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新高考备考指导:2019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策略:复习得法,事半功倍
- 格式:ppt
- 大小:5.72 MB
- 文档页数:33
2019年大纲版高考物理考纲备考策略一、考试大纲解读和高考命题预测2019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已经出炉,与2019年相比物理科大纲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考试的内容范围、题型示例均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说明2019年的高考命题将继续保持稳定,依然会体现“一主导”、“两考查”和“两重视”的命题思想.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预计2019年高考命题将会呈现如下特点:1.保持相对稳定性,着力内容创新高考选拔性考试的性质不变,决定了高考试题要有较高的信度、必要的区分度、适当的难度.从2019年考试大纲的特点可以预计2019年高考命题的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和难度控制与去年相比不会有大的变化,但会在试题命制上求新、求变.2.注重基础考查,突出主干知识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将涉及《考试大纲》大多数单元及诸多知识点,考查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重点是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力学和电学知识及其应用等仍是命题的重点,热学、光学、原子物理以及振动和波内容仍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3.注重学科内综合,突出能力测试理综下物理科试题的特点是题量少,考查涉及知识点多,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这就要求高考命题对学科内各板块知识进行综合,特别是力学和电磁学两大板块内容的综合是每年高考的热点,能将运动和力、功和能量变化、守恒思想、场的观念、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体现物理学科特点,对考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今年试题仍会注重学科内综合,突出能力测试,通过综合题的考核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4.重视联系实际、渗透新课标理念《考试大纲》命题要求提到:“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讲到:“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从这些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考试大纲》与新课程标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是吻合的.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试题频频出现,这些试题通过文字叙述或利用图表、图象和图示提供信息,向考生提供较新的概念和相关公式,考生解题过程就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过程.通过这些试题的考查,一方面看考生是否真正懂得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物理实际问题,考查考生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看考生能否通过阅读和理解试题所给出的物理情境,并将所获得信息知识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建立物理模型,最终解决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三维教学目标,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进行自主探究的精神.可以预见这类试题仍然是今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物理考纲、考试说明解读日前,教育部考试中心修定和颁布了2019年普通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这是2019年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大纲的说明是命题的参考,所以它直接反映出高考的命题动向,也为我们的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
下面就物理学科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说明的变化进行解读,从而把握高考脉搏,优化调整我们的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一、 2019年物理考试大纲和说明的变化变化一: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一段第一句,由原来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变化二: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变为“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变化三: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变为“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变化四: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变为“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变化五:题型示例部分例12由原来的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20题换成了2018年全国卷I的第20题。
【原题】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
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答案】BD【说明】本题结合地球所处的近太空卫星目前的实际状况,将卫星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原因限制为一个因素进行设问,考查考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高三物理复习计划及备考策略一、物理复习指导思想1、全面复习,打好基础,彻底扫除知识理解上的障碍,落实每一个知识点。
2、指导学生,学会复习,提高学生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3、强调创新,质疑并联系实际,强化实验。
在日常生活中多视角地观察、思考、理解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问题,学会物理知识的应用。
4、严格规范,认真审题,减少失分,学会考试,提供学习成绩。
二、学情分析1、课堂情况:由于是高三年级,即将面临着高考的选拔考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
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都比较认真地听课,自觉地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2、学习能力: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题技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还有待提高。
三、复习进度高三物理复习从今年的____月份开始到次年的____月份结束,共____个月多的复习时间,大概____周的时间,根据复习的指导思想已经学生的现状,特将高三物理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称为基础复习阶段,计划从____月份开始到下年____月份结束。
在这个阶段,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扫除理解上的障碍。
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各种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
这轮复习的主要对象就是基础知识,主要强调“全面”、“系统”两点。
学生复习中的障碍主要有:概念不清、公式不会运用、计算不准、原理模糊等等。
因此,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复读课本这一环节,要逐章逐节、逐篇逐段,甚至逐字逐句地复习,做到毫无遗漏。
(1)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
(2)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
全盘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懂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理解会更深。
让学生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循序渐进、巩固基础,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有这时候把边边沿沿、枝枝杈杈的地方都复习到,才能在今后节余出更多的时间去攻克一些综合性、高难度的题目。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变化分析与教学建议●与往年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进一步细化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把能力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2.优化考试内容。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选修2-2、3-3、3-4和3-5。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选修3-5中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重要规律。
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内容,将进一步完善作为基础教育的高中学生的高中物理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入大学理工科学习奠定更好的基础。
●考纲变化对全国卷命题的几点预测1.从新考纲删除了较多的“说明”文字来看,考纲对高考命题的限制更少,预计未来全国卷高考命题会更加灵活,更加突出对能力的考查。
2.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后,意味着全国卷高考必做题中会体现选修3-5的内容,试卷必考题中可能会出现如下变化:(1)“原子与原子核”部分可能会命制一道选择题(2)其中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选择题可能会涉及到“动量”相关知识(3)在实验题中可能会考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4)在计算题中渗透“动量”的内容。
例如①在力学计算题中加入碰撞模型、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等内容;②在电磁感应计算题中以切割磁感线的两杆相互作用模型命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等内容;③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中加入带电微粒的碰撞,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等内容。
3.无论如何调整,为了平稳过渡,作为考纲调整后的首次高考命题,必考题中只是增加了含有选修3-5的内容元素,预计总体难度将不会有太大起伏。
●考纲变化后对备考的几点建议1.对于尚未学习《选修3-5》模块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来说,需在一个合适的时间进行选修3-5新授课的学习。
鉴于新考纲出台时一轮复习正在进行,为不打乱复习节奏,建议考生在复习完必考内容之后再进行选修3-5的新课学习。
2019年新课标区高考备考建议物理(一)解读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教育部考试中心修定和颁布的2019年普通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说明,是2019年高考命题的规范文件,《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大纲说明》是高考命题的参考,所以直接反映出高考的命题方向。
,也为我们的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下面就物理学科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变化进行解读,从而把握高考脉,优化调整我们的复习备考策略。
1、2019年物理《考试大钢》和考试说明》的变化变化一: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一段第一句,由原来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着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变化二:考目标、考试范及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变为”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变化三: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示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变为“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琣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变化四: 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变为”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变化五: 题型示例部分例12由原来的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I第20题换成了2018年全国卷I的第20题【原题】日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答案】BD【说明】本题结合地球所处的近太空卫星目前的实际状况,将卫星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原因限制为一个因素进行设问,考查考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牛第二定律、功能关系行推理判断的能力,难度适中【换后】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被,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s时,它们相距约400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题中子星A.质量之积B.质量之和C.速率之和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答案】BC【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考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規律等,通过分析推理出正确判断,试题以最新的科研成果设计问题情境,引导考生关注宇宙,关注科学,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该题属于较难的试题2、2019年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解读(1)考点内容不变2018年和2109年的《考试大纲)中专点,考点级别,考点内容几平定全相同,均无大的变化,现在正处于新旧高考交替的历史转折时期,考点内容的几平不变是为了保障新旧高考的平稳过渡,这就预示着高考命题也会保持稳定的原则,既继续坚待”一体四层四翼”的原则不变,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于一体的核心立场,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料素养、核心价值”四层为考查目标,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为考查要求,所以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在考查方向上和难度上会与2018年基本持平(2)考核目标指导方针微调考试大纲)的说明中变化一、变化二、变化三和变化四都是考核目标指导方针的变化,变化一加上“思想道德素质”,这与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保持一致的,高中物理的教学也要注重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2019年物理考试大纲的说明一、考核目标与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查知识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高考物理要求考查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考试大纲》关于物理学科要考查的“理解能力”是这样叙述的: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1)要弄清楚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准确意义,而不是只限于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符号。
对于各物理量的定义,应准确理解其内涵、外延以及相关的实际背景。
要在理解题意和相关物理过程的基础上,准确应用所学物理公式。
例1 式①FEq=和式②2qE kr=分别为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和点电荷场强的公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式①中的E是式中q所产生的电场的场强, 式②中的E是式中q产生的电场的场强B. 式①中F是放入某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产生这电场的电荷C. 式②中的E是某电场的场强,q是放入此电场中的电荷D.式①、②都只对点电荷产生的场才成立(2)为了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含义,必须弄清楚其适用的条件,也就是说要区分哪些规律或公式具有普遍意义,哪些只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才成立,而不是死记一个公式或硬背一段叙述;同时,对于相关的概念、规律的联系和区别必须有清楚的认识,以具有鉴别似是而非的说法和错误观点的能力。
例2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木块B与水平桌面间的接触是光滑的,子弹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
现将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则此系统在从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C.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D.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3)实际的物理问题有时比较复杂,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或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要求考生有灵活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