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讲苏联的改革及其解体(精)
- 格式:ppt
- 大小:513.00 KB
- 文档页数:56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一、教材知识掌握1. 赫鲁晓夫的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领导人,开始进行改革。
为了推行改革,赫鲁晓夫采取了否定斯大林的做法。
但是他将问题的根源仅仅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问题,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
这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赫鲁晓夫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赫鲁晓夫改革的影响和结果: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2.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赫鲁晓夫以后,勃列日涅夫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其经济改革重点是重工业。
这使得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他的改革仍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3.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触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体制。
4. 苏联的解体(1)历史背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停滞的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是没有成功。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方面,从而导致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1990年,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首先宣布脱离苏联,其他各加盟共和国相继发表主权宣言)。
(2)主要过程1991年8月19日,一部分苏联高级官员发动政变,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试图扭转局面,但以失败而告终。
8·19事件齁,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分裂进一步加快。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宣布成立“独联体”;12月21日苏联原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共同签署建立独联体的文件。
至此1991年底,苏联解体。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
1.时间:1953--1964年。
2.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3.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
1.时间:1985年
2.前期重点:经济改革,没取得成效。
3.后期重点:政治改革。
4.影响: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三、苏联解体(1991年底)
1.原因:
(1)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极端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4)其它原因: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等。
2.催化剂: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
3.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要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初中历史第 1 页共1 页。
苏联是二十世纪世界政治史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它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经过70多年的发展和变革,最终在1991年解体。
苏联的历史经验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了解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二十世纪政治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苏联改革的起因苏联国内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源于斯大林时期的领导方式,苏联政府的行政体制的缺陷以及国有经济的管理方式。
除此之外,苏联在1980年代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些问题使得苏联不得不进行改革,为了摆脱困境,苏联政府开始进行改革。
苏联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民主改革等。
政治改革主要体现为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民主化、思想启蒙等方面。
经济改革主要包括市场经济改革、国企改革、国有财产管理等。
二、苏联改革的实际效果苏联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力、改善民生、实现国家现代化。
然而,在苏联改革的过程中,改革者没有预料到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苏联政治、经济改革的进程并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目标。
一方面,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国有企业改革的存在严重问题导致了物价上涨和涨价条件的恶化。
另一方面,苏联民主制度改革的慢性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失败,导致社会不稳定,延误了苏联改革的进程和方向。
最终,这些问题开始削弱苏联的统治和国家实力。
三、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是苏联及其社会主义同盟国在1989年-1991年之间的一场政治大动荡。
苏联的解体是由苏共中央和高层领导人的分裂以及——同时也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源——不断加重的政治危机引起的。
苏联解体的原因包括经济问题、领导脱离了群众的根源、民族矛盾和国际形势等。
解体的经济根源在于苏联经济机制的萎缩,经济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下降,导致了苏联的经济实力下降和政治危机加剧。
苏联领导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源则在于,共产党的胜利使得领导者们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得不到正常的维持,再加上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缺陷,导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日益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