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定量分析第2章 概念的操作化及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4.89 MB
- 文档页数:44
第三章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本章重点阐述概念具体化和操作化的过程和方法,介绍对已操作化的概念(社会指标)的主要测量方法,同时说明如何检验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等问题。
一、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社会生活中使用的概念与自然科学的概念不同。
由于它们都是人们通过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所以开始往往是模糊的或含义不清的,并且概念一般都具有综合性,由一些低层次的亚概念、子概念组合而成。
一个概念越抽象,它所包涵的信息就越多,也就越难把握。
如果不对它们确切定义和具体化,就无法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和度量。
所以,社会调查研究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明确所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指标,而且最理想的目标是将概念化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
这一过程就叫做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目前,人们大都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主张,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界定——选择测量指标——编制综合指标。
这实际是一个在理解的基础上具体操作的问题。
要学会如何操作。
例如,关于“父母对子女的帮助”这一复杂概念,我们就可以将其具体化和操作化如下:概念的操作化的关键就是寻找一定的、能够明显区分的测量指标来说明概念的属性,其中每一项指标反映概念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变量。
例如教材示例。
二、测量方法的确定概念的操作化和各项调查研究指标的确定,为我们有效地观测与度量社会现象提供了前提条件,实际上是解决了“测量什么”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进一步确定主要的测量方法,即明确“怎样测量”的问题。
(一)什么是社会测量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测量,是指对所确定的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度量的方法。
具体说,它是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根据一定的测量规则,对调查研究对象的特征(变量)进行观测与度量并赋予一定数值的过程。
测量是使社会调查研究定量化的重要手段,可以说,社会调查研究中定量分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各项调查研究指标测量的过程。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arket research and forcast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会等专业学分:2.5(一般设定为2-4学分,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学时:48 其中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和《市场营销学》等后续课程:《企业投资决策》、《企业风险管理》、《战略管理》、《创新管理》和《创业学》一、课程简介《市场调查与预测》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对学生专业思维和行动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
本课程较系统地介绍了现代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本知识,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形式,要求学生在学好有关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理论的同时要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市场调研的工作流程,掌握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较好的开展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并解决企业相关市场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时代我国企业对市场调研及其相关数据分析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一)总体目标在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立足科学市场调研活动获得准确客观数据、并对市场现象和问题进行科学描述、分析和判断的意识和能力,即相信科学调查分析、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通过系统讲授市场调查方案设计、抽样调查理论和方法、问卷设计与问卷调查法、其他资料收集法、调查报告的撰写技巧、及调查数据资料的分析方法和技巧等基本内容,培养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提出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能力的要求。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深化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市场调查成为企业和科学研究所需重要数据资料来源,市场调查活跃但高质量市场调查比例偏低仍是事实。
论文中的变量操作与测量在进行研究时,变量是不可或缺的概念。
变量是研究中可测量或控制的因素,用于研究对象的描述和解释。
本文将探讨论文中的变量操作与测量,包括变量的定义、操作化和测量方法。
一、变量的定义在开始研究之前,研究人员需要明确定义研究中所涉及的变量。
变量可以是观察到的行为、事件、概念或特征。
根据变量是定性还是定量的不同,变量可以分为定性变量和定量变量。
1. 定性变量:定性变量通常是描述性的,用于描述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属性。
例如,性别、民族、教育程度等都是定性变量。
在论文中,定性变量通常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呈现。
2. 定量变量:定量变量是可度量和计数的,用于衡量研究对象的数量和程度。
例如,年龄、成绩、收入等都是定量变量。
在论文中,定量变量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量化和分析。
二、变量的操作化变量的操作化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行为或事件的过程。
操作化是为了实现对变量的实际测量和观察,使研究得以进行。
在操作化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变量的概念定义:在操作化变量之前,研究人员需要明确变量的概念定义,并确保定义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2.选择适当的指标:通过选择适当的指标来衡量变量,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变量的特征和属性。
指标可以是单个变量或多个变量的组合。
3.设计测量工具:根据变量的特性和操作要求,设计相应的测量工具。
测量工具可以是问卷调查、观察记录、测试或实验等方法。
4.明确测量的范围和时间:确定测量变量的范围和时间,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变量的测量方法在进行变量测量时,研究人员可以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以适应研究的需要和变量的特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变量测量方法: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收集定性和定量数据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编制问卷,研究人员可以获得研究对象的意见、态度、行为等信息。
2.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和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和事件来获取数据。
观察可以直接进行,也可以通过录像、照片等方式进行。
论文写作中的概念定义与操作化论文写作是学术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活动。
在进行论文写作时,概念定义和操作化是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
本文将就论文写作中概念定义和操作化的相关内容展开讨论。
一、概念定义概念定义是指在论文中对关键概念进行明确和准确的阐述和解释。
在论文写作中,概念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学术术语的定义学术研究中常常会使用一些特定的术语,这些术语具有特殊的含义和用法。
在进行论文写作时,需要对这些术语进行准确定义,以避免歧义和误解。
例如,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术语如“自尊”、“认知”等都需要进行明确的定义。
1.2 概念的范围和内涵概念的范围和内涵是指对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和涵义进行明确和详细的界定。
在进行论文写作时,需要对所研究的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以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研究内容。
1.3 概念的关联及差异在论文写作中,概念之间常常存在关联和差异。
为了使读者能够更清楚地理解研究的内容和观点,需要对概念之间的关联和差异进行明确的说明。
例如,在社会学研究中,概念如“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和差异,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义和解释。
二、操作化操作化是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变量或指标。
在进行论文写作时,操作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操作化的相关内容:2.1 变量的测量在进行研究时,需要对所研究的变量进行测量。
测量是将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数值或指标的过程。
在进行论文写作时,需要明确变量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指标,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2.2 实证研究的操作化在进行实证研究时,需要将研究问题和假设转化为具体的可操纵的变量。
操作化是实证研究的关键环节,通过操作化,可以对研究的变量进行定量的测量和分析,从而得出客观的结论和推断。
2.3 操作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操作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进行论文写作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可靠性是指测试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有效性是指测试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社会调查研究学习重点提示导论1.社会调查研究概念: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等。
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第一,专门性。
首先在研究的方法层次上,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专门的科学,有其特有的概念、基本原理、公式、方法。
其次在研究的技术层次上,具有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技术。
第二,系统性。
社会调查研究有别于对社会情况的简单了解,它包括选择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解释调查结果以及检验调查结论等工作。
从开始的选择课题到最后做出调查报告,几个步骤有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系统性过程。
第三,客观性。
社会调查研究是从事实出发、以实际调查为主,能够直接从被调查者那里得到第一手资料,即使文献资料也要求真实可靠,由此而得出的结论也就更为客观、科学。
第四,实证性。
社会调查研究是建立在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基础之上的,资料来源于社会实践,所归纳出的结论和理论与资料所显示的结果相一致,也经得起实践检验。
第五,针对性。
进行社会调查研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为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它所关注的也不是认识对象的所有属性,而主要是其社会属性。
3.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主要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主要是个人、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阶级和阶层、民族、社区、社会产物等。
4.社会调查的目的和作用:主要目的就是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
其作用在于,社会调查研究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有助于正确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能够提高人们认识、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5.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进程:它萌芽于原始社会,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逐渐成型并有了一定发展。
实证研究中的变量定义与操作化方法导言:实证研究是一种通过观察和测量来验证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在实证研究中,变量是研究的核心,对变量的定义和操作化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研究的质量和结论的有效性。
本文将详细论述实证研究中的变量定义与操作化方法,并提出六个小节的论述。
第一节:变量的定义变量是实证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它可以是观察到的现象或者是概念。
变量的定义需要明确、具体,并且具备可度量性。
变量的定义可以通过文献综述、专家访谈、问卷设计等方式进行。
第二节:概念操作化方法概念操作化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度量的变量的过程。
概念操作化方法包括直接观察、问卷测量、实验设计等。
选择合适的概念操作化方法需要考虑研究目的、数据来源、可行性等因素。
第三节:操作定义与测量操作定义是将抽象的概念和变量定义具体化的过程,它与测量方法密切相关。
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观察记录、自陈报告、生理指标测量等。
合理的操作定义和测量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四节:变量类型与度量尺度变量可以分为定性变量和定量变量。
定性变量是指描述性质、特征或属性的变量,可以采用分类、比较、描述等方法进行度量。
定量变量是指具有数量意义的变量,可以采用计数、测量、统计等方法进行度量。
第五节: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实证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用来描述变量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分布形态等。
常见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包括平均数、标准差、频数分布等。
第六节: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用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常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包括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等。
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为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提供基础。
结论:变量定义和操作化方法是实证研究中的基本环节,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关键作用。
在进行实证研究时,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来源选择合适的变量定义和操作化方法,并运用适当的统计工具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