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件
24
中脏腑:神志不清,重,常累及脏腑。
最新.课件
10
五.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3. 闭证与脱证:都是中风、中脏腑的表现,都 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1)性质2)临床表 现 3)治法
4. 阳闭、阴闭:都是中风中脏腑闭证。 阳闭:热象。 阴闭: 寒象。
最新.课件
11
五.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5.辩病势顺逆:神志,瞳神,抽搐,呃 逆,戴阳,呕血,黑便。
相关脏腑:脑,心、脾、肝、肾。
病理因素:风、火、痰、瘀。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上盛下虚。
最新.课件
9
五.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1.真中(风):由外邪侵袭引发,又称外 风。相当于周 围性面瘫。
类中(风):无外邪侵袭而发病,又称 内风。相当于 急性脑血管 意外。
2.中经络:无神志改变,轻,病位在血脉 经络。
6.辅助检查:CT,MRI。
最新.课件
12
五.辨证论治•类证鉴别
中风:昏迷,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醒后留有后
•
遗症。
痫证:昏迷,四肢抽搐,口吐涎沫,异常叫声,
醒后如常。
厥证: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无口眼歪斜
手足偏废,亦无四肢抽搐。
痉证: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或
见昏迷,但无口角歪斜及半身不遂。
手足肿胀麻木:茯苓、泽泻、苡仁、木瓜、桑枝、
防己、伸筋草•分型论治
6.阴虚风动——镇肝熄风汤。 加减: 阴虚甚:熟地、首乌、女贞子、杞子、萸肉。 肝火偏盛:龙胆草、夏枯草。 肝风内动:蜈蚣、僵蚕、龙骨、牡蛎。 痰阻清窍:菖蒲、远志。 肝火扰心:栀子、黄芩、珍珠母、龙齿、夜交藤。
最新.课件
3
唐宋以前:外风,正虚邪中。 唐宋以后:内风——病因的重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