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三章测量测量是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
具体地说,测量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字或符号分派于研究对象的特征(即研究变量)之上,从而使社会现象数量化或类型化。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测量中的一个数字当作一种物体或事件特征的代表符号,这些符号本身不具有意义,仅在我们赋予意义时,它们才会有意义。
而法则是告诉我们做些什么的一种指引或方法。
好的法则可以得到好的测量。
对社会现象的测量是从抽象概念的具体化开始的。
概念的具体化在社会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如如何测量贫困将决定人们是否会从各种社会计划中得到援助,它将影响到千百万人的生活。
有人认为只有人们无法维持健康所需食品时才是贫困的,另一些人则认为如果人们的收入只有中等收入的一半就是贫困的。
还有人认为如果收入在最低标准以下的就是贫困。
1一、概念、变量及指标1、概念:是对研究范围内同一类现象的概括性表述,概念所代表的是该类事物的一种或数种共同属性。
例如,“生物”是一个概念,它所指的并不是单一的有生命的物体,而是代表各种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
“重量”也是一个概念,它所指的并不是单一物体的某种特点,而是观察过很多物体后所抽离出来的一种属性。
22、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
它是通过对概念的具体化而转换来的。
变量具体指概念内涵的各种类型或各种状态,它们对应于于各种实际存在的事物,因此变量是可以观察和量度的。
比如性别就是一个变量,它表示男性和女性两种不同的状态;顽固行为也是一个变量,它表示很顽固、不顽固等不同的程度。
3、指标:表示一个变量含义的一组可观察到的事物,称为这一概念或变量的一组指标。
指标是概念内涵的指示标志,它们直接表示经验层次的现象。
例如迅速地辨识各类地图是“智力”的一个指标,耐心回答行人的问路是“同情心”的一个指标。
4、变量与指标的关系:如果从层次来说,变量是从概念或命题引申出来的1【美】劳伦斯·纽曼:社会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18.2杨国枢等: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12。
第三章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本章重点阐述概念具体化和操作化的过程和方法,介绍对已操作化的概念(社会指标)的主要测量方法,同时说明如何检验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等问题。
一、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社会生活中使用的概念与自然科学的概念不同。
由于它们都是人们通过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所以开始往往是模糊的或含义不清的,并且概念一般都具有综合性,由一些低层次的亚概念、子概念组合而成。
一个概念越抽象,它所包涵的信息就越多,也就越难把握。
如果不对它们确切定义和具体化,就无法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和度量。
所以,社会调查研究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明确所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指标,而且最理想的目标是将概念化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
这一过程就叫做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目前,人们大都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主张,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界定——选择测量指标——编制综合指标。
这实际是一个在理解的基础上具体操作的问题。
要学会如何操作。
例如,关于“父母对子女的帮助”这一复杂概念,我们就可以将其具体化和操作化如下:概念的操作化的关键就是寻找一定的、能够明显区分的测量指标来说明概念的属性,其中每一项指标反映概念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变量。
例如教材示例。
二、测量方法的确定概念的操作化和各项调查研究指标的确定,为我们有效地观测与度量社会现象提供了前提条件,实际上是解决了“测量什么”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进一步确定主要的测量方法,即明确“怎样测量”的问题。
(一)什么是社会测量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测量,是指对所确定的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度量的方法。
具体说,它是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根据一定的测量规则,对调查研究对象的特征(变量)进行观测与度量并赋予一定数值的过程。
测量是使社会调查研究定量化的重要手段,可以说,社会调查研究中定量分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各项调查研究指标测量的过程。
社会学研究⽅法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精⼼整理社会学研究⽅法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作为⼀种认识社会现象的活动,社会研究必然会涉及对社会现象进⾏测量的问题。
社会研究的资料以及社会研究成果的质量,都直接与测量的质量紧密相连,因此社会研究者必须⾼度重视测量的⼯作。
第⼀节测量的概念与层次⼀、测量(Measurement):根据⼀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数字或符号表⽰出来的过程。
作⽤:确定⼀个特定分析单位的特定属性的类别或⽔平。
⼆、测量的四个要素1、测量客体:即测量的对象。
⽤数字或符号来进⾏表达、解释和说明的对象。
桌⼦“测量谁”2、测量内容: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
桌⼦——⾼度“测量什么”3、测量法则:⽤数字和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操作规则。
将桌⼦放置在⽔平的地⾯上,然后⽤直尺从地⾯垂直地靠近桌⾯的边缘,桌⾯所对应的直尺上的刻度就是桌⼦的⾼度。
“怎么测”4、数字和符号:⽤来表⽰测量结果的⼯具。
120厘⽶、110厘⽶“如何表⽰”三、社会现象的测量测量在⾃然科学研究中应⽤⼗分⼴泛,⼗分成熟,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就相对落后⼀些,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的,社会现象的特殊性、社会测量的特殊性是其中⾮常重要的原因。
1、⼈⼀⽅⾯作为测量的客体或对象,⽽另⼀⽅⾯⼜作为测量过程的主体,因⽽给社会现象的测量带来了⽆法回避的主客观⽭盾。
2、社会测量的内容常常是社会中⼈们的⾏为,以及由⼈们的⾏为所构成的各种社会现象。
3、在社会科学中,由于测量的对象⼗分复杂,因⽽测量的量化程度⽐较低,可重复性也⽐较差。
四、测量层次(尺度)1、定类测量(nominal measurement) :本质是⼀种分类体系,将调查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以确定其类别。
数学特征:等于、不等于属性:对称性和传递性举例:性别(男、⼥)2、定序测量(ordinal measurement):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调查对象排列出⾼低或⼤⼩,确定其等级及次序。
概念的操作化名词解释一、定义概念概念操作化是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操作、可测量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通过概念操作化,我们可以将概念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术语,以便进行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
二、识别相关变量在概念操作化过程中,识别相关变量至关重要。
变量是指可以变化的因素或条件,而相关变量则是指与概念相关的因素或条件。
例如,在研究工作压力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时,工作压力和工作经验可以被视为两个相关变量。
三、建立测量指标建立测量指标是概念操作化的关键步骤之一。
测量指标是指用于衡量或反映概念的特定变量。
例如,在研究企业文化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时,员工满意度可以作为衡量企业文化的测量指标。
四、设计数据收集方法设计数据收集方法是概念操作化的重要环节。
数据收集方法是指用于收集与概念相关的数据的具体手段和途径。
例如,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五、确定样本和数据收集程序确定样本和数据收集程序是概念操作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样本是指研究中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而数据收集程序则是指用于收集数据的具体步骤和流程。
例如,在研究员工满意度时,可以选择某家公司的员工作为样本,并制定相应的数据收集程序。
六、培训数据收集人员培训数据收集人员是概念操作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培训内容应该包括概念的解释、测量指标的含义、数据收集方法的运用等。
通过培训,确保数据收集人员能够准确理解概念及相关变量的含义,并能够熟练掌握数据收集方法。
七、实施数据收集实施数据收集是概念操作化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这一阶段,数据收集人员根据设计好的数据收集方法,按照预定的流程和步骤进行数据收集。
同时,应注意保护被调查者的隐私和权益,确保数据收集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八、数据分析与结果解释数据分析与结果解释是概念操作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运用适当的统计或定性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概念与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和实践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论文撰写中的概念操作定义与测量在论文撰写中,概念操作定义与测量是十分重要的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概念操作定义与测量的概念及其在论文撰写中的作用。
一、概念操作定义与测量的概念在论文撰写中,概念操作定义与测量是指对关键概念进行明确的操作定义,以便测量或评估其相关特征或属性。
概念是指事物或现象的抽象表达,而操作定义与测量则是对概念进行具体化和操作化的过程。
概念操作定义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定义。
通过概括和具体化,概念得以准确地描述和操作。
操作定义要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
测量是指通过某种度量方法或工具对概念进行实证量化。
测量是评估概念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合理选择测量方法和工具可以提高研究的精确性和可信度。
二、概念操作定义与测量在论文撰写中的作用2.1 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概念操作定义与测量有助于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
通过对概念的操作定义和测量,研究者可以明确研究所关注的变量、特征或属性,从而确定研究的目标和问题。
这有助于研究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2.2 优化研究设计在论文撰写中,概念操作定义与测量对研究设计起到关键作用。
合理的概念操作定义和测量方法可以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通过对概念的操作定义,研究者可以明确研究变量的具体操作过程,从而确保研究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3 提高研究可靠性和有效性概念操作定义与测量对于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概念操作定义和测量方法可以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即不同研究者在不同情境下对同一概念的操作定义和测量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同时,概念操作定义和测量方法对于研究的有效性也至关重要,有效的测量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获取数据,为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提供保障。
2.4 提升学术交流和可重复性概念操作定义与测量的标准化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的可重复性。
通过对概念的明确操作定义和测量方法的规范化,不同研究者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比较研究结果。
这有助于学术界形成共识并推动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章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第一节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概念的形成在社会调查研究的准备阶段,需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对提出的概念进行具体化和操作化,并且确定测量它们的方式、方法。
这项工作主要是在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
社会生活中使用的概念与自然科学的概念不同。
由于它们都是人们通过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所以开始往往是模糊的或含义不清的,并且概念一般都具有综合性,由一些低层次的亚概念、子概念组合而成.一个概念越抽象,它所包涵的信息就越多,也就越难把握。
如果不对它们确切定义和具体化,就无法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和度量。
所以,社会调查研究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明确所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指标,而且最理想的目标是将概念化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
这一过程就叫做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目前,人们大都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主张,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界定—-选择测量指标-—编制综合指标。
概念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性认识和互相交流形成的.概念本身并不是客观实体,而只是人们思维的产物.它是抽象的,无法直接观察的。
概念在形成之初,通常缺乏确切的定义,人们只是对某些事实达成了基本共识,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观察或经历大致了解这些概念的意思,以致于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常常是因人而异和含混不清的.概念的界定概念初步形成后,必须通过反复斟酌,对其内涵和外延加以界定,才能成为社会中通用的概念。
界定概念的方式有两种,即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
1.抽象定义即对一个概念的内涵,也就是性质和特征所作的概括说明.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象定义的作用是明确在何种范围和何种含义上使用某一概念.抽象定义有直接定义法和间接定义法之分。
直接定义法就是通过直接描述事物的本质而对概念下定义。
凡是与可以直接观察到事物的相对应的概念,都可以用直接定义法。
第三章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
本章重点阐述概念具体化和操作化的过程和方法,介绍对已操作化的概念(社会指标)的主要测量方法,同时说明如何检验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等问题。
一、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社会生活中使用的概念与自然科学的概念不同。
由于它们都是人们通过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所以开始往往是模糊的或含义不清的,并且概念一般都具有综合性,由一些低层次的亚概念、子概念组合而成。
一个概念越抽象,它所包涵的信息就越多,也就越难把握。
如果不对它们确切定义和具体化,就无法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和度量。
所以,社会调查研究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明确所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指标,而且最理想的目标是将概念化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
这一过程就叫做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目前,人们大都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主张,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界定——选择测量指标——编制综合指标。
这实际是一个在理解的基础上具体操作的问题。
要学会如何操作。
例如,关于“父母对子女的帮助”这一复杂概念,我们就可以将其具体化和操作化如下:
概念的操作化的关键就是寻找一定的、能够明显区分的测量指标来说明概念的属性,其中每一项指标反映概念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变量。
例如教材示例。
二、测量方法的确定
概念的操作化和各项调查研究指标的确定,为我们有效地观测与度量社会现象提供了前提条件,实际上是解决了“测量什么”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进一步确定主要的测量方法,即明确“怎样测量”的问题。
(一)什么是社会测量
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测量,是指对所确定的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度量的方法。
具体说,它是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根据一定的测量规则,对调查研究对象的特征(变量)进行观测与度量并赋予一定数值的过程。
测量是使社会调查研究定量化的重要手段,
可以说,社会调查研究中定量分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各项调查研究指标测量的过程。
社会测量有四个要件:测量工具,主要是调查问卷、量表和卡片等;测量规则,即测量所依据的标准和规定;测量对象,即社会现象的属性与特征;测量数值,即赋予测量结果的数字或符号。
其中确定测量规则是测量中最基本的和难度较大的工作。
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即准确性、完整性和。
其中前两个条件好理解,而互斥性需要讲一下。
互斥性是指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各个变量的取值之间互相排斥,决不兼容。
例如,在调查企业时,如果把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国营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作为并列的测量对象,分别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就违反了互斥性原则,因为大、中、小企业和国营、民营、三资企业之间可以兼容。
这类测量规则就不是有效的测量规则。
(二)测量层次
由于社会现象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因而对它们的测量也就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标准。
史蒂文斯(S.S.Stevens)1951年创立了被广泛采用的测量层次分类法,他将测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成四个层次,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
这四种测量层次分别对应于概念中的四种变量,即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
在四种测量层次中,高层次的测量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功能,即它不仅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所无法测量的内容,而且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能够测量的内容,同时,高层次的测量还可以直接作为低层次测量使用。
比如,定序测量具有定类测量的分类功能,且可以作为事实上的定类测量使用;定比测量具有其它三种测量的所有功能,且可以直接作为这三种测量使用。
相反,低层次测量是决不能作为高层次测量使用的。
在社会调
查研究中,明确这一点十分重要。
因为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有一个重要的规则:尽可能使用高层次的测量,即凡是能够用定比测量的,就不要用其它测量。
因为高层次测量所包含的信息更多,且高层次测量的结果很容易转化为低层次的测量结果,反之则不行。
另外,在后期对调查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中,也需要根据不同测量层次所具有的特性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
但是这并不是说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选择测量层次越高越好,到底如何选择,取决于测量的目的和测量对象的特征。
具体来说,在选择测量层次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要“量体裁衣”,根据测量对象的特征选择测量层次。
2.要根据研究条件选择适当的测量层次。
3.要根据调查研究对准确度的要求和实现它的可能性来选择测量层次。
4.用较低层次测量收集的资料不能用较高层次测量的数学运算来处理,反之则可以。
(三)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为了保证测量的质量,在确定测量方法时,还应当确定对测量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方法。
1.信度及其检验
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
这种可靠性一是测量方法的可靠,二是测量结果的可靠。
所谓可靠,是指用同一个测量工具,对同一事物反复多次测量,其结果应该始终一致。
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再测法
再测法指用同一种测量工具和方法,对同一调查对象,前后两次施测。
(2)复本法
复本法是指对同一组被调查者同时或连续使用量表的正本和复本进行测量,复本的项目陈述与正本不同,但测量的是同一内容。
(3)分半法
分半法是按正常的程度实施测量,然后将全部项目分成相等的两半,分别统计。
2.效度及其检验
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量准确测量的程度。
测量的效度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测量方法的效度,第二,测量结果的效度。
测量的效度又有两层含义,即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前者是指一项测量的方法、资料和结论对该测量本身的有效性;后者则特指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
对测量效度的检验很重要的是对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检验。
3.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是说,一个测量要有效度就必须有信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前提条件,不可信就不可能正确。
信度不是效度的充分条件是说,有了信度,却不一定有效度。
可信的测量未必有效,而有效的测量必定可信,效度是信度的目标和归宿。
任何科学的测量,都是效度和信度的辨证统一。
具体地说,社会测量中信度和效度关系的表现形式有三种:
1.可信且有效
2.可信但无效
3.不可信且无效
4.影响信度和效度的因素
一般来说,对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影响较大的因素有:调查者的问题;被调查者的问题;测量的长度即测量的项目数量;测量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