个体不是样本,故②说法不正确,而其他的都正确.三、解答题8.某年春季,某著名的全国性连锁服装店进行了一项关于当年秋季服装流行色的民意调查,调查者通过向顾客发放饮料,并让顾客通过挑选饮料瓶的颜色来对自己喜欢的服装颜色“投票”.这次调查结果显示,某大城市服装颜色的众数(大多数人的选择)为红色,而当年全国服装协会发布的秋季服装流行色是咖啡色.这个结果是否意味着该城市的人比其他城市的人较少倾向于选择咖啡色?你认为这两种调查结果的差异是由什么引起的?[解析]这个结果意味着该城市光顾这家连锁店的人比其他城市的人较少倾向于选择咖啡色,由于光顾这家连锁店的人是一种比较容易得到的样本(方便样本),不一定能代表该城市其他人的想法.而该城市的调查结果来自于该城市光顾这家连锁店的人,这个样本也不能很好地代表全国民众的观点,从而带来了调查结果的差异.9.一些期刊杂志社经常会请一些曾经高考落榜而在某方面的事业上取得成就的著名专家、学者,谈他们对高考落榜的看法,这些名人所讲的都是大同小异,不外乎“我也有过落榜的沮丧,但从长远看,它有益于我的人生”,“我是因祸得福,落榜使我走了另一条成功之路”等等.小明据此得出一条结论,上大学不如高考落榜,他的结论正确吗?[解析]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在众多的高考落榜生中,走出另外一条成功之路的是少数,小明通过研究一些期刊杂志社报道过的一些成功人士就得出结论是片面的,因为他的抽样不具有代表性.。
教学目标1.体会调查是收集数据的重要方法,感受两种调查方式(即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2.初步了解“总体”、“个体”、“样本”以及“样本容量”这几个重要概念,阅读教材P6~P7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一、课前导学1.关于调查的基本方式调查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1)为一特定目的而对__________所做的调查叫做普查;(2)为一特定目的而对__________所做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简称__________).2.关于调查的几个概念(1)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__________;(2)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_______ ___,(3)从总体中__________叫做总体的(4)___ _______叫做样本容量,注意:(1)上述概念中的“考察对象”是指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而不是事物本身.如“调查某班学生2013年中考数学成绩”中的考察对象是“每一名学生的__________”,而不是“每一名学生”;(2)“样本容量”是指考察对象的数目,没有单位,如“抽查某校八年级50名学生的身高”中的样本容量是_______,而不是50名.3.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比较二、例题精讲例1 下列抽样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是什么?(1)为了调查全省近40万名考生升学考试的数学成绩,从10个地区各抽取300份试卷进行分析;(2)冬天,某施工队在一块40 000平方米的地面上进行野外施工,为了了解每平方米冻土的深度,他们选择了20平方米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测量;(3)为了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从中抽取10发炮弹进行试射.用这10发炮弹的平均杀伤半径来估计这批炮弹的杀伤半径.例2 “十一”黄金周后,为了了解“假日经济”支出在我国居民日常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某研究所在其所在的省份里随机发放5万份问卷,然后对问卷进行整理,得出结论.请问这次抽样调查是否合适?说说你的理由.三、课堂练习1.下列四种调查:①某班学生的身高情况;②某城市的空气质量;③某风景区全年的游客流量;④某批汽车的抗撞击能力.其中,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 )A.①B.②C.③D.④2.下列调查:①市场上某种食品中的某种添加剂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②某地区空气的质量;③全市中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其中,适合用抽样调查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3.要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任意抽取40台电视机进行试验,在这个问题中,40是( )A.个体B.总体C.样本容量 D.总体的一个样本4.为了了解2013年某市九年级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数学成绩,从中随机抽取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3年该市九年级学生是总体B.每一名九年级学生是个体C.1000名九年级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是10005.关于抽样调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调查的数据应该是真实、可靠的B.取样本数据中间的一个数据就可以得出样本需要的数据C.在抽取样本时,被调查的对象应是随机抽取的D.在抽取样本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6.调查市场上某种食品中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这种调查适合用_______(填“普查”或“抽样调查”).7.从某校七年级学生中抽取100名学生,调查该校七年级学生双休日用于做数学作业的时间,调查中的总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个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样本是_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_.8.某市2013年将有9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9万名考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取了2000名考生的视力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①这种调查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式;②9万名考生是总体;③从中抽取的2 000名考生的视力情况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④每名考生是个体;⑤样本容量为1000名.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9.为了了解全校同学的平均身高,小明调查了座位在自己旁边的3名同学,把他们身高的平均值作为全校同学平均身高的估计.(1)小明的调查是抽样调查吗?(2)如果是抽样调查,那么请指出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3)这个调查的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教学目标1.知道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了解抽样调查的一般过程以及调查问卷、问卷问题的设置方式.2.会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统计,并能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你能掌握这些知识要点吗?一、课前导学1.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了解诸如同学们的课外活动情况、对学生社团的喜爱情况等等,需要展开_______,收集_______,调查的方式有_______和_______.普查可以得到较为全面、可靠的信息,有时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所以花费的时间较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抽样调查是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再根据样本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方式,因此,这种调查的工作量较小,便于进行,但对总体的估计不一定准确.2.调查一般采用“_______”的形式进行,对于调查的结果,可以用统计表进行整理,根据统计的数据再画出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进而从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3.绘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画出两条互相_______的射线,作为横轴与纵轴;(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_______和间隔;(3)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并标出数字和计量单位;(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明数字.二、例题精讲例1一家食品公司的市场调查员将本公司生产的一种新点心免费送给36人品尝,以调查这种点心的甜度是否适中,调查结果如下:C,C,C,B,A,D,B,C,C,D,C,C,A,B,D,C,E,C,E,C,C,A,B,E,C,B,C,C,B,C,C,C,B,C,D,C.请你用表格整理上面的数据,画出条形统计图,并推断点心的甜度是否适中.例2王聪一冢三口随旅游团去九寨沟旅游,王聪把这次旅游的费用支出情况制成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1)你能说出王聪一家在这次旅游中的费用支出情况吗?哪方面的费用支出最高?(2)若他们一共花费人民币8 600元,则在食宿上用去多少钱?往返的路费又是多少元?三、课堂练习1.要了解你班同学的每周平均上网时间,你所采取的调查方式是_______(填“普查”或“抽样调查”).2.想了解全校同学家里在一年内丢弃废旧塑料袋的个数,你认为采用_______合适(填“普查”或“抽样调查”).3.伴随网络技术成长的青少年学生对网络情有独钟,某校对八年级全体900名学生做了调查,结果如下表:(1)你认为上面的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2)要了解全市八年级学生的上网情况,你认为应该怎样调查才能得到真实的结果?(3)你喜欢上网吗?你是怎样看待上网的?把你的观点与同学们交流一下.4.经调查,某校1000名学生上学所用的交通工具中,自行车占40%,公交车占30%,步行占5%,私家车占15%,其他占10%.请你画出条形统计图描述以上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