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搭配不当
- 格式:ppt
- 大小:374.00 KB
- 文档页数:2
考点:中考成语(词语)误用的十种类型从这几年的题目来看,重庆卷对成语(词语)的考查,误点设置常表现为:①望文生义;②错用对象;③褒贬误用;④颠倒尊卑,谦敬错位;⑤语义重复,自相矛盾;⑥不合逻辑;⑦夸大其辞,不知轻重;⑧不合语境;⑨形近混淆;⑩搭配不当。
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
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分析】“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由于有这样的语境干扰,考生容易以误为正,掉进陷阱也就在所难免。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分析】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1.识记成语误用的基本类型。
2.熟记误用类型的相关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掌握成语复习和解题的方法。
4.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
【高考分析】考纲解读:成语的正确使用是指成语的各个方面和句子的各个方面是否协调的问题。
这种协调是成语的意思、范围、程度、色彩、搭配等各个方面是否和句子的各个方面协调。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
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从错误干扰项的设置情况来看,考查的内容重点集中在成语运用中的望文生义、搭配不当、重复累赘、褒贬误用、敬谦错位、使用对象错误、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几种情况。
命题的重点放在“三不辨”与“三不合”上。
• “三不辨”:不辨词义,不辨对象,不辨色彩。
• “三不合”:不合语境,不合逻辑,不合习惯。
【学习过程】一、学习活动一:搭配不当类成语的辨析方法。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方式,则容易出错。
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有的只能用在否定句中。
二、学习活动二:写出句子中划横线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以及使用错误的原因。
1.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险境,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2.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
3.假如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4.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5.当登上黄山天都峰的鲫鱼背时,人们都常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那种惧怕之感6.昨天受害人小林带着那颗受伤的心,捂着那只与光明失之交臂的眼睛,向记者倾诉了上次开庭的情况。
考点:中考成语(词语)误用的十种类型从这几年的题目来看,重庆卷对成语(词语)的考查,误点设置常表现为:①望文生义;②错用对象;③褒贬误用;④颠倒尊卑,谦敬错位;⑤语义重复,自相矛盾;⑥不合逻辑;⑦夸大其辞,不知轻重;⑧不合语境;⑨形近混淆;⑩搭配不当。
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
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分析】“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由于有这样的语境干扰,考生容易以误为正,掉进陷阱也就在所难免。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分析】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转载]⾼考成语搭配不当导学案原⽂地址:⾼考成语搭配不当导学案作者:⽩云悠悠⾼考成语搭配不当导学案⼀、⾼考题导⼊例1:(⼭东卷)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险境,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场就经历了“最长的⼀天”。
【分析】“猝不及防”意思是事情突然发⽣,来不及防备。
这⾥拿来形容惊喜就变成“突然发⽣或来不及防备的惊喜,明显的修饰语与中⼼语搭配不当。
例2:(辽宁卷)今天看来,亚⾥⼠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在古代,亚⾥⼠多德有很⾼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可置疑。
【分析】“⽆可置疑”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成语与前⾯的“不应”搭配,使得与原句所要的意思相反。
【规律⼩结】成语,作为⼀个独⽴的语⾔运⽤单位,有其较固定的语法特性,成语运⽤,要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式,假如脱离这种搭配,则轻易出错。
⽐如说修饰语与中⼼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就不能带宾语,经常适⽤于否定场合等等。
例如:1、假如对中国⼈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意孤⾏,必将⾃⾷其果。
【分析】“置之度外”经常和介词“把”搭配,因此句中“对”要改为“把”。
2、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量,在民间流传很⼴,影响极⼤。
【分析】“漠不关⼼”不能带宾语“⼈民疾苦”。
3、当登上黄⼭天都峰的鲫鱼背时,⼈们都常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那种惧怕之感【分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表⽰⼩⼼、谨慎。
不能修辞“惧怕”这⼀词语。
4、昨天受害⼈⼩林带着那颗受伤的⼼,捂着那只与光明失之交臂的眼睛,向记者倾诉了上次开庭的情况。
【分析】“失之交臂”形容遇见好机会⽽⼜当⾯错过,不能⽤来修饰“眼睛”。
.5、每个⼈都有不⾜之处,你不应该求全责备他的缺点。
【分析】“求全”和“责备”都是动宾短语,动宾短语不能带宾语,故该句表述不合语法;可改换成“对他的缺点,你不应该求全责备”。
6、⼈送绰号“举重神童”的⼟⽿其举重选⼿穆特鲁,⾝⾼只有1.50⽶,多次参加世界男⼦举重56公⽄级⽐赛,只有中国的彭浩可以望其项背。
常见熟语误用的十二种类型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我们对成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式的教学方法。
”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误用分析:“耳提面命”意为不但面对面教导,还提着他的耳朵叮嘱他。
后来形容恳切地教导。
命,教导。
而例句中只片面地认为是“提着耳朵当面命令”,成了一种惩罚的方式。
2.对象误用,张冠李戴成语均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用于人,有的用于物,有的用于事,还有的用于特定的人、物或事,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它用。
例如: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误用分析:“春秋鼎盛”指年富力强,精力充沛。
它用于人,而例句却将它误用于“时代”。
3.褒贬颠倒,感情失当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的错误。
例如:再完美的机制都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
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误用分析:“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
它是一个褒义词,例句将它用于“破坏制度与规则者”,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但有两种情况应注意:一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一定的表意效果,有时可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
比如《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艾奇逊是不拿薪水上义务课的好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讳地说出了全篇真理。
”此处不能看做是误用。
二是有些词可褒可贬,如“标新立异”“登峰造极”“按部就班”“左右逢源”“如虎添翼”……对这些词要结合具体语境分辨。
4.敬谦错位,主客混淆有些成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