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秋冬养鸡发病率高
- 格式:doc
- 大小:521.00 KB
- 文档页数:3
冬季鸡呼吸道病增多原因主要在于这五个方面近期,气温越来越低,寒冷天气为鸡呼吸道病的发生提供了机会。
鸡呼吸道病治疗起来尤为麻烦,因此作为养鸡人,我们应了解鸡呼吸道病发生的原因,重点做好预防。
一、气候因素日照时间短,且自然环境温度适宜,适合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
冬季落叶增多,为病原微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繁殖场所,这也是冬季蛋鸡发呼吸道病的原因。
二、空气干燥易对鸡只呼吸道的粘膜产生损伤。
这也是冬季蛋鸡发呼吸道病的原因。
三、饲养管理不善或应激这些情况引起的呼吸道病(温差因素)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与机体抵抗力强弱有极大的关系。
应激有热应激和冷应激之分。
热应激是由于鸡舍内温过高,导致鸡热死,热瘫的情况;冷应激是由于天气降温,热源出现故障,通风过大等因素及室内有贼风或穿堂风引起舍温聚变,引起喷嚏、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冬季鸡易发呼吸道病的原因是因为冬季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舍内通风不易调控,容易造成温度忽高忽低、湿度忽大忽小,对鸡只造成频繁的环境应激,影响机体的抵抗力。
四、通风不良舍内粉尘及有害气体(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含量过高,尤其在肉鸡饲养后期鸡群吃得多,排的粪便也多,若垫料、粪便清除不及时,再加上鸡的个体增大,相对密度也增加,这样使舍内产生有害气体的来源增多,此时若通风不良,则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呼吸道症状,也形成冬季蛋鸡发呼吸道病的重要原因。
五、鸡舍内密度过高密度高不但影响生长,还可导致引发呼吸道疾病的病原更易传播,鸡群易发病,此种情况育雏舍较常见,因育雏舍温度较高,雏鸡排泄少,若不人工提高湿度,则致使鸡舍内空气干燥,易引发雏鸡黏膜干燥症,出现气喘、干咳等症状。
六、鸡呼吸道病的防与控:因此我们要及时通风、换气,减少舍内氨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含量;注意保持舍内卫生,食槽、水槽、地面、墙壁、顶棚经常消毒,确保鸡舍有一个清洁、卫生、安静的环境。
减少呼吸道的发生。
在治疗时只投抗生素等药是无效的,必须配合环境的改善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鸡养殖旺季时间表鸡养殖的旺季时间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季节、市场需求、饲养环境等。
以下是一个一般情况下鸡养殖的旺季时间表:春季(3月- 5月):春季通常是鸡养殖的一个旺季。
天气逐渐回暖,适宜幼鸡的生长。
孵化孵蛋:3月初开始孵化,以适应逐渐升温的气候。
幼鸡育成:春季孵化出的幼鸡在较为稳定的气温下成长较为迅速。
饲料成本相对较低,市场需求也可能增加,是投放市场的好时机。
夏季(6月- 8月):夏季气温升高,需要注意饲养环境的降温和通风。
可以考虑在夏季饲养快速生长的鸡种,因为温暖的气温有助于它们的生长。
需要注意防止高温天气下的饮水问题,以及饲料存储的合理管理。
秋季(9月- 11月):秋季天气逐渐凉爽,适合肉鸡的生长。
近秋季成熟的肉鸡饲养周期较短,适宜提供市场需求。
对于蛋鸡来说,秋季是产蛋的良好季节,需注意饲养管理以保证产蛋率。
冬季(12月- 2月):冬季气温下降,需要加强饲养环境的保温和保暖。
需要注意冬季的饮水管理,防止水管结冰等问题。
对于一些温度要求较高的鸡种,可能需要额外的加热设备。
需要注意季节性的市场需求波动,做好饲养和销售计划。
当制定鸡养殖旺季时间表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鸡种选择:不同的鸡种对季节的适应能力不同。
在制定时间表时,要考虑到所选鸡种的适宜生长季节,以确保其在合适的气温下获得最佳生长效果。
2. 饲料供应:旺季时饲料需求可能会增加,因此要确保及时采购充足的饲料供应,以满足鸡只的营养需求。
3. 饲养环境管理:季节变化可能会影响鸡舍内的温湿度等环境因素。
适时调整通风、降温、保暖等设施,确保鸡只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
4. 疫病防控:不同季节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疫病风险。
制定旺季时间表时,要考虑到常见疫病的季节性流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保障鸡只的健康。
5. 市场需求:需要关注市场对鸡肉或鸡蛋的需求情况。
在旺季时,由于市场需求可能增加,可以选择适时投放市场,以获取更好的销售价格。
6. 养殖成本:不同季节的养殖成本可能有所变化,例如夏季需要考虑降温设备,冬季需要考虑保暖设备等。
冬季肉鸡饲养管理要点肉鸡冬季怎样饲养管理?有什么要点?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冬季肉鸡饲养管理要点,一起来看看。
冬季肉鸡饲养管理要点1减少日常管理中的应激因素如转群、免疫接种、光照、噪音、有害气体、饮水温度、换料等。
2 处理好温度与通风的关系温度是鸡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温度不适会降低鸡的成活率,影响生长,诱发鸡病。
冬季育雏室内常因保温而导致通风不良、舍内缺氧以及有害气体浓度过高。
有害气体浓度高时,会刺激鸡的呼吸道粘膜发生炎症,对鸡的第一道免疫屏障造成损伤,病毒和细菌入侵气囊,易发气囊炎、心包炎、腹膜炎等病症;舍内缺氧易诱发肉仔鸡腹水症、猝死症等疾病。
因此必须处理好温度与通风的关系,给雏鸡创造一个温度适宜、空气清洁的生长环境。
冬季育雏室温度和鸡舍内温度较其它季节可以适当提高1~2℃,夜间较白天高1~2℃,每周降温不能超过2~3℃。
冬季通风要先提高舍温2~3℃时再进行通风,通风时选择背风向开窗,并采取鸡舍上部通风的方法以防寒风入袭,温度下降过快。
有条件的鸡场可采用暖气供温。
3改“地面平养”为“网上架养”冬季气候寒冷,鸡舍地面较凉,采用地面平养的饲养方式容易使鸡受凉而引起腹泻等症状,不利于肠道疾病的控制,尤其是大肠杆菌病、球虫病难以控制。
采用“网上架养”具有节省垫料、降低球虫病、大肠杆菌病等疾病的发生、减少应激、易于环境控制等优点,并且使鸡供温均匀,有利于生长。
因此,在冬季最好采用棚架塑料(9640,-85.00,-0.87%)网上平养。
4 重视挑雏与分群挑雏与分群饲养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均匀的重要因素。
4.1 挑雏第一次挑雏应在鸡雏到达育雏室时进行,挑出弱雏、小雏单独隔离饲喂,残雏应予以淘汰,以净化鸡群;第二次挑在雏鸡6~8日龄进行也可在雏鸡首次免疫时进行,把个头小、长势差的雏鸡单独隔离饲喂。
4.2 分群饲养肉仔鸡公母性别不同,其生理基础也不同,因而对环境、营养、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也不同。
如公鸡的生长速度快,而母鸡的生长速度慢,56日龄体重相差约27%;公鸡8周龄后体重增长速度下降,而母鸡在7周龄后体重增长速度就下降,按经济效益应分别出栏。
农村鸡病发生的特点原因及对策农村鸡病是指在农村地区中鸡群中经常发生的疾病。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传染性强。
以下将从特点、原因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特点:1. 发病率高:由于农村地区鸡群的密度较高,饲养管理条件较差,草场、饲料等杂乱的环境使得鸡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导致高发病率。
2. 死亡率高:农村地区往往饲养规模较大,一旦发生疫情,传播速度快,病死鸡数量也较多,使得死亡率较高。
3. 传染性强:农村地区鸡舍结构简单,空气流通不畅,饲养标准较低,鸡群密度大,各个鸡舍之间接触紧密,病原体的传播距离较近,传染性强。
原因:1. 饲养管理不科学:农村地区饲养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科学的饲养方法和规范的饲养管理制度,导致饲养环境脏乱差,增加了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的机会。
2. 环境污染:农村地区饲养场所常常面临着潮湿、阴暗、通风不良等问题,饮水、饲料容易受到污染,增加了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
3. 人为传播:农村地区人们往往对鸡病防控意识不强,对病鸡和健康鸡没有进行有效的隔离,导致病原体的传播扩散。
4. 饲料营养不均衡:农村地区饲料普遍质量较差,饲养者经常使用廉价的饲料,饲料中营养成分不均衡,导致鸡的抵抗力下降,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对策:1. 加强饲养管理:农村地区饲养鸡的管理要加强科学化,确保饲养环境的干燥、通风、卫生,保持饮水、饲料的清洁,减少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
2. 提高饲料质量:农村地区饲料应当选择优质饲料,合理搭配营养成分,提高鸡的抵抗力,减少病鸡的发生。
3. 加强疫病预防:农村地区养鸡户应当定期给鸡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
4. 定期消毒杀菌:农村地区饲养场所应当定期进行环境的消毒杀菌,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途径。
5. 提高饲养者的防病意识:农村地区养鸡户要加强鸡病预防知识的学习,掌握科学的饲养方法和防病措施,提高防病意识,减少人为传播的风险。
霜降对家禽养殖的影响及保暖措施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和冬季的开始。
随着温度的逐渐下降,霜降对家禽养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就霜降对家禽养殖的影响以及相应的保暖措施进行探讨。
一、霜降对家禽养殖的影响霜降天气的到来,天空湿度增大,温度下降,对家禽养殖带来了不利影响。
首先,霜降天气使得饲养环境恶劣。
当天气寒冷潮湿时,鸡舍内部的环境水分增多,空气质量下降。
这将导致家禽养殖场容易成为病菌滋生的温床,加重了家禽疾病的发生几率。
其次,霜降天气增加了家禽的能量消耗。
在低温环境下,家禽为了保持体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然而,家禽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导致能量的摄入减少。
因此,霜降天气会降低家禽的采食量,减少肌肉的生长速度,影响家禽的生产效益。
最后,霜降天气对家禽的行为和生理活动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低温环境下,家禽的行为活动受到抑制,活动范围缩小,影响了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此外,在寒冷环境下,家禽的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各种疾病。
二、保暖措施为了应对霜降天气对家禽养殖的不利影响,养殖户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
首先,保持饲养环境的温度。
在寒冷天气中,家禽养殖场的温度是关键。
养殖户可以采用加热设备,如加热灯、电暖器等,以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
保持舍内温度在适宜范围内,有助于减少能量消耗和疾病发生。
其次,增加家禽的蛋白质摄取量。
在寒冷天气中,家禽的能量消耗会增加,因此需要提供更多的蛋白质供给。
适当增加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可以增强家禽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此外,加强家禽的日常管理。
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家禽的健康状况,定期检查是否有疾病的迹象。
如果发现家禽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避免疾病的蔓延。
最后,提供充足的饮水。
在寒冷天气中,家禽饮水量会减少,容易引起脱水等问题。
因此,养殖户应保持饮水设备的畅通,及时补给家禽所需的清洁饮水,确保家禽的健康生长。
总结起来,霜降天气对家禽养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通过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可以减轻这种影响。
养鸡环境太冷的危害怎样处理?随着养鸡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涉足这一领域。
但在鸡舍中,养殖环境的控制十分重要。
如果环境温度过低,不仅会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量,还会导致一系列疾病,严重影响养鸡业的正常发展。
那么当养鸡环境太冷时,我们该怎么处理呢?下面将就此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养鸡环境太冷的危害当养鸡环境温度过低时,会对鸡的生长和健康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具体表现如下:1.抵抗力下降:鸟类免疫力与体温密切相关,一旦环境温度下降,就会使得鸟体内温度降低,从而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
2.生长发育缓慢:在太低的温度下,鸡的体内新陈代谢过慢,食欲下降,无法正常消化吸收,影响生长发育。
成年鸡还会降低产蛋率,生蛋周期变长。
3.增加疾病的发生率:环境温度过低也会增加鸡体内病菌、寄生虫的繁殖和发生率,容易患鸡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白痢等疾病,导致鸡只死亡率增加。
4.浪费能源:过低的温度会导致鸡的体温发生变化,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特别是消化系统的对饲料的消化吸收。
同时,鸡体为了保持温暖而浪费能源,全身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下,消耗过多的能量,影响到生长和产蛋。
综上所述,养鸡环境太冷会带来不少危害,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解决养鸡环境过冷的方法为了解决养鸡环境过冷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1. 使用保温材料在鸡舍中使用一些优质保温材料,比如硬质聚氨酯、硅酸铝等材料,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温度,保持舒适温度,避免低温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同时还可以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浪费。
2. 合理设置通风装置在鸵舍中合理设置通风装置,保证空气流通,排出对鸡有害的气体,同时在冬季结束后也要及时调整通风防止过热,密闭的温室形式不利于鸟类舒适的生长。
3. 加强加热设备在鸡舍中加强加热设备,对于北方寒冷地区的养殖场,可以在鸡舍中安装功率适当的恒温设备,保持一定的温度,为成年鸡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4. 增加饲料摄入量低温环境下,鸡的食欲会下降,无法正常消化吸收,影响生长发育,所以除了采取一些保暖措施外,也需要适当增加饲料摄入量,维持正常新陈代谢的需要。
秋季昼夜温差大安全养鸡需注意的几种易发疾病-养鸡技术秋季昼夜温差逐渐变大、气候干燥等特点,易造成鸡群发病,引起产蛋性能下降、死亡率增加,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为减少鸡群秋季疾病的发生,应该从疫病防控入手,尤其要高度重视以下几种易发疾病的控制,要按免疫程序防疫,做到免疫程序化、疫情检测制度化.一旦发病,要及时进行治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具体是哪几种易发疾病。
一、鸡新城疫1.危害。
几乎所有养殖户都知道新城疫是重点防范的疫病之一,但每年都有一部分养殖户在新城疫的防控上出现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时机把握不好、免疫剂量不准确、接种途径不对等问题,导致该病的非典型症状在一些养殖场中散在流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产蛋下降,蛋壳质量下降等。
2.病变。
剖检病鸡病变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及消化道上,表现为喉头出血、充血,病程长者喉头上有黄色干酪物附着或堵塞,直肠黏膜有条状或块状出血,小肠淋巴结出血、十二指肠黏膜出血。
要求至少剖检5只病死鸡,检查直肠黏膜、盲肠扁桃体、小肠淋巴集结、十二指肠黏膜4个部位共计20个点,如有70%及以上的点出现出血就可初步诊断。
3.防治。
针对该病的发病特点,在蛋鸡开产前做1次油苗免疫,以后产蛋阶段每隔6~8周做1次新城疫弱毒苗免疫,可用IV系进行2倍量气雾或饮水免疫。
注意在免疫弱毒疫苗前后2天内,不要在鸡舍内进行消毒。
如果已经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应紧急用新城疫IV系疫苗4倍量气雾或饮水免疫;同时用病毒灵饮水,抑制病毒复制;可辅以“多维”饮水。
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1.诱因。
各种年龄的鸡都易感此病,以2~4周龄的雏鸡多发。
鸡舍卫生条件差、温差大、过分拥挤以及营养缺乏等是此病发生的主要诱因。
2.免疫。
实践证明,30日龄前的雏鸡感染越早,日后的产蛋水平越低,所以在传支高危地区免疫时机越早越好,最好在进雏第1日龄进行。
产蛋阶段保持警惕,在没有检测抗体水平手段的情况下,可每2~3个月气雾1次新支二联弱毒苗加强黏膜抗体,从第一道防线抵御病毒的侵袭。
肉鸡呼吸道病的综合防治发布时间:2023-03-24T03:40:15.40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1月1期作者:王建成[导读] 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它的发生与饲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在秋冬季节,常与鸡慢性呼吸道病并发或者继发。
王建成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00300摘要: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它的发生与饲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在秋冬季节,常与鸡慢性呼吸道病并发或者继发。
在农村,目前还存在一部分养殖户利用简易的塑料大棚养殖,这些塑料大棚内的温度和通风量的均衡不宜控制,不良的舍内环境成为暴发此病的重要诱因,尤其在秋冬季节,呈现散发、多发状态,一般20左右日龄的肉雏鸡最易感染,死亡率可达到10%左右,严重影响了养鸡业的发展。
关键词:鸡;慢性呼吸道病;发病原因;综合防治措施引言鸡慢性呼吸道疾病也称为鸡支原体病,其病原是鸡败血支原体,主要侵害鸡的呼吸道,当鸡只没有其他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往往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呈隐性过程,发展缓慢,病程较长。
目前,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均有本病的发生,发病率约为90%以上,但死亡率较低,最高可达20%至30%。
1肉鸡常见呼吸道疾病类型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肉鸡呼吸道疾病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病毒性,包括禽流感、新城疫、黏膜型鸡痘、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第二类是细菌性,包括传染性鼻炎、鸡白痢、大肠杆菌等以及支原体、多病原体混合感染等。
肉鸡一般来说都是养殖场进行大规模的养殖,因此具有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不仅对于肉鸡自身来说是致命性的打击,对于养殖场的经营者来说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大规模的呼吸道疾病暴发会导致肉鸡大规模死亡,使养殖场损失惨重,因此对于养殖场来说,需要格外关注,了解并预防肉鸡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的类型。
2临床症状本病病程比较长,潜伏期多为4~7d。
大多数患病鸡精神状态不受任何影响,采食量变化不大,仅有少部分患病鸡出现被毛凌乱,体重减轻,呼吸音增强,尤其是到夜间可以听到明显的喘鸣音,食欲减退,蛋鸡的产蛋量显著下降,鼻腔内有浆液性黏液流出,还会伴有咳嗽、打喷嚏等呼吸系统症状,患病鸡为了将鼻腔内的液体排出经常有摇头或甩头的表现。
秋冬季养鸡注意防控这六种病!秋冬季,由于气候原因,是很多鸡群患病的主要原因。
这段时间,虽然冷空气的侵袭,鸡很容易得这六种病。
尤其是一些本来抵抗力弱的鸡,在这样的天气健康快速成长很容易受阻。
秋冬季,由于气候原因,是很多鸡群患病的主要原因。
这段时间,虽然冷空气的侵袭,鸡很容易得这六种病。
尤其是一些本来抵抗力弱的鸡,在这样的天气健康快速成长很容易受阻。
1、鸡慢性呼吸道病这种疾病和上面那种差不多,和上面那种病的危害一样大,也是冬季的时候常发的,一旦患上这种症状后就会打喷嚏流鼻涕,然后慢慢的恶化,直到呼吸困难,死亡率大大提高,针对这种病我们可以使用土霉素、泰乐菌素以及支原净来治疗这种病。
2、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疾病是可怕的,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是能够直接让鸡致命的,这种病发生在雏鸡身上是非常危险的,一般雏鸡的抗病能力都很弱,所以雏鸡的保护措施是一定要做好,否则一只得了病所有的都会被传染,一般患病后的鸡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以及嗜睡等症状,我们可以根据这几个症状进行判断,早点确诊早点治疗,避免损失惨重。
3、鸡肿头综合征鸡肿头是发生的多的,几乎每种鸡都会出现这种症状,尤其是在肉鸡中发病率,患上该病后鸡眼周围的肉会肿胀,鸡会奇怪的做摇头的动作,想要预防这种病我们就要做好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注射弱毒苗,配合抗病毒的药物一起使用治疗。
4、禽流感禽流感其实并不只是鸡在传染,很多种动物都能够传染禽流感,流感病毒可以寄生在任意的动物身上,一旦患上禽流感后的病鸡就会出现体温升高和呼吸困难的症状,能用肉眼看到的就是眼屎增多了,出现这些症状时我们就要考虑该怎么办了,不然会影响到鸡的产蛋量,我们可以对其注射禽流感疫苗。
5、新城疫鸡新城疫在秋冬春季节同样高发,春天发病率。
目前新城疫发病特点与AI相似,隐性感染率高,与AI并发率高;表现形式多是非典型,春节较典型病例多发。
特别是易发鸡场,要注意做疫苗免疫。
6、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主要以侵害育成、产蛋鸡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冬季高发,传播迅速。
冬天天气降温如何养鸡冬天天气降温如何养鸡很多养殖户对于冬天养鸡很是苦恼,那冬天养鸡有什么诀窍吗?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冬天养鸡的方法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冬天养鸡的方法一、防寒保暖。
冬季气候寒冷多变,给养鸡生产带来许多不便,特别是低温对产蛋鸡的影响十分明显。
在一般情况下,可采取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并闭门窗,加挂草帘、饮用温水和火炉取暖等方式进行御寒保温,使鸡舍温度最低维持在3℃-5℃之间。
二、适度通风。
冬季由于气温较低,鸡舍门窗关闭较严,通风量减少,但鸡排出的废气和鸡粪发酵产生的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却依然存在,易诱发鸡的呼吸道等疾病。
因此,要切实处理好通风与保暖的关系,及时清除鸡舍内的粪便和杂物。
在中午天气较好时,应开窗通风,使舍内空气清新,氧气充足。
三、减少潮湿。
冬季鸡舍内通风量小,水分蒸发量减少,加之舍内的热空气接触到冰冷的屋顶和墙壁会凝结成大量水珠,造成鸡舍内过度潮湿,给细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
因此,一定要强化管理,注意保持鸡舍内的清洁和干燥,及时维修损坏的水槽,加水时切忌过多过满,严禁向舍内地面泼水等。
四、定期消毒。
消毒工作应贯穿养鸡的全过程。
冬季气温较低,细菌的活动频率下降。
但冬季气候寒冷,鸡的抵抗力普遍减弱。
若忽视消毒,极易导致疾病暴发流行。
五、补充光照。
冬季夜长昼短,蛋鸡由于光照不足会引起产蛋率下降。
为了克服这一自然缺陷,可采用人工补充光照的方式进行弥补。
在一般情况下,每天光照的总时间不应低于14个小时,也不能超过17个小时。
例如,白天的自然光照为12个小时,每天就需要人工补充光照2-5个小时。
六、增加能量。
鸡靠吃进体内的饲料获得热能来维持体温,外界的气温越低,鸡作用于御寒的热能的消耗就越多。
据测定,冬季鸡的饲料消耗量比其他季节增加l0%。
因此,在冬季鸡的饲料中必须保证能量充足,除保证蛋白质的一定比例外,应适当增加含淀粉和糖类较多的高能饲料,以满足鸡的生理和生产需要。
1.禽霍乱:禽霍乱由巴氏杆菌引起,是家禽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最急性型往往无任何症状,晚间一切正常,吃得很饱,次日却死在禽舍内,或突然倒地拍翅抽搐而死。
急性病程1-2天,病禽体温达43℃以上,尾翅下垂,饮水增多,严重腹泻,口、鼻流泡沫样液体,鸭常甩头,称为“摇头瘟”。
防制:加强饲养管理,经常保持禽舍干燥,定期消毒,每年定期进行巴氏杆菌苗预防接种;病禽用各种抗生素或磺胺药都有效;常用的喹乙醇效果较好,也可用敌菌净,以上药物每公斤料用4片,连喂5天即愈。
2.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由大肠杆菌引起,病禽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饮欲增强,严重的出现呼吸困难。
产蛋母禽患此病时,粪便中常含有蛋清,凝固蛋白、蛋黄,公禽阴茎肿大,部分外露。
防制:禽舍及用具等进行消毒,平时每2周消毒1次,发现病情则每周消毒2次;现在治疗此病的药物非常多,但由于容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养殖户在选择治疗药物时一定要慎重,不要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最好能做药敏试验;中药禽菌灵、复方穿心莲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
3.蠕虫病:秋初,鸡、鸭、鹅等家禽最易患寄生虫病,平均感染率为95%以上,尤以蠕虫病为最多,蠕虫包括吸虫、绦虫、线虫,家禽感染后,表现为食欲不振,羽毛松乱、贫血、下痢、生长缓慢、消瘦、产蛋减少或停止产蛋,幼禽发病最重,常大批死亡。
防制:采取整批进整批出的饲养方式;杜绝鸡、鸭、鹅混养,以防相互感染;经常清除禽粪,定期消毒,杀灭寄生虫卵;及时消除舍内和场上污物、低洼坑,减少禽与虫、苍蝇、蜘蛛、蜗牛、蚂蚁、蜻蜓、螺蛳、蚯蚓等中间宿主接触机会;在1月、2月、4月龄时用药物进行预防性驱虫;病禽用丙硫咪唑片,1公斤体重用80毫克,一次灌服,最好在晚上服,早晨清除粪便,以防再次感染。
4.鸡新城疫:鸡新城疫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败血症,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
防制:平时预防可用新城疫Ⅳ系活疫苗或油乳灭活疫苗按当地建议免疫程度适时预防接种。
常见鸡病流行特点与禽流感防治措施鸡病是指鸡群中发生的以传染性、接触性或生态性为主要传播方式的疾病。
常见的鸡病有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鼻炎等。
这些疾病都有其特点和流行规律,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和控制鸡病的流行。
常见的鸡病具有以下流行特点:1. 新城疫:新城疫是由极为强烈的病毒引起的疾病,宿主为鸟类,特别是家禽。
该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和粪便污染等途径传播。
流行季节多在秋冬季节,特别是气温骤降时,传播速度较快。
3. 传染性鼻炎:传染性鼻炎是由传染性鼻炎支原体引起的疾病,以直接接触传播为主要途径。
该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全年流行的特点,尤其是在养殖密度较高的饲养环境中更易发生。
1. 疫苗接种:及时对鸡群进行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鸡病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疫苗可以增强鸡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 饲养管理:保持鸡舍的卫生与清洁是鸡病防治的基本措施。
定期清理粪便,保持饲养环境的干燥和通风有助于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3. 隔离与检疫:对新进鸡只进行隔离观察和检疫,防止疾病通过新进鸡只传播。
在群体中发现疑似病例时,及时隔离患病鸡只,避免疾病的扩散。
4. 饲料与饮水卫生:保持饲料和饮水的卫生,定期更换饲料和清洗饮水器,防止食物和水源被污染,减少病原菌的摄入。
5. 生物安全措施:加强鸡舍和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限制外来人员和交通工具的进出,减少疾病的外部传播途径。
6. 抗生素应用:在疫情爆发或病鸡数量较多时,可适当使用抗生素进行病鸡的治疗,减少病情的恶化。
通过科学的鸡病流行特点分析和禽流感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鸡病的发生和传播,保证鸡群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也需要加强养殖者的防控意识,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减少鸡病对养殖业的影响。
家禽发病率上升的原因及对策摘要分析了家禽发病率上升的原因,并根据阿克苏地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家禽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家禽养殖;发病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s85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9-0262-02近年来,养禽业在阿克苏地区一直处于稳步快速发展状态,饲养规模及数量逐年扩大,已成为该市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但由于大多数养鸡场都是以传统散养为主,且存在鸡舍设计不科学、养殖技术落后、卫生防疫不严密、环境污染严重、疫病误诊等问题,致使鸡群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养禽业的发展。
1家禽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1.1环境方面1.1.1禽舍布局结构不合理。
许多养殖户建场时不考虑选址、建筑朝向、进风口方位、内部设备布置、光照、禽舍间距、通风、排气、潮湿和粪便处理及密度等方面的因素,因而造成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
因此,在鸡场(舍)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高标准设计,否则易造成环境条件下降,从而影响经济效益。
1.1.2消毒制度不健全。
多数养殖户缺乏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不能保证消毒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在尚未发生疫病时鸡舍内外及器具的预防性消毒不严格,随意性很强;而且养殖工具相互借用,饲养人员相互串舍;殖户使用消毒剂时,不能交替轮换、交叉使用。
随意混合消毒剂,不注意消毒剂的浓度,从而为疫病的流行提供了条件。
1.1.3病死家禽处理不当。
病死家禽乱扔,使病原到处扩散,造成环境污染;甚至一些不法商人为谋取暴利,收购倒买倒卖病死禽肉。
不仅加剧了环境污染,而且增加了疫病的传播机会和耐药菌株的产生,阻碍了养禽业的发展。
1.1.4畜舍的卫生状况差。
畜舍的卫生不好,器具不干净,清除粪便不及时,通风不良,气味难闻,有害气体污染,饲养环境很差,垫草不及时更换,器具不及时维修,漏水、湿度高。
1.2饲养员文化素质方面养鸡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技术贫乏,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且自我封闭。
秋季养鸡谨防鸡感冒秋季昼夜温差大,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而且随着一场秋雨一场凉,养鸡场内若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出现鸡感冒现象。
因此,在这个时候,建议养鸡人注意做好防寒、通风等预防工作,一旦有鸡感冒应及时对症治疗,尽快控制病情。
秋季昼夜温差大,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而且随着一场秋雨一场凉,养鸡场内若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出现鸡感冒现象。
因此,在这个时候,建议养鸡人注意做好防寒、通风等预防工作,一旦有鸡感冒应及时对症治疗,尽快控制病情。
一、秋季鸡容易感冒的原因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凉。
虽然白天温度还是很高。
但是早晚已经比较凉快。
这个时候很多人很容易忽视一个问题——温差。
不管是肉食鸡,还是散养鸡,不论抵抗力高低,在温差变化大这个问题面前,一律平等的。
都可能出现轻微感冒症状。
现在天气变凉,我们晚上休息,在室内,同时可以依靠改被子,来进行降低温差。
规模养殖,需要通风,晚上两点以后,温度降低,也是我们较困的时候,很容易忽视这个时间的降温,通风量过大导致鸡群感冒。
很多散养鸡,保温设备很简陋,甚至没用,导致晚上反复受凉,及时鸡抵抗力比肉鸡高很多,也会出现感冒。
二、鸡感冒治疗措施鸡受到冷风侵袭,出现风寒感冒。
这个时候首先是上呼吸道感染。
发生炎症后,鸡就会有炎症反应——低烧。
这个时候可以使用柴胡,解热镇痛,就可以很好的控制。
刚开始出现冷应激,很少能被我们发现。
在低烧发生后,支原体就会开始兴风作浪,导致气管黏膜受损,抵抗力下降。
这个时候高密度饲养,环境中的杂菌,就会通过气管,进入肺,气囊,当肺部出现炎症,就会伴随有高烧。
从外观表现就很明显:大群有呼吸道症状,采食量下降,扎堆等情况。
当我们发现鸡感冒,一般就是这个阶段,这个时候,鸡在发高烧,高烧情况下,鸡体肠道免疫力下降,大肠杆菌开始趁势发威,大量繁殖。
可以用缤创荆防败毒散和缤创多西环素进行控制。
三、秋季防控鸡感冒注意新手养殖易犯错误:很多新手养殖户,在这个阶段控制感冒方法不对,或者不及时,就会爆发大肠杆菌,包心包干,腹膜炎等症状。
秋季养鸡容易生什么病?如何预防?秋季养鸡容易生什么病?秋季的昼夜温差拉大,白天比较炎热,而夜晚气温就会发生骤降,秋季养鸡容易受到疾病的影响后出现经济损失。
那么秋季养鸡容易生什么病?如何预防?秋季养鸡容易生什么病?秋季的昼夜温差拉大,白天比较炎热,而夜晚气温就会发生骤降,秋季养鸡容易受到疾病的影响后出现经济损失。
那么秋季养鸡容易生什么病?如何预防?秋季养鸡容易生什么病?1.细菌腹泻天气乍寒乍热,造成肠道调理性能差,致病微生物大量增殖,引起腹泻。
鸡群精神状态尚好,但生长缓慢,鸡冠苍白,部分鸡表现为拉白色条状或黏液状粪便,粪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粪便颜色微黄,个别鸡出现精神沉郁,缩头、头部震颤,往返乱跑,易尖叫,然后瘫痪,鸡群发病率为1%左右。
防治措施:(1)隔离病鸡,淘汰残鸡,清除垫料,完全消毒。
(2)留意既要保温又要透风。
(3)建议用药方案,使用微生态制剂恢复肠道功能。
平时加强鸡群饲养治理,使鸡群保持较强的抵抗力,做好防疫消毒工作。
(4)药物防治: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金霉素、氟哌酸、四环素、土霉素、链霉素等都有切实疗效。
可采用混水法、拌料法和逐只投服法给药。
对不吃不饮的病鸡,应采取注射给药法(每只鸡肌注青霉素5~10万单位,天天两次,连用2~3天)。
(5)免疫接种:鸡场若无本病流行,一般不需要接种菌苗。
在流行地区接种菌苗有一定的效果。
2.鸡痘由禽痘病毒引起。
产蛋鸡群发生鸡痘时产蛋率下降。
鸡群的食欲、精神、粪便基本正常。
皮肤型鸡痘在鸡冠、肉髯等处有特征性丘疹样结节一痘庖,一般不引起死亡;粘膜型在口腔、咽喉有黄白色干酪样假膜附着,呼吸时有“嘎嘎”声。
剖检时皮肤型可见局部痘庖;粘膜型除可见口腔、咽喉的黄白色假膜外,有的在气管粘膜亦可见痘斑。
其他内脏器官均无病变。
防治措施:(1)预防鸡痘,靠得住的法子是接种鸡痘疫苗。
(2)保持鸡舍清洁、干燥、透风、透光,按期进行消毒。
特别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3)治疗鸡痘利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皮肤上的痘痂,一般不作治疗。
为什么秋冬养鸡发病率高
冬天往往是鸡发病率最高的时间段,只要染上一种病,就可能会引发其他疾病,那么鸡病到底从何而来呢?东东联盟老师提示您:俗话说秋收冬储,经过秋季的高采食夏季的消耗补充的差不多了,鸡体开始沉积脂肪和其他较容易消耗的营养物质,冬不藏则夏不果,任何生理生化反应都是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这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要到上一个或者前面的过程中去查找原因。
如果前面的工作都做好了,就不必每天提心吊胆了。
一、育雏期发育是否良好,育雏期的体重只是一个表观可测量的指标,达标了说明内脏及各大系统发育正常,不达标则多项或个别功能不够完善,既是不够完善就不可能产生完美的饲养效果,只有两个出口,一是抗病力弱,一是产蛋性能低。
我们往往两头堵,既要不生病又要高产,鸡就吃不消了,多在初春从疫情这个出口突破,让我们
损失惨重。
舍命不舍财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对于底子薄的鸡要防止发病就不要追求高产,只能从合理配给饲料上下功夫,创效益,以免得不偿失。
临渊羡鱼,拔苗助长。
二、免疫频繁会造成鸡体自身应答混乱或过于敏感,我们往往是越在敏感的时候越担心,越担心就可能做所谓“加强”免疫,既增加了应激次数又有可能引进病原,所以在鸡群正常的前提下,不要滥用疫苗,好心办坏事。
三、盲目用药防病也是我们自我安慰的一种做法,鸡群正常的情况下,道听途说哪里产生疫情了就立刻投药预防,且不说是否有针对性,单就药物的实质来讲是用来治病的,健康状况下投药不仅不会改善鸡体健康还会制造脏器负担、代谢失衡甚至产生毒害作用。
花钱买罪遭。
四、过渡强调蛋白含量,随着温度的不断下降,鸡的采食量不断增加,饲料蛋白含量需要逐步向下调整。
但由于传统意义上的错误认识根深蒂固,不敢大胆改变,致使相对过高的饼粕类的添加加重了鸡体消化代谢负担,能量却相对不足,破坏了鸡体冬储。
认死理,造优质肥,效益打折,积累富贵病。
五、消毒不得当,使用有损表面粘膜完整性的消毒剂,给环境当中的有害菌入侵的机会和通道。
费力不讨好。
六、不能很好控制温度、通风和湿度的复杂关系,或疏于环境空气净化,让鸡长时间吸入污浊或有毒有害气体超标的空气,先伤表面后伤内里,久毒成疾。
既然是温度惹的祸,为什么不在升温上下功夫
呢,前面省下来的钱足够你改善条件了。
舍本逐末。
七、预混料厂家利用高采食量做掩护做冬季配方调整,降低维生素等价格昂贵的成分添加谋取额外收益,致使冬储必须营养物质缺乏,这也是我们不敢提倡冬季限饲的一大主要原因。
釜底抽薪。
八、滥用促产蛋添加剂,谁都想高效,高效就要高产,道理都懂,因此对能提高产蛋率的添加剂情有独钟。
短期催蛋无异于杀鸡取卵,纯中药调理性的添加剂还好,一旦含有激素类物质,不仅达不到增效的效果反而会使鸡体健康受到很大威胁。
画蛇添足。
九、鸡蛋行情低迷,随意改变原料组成,恶意降低成本投入。
杂粕及其他非常规原料的添加一定要确认安全性、安全用量内以及循序渐进,越老的鸡改变原料越不适应,结果不仅没有省钱还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气急败坏。
以上种种是每天都有人在做的,所以不良结果每天都有,抱怨也就每天不断。
练内功要得法,否则也会走火入魔。
病原在外界环境中广泛存在,不要试图去挡,你也挡不住,要想办法去化解,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来形成抗病内力,创造持续效益,远离疫情伤害。
理念就决定了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