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道路定线
- 格式:ppt
- 大小:339.00 KB
- 文档页数:38
道路勘测设计要点归纳道路勘测设计要点归纳第一章绪论公路运输的优势:(1)机动灵活,适应性强能满足各种运输的需要;(2)能深入各处直达运输,受国家交通设施的限制较小,中转环节少,时间快,货损少,铁路只能在固定的线上运输,铁路在整个运输网起“线”的作用,而公路运输可深入偏远山区,是“面”的运输,是运输网中的血脉;(3)公路运输是发展生产,为国防及人民生活服务的重要环节;(4)公路运输投资少,周转快,社会效益显著;(5)和铁路、水运相比,单位运量小,运输成本偏高是其缺点,但随着汽车的改进,公路标准的提高,组织管理的改善,这些缺点会逐渐克服而更能显示出公路的优点。
技术标准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类:线形标准、载重标准、净空标准。
设计速度(计算行车速度):在天气良好,交通密度小的情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够保持安全而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交通量: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处的实际汽车数。
设计交通量: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通行能力:通行能力亦称道路的交通容量,是指以正常可以接受的运行速度,并保证行车舒适,车流无阻碍的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断面处的最大车辆数。
交通密度:某一单位时间在单位路段上的车辆数。
第二章汽车行驶理论汽车行驶对道路的要求:安全,迅速,经济与舒适道路线性设计的保证措施:1.稳定性:即保证安全行车①不翻车,②倒溜或侧滑。
2.快速:评价运输效率的指标是汽车运输生产率(吨公里/小时)和运输成本(元/吨公里),车速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因此,为提高车速,就需要充分发挥汽车行驶的动力性能。
3.舒适:线性设计时需要平纵线形的合宜组合,采用符合视觉舒顺要求的曲线半径,注意线形与景观的协调,沿线的植树绿化等。
4.经济:线型需便捷,车速的起伏要较少,耗油省。
5.畅通:行车不受或少受干扰,足够的视距和路面宽度,合理的设置竖曲线,以及减少道路交叉等。
汽车行驶稳定性: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在外部因素作用下,尚能保持或者很快自行恢复原行驶状态和方向,而不致发生丧失控制产生侧滑,倾覆等现象的能力。
道路定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作者:陈铁柱来源:《建筑建材装饰》2017年第06期摘要:路线是道路的骨架,其优劣关系着道路功能的有效发挥,所以道路定线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影响道路定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选定最优的道路路线。
关键词:道路定线;道路功能;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U4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24(2017)06—0136—011道路定线的过程道路定线就是结合实际地形、地质、规划布局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合理性,确定道路的平纵线形及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绘出平面、纵、横断面图。
道路定线总体分现场踏勘、纸上定线、实地定线等三个阶段:1.1现场踏勘。
踏勘是道路定线工作的第一步,技术人员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拟建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地形勘测,其目的是获得大量详实可靠的地形、地质数据作为道路选线的参考依据。
在此过程中必须重视一些选线的决定性因素:如山岭的隘口、合适的跨河处以及陡崖、池沼、农田、人口居住密集区及其它有重要影响的大型建筑物等,在这些有重要影响的区域,踏勘工作更应该细致入微。
目前常用的实地测量技术手段包括:水准测量、经纬测量、全站仪测量、GPS测量以及逐渐兴起的摄影测量和遥感测量技术。
踏勘过程中,技术人员利用上述精密的技术手段对实地进行精确测量,并将测量数据根据一定比例(一般为1::500~1:2000)绘制成实际地形图,为道路定线工作取得了第一手详尽资料。
1.2纸上定线。
纸上定线是在踏勘后按比例绘制的实际地形图上选定道路平面位置、空间位置及结构形式等。
首先在地形图上进行道路的选线布局,选定若干条可能实现的路线带,然后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具体定出路线中线的确切位置,主要是定出路线的交点、转点和平曲线半径、纵向坡点及设计坡度、横断面上的填挖尺寸及边坡坡率等。
具体包含以下内容:(1)根据最初既定的道路总体走向,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美观实用的角度出发,在地形图上选定路线的起始点和中间控制点,初步拟定路线走法的多种可能方案,作好路线的整体规划布局。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011114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的专业课,是一门研究道路路线设计的基 本理论、标准,以及实用方法和技能、道路选线要点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路线设计理论 与方法,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1. 掌握路线设计理论与方法。
2. 掌握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三、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道路勘测设计》以土木工程测量为基础,是一门道桥方向专业课,与《交通工程学》 《路基路面工程》等课程相配合,为毕业后从事道路方向有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学分为2学分,建议开设32学时。
五、教材与参考书教材:《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 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三版。
主要参考书:1•《道路路线设计》,张廷楷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课程类型: 道桥方向专业课 学 分:22. 《城市道路设计》,周荣沾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
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交通部行业标准,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
4.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设部行业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工程实例讲解。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采用闭卷考试,综合评定成绩,其中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10%,作业成绩占30% 。
第二部分理论课程内容大纲(含随堂讨论、习题课等)本课程内容建议开设32 学时。
第一章绪论(2 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道路运输的特点与组成;熟悉我国道路现状和发展规划;掌握道路分级与技术标准,道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和任务,设计依据与程序。
二、教学内容1. 道路运输的特点与作用(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道路运输的特点;基本组成;作用)。
2. 道路的分类、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类与技术分级(道路的分类分级;技术标准)。
道路定线所谓道路定线,就是在红线设计或初步设计(除红线设计内容外,还包括路面结构方案、沿线小桥涵造型以及其他构筑物的大致安排、工程量估算等)的基础上,结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现状城市建设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确定道路的平面、竖向线性及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绘制平、纵断面设计图。
道路定线是道路设计过程中很关键的一步。
它不仅要解决工程、经济方面的问题,而且对如何使道路与周围环境相配合,以及道路本身线形的美观等问题都要在定线过程中给予充分的考虑。
基本任务道路定线的基本任务是在选线布局完成后,按照既定的技术标准和选线布局阶段选定的“路线带”(或叫定线走廊)的范围内,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具体定出路线中线的确切位置。
要求在平面上定出路线的交点、转点和平曲线半径;在纵面上定出坡点及设计坡度;在横面上定出中心填挖尺寸及边坡坡率。
定线程序1、在城市的总体和地区规划中,在交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道路网规划,初步确定道路的大致走向,明确道路的功能、性质、路幅宽度或横断面布置。
2、在详细规划阶段,进行各条道路的红线设计。
道路红线就是规划的道路用地边线。
红线设计就是具体确定道路红线的平面位置和主要控制点标高,有的还确定广场和交叉口的总体布置。
道路及路上的管线设施,沿路建筑物,都要根据红线位置在空间上相互协调地进行建设;各种建筑物不得侵入红线。
图同)。
右图2所示,沿路线走向转动两脚规依次在等高线上截点前进,如图上的1,2,3各点。
按此法从A点到O点(见图1)依次放坡。
如放到D点时位置和标高均接近D点,说明按此方案布线坡度可行。
如所放坡度高程达不到D点,则根据图上等高线可看出所余高差值的大小,于是采取加大平均坡度或延长路线的办法来克服此高差;相反则采用减小平均坡度或缩短路线的办法解决。
连结这些点所构成的折线叫坡度线,如图1中的A,a,b,c,d,D各点的连线。
3、用上法作出的坡度线,由于涉及到等高线稀密变化的影响而成为一系列短折线,如把折线转折处都布置成交点,显然不能满足平面线形的要求。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2.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4.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5.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6.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1.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2.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3.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4.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5.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1、交通运输的方式。
道路运输的地位和作用。
2、当前,我国公路建设和城市道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道路的种类。
4、我国公路发展目标及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内容。
5、公路按功能和行政管理属性的分类6、公路和城市道路等级划分的依据,分级情况。
各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选用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7、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
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何影响。
8、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作用及区别。
9、交通量、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的关系。
10、公路网系统的特性。
11、城市道路路网结构的基本类型。
各类型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城市道路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最能综合反映城市交通拥挤的技术指标。
12、城市道路红线规划的内容。
13、划分公路用地和城市道路红线的意义。
怎样划定公路的用地范围。
14、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5、公路勘测设计阶段的划分及各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
16、本章主要名词术语:道路、道路功能、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车辆、设计速度、运行速度、设计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基本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公路网、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道路红线、道路建筑限界、道路用地、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公路安全性评价第二章平面设计1、汽车行驶轨迹的几何特征。
道路平面线形组成要素2、平面的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线性特征。
3、平面直线的技术标准及直线的适用情况。
为什么过长的直线不是好的线形?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4、影响平面圆曲线半径取值的因素。
圆曲线最小半径的计算原理、种类。
圆曲线半径值的选取。
5、汽车在弯道上行驶的稳定性及横向稳定性的保证。
横向力对汽车行驶的影响。
横向力系数µ取值的影响因素。
6、缓和曲线的作用。
汽车由直线驶入圆曲线的轨迹方程。
采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线形的理论依据。
7、省略缓和曲线的条件。
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考虑的因素。
设计缓和曲线长度值时应考虑的因素。
8、本章注要名词术语:路线、路线的平面、同向曲线、反向曲线、汽车行驶稳定性、横向力系数、横向超高、横向滑移、横向倾覆、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缓和曲线、回旋线、回旋线参数A、桩号(里程)、交点、交点里程(桩号)、曲线主点、曲线主点桩号。
道路设计定线的步骤道路设计定线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决定了道路的走向、宽度和交通组织形式等,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下面将从步骤、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前期准备1.项目调研:对所在区域的地形、水文、气象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所在区域的交通状况和需求。
2.规划编制:根据项目调研结果,制定道路建设规划,确定道路建设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3.可行性分析:对规划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线形设计1.纵断面设计:根据地形条件和交通量预测结果确定纵断面线型。
包括确定坡度、曲线半径等参数。
2.横断面设计:根据交通流量、车速等因素确定横断面线型。
包括车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中央隔离带宽度等。
三、交叉口设计1.类型选择:根据交通量和流向选择合适的交叉口类型。
如十字路口、环形交叉口、立交等。
2.布置设计:根据路段长度、交通流量和速度等因素进行布置设计。
包括车道数量、转弯半径等参数。
四、路面材料选择1.基层处理:根据地质条件和承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基层材料。
如砾石、碎石等。
2.面层选择:根据交通量、车速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
如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
五、标志标线设置1.标志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车速设置合适的道路标志,包括限速标志、禁止标志等。
2.标线设置:根据车道宽度和转弯半径设置合适的道路标线,包括实线、虚线等。
六、安全设施设置1.护栏设置:根据路段位置和交通流量设置合适的护栏,保证行车安全。
2.灯光设施:对于夜间行驶的车辆,需要设置合适的路灯设施,保证行车视野。
七、环境保护措施1.噪音控制:采取隔音措施,降低道路噪音污染。
2.排水控制:设置合适的排水设施,保证道路排水畅通。
八、总体方案评估1.经济效益评估:对于道路建设的总体方案进行经济效益评估,考虑投资回报率等因素。
2.社会效益评估:对于道路建设的总体方案进行社会效益评估,考虑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因素。
九、总结以上就是道路设计定线的步骤和技术要点。
道路设计定线的步骤一、引言道路设计定线是指在道路建设项目中确定道路的轴线位置。
良好的道路定线有助于提高交通流畅度、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道路设计定线的步骤,包括前期准备、资料收集、定线原则和方法等内容。
二、前期准备定线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项目背景研究、相关法规法规的了解、地形测量以及交通需求预测等。
2.1 项目背景研究在开始设计定线之前,需要对项目的背景进行充分的研究。
这包括对道路建设目的、交通流量、周边环境等方面的了解,有助于明确道路设计的目标和需求。
2.2 相关法规法规的了解道路建设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
设计团队需要详细了解和研究相关法规,包括土地规划、交通安全规范、环境保护等,以便在设计过程中遵循合法合规的原则。
2.3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道路设计定线的基础工作。
通过测量地形,可以获得道路所处地理环境的具体信息,例如地势、水体、建筑物等。
地形测量可以采用GPS定位、测量仪器等多种方法。
2.4 交通需求预测在定线前,需要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包括交通流量、车速、车辆类型等。
这有助于确定道路的设计标准和容量,以满足未来交通的需求。
三、资料收集在开始设计定线之前,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包括地理信息、土地利用、交通流量、环境影响等。
这些资料对于正确进行道路定线非常重要。
3.1 地理信息收集地理信息可以了解道路所处地区的地质、水文、气候等情况,有助于评估道路建设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
3.2 土地利用了解土地利用情况可以帮助设计团队确定道路的可行性和影响范围。
包括用地性质、用地变更的规划等。
3.3 交通流量交通流量数据是道路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交通数据,可以预测未来交通流量,从而确定道路的设计要求,如车道数、交叉口布局等。
3.4 环境影响道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需要得到重视。
收集和评估相关环境影响的资料,包括噪音、大气污染、水质等,以便在设计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