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中草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 陈军
- 格式:pdf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3
伤害肝肾的药物你不得不知*导读:前不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克银丸、莲必治注射液等三种药物损害肝、肾的信息通报,再次提醒医生和患者,用药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避免超量、长期使用,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肝、肾功能。
解放军302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魏振满指出,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至少在200种以上,其中不乏我们非常熟悉的药物,如阿斯匹林、芬必得、螺旋霉素、口服避孕药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药物性损害已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五位。
因不合理用药而导致的住院病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为10%20%,其中有5%的病人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而死亡。
因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约占住院病人的10%,在50岁以上患者中的比例可超过40%。
200多种药伤肝肾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至少在200种以上,其中不乏我们非常熟悉的药物,如阿斯匹林、布洛芬、芬必得、红霉素、螺旋霉素、降糖药、口服避孕药等。
魏振满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开发,各种抗生素等化学药物和中草药的大量应用及药物滥用,导致药性肝肾损害的病例屡见不鲜,药源性肝肾损伤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小常识前不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克银丸、莲必治注射液等三种药物损害肝、肾的信息通报,再次提醒医生和患者,用药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避免超量、长期使用,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肝、肾功能。
四方面可预防鉴于不良的用药习惯和行为都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加上医生和病人由于对药物所致的肝肾损害的认识不足,可造成延误,甚至发展为不可逆的肝肾功能衰竭,最终危及生命,专家强调,要避免药源性肝肾损害,应以预防为首要原则,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一定要严格掌握药物剂量,用药前了解其毒副作用,就诊时应把肝肾功能受损的病情告诉医生。
二、患者要严格按用药说明剂量用药,未征得医生同意,严禁随便改变剂量,擅自加大药量。
老人、儿童、有某种慢性基础疾病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减少药量。
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因与预防措施作者:李大寿艾远征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28期近年来,中药(包括中草药及中成药)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报道的日渐增多,中药的肝毒性越来越受到中医药界的重视。
深入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毒理学,正确评中药的毒副作用,科学合理使用中药,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甚或杜绝中药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现就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因与预防措施作简单阐述。
1 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现状对中药的肝毒性必须正确认识,最近的文献调查分析发现我国20.97%的药物性肝损害为中药(包括中草药及中成药)所致,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
已有报道约有100余种中草药和30余种中成药可引起肝损伤[2]。
单一用药以雷公藤及土三七多见,单独报道的药物多为何首乌、菊三七、黄药子。
中成药以:壮骨关节丸、小柴胡汤以及治疗银屑病和乳腺增生的复方制剂如:复方青黛胶囊(丸)、克银丸、消银片(丸)、消核片报道较多[1,3]。
至今临床发现可致肝损伤的常用中药有[4]:黄药子、菊三七、苍耳子、何首乌、雷公藤、艾叶、望江南、苍术、天花粉、桑寄生、贯众、蒲黄、麻黄、柴胡、番泻叶、蜈蚣、合欢皮、丁香,川楝子、鸦胆子、毛冬青、蓖麻子、黎芦、丹参、罂粟、桑寄生、姜半夏、泽泻、大黄、虎杖、贯众、艾叶、千里光、防己、土荆芥、肉豆蔻、商陆、常山、大枫子、朱砂、斑蝥、穿山甲、黄芩、缬草、乌头、白果等。
已知临床上可引起肝损伤的中药复方制剂有:壮骨关节丸、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复方青黛胶囊(丸)、克银丸、消银片(丸),消核片、白癜风胶囊、白复康冲剂、白蚀丸、六神丸、疳积散、麻杏石甘汤、葛根汤、大黄牡丹皮汤、防风通圣散、湿毒清、血毒丸、追风透骨丸、消咳喘、壮骨伸筋胶囊、骨仙片、增生平、六神丸、牛黄解毒片、天麻丸、复方丹参注射液、地奥心血康、昆明山海棠片等。
经动物实验发现可导致肝损伤或诱导肝癌的中药有:四季青、地榆、栀子、五倍子、石榴皮、诃子、石菖蒲、炒小茴香、川椒、炒麦芽、肉桂皮、八角、青木香、木通、硝石等。
吃药吃出来的肝炎1【优质推荐】近年来,随着临床新药的不断开发,医源性肝损伤已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几乎涉及约1000种药。
药物性肝病约占临床肝炎患者的10%,在50岁以上患者中的比例可超过40%.进入21世纪,供人类应用的药物和保健品已达3万种以上,加上食品添加剂和环境污染物质,人类正暴露于6万种以上化学物质的威胁中。
也就是说:吃药也能吃出肝炎来。
自己拿药治好了腹泻得了肝炎企业家陈总偏嗜美食,约了几个好友一起到珠海吃海鲜,没想到吃完后拉肚子。
他仗着自己懂点医学常识,不想到医院看医生,自行到药店买了点消炎药。
药到病除,腹泻好了。
但是一星期后,他却觉得疲乏无力,别人都说他脸色很难看。
陈便到当地一家小医院看中医,但吃了中药却不见好,尿也变黄了,就又跑到区医院求诊,病还是没好转,只好打电话给王捷院长咨询。
王院长建议他去检查肝功能和照B超,结果发现胆红素很高,肝功能已经受到严重损害。
陈总住进医院后,经检查排除了胆管阻塞的因素后,确定为药物性肝炎,经过几个星期的治疗后,才逐渐康复!吃药治疗肺结核得肝炎昨天,武警重庆总队医院。
弹子石居民万慧芳在医生的指导下,吃药治疗肝炎。
两个月来,她吃药治疗肺结核,结果导致药物性肝炎。
万女士说,两个月前,她查出患有肺结核,便开始吃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平等药治疗。
吃这些药物后,她常常呕吐,每天至少3至4次,多时达到七八次。
“结果肺部一天天好起来,而全身皮肤越来越黄,眼睛也发黄了。
”万慧芳说,8月中旬,她连抬手的力气也没有了。
家人将她送到武警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让她吃惊:药物性肝炎。
原来,她服用的药物在杀死肺内的病菌时,也杀伤了肝细胞。
据该院内三科庞主任介绍,今年以来,该院已收治了30余名因吃药导致的肝炎患者。
其中有患者肝受到严重损伤,生命垂危。
庞主任建议:在服用结核药物前,病人应该先检查肝功能。
如果在服药期间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必须立即停止服药,并服用保肝药治疗。
芬必得与阿司匹林同服导致肝炎南京一位患者为尽快治好老年性关节炎,将芬必得等几种药物与常服的阿司匹林一起服用。
乱吃中药带给肝脏的“伤害”作者:蓝美玲来源:《肝博士》 2015年第6期文蓝美玲(第三军医大学太坪医院肿瘤中心)你现在仍然还有着“中药无毒”这样传统的观念吗?认为西药才会引起身体的毒副反应,中药则十分安全,几乎没有副作用。
事实上,虽然中药的药性没有西药那么猛烈、直接,较之更为温和,也因此容易导致人们在自行用药的时候不会太去注意它的用法和剂量,但是“是药三分毒”。
不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是有副作用的。
近年来,中药(包括中成药及中草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报道逐渐增多,中药的肝毒性也越来越引起中医药界的注意。
药物性肝损伤一般是指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直接毒性作用、免疫反应或个体耐受性降低所导致的肝脏损伤,药物性肝损伤亦称药物性肝病。
接下来我们不妨一起来学习下乱吃中药后会给肝脏带来哪些“伤害”。
1.常见的易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有研究报道指出,目前临床上发现的可能会导致肝脏受损的常用中药有:黄药子、苍耳子、何首乌、菊三七、雷公藤、望江南、苍术、艾叶、天花粉、贯众、桑寄生、蒲黄、麻黄等。
而可能引起肝损伤的中药复方制剂有:壮骨关节丸、大小柴胡汤、青黛胶囊(丸)、消银片(丸)、消核片、克银丸、牛黄解毒片、天麻丸、复方丹参注射液、消咳喘等。
一些中药不仅可以对肝脏造成直接的损伤,对同时服用的其它药物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还有些减肥药和所谓的“保健品”,它们本身或是其代谢产物会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从而引起腹胀、纳差、黄疸、乏力等临床症状。
因此,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一定要在中医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规范、合理的服用,从而尽可能的降低药物给肝脏带来的毒副反应。
2.中药导致肝损伤的机制一些经消化道吸收的药物,进入门静脉后最终进入肝脏。
肝脏也就成为了人体主要的生物转化场所,因此也容易因这些药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而受损。
现在也发现了很多药物对肝脏都是有潜在的毒性作用,并涉及着大量不同的机制。
其中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生物活性、免疫功能异常、脂质过氧化等就参与了植物药致肝损伤的发病机制。
被忽视的中药肝损伤作者: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4年第10期一直以来,传统中药被认为“无任何毒副作用”,老百姓在看病时很多人也会首选中医中药。
但愈来愈多的医药学研究发现,一些传统中草药正在损害国人的肝脏。
长期、大剂量的服用中成药和草药,均可能造成致命损害。
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中药、中成药无毒副作用,可以放心服用,却忽视了“是药三分毒”这个基本原理。
不久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第61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示关注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可能有引起肝损伤的风险。
此外,在全国16家大型医院的药物性肝损伤病例调查中,中草药占致病因素的20.6%。
3家大型专科医院的数据表明,超过一半的药肝病例与中药相关。
一种严重到能致死的肝病——急性肝衰竭最主要的病因是中草药。
老百姓心中“安全无毒”的传统中药,一度被认为是调理养生之佳品,为何反成扰乱脏腑功能的祸端?中药,是否像想象中那么安全?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药物要在肝脏里发挥作用,起生化反应,在肝内代谢。
在代谢过程中代谢产物可能对肝造成损伤。
愈来愈多的医药学研究发现,一大类传统中草药正在损害国人的肝脏。
长期、大剂量的服用中成药和草药,均可能造成致命损害。
安徽医科大学教授许建明2005年曾开展过一项覆盖全国16家大型医院的药肝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1200多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中,中草药的致病因素占20.6%。
2013年,来自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一篇论文显示,中国从1994年到2011年的24112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人中,导致药肝的首要原因是西药中的抗结核药,占近1/3,中草药则是导致中国药物性肝损伤的第二大原因,占18.6%。
北大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医师徐京杭表示,药物性肝损害是不可避免的,无论西药还是中药都可能引起肝损害。
现有超过900种化学药被确认可导致药物性肝病。
很多化学药说明书清晰告知了肝损伤风险,如抗结核药、抗生素和很多化疗药物。
重视中草药的肝脏毒性目前,人们在临床上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中草药的现象非常普遍。
中草药为非处方药,故多数患者并非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而且,通常认为,中草药来源于自然,因而片面地认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却忽视其存在或潜在的毒性。
为此,我们特邀南京军区临床肝病研究中心陈成伟教授组稿,于D2~D4版介绍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相关研究,特别是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情况,希望对读者有所借鉴。
可能导致DILI的中草药越来越多有关中草药潜在的肝脏毒性被报告,它们具有不同的机制,最受关注的有以下几类。
含吡咯双烷生物碱类吡咯双烷生物碱存在于许多草药中,如野百合、千里光、天芥菜、猪屎豆属、巴拉圭茶、狗舌草和紫草科等。
中药小柴胡汤、麻黄和金不换也含有吡咯双烷生物碱,其毒性取决于生物种类、摄取的剂量和患者对该种生物碱的易感性。
吡咯双烷生物碱的肝脏毒性可在动物实验中被诱导,并呈剂量依赖性,还可导致典型的肝窦阻塞综合征(SOS),SOS以门脉高压和非肝硬化腹水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水、肝肿大及转氨酶升高,并常导致肝衰竭。
金不换金不换含有左旋延胡索乙素,常作为安眠和止痛剂。
金不换具有某些与吡咯双烷生物碱相似的结构,其直接肝脏毒性尚未被证实。
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更接近超敏反应,而不是在吡咯双烷生物碱肝损伤中出现的典型SOS,停药后肝脏生化指标恢复正常。
大白屈菜大白屈菜可引起过敏特异质性急性DILI。
德国学者对10例服用大白屈菜的患者观察2年发现,5例发生DILI,出现显著胆汁淤积,但无肝衰竭,8例出现低滴度的抗核抗体和抗平滑肌抗体。
肝活检提示有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症合并桥样纤维化,嗜伊红细胞浸润。
患者停药后症状消失,2~6个月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恢复正常,1例患者再用药,急性DILI再次发作。
大白屈菜含有20多种活性生物碱,其毒性复合物尚未被分离证实,肝毒性机制也不清楚,且缺少剂量依赖性依据,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
麻黄麻黄常用于减肥和哮喘,已知不良反应有心悸、失眠和头痛,至少有3例在服用麻黄制剂后发生急性DILI的报告。
四成药物性肝损伤由中草药所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专家研究表明,40.3% 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为中草药所致,其次是抗生素、心血管疾病用药。
对于DILI患者,降阶梯激素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并缩短病程,安全性良好。
(CellB i o c h e mBioPHys.2012年7 月18 日在线版)在该研究中, D I L I 治愈定义为:肝酶水平恢复正常或低于CIOMS 实验室标准;慢性DILI 定义为:停药后,肝酶等生化指标异常持续6 个月以上。
研究者对在该院治疗的300例DILI 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受试者平均年龄51 岁,68% 为女性。
89% 的DILI 为肝细胞损伤,5.3% 为胆汁淤积型损伤,5.7% 为混合型损伤。
在肝细胞损伤组中,73.8% 的患者总胆红素(TBIL)水平<10 倍正常值上限(ULN),其余26.2% 的患者TBIL 水平≥ 10 倍ULN(P=0.012)。
在70 例TBIL 水平≥ 10 倍ULN 的患者中,20例接受激素降阶梯治疗,其余患者未用激素。
激素治疗组的DILI 治愈率明显高于未用激素组(100% vs. 74%,P=0.029),恢复时间也明显缩短(80.7 d vs.184.9 d,P=0.012)。
在所有受试者中,91.3% 成功治愈,6%发展为慢性DILI,2.3% 的患者死亡,1 例患者接受肝移植术。
8 例患者进展为肝衰竭,6 例未接受激素治疗者最终死亡,其余2 例接受激素治疗者治愈。
死亡患者的TBIL、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异常相对于治愈者要严重得多。
研究者报告,40.3% 的DILI为中草药(所致,其中半数以上中草药用于治疗皮肤科或骨科疾病。
此外,抗生素、心血管疾病用药(主要是调脂药)、内分泌疾病用药(主要为治疗甲亢和糖尿病的药物)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治疗所致的DILI依次占9%、5.7%、5.7% 和4.3%(表)。
43快乐养生 2016.09中药用法不可随意小心“肝”受伤⊙慰 华有些患者认为中药是用来调理身体的,那么药量和服药时间可以随意;有的患者甚至会自行加大药量,或者擅自多吃几天。
这种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
在中药的使用中,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就是长期或超剂量用药。
因为不少中药本身含有毒性,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等,过量服用即会中毒。
肝脏本身就特别敏感、脆弱,长时间或超量的药物代谢,很容易加重肝脏的负担,使肝脏受到损害,从而加重病情。
专家强调,中药也需要严格遵照医嘱用药,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时间和疗程。
中药的剂量是有依据的,相同的中药,不同的剂量,在处方中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
而有毒中药的剂量更是有严格要求,随意加大剂量就有可能引起中毒。
比如,中小剂量的大黄,有利胆退黄泻下的作用,但剂量过大则引起胆红素代谢障碍,会加重黄疸。
服药时间也需注意。
一般来说,中药宜在饭后30~60分钟内服用,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黏膜的刺激;喝中药时不要喝酒,因为酒精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从而引起血药浓度过高,引起药物积蓄。
(摘自《健康养生周刊》)清络饮,新鲜花叶解热除烦⊙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 宁艳梅清络饮出自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由新鲜的金银花、鲜扁豆花、西瓜翠衣、鲜竹叶心、鲜荷叶边、丝瓜皮6味药组成,具有祛暑清热的功效。
此方集合了新鲜的花、皮、叶,气清芬芳,为夏季养生及预防暑病的常用方,与绿茶、乌龙茶同饮可解热除烦、止渴消暑,随证加减还可治疗多种夏季常见病症。
1.烦热口渴:夏季心烦不安、口渴难解者,可用此方各药6克,配伍鲜芦根20克、栀子9克,煎汤代茶饮。
2.口疮咽痛:舌为心之苗,心火上炎可出现口舌生疮、口干咽痛等症,除了用本方清热生津,还可以配伍菊花、板蓝根各10克,薄荷、桔梗各3克煎汤代茶饮以解毒利咽(薄荷后下或以热药汤冲泡为宜)。
3.食欲不振:暑热炎炎,加之雨水增多,湿热交蒸,人体容易出现胸脘满闷、食欲不佳、便溏等症,将方中的扁豆花改为炒白扁豆15克,再加陈皮5克,或与粳米、薏苡仁、绿豆等煮粥,则健脾化湿、消暑和中的作用更优。
不合理使用中药,当心肝损伤作者:杨峰来源:《肝博士》 2017年第5期人们往往认为中草药是天然的,无毒副作用。
说什么中草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出现了乱用、误用,久服、常服一些中草药或中成药的现象。
近些年来,中药引起的不良事件特别是药物性肝损害的事例不断发生,中药所致的肝损伤占临床药物性肝损伤总病例的4.8%-32.6%。
2 016年12月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就“仙灵骨葆口服制剂引起的肝损风险”进行了信息通报。
是药三分毒,中草药也不例外。
中草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害,是肝实质性损害,即药物性肝炎,主要包括急性药物性肝炎、亚急性药物性肝炎、慢性药物性肝炎等;二是肝脏血管性损害,主要包括肝小静脉闭塞症、肝静脉血栓等,其中以肝小静脉闭塞症( HVOD),近些年来又被称为肝窦状隙阻塞综合征( sos)最具代表性。
由于大多数药物性肝损害是不可预测的,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一、可能导致肝损害的中药1、可能导致肝损害的植物药目前发现的有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土三七、苍耳子、款冬花、千里光、石菖蒲、蓖麻子、番泻叶、苦参、山豆根、野百合、虎杖、生何首乌、黄药子、粉防己、绵马贯众、夏枯草、川楝子、苦楝皮、马钱子、鸦胆子、罂粟壳、白及、土茯苓、青黛、大黄、泽泻、半夏、蒲黄等。
2、可能导致肝损害的矿物药目前发现的有朱砂、雄黄、砒霜、轻粉、密陀僧、铜绿等。
3、可能导致肝损害的中成药目前发现的有壮骨关节丸、疳积散、克银丸、复方青黛丸、仙灵骨葆胶囊、小金丹(片)、首乌片、增生平、润肤丸、昆明山海棠片、银屑散、六神丸、天麻丸、亦毒丸、追风透骨丸、牛黄解毒丸、六神丸、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防风通圣丸、骨仙片、养血生发胶囊、补肾乌发胶囊、湿毒清、消咳喘、壮骨伸筋胶囊、增生平、川楝素片、宁红减肥茶、消渴丸等。
二、中药导致肝损害的可能原因1、中草药本身含的某种成分引起的肝损伤例如黄药子含有薯蓣皂苷、薯蓣毒皂苷、董独素、董毒萜A、B、C等毒性成分,多数服入总量达500-1500g后发病,表现为中毒性肝炎或肝坏死。
乱服“偏方”惹上药物性肝炎记者昨天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获悉,该院消化科最近收治了好几例药物性肝炎的患者,都是因为乱服中草药引起的。
该院消化科程桂丹医生介绍,近年来因中草药所致的肝损害患者日渐增多,提醒市民用中草药需谨慎,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可乱服所谓民间的“偏方”。
据悉,48岁的李阿姨患有银屑病已经10多年了,虽然一直服药,可是效果并不理想。
一个月前,她在亲戚的介绍下买了一种老中医制成的“祖传秘方”中草药。
连吃了一周,李阿姨感觉乏力、有饱胀感,还出现了黄疸。
没几天,李阿姨的皮肤和尿液都变得黄澄澄的,一检查,是严重肝损害,在排除其他因素后,确定为药物性肝炎。
罪魁祸首应该就是那一包包成分复杂的中药。
据悉,很多人以为中草药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少,很少引起肝损害。
可近年来中草药所致的不良反应逐年增多,引起肝损害的病例也随之逐年增多。
其实中药、西药都有毒副作用,尤其是有些人没病乱用中药补身体,使用不当仍会伤害身体。
以前患过药物性肝炎的人,如果大量、长期服用对肝脏有较大毒副作用的中药,就会再次引发药物性肝炎。
专家说,药物性肝炎不一定是由某一种药物导致的,因为肝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任何药物都要经过肝脏代谢,任何药物滥用都有可能导致肝细胞受损而发生药物性肝炎,所以中药以及西药的服用,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据了解,可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除了中草药外,主要还有解热镇痛抗炎药、镇静催眠药、抗结核药、抗寄生虫药以及某些抗菌药和激素类药物等,应慎用。
乙肝热文精彩推荐哪些天然食物能保肝?乙肝病情可写在皮肤上乙肝到肝癌究竟有多远乙肝抗病毒讲究战术某食品乙肝患者碰不得如何自测肝炎严重程度小三阳在性爱中传播?如何判断乙肝病情轻重更多乙肝的疾病知识尽在>>>中国第一乙肝疾病门户。
专家门诊:乱服中药小心药物型肝炎(3则)作者:沈艳等来源:《莫愁·智慧女性》 2011年第9期乱服中药小心药物型肝炎小金因头皮屑过多、瘙痒难忍,打算到医院看病,一下公交就遇到了医托。
医托声称女儿和小金有一样的毛病,在一家小诊所吃了几副中药就好了。
之后,小金去了诊所,花了三千元开了五十副中药“秘方”。
一个月后,小金眼睛和皮肤变黄,感觉疲惫没精神,赶紧去医院看病,被发现患有药物性肝炎,治疗一个月,才康复出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陈念解答:肝脏是药物转化、代谢的主要器官,负责解毒,本身也会中毒。
发生药物性肝炎,有的是损肝药物用量过多、时间过长;有的是药物过敏性的,哪怕用一片、一次这样的药物,也会损害肝脏。
药物性肝炎的早期症状有腹胀、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肝部不适等,检查结果常见血清转氨酶增高,或伴有胆红素升高。
严重者有出血倾向、腹水形成、肝昏迷以至死亡。
目前,至少有六百多种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炎,再温和的药也可能产生肝毒性,因乱吃中药、补药,患病的病例并不少见。
该病发病率逐渐增高。
中药所致的药肝,以老年人多见。
对肝脏有损害的包括抗炎药、安眠药、抗生素、抗结核药等常见药物,以及一些激素类药物,对于这些药,更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服用。
去屑秘密在于洗头方式头屑飘飘总在不经意间让人尴尬,专家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老外要是有头皮屑,肯定是头顶比四周多,而中国人呢,是后脑勺的头皮屑最多。
为何会这样,怎么才能去掉顽固的头屑?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教授、主任医师范卫新解答:头皮屑分布有区别,是因为欧美人洗头多淋浴,水从头顶往下走;以前中国人洗头,多半和洗澡分开,低着头在水龙头底下冲。
水冲得多的地方,头皮屑就多。
其原理是:头屑的罪魁祸首是寄生的真菌——马拉色菌。
洗发水中含抗真菌活性成分,冲洗多的头皮上,保留的成分比较少,头屑就会多。
防治头屑,还要小心三大误区:彻底清洁头皮——皮脂不是坏东西,失去它,将会降低头皮对外界刺激、微生物感染的防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