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准成语语法搭配上的特殊要求,避免搭配不当
- 格式:pptx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15
把握成语题设置误区的七种类型练习一般来说,高考成语题设计的错误选项,主要有以下七种类型。
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是有整体性的,而且多数成语有一定的典故或来历,加上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成语意义的困难。
考生如果对成语意义辨析不仔细,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1 :信息化浪潮带来了令人目不交睫....的变化,越是如此,我们越应该抛弃走捷径的念头和幻想,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交:合拢。
睫:睫毛。
目不交睫:上下睫毛不能交合。
即不合眼,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这里望文生义。
把它误解为“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的意思了。
此处可以改为“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正确用例] 此时宋云彬已年逾古稀,却为了《史记》的标点工作目不交睫....,夜以继日,连日记都中断了两个多月。
例2:如果人们仍然目无全牛....,不讲文明地继续破坏生态环境,不仅印度的渡渡鸟会出现灭绝之灾,中国的大熊猫、朱鹮、金丝猴……以及世界上其他珍贵的、国宝级的野生动物,经过几十年几百年或者几千年生态环境的恶劣演变,同样有可能会像稀有的渡渡鸟一样,遭受灭绝的厄运。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语境把“目无全牛”望文生义,理解为目光短浅的意思。
这里应为“鼠目寸光”,比喻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正确用例] 中国人常把国外有数百年历史基业长青的企业挂在嘴边,并感叹中国企业的鼠目寸光....。
二、用错对象成语均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及范围,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有的适用于事。
而且有的只适用于特定的人、物、事。
考生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导致错误。
例3:音乐剧科班出身的娄艺潇,与藏族歌手四郎贡布共同传唱经典之作《在那东山顶上》:俩人的交相对唱,将东山顶上的那份思念更是抒发得举重若轻....。
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像举轻东西一樣,比喻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
初中成语运用答题技巧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完整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意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
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是“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
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例3中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类似成语还有: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万人空巷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穴来风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人面桃花奇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等等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
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
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与运用回到其本意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例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5、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例6、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例7、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辨析成语运用正误答题方法
成语运用的错误类型有:对象不对、褒贬误用、自相矛盾、搭配不当、重复用词、望文生义、谦敬误用。
辨析成语运用的正误时,可运用以下八种方法。
1、望文不生义
有些词语的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并不对等甚至截然相反,如果用其字面意义去解释词语或成语,就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2、对象要搞清
词语约定俗成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往往有特定的搭配对象,其针对性很强。
使用时一定要明辨对象和范围,不可张冠李戴。
3、辨明褒贬色
词语的表现力常常来自其丰富的感情色彩,如若不注意这一点,就容易犯色彩反向的错误。
4、分清轻和重
词语词义有轻有重,根据具体的语境斟酌所用词义的程度,切勿轻重失度。
5、谦敬别错位
中国是礼仪之邦,谦己敬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成语或四字词语中有一大批谦辞和敬辞。
谦辞用于自身,敬辞用于对方。
6、重复义非明
成语意义与语境意义部分交叉重复。
从而造成重复啰唆,成语使用不当。
7、形近易混淆
有些词语所用语素相似,结构相同,不注意区别,就容易混淆,我们称这种情况叫形近混淆。
8、逻辑也常考
有些词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这时不妨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检查一下,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或前后矛盾。
2013-08百花园地成语使用正误的判断是高考语文试卷中一道常考题。
师生对成语有关褒贬、谦敬、使用对象方面都比较重视。
但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词语,自然就有了词性之分,各有各的一些语法功能。
如果把握不准,就易犯功能性的错误。
下面就成语练习中出现的一些语法现象简要列举一下:例1: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官员讽刺得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
“漠不关心”一词指“态度冷漠,不关心人民疾苦”。
它一般只作谓语,而在本句中却作定语,来修饰“官员”使用不当。
例2: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艺术界几十位名家风格各异的签名。
“龙飞凤舞”形容笔势秀逸而生动活泼,是一个形容词性短语,而句中却将它当作一个动词性短语,充当了谓语,并带上了“签名”。
实际上它应该是对“签名”的补充修饰。
可改成:艺术界十几位名家风格各异的签名龙飞凤舞。
例3:历史上也曾有那么极为文韬武略的英雄人物,想统一天下,但是未曾实现自己的抱负。
“文韬武略”喻用兵的谋略。
这个成语是个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如果要让它作“英雄人物”的定语,必须在之前加上“具有”之类的词。
例4: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振聋发聩”意思是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能听见。
后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这个成语是动词性质,一般适合作谓语,不能充当形容词来修饰雷声。
例5:我们的作家肯肝胆相照地和人民打成一片,那么一定会写出好的作品。
“肝胆相照”比喻对人真诚,以真心相见。
肝胆相照一词虽然符合语境,但只能作谓语或定语,而不能作状语。
如“我有一个肝胆相照的朋友”或“作家要和人民肝胆相照”。
例6: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样的怪石,这时他心中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
“出奇制胜”在句中可作谓语,但其后不能带宾语。
此外类似成语“司空见惯”“侃侃而谈”“视而不见”“妄自菲薄”等词。
由于成语自身的词义和词性的不同造成过程的搭配不当。
因此,在成语练习中,我们不仅要知道成语含义和它的褒贬、谦敬、使用对象和范围,还应注意作为特殊词语———成语,它在句中是否合乎语法,这样才能对其使用是否恰当做出正确的判断。
成语练习(一)记准成语的意思,避免望文生义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2012-新课标全国)一名惯偷任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据倒,结果人赃俱获。
• •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201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 • • 明,不再神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2-)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 • • •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2011)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知识储备、易望文生义的成语的判定“望文生狡”误用有个特点,表面上看放在原文中很贴切,但那只是照字面理解。
很多成语有转艾、比喻义。
判断这种误用类型的方法只有一个:必须理解该成语的实质意义。
所以•做题时对那些一眼看去放在原*中按字面意思理解很贴切的成语要格外留心。
望文生狡是对成语关键字词理解不准确造成的。
请识记下列成语中关键字词的意思:①不足为训(准則)•③久假不归(借)•⑤七月流火(火星)•⑦一文不名(占有)②不刊之论(更改)•④危言正色(正直)■⑥屡试不爽(差错)•⑧哀而不伤(伤害)⑪一傅众咻(教导)⑫差强人意(稍微)• •⑬安丄重迁(不轻率)⑭细大不捐(拋弃)• •⑯春意阑珊(衰落,将尽)• •⑯文不加点(涂上一点,表删去•修改)(二)记准成语的使用对象,避免張冠李戴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高考成语中功能混乱,搭配不当的现象功能混乱,搭配不当(不合语法)成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
(1)不带宾语例16、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例17、同学们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语文成绩。
 “漠不关心、”妄自菲薄等成语后面均不能带宾语。
 另外”求全责备自己、”视而不见这些事情等表达也是错误的。
随堂演练指出下列句中成语是否运用得当,为什么?1、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 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
后面不能带宾语。
2、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发扬光大”五讲四美活动的成果。
 发扬光大不及物动词。
句中误作及物动词使用,使之带上了宾语,造成错误。
3、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 龙飞凤舞不及物动词。
句中误作及物动词使用,使之带上了宾语,造成错误。
(2)注意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搭配例18、公园里有许多姹紫嫣红的杜鹃花,鲜艳极了。
姹紫嫣红,姹美丽;嫣美好,常指笑容。
形容各色娇艳的花,不能单用于某一种单一的花。
另外,此处也不能作定语修饰限制中心语”杜鹃花。
例19、他家院子里有几棵行将就木的松树,今天早晨,他把它们全部刨掉了。
行将就木,意为人之将死,而不能用来修饰”松树。
例20、今年冬天,山东有些地区出现了难能可贵的雾凇奇观。
难能可贵,指难做的事居然能做好,值得表扬肯定,只能用于人。
随堂演练指出下列句中成语是否运用得当,为什么?1、想用化妆品使自己更加花容月貌,。
使用成语时最容易出错的“8个注意”!1.注意适用对象,防范“张冠李戴”(针对“短板一”)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指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指向性有意弄错。
如“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句中“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句中用来说占领销售市场不当。
2.注意句子语境,防范“不合语境”(针对“短板二”)成语的使用还要注意到与语境的和谐,不能不合惯用句式,不能不合情合理。
如果成语与其所在的语境不能协调,使用就不恰当。
如“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
句中“鼎足而立”比喻三方面对立,而前面说的是两个公司,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3.注意关键字词,防范“望文生义”(针对“短板三”)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造成不确切的理解,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如“一到晚上,修整一新的人民南路灯火阑珊,车水马龙,人们兴致勃勃地徜徉在灯火通明、流光溢彩的大街上,尽情地享受城市的繁华和热闹”。
句子中的“灯火阑珊”指灯火稀少、将尽。
此处望文生义,把成语的意思理解反了。
4.注意感情色彩,防范“褒贬误用”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三类。
具有褒义色彩的成语,通常表达肯定、赞扬的情感态度;而含贬义色彩的成语,则表达否定与批判的情感态度;介于二者之间的则是中性色彩的成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清褒贬,否则就容易犯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如“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句中“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贬义词,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