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与2019年备考策略
- 格式:ppt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7
2019高考物理解析及备考建议(二)24题出的即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
说他在情理之中,是因为一来碰撞中的n次重复问题一直是考察热点,二来是因为从对去年北京卷的研究中我就发现数学和物理的结合将是未来北京高考物理难题走向。
说他在情理之外,是因为居然连续3年北京卷最后一道大题完全是纯粹的力学问题,而且去年才刚刚考过弹性碰撞问题,确实有些意外。
我在5月份高考点睛复习班中,曾经拿出4次课中的2次课详细分析了近年来动量能量的n次重复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我们要做到如下三点:1、清楚碰撞分类,熟练应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公式;2、分析清楚前3次,然后递推到n,或者分析清楚第n次,然后倒推到第1次。
基本上此类问题用前者方法求解占9成比例。
3、注意数学知识的应用,方程的整理以及数列相关知识的熟练应用。
具体求解过程中,可分析出每次碰撞后动能与碰撞前动能的比恰为碰撞前质量与碰撞后质量的比,列出能量方程,并且正确计算重力的功,仅需从第1次推到第3次,便可一眼看出答案的规律性,从而直接写出最后的答案。
标准答案对此题的解析过程,基于利用上一问得到的速度关系,配合运动学知识求解。
我认为不够清晰明朗,不及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简便。
综上所述,本次高考物理的特点是稳中求变。
出题框架和基本知识类问题变化很校最后解答题的形式也和我们模拟考试甚至09年高考试题非常一致。
可以说,本次高考并没有超出我的预期。
针对今年高考的情况,11年高考的新高三同学又要做好哪些准备呢?First、重视基础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知识就是书本上的基础理论,如相对论,光学、机械振动机械波以及原子物理等等。
这一部分大家必须回归课本,必须认真摘录总结,切不可不以为然。
本次考试中,这部分选择题有2道,12分,占全部分值的10%。
而且,后面的难题也好,大题也好,都是基本知识模型的堆砌,大家一定要在First轮复习的时候打下一个夯实的基矗Secord、重视逻辑思考,重视应用能力培养新课标改革的方向,就是提高我国素质教育的质量。
2019年高考试题(全国Ⅰ卷)分析与反思江西省彭泽县第一中学许忠华2019年高考大幕终于落下,各位老师对试题研究和理解也开始了,本人感触最深的就是考纲的指导作用,2019年考纲中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2018年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今年语文作文就考了“劳动是美德”,2019年提出的“创新能力”在多科中都有所体现如:数学知识点顺序创新;物理中计算题考点创新,选修3-3第1小题做填空有所创新。
2019年提出“综合能力”在物理25题淋漓尽致体现、数学压轴题也用到多个知识点才能解决,现就物理各题型分析如下: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1.6×102 kg B.1.6×103 kg C.1.6×105 kg D.1.6×106 kg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个4H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4H所用的时间为t2。
不计空气阻力,则21tt满足A.1<21tt<2 B.2<21tt<3 C.3<21tt<4 D.4<21tt<5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
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N,直至悬挂N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
已知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A.水平拉力的大小可能保持不变B.M所受细绳的拉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C.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D.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加21.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
高三生必读:2019高考物理各题型详解及应对策略导读:2019高考刚刚结束,又迎来了2019年高考复习的开始。
在高考的各个科目当中,物理是高考中同学们遇到困惑比较多的学科之一。
怎样打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总攻的第一枪?以下是2019高考物理各题型详解,请您看正文:一份试卷的压轴题,难度大,分值也大,是用来鉴别考生掌握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高下的分档题。
所以,拿下压轴题,就能胜券在握。
压轴题显著特点综合的知识多一般是三个以上知识点融汇于一题。
譬如:电磁感应综合的压轴题,可以渗透磁场安培力、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功能原理、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牛顿定律、运动学公式,力学平衡等多个知识点。
物理技能要求高解题时布列的物理方程多,需要等量代换,有时用到待定系数法;研究的物理量是时间、位移或其他相关物理量的函数时,则通过解析式进行分析讨论;当研究的物理量出现极值、临界值,可能涉及三角函数,也有用到判别式、不等式性质等。
难易设计有梯度虽说压轴题有难度,但并不是一竿子难到底,让你望题生畏,而是先易后难。
通常情况下的第(1)、(2)问,估计绝大多数考生还是有能力和信心完成的,所以,绝对不能全部放弃。
压轴题解答思路压轴题综合这么多知识点,又能清晰地呈现物理情境。
其中,物理问题的发生、变化、发展的全过程,正是我们研究问题的思路要沿袭的。
分析物理过程根据题设条件,设问所求,把问题的全过程分解为几个与答题有直接关系的子过程,使复杂问题化为简单。
有时压轴题的设问前后呼应,即前问对后问有作用,这样子过程中某个结论成为衔接两个设问的纽带;也有的压轴题设问彼此独立,即前问不影响后问,那就细致地把该子过程分析解答完整。
分析过程,看清设问间关系才能使解答胸有成竹。
分析原因与结果针对每一道压轴题,无论从整体还是局部考虑,物理过程都包含有原因与结果。
所以,分析原因与结果成为解压轴题的必经之路。
譬如: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原因,是导体棒切割磁感线、还是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或者两者同作用。
2019高考物理应试策略及答题技巧2019高考物理应试策略(一)思想转移,克服胆怯,减轻考试压力高考时存在压力是必然的,考生在提前进入考场后,可以通过清点考试用具、自我暗示学科中的重要知识和方法、自我提醒解题误区和易出现的错误实现自我安慰、缓解压力、稳定情绪、增强信心的目的,使环境熟悉化,思维单一化、物理化,消除与考试无关的思想杂念,使大脑的兴奋点集中在试题的解答上,快速地进入应试状态。
(二)遇热不喜,细心审题,全面领会题意高考试题具有立意新颖、形式灵活、突出考查学生能力的特点,绝不会出现成题或套题,但试题所涉及的内容不会超出我们平时学习和复习的范围,所以高考题难免会出现和我们平时所做的习题考查内容相同、命题类型相似、物理情景相近的情况,当遇到此类题目时,应当倍加细心地读题、审题,尤其对那些“轻”“小”“恰能”等字眼倍加注意,往往这些特殊的字眼中包含着对解题具有较大左右作用的隐含条件,分析出这些隐含条件,就可能顺利地给出解答。
(三)遇生不怵,沉着分析,多角度寻求思路相对而言,高考题一定有难题出现,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最忌的是头脑发懵,不知所措,而应当坚信,再难的题目也超不出复习范围,一定有解决的方法。
特别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难题都会分步设问,且上一问的解答会给下一问的解答作些铺垫和准备。
只要不失去信心,循序渐进地探索、思考,即使难题,也能获取一定的分数。
下面介绍两种在难题中抢分的方法。
1.缺步解答:将难题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
如把文字语言译成符号语言,把条件和目标译成物理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设轨迹题的动态坐标、依题意正确画出图形等,都能得分。
2.跳步解答:当解题过程卡在一中间环节上时,可以承认中间结论,往下推,看能否得出正确结论,如得不出,说明此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寻找其他途径;如能得到预期结论,就再回头集中力量攻克这一过渡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