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课 哦,香雪(备作业)21-22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
- 格式:docx
- 大小:59.34 KB
- 文档页数:19
07 哦,香雪
【基础练习】
1.下列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车厢 斟灼 分辨 委屈
B.皱褶 给于 怜悯 欢腾
C.顾忌 脊梁 黯然 吸吮
D.弛骋 闺女 捶打 磨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项,“斟灼”,应写作“斟酌”;B项,“给于”应写作“给予”;D项,“弛骋”应写作“驰骋”。故选C。
2.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那肤色黝黑的纤.(qiàn)夫,虽然终日辛劳忙碌,却仍然生活困窘,身上那件纤.(xiān)维背心,早已褪了本色。
B.他把委屈埋.(mái)藏在心底,没有埋.(mái)怨任何人。
C.在关键的一刹.(chà)那,他猛地踩住了刹.(shā)车。
D.战士们振臂.(bì)高呼,忘记了胳臂.(bei)上的伤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B项,埋怨的“埋”读 (mán)。故选B。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这个小村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________的温存和粗暴。
(2)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________。那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 (3)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________。
A.给予 蠕动 慷慨大度
B.给予 蠕动 宽宏大量
C.寄予 前行 宽宏大量
D.寄予 前行 慷慨大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给予”的对象范围广,意思给与;“寄予”的对象多指“厚望”“希望”等,语境是这个小村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的“给予”的温存和粗暴。故第一空填“给予”。从而排除CD。“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语境中形容小黑点的行动比“前行”更准确生动,故选“蠕动”。“慷慨大度”指毫不吝惜钱财,很有气度;“宽宏大量”形容度量大,能容人。语境是说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大度”,不再计较,所以选“慷慨大度”,故排除B。故选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举办的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决赛,设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现场将揭晓个人和团队的获奖名单。
B.这位生前默默无闻的画家在去世很多年以后,世人才像发现新星一样赞叹他,他的作品也开始倍受追捧,收藏价格飞涨,而这一切,都与他毫不相干了。
C.铁凝《哦,香雪》是一篇饱含诗情的小说,作品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表现了在闭塞山村中生活的少女香雪对都市文明的向往,因而文笔清新自然,耐人咀嚼。
D.基于近两年国内大城市过低的生育水平降低了经济潜在增长率、经济增长面临着巨大挑战的情况,中央调整了我国的人口政策,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起正式实施。
【答案】D
【解析】A.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举办的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决赛,设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现场将揭晓个人和团队的获奖名单。主语残缺,去掉“由”。B.这位生前默默无闻的画家在去世很多年以后,世人才像发现新星一样赞叹他,他的作品也开始倍受追捧,收藏价格飞涨,而这一切,都与他毫不相干了。指代不明“都与他毫不相干”。C.铁凝《哦,香雪》是一篇饱含诗情的小说,作品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表现了在闭塞山村中生活的少女香雪对都市文明的向往,因而文笔清新自然,耐人咀嚼。不合逻辑,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而发出的一、两声娇嗔的尖叫。
B.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
C.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
D.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项,应去掉顿号,表示约数的数字之间不能用标点符号。
C项,把括号移至句末句号前,去掉括号内的句号。D项,“沉默着”后的冒号应改为分号。原句“环视群山”和“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是并列分句,故用分号。故选B。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竹,是上苍赏赐南山的肺,吐纳氧气,滋生水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泻进山脚下的洼地
②凝结在叶尖化为晶莹的露珠
③汇成一泓清莹的静湖
④跌落岩缝汇聚成“丁冬”作响的山泉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④③①②
D.②③④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连贯性。本题,阅读语段和所给的四个句子,可知这段文字写的是水的变化过程。语段中“吐纳氧气,滋生水汽”后要干什么?这就和②句相连接“化为晶莹的露珠”,然后露珠又会怎么样?接着和④相连,“露珠”“跌落岩缝”,就成为“丁冬”作响的山泉,接着就会与句①连接“泻逝于山脚下的洼地”,最后小结,即句③“汇成一泓清莹的静湖”。所以,该语段就按照水由“水汽——凝结成露珠——跌落汇聚成山泉——泻进洼地——汇成静湖”这样的变化过程来排序,即②④①③。故选B。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哦,香雪》节选,回答文后问题。
①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
月亮原来是这样的! 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 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是这样的吗?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 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②对了,今晚台儿沟发生了这样的情况,火车拉走了香雪,为什么现在她像闹着玩儿似地去回忆呢?对了,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索索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是哪儿来的流水声?她寻找着,发现离铁轨几米远的地方,有一道浅浅的小溪。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蹲了下来。她想起小时候有一回和凤娇在河边洗衣裳,碰见一个换芝麻糖的老头。凤娇劝香雪拿一件旧汗褂换几块糖吃,还教她对娘说,那件衣裳不小心叫河水给冲走了。香雪很想吃芝麻糖,可她到底没换。她还记得,那老头真心实意等了她半天呢。为什么她会想起这件小事? 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因为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起……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③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
④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 “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
⑤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只听见不知名的小虫在草丛里鸣叫,松散、柔软的荒草抚弄着她的裤脚。小辫叫风吹散了,她停下来把它们编好。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的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当她们也看清对面的香雪时,忽然都停住了脚步。
⑥香雪猜出她们在等待,她想快点跑过去,但腿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⑦迎面,那静止的队伍也流动起来了。同时,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⑧哦,香雪! 香雪!
1.第①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只有十七岁的香雪要独自走三十里的夜路,是什么让她不再害怕了?为什么不再害怕了?
3.“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和她们共同欢呼着”中“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4.据节选部分,概括主人公香雪的形象。
【答案】
1.写出了香雪由害怕转为自豪无畏的过程。由于有了自己心爱的铅笔盒,她感到很满足,也自信了不少,所以看到周围的群山、树木、月亮竟是那么美好,一切景物皆随她的心情变得异常美妙起来。她幻想着台儿沟的未来也一定是美好的,将来会是富裕的。
2.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和信心使她不再害怕了。因为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香雪拥有了铅笔盒就等于拥有了文化知识,这带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3.“被感动得战栗”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呼唤文明时代的到来。
4.主人公香雪是个纯真善良、自尊自爱、执着追求新生活的美丽少女的形象。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环境描写的能力。环境描写一般作用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等。环境描写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是: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 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 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这段景物描写描绘了月光、大山的风等意象,从“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这些比喻句看出香雪已经不再害怕,情随“景”迁,她的心情也为之欢快起来。而且这段文字寄托了主人公对“台儿沟”未来的美好祝愿。总之,从人物的心情烘托,情感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文章这样写道“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起……”,从中可以看出因为香雪有了铅笔盒,这个铅笔盒是知识、文化的象征,有了知识文化就可以改变落后的面貌,所以她内心是雀跃的不再害怕,即便是走三十里山路。是铅笔盒给了信心和勇气,更给了她对未来的希冀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