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26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声音,并能够通过听的方式辨认出其中的一些声音;2.通过描写形容词的使用,表达大自然的声音;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听力能力,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听辨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听力能力;2.使用形容词描写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大自然的声音录音或视频(如雨声、风声等),让学生观看或听取,引出本单元的话题——大自然的声音。
2. 学习活动(45分钟)(1)第一组活动:听辨大自然的声音(20分钟)教师将多个大自然的声音录音文件分别编号,并写在黑板上,例如:1. 鸟鸣声,2. 海浪声等。
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按顺序听取教师播放的一段声音,尽可能地分辨出这是哪种声音。
每三分钟换一次学生。
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说出听到的声音,并验证正确性。
同时,让学生复述一些他们最喜欢的声音,为下一步描写做铺垫。
(2)第二组活动:形容词描写大自然的声音(2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声音,然后写出对这种声音的描述。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搜集更多的形容词。
比如,学生可以说:“听起来像欢乐的小鸟在欢唱”, “像是狂怒的大海在咆哮”等。
之后,教师选择几个代表性的学生,让他们上门口描述自己喜欢的声音。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些评价和点评。
3. 课后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记录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并试图用形容词进行描述。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表现、评价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自然的声音,同时也通过听、说的方式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
但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到几点:一是要注意教学活动的安排时间掌控,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二是需要更具体地指导学生使用形容词,以及如何准确表达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更好地转化为语言;三是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记录声音并进行语言表达,以及如何给予评价和反思,让学生成长和进步。
部编2018年秋季改版最新教案新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全册教案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18年月日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创新教案】《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
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汉——汗摔——率跤——交凤——风(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指导写字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6.评价: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3.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轻松导入师:同学们,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事情吗?你见过吗?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一辆小汽车司机边开车边开心地打电话,车都开到斑马线上去了,吓得阿姨把苹果都撒在了马路上。
生2:我看到了有个同学在公园里随手乱丢垃圾。
师: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想法?生1:开车打电话很容易出安全事故,这是违法行为。
生2:我们不能随手乱丢垃圾,这是不文明的行为,会破坏环境,也给清洁工人带来工作负担。
师:你能提出什么解决的好方法吗?生1:我们可以制定规则,对开车打电话的司机进行罚款处罚。
生2:我们平时可以多宣传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知识。
提高人们的素养,自觉养成讲文明的好习惯。
师: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就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节习作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二、出示习作内容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师:好,请同学们将书翻到课本第98页,快速默读写作内容提示,提取出本次习作的基本要求。
A.课件出示课本第98页中的习作内容提示。
B.学生读内容,明确任务和要求。
师:读好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习作要求。
1、我有一个想法,写什么?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我们可以关注生活中的好现象,也可以关注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可以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
可以是自己发现的,也可以是同学列举出来的问题。
2、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3、我有一个想法,该怎么说?写的时候,要把这种问题和你的想法写清楚。
如果有改进建议或解决办法,也可以写出来。
三、交流探讨,再说现象A、现象1:社会现象师:生活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除了刚才老师图片出示的社会现象,你有没有发现其他类似的需要改进的问题呢?生1:我每次放学回家,都会看到路边的电线杆上贴满了小广告,很影响市容市貌。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学生: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的自然元素,如树、花、草、鸟等。
2.引导学生思考:在自然中,除了这些元素,还有什么声音?3.出示课文标题《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猜测文章内容。
Step 2 预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不认识的词语。
2.教师带领学生查找生字、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Step 3 理解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1自然段,概括文章大意。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2~4自然段,了解风、水、动物的声音特点。
4.教师带领学生背诵第2~3自然段,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围绕一句话来写。
5.学生试着用几句话写下自己听到的美妙声音。
6.学生分享自己写的句子,并相互欣赏。
Step 4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写这篇文章?他想表达什么?2.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表达作者的热爱之情。
3.学生可以在家里或校园里寻找美妙的声音,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Step 5 课堂小结1.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2.学生自评课堂表现,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Step 6 课后作业1.背诵第2~3自然段。
2.找出自己身边的美妙声音,并记录下来。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想象并描述。
4.关于水的声音,教师出示视频或录音,让学生听并感受。
5.关于动物的声音,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6.让学生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思考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热爱。
三、背诵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第2~3自然段,让学生跟读。
2.教师分段带领学生背诵第2~3自然段。
3.学生小组内互相背诵,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反思1.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
五、布置作业1.课下熟读课文,准备背诵整篇课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内容都与秋天有关,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多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和多彩,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新课(30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朗读效果。
3.巩固练习(10分钟)(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和巩固。
五、板书设计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生字词:XXX、XXX、XXX……重点句子:XXX、XXX、XXX……六、教学反思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朗读、讨论、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读不完的大书》优秀教案教案名称:一起读《读不完的大书》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和阅读的习惯。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条理地叙述故事情节。
3. 引导学生对故事的主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1. 《读不完的大书》课文2. PPT课件或黑板3. 学生课本及练习册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 阅读课文《读不完的大书》,让学生先自己读一遍,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2. 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讨论《读不完的大书》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并记录下来。
展示教学:1. 让学生将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激发学生对于故事的思考和探索。
2. 使用PPT或黑板,将故事的情节进行整理和梳理,帮助学生对故事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巩固提高:1. 师生互动:老师与学生进行对话,引导学生阐述和描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并进行必要的纠正和指导。
2. 同桌合作: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与隔桌的同学一起讨论并练习,互相提问和回答问题。
3.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情节,进行再创作或编写续篇,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写作能力。
总结回顾:1. 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回答问题:“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他喜欢的故事,进行朗读和分享,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
2. 引导学生寻找其他与《读不完的大书》相似的故事,进行比较和总结,并进行写作或口头表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读不完的大书》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增强了学生对故事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增强了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再创作和编写续篇,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写作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其他类似的故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七单元大自然的礼物教学内容:部编教材内容: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3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父亲、树林和鸟》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
《带刺的朋友》描绘了一只聪明伶俐的小刺猬,体现了对小动物的喜爱。
课外拓展内容:《你一定会听到》(节选) 、《带刺的朋友节选二》(节选)、《黄昏的蝉》、《两窝蚂蚁》、《雪虎》引导学生感受人对自然万物的热爱。
教学目标:“一主”目标:1、认识23个生字,会写45个汉字。
2、背诵部分课文或者复述重要段落。
3、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语言的丰富性。
引导学生体会称呼中蕴含的情味。
4、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
5、习作要求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旨在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
德育:围绕大自然的美妙来组织文本,随时随地在自然界中捕捉、感受到的和谐、美妙。
发现故事内容的共同点——都是故事,都写的是了让人觉得自然美好的故事,都告诉读者,爱自然,善待自然中的动植物,自然就会给予人们最美的馈赠。
对内容的初步了解和感悟,进一步学习语言,欣赏文字之美奠定的情感基础,让母语学习有土壤,有根基。
“两翼”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人对自然万物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23个生字,会写45个汉字。
2、背诵部分课文或者复述重要段落。
3、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语言的丰富性。
引导学生体会称呼中蕴含的情味。
4、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
教学难点:习作要求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旨在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目标:1.有表达的兴趣和自信,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3.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一些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和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板书话题——身边的“小事”2.举例说一说,什么样的事是“小事”?3.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身边的“小事”。
二、师生交流1.指导学生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分别说一说:图上画的在什么地方,人们都在干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2.分小组讨论,交流。
3.指生回答,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听,并评价。
提示:第一幅图,在上公交车的时候,人们都在排队上车,忽然有一个人插队。
这样的行为影响了他人上车的速度,是不文明的行为。
第二幅图,在旅游景区,一个人在古建筑物上乱涂乱画。
这样的行为损坏了古代文物,是不文明的行为。
第三幅图,在进门的时候,前面进的人把们打开后,没有直接关,而是等待后面的人一起进去,能为他人着想,这样的行为是很有素质的,令人感到温暖。
第四幅图,一个人拿着粮食在公园里喂流浪狗,这个人很有爱心,他的行文令人感到温暖。
4.教师表扬表达清晰、态度自然大方的学生。
三、学生交流1.你的身边有哪些类似这样的“小事”?2.小组同学交流你发现了哪些不文明行为,或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然后再谈谈你对这些行为的感受。
学生先想好要讲的内容,自己想一想该怎么说,然后和同学交流。
和同学交流的时候,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3.汇总小组同学谈到的“小事”,和其他同学交流。
4.各组推选代表到班上交流。
4.评一评,谁说得最好?5.选出今天的“表达小明星”。
四、活动总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们知道了身边有很多的“小事”,这些小事有的是不文明行为,有的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我们要提醒自己,不做不文明的行为,要向那些温暖的行为看齐。
2018年新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口语交际1 我的暑假生活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锻炼语感。
2.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认真听别人说话,不要打岔。
3.学会对别人说的话进行评价。
教学重难点:1.表达时要口齿清楚,声情并茂,并配合图片动作等。
2.注意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前因后果表达清楚。
课前准备:生活照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出示老师课余生活的照片)漫长的暑假生活很快过去了,老师在暑假里经历了一件新鲜事,请大家说一说老师在做什么啊?二、问同学们看相片的感受。
问:想不想知道老师在暑假做了什么啊?三、结合照片,老师讲述自己暑假经历过的新鲜事。
四、让学生复述老师的经历。
1.注意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
2.师生共同点评。
(讲故事一要选别人感兴趣的事,二要恰当地选用图片和实物)五、分小组讲自己经历的新鲜事。
1.交流自己经历了什么新鲜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其他同学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六、每组选派一名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经历的新鲜事。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评、梳理。
七、评比。
大家评比谁讲得最好,评出讲故事小能手。
八、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习作1 猜猜他是谁教学目标:1.学习描述人物的外貌,以及形象特点的方法。
2.学会抓住人物的特点去描写人物。
3.掌握开头空两格的写作格式。
教学重难点:1.描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特征。
2.选取一到二点刻画人物。
教具准备:三条丝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
我们请我们班三个同学上黑板来做一个小游戏,大家谁想上台。
游戏规则:首先请上台的三个同学用丝巾蒙上双眼。
下面再随便请上来三个同学,让蒙眼的同学猜一猜是谁。
最多只能猜三次,三次猜不对者唱一支歌曲。
二、游戏环节。
台下同学不能提示,从班里分别挑选最胖的和最瘦的以及最高的三名同学,让蒙眼的同学去猜。
三、游戏结束,点评。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10个字及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课文的段落结构,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3、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感“美妙”(3分钟)1、出示大自然图片,边出示老师边说: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树叶飘零,雨雪纷纷。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以她特有的魅力展示着别样的风采。
同学们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声音?这些声音给你怎样的感受?是啊,这些声音真让人心灵澄净、心旷神怡。
今天让我们跟随课文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吧!2、板书课题。
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端端正正写课题。
指导“然”字的写法。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美妙”1、大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师:课文写了哪些大自然的声音呢?(停顿,语调变快)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体会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7页,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看看这些词语你读得准吗?先自己读一读,再同桌之间互相读读。
(点击PPT ,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读。
互读。
演奏汇聚温柔雄壮(点一生读生字词,读出味道)。
师评价:真了不起!平翘舌读得真好!而且读出了温柔与雄壮的感觉。
让我们一起读一遍,演奏,预备,读!这篇课文里的四字词语不少呢,谁能读准这些词语?(出示PPT )呢喃细语敲敲打打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注意“呢”是多音字!同学们读得真准确!我们再齐读一遍。
3、初读了课文,你听到了哪些大自然的声音?(风、水、动物)板书是啊!大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出示: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指名读。
齐读。
三、精读课文,品味“美妙”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划出你觉得美妙的句子。
2、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手风琴音乐家) 他怎样演奏的?(翻动)我仿佛看到森林里各种各样的树叶,有硬的、软的、大的、小的厚的、薄的等,风翻动时声音都不一样。
相同的树叶在春天。
夏天、秋天、冬天风翻动他声音也是不同的。
追问:文中用了多少个不一样?你能读出这种不一样来吗?教师点拨:正像风琴演奏家演奏各种不同风格或同一种风格但完全不一样的曲子。
想象其动态。
演奏什么音乐呢?3“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预设:我喜欢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
我从拂字读出了风的力量很小,就像抚摸了一下,还从轻轻柔柔、呢喃细语、温柔等词想象出声音的轻柔美。
试读,指名点评朗读。
我觉得这些词要读的很轻很慢,才能体现风声的温柔。
试读。
我从呢喃细语似乎看到我和妈妈在说悄悄话,妈妈温柔地抚摸着我。
指导表情朗读。
是啊,微风拂过时是妈妈在耳旁亲切的呼唤,像妈妈温柔而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
那狂风声音呢?一样的吗? 谁来读读写狂风的句子。
你为什么这样读?我从吹字看出力量大了些,激动看出很有激情,雄壮、力量、威力都让人感觉到力量之大,狂风的雄壮。
你试着读读。
评价,再读。
前半句如妈妈的温柔、后半句如爸爸的威严、谁能读处这种变化。
老师也想读一读。
教师范读。
男女生配合读:女同学是温柔的微风,男同学是雄壮的狂风,教师适时用手势画出朗读的节奏和声音的高低起伏。
仿说:当……,当……4回顾总结结构。
这个自然段先写谁发出声音? 再写怎样发出声音?最后写发出怎样的声音?写得极有顺序。
按照这种顺序咱们试着背背。
小结:风之曲出自名家之手,不仅让我们欣赏了舒缓的小夜曲、也欣赏了雄壮的交响乐,我们感受到微风狂风的不同与美妙。
四、按此结构自学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批划。
1、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在玩什么?(板书:打击乐器)谁来把省略号补充完整?(声音的延续或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不同声音)引导学生说出雨滴会落在哪儿,发出怎样的声音。
(劈劈啪啪,淅淅沥沥,叮咚叮咚,叮当叮当等)(3)这么热闹的音乐会,谁能读出来?2、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干什么呢?(会唱歌)想听水的歌唱吗?播放水的声音,学生说说自己自己听到的声音。
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1)出示句子: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2)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体会水声的变化,水流量的变化,理解“汇聚”“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指导朗读。
(3)师生小组合作朗读:1组同学读小溪的句子,1、2组同学读河流的句子,1、2、3组读大海的句子,最后一句话老师读。
3 关于动物的声音(角色体验,美读悟乐)听到风演奏的手风琴,水玩的打击乐,动物们是歌手,(板书:歌手)他们也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
请同学快速默读,谁来说说动物的声音怎样美妙?指名两位同学读。
总结:看来,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可谓天籁之音,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感受。
五、听写生字,指导书写,背诵课文。
我们再来回顾这可的词语,听写几个。
请同学们拿出本子。
听写词语,指导字形。
温柔敲打雄壮汹涌澎湃波澜壮阔六、总结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你一定是幸福的。
音乐会欣赏就要结束了!回想这场音乐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呢?(美妙、欢快、和谐)七、阅读链接瀑布叶圣陶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用“一瞬间”、“舒畅”造句。
3.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2、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本课《树林和鸟》的教学课件教学课时数两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黎明”“幽深”“羽翎”“潮湿”“惊愕”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趣伏情导入1.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草丛是蟋蟀的家,朝阳小学是孩子们的家,那孩子们,小鸟的家在哪里呢?(课件展示:小河、蓝天、草丛、校园等图片)2.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3.请你用“我喜欢鸟儿,因为------”说话。
(板书课题)4.和你们一样,我们今天也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十分喜爱鸟儿。
看图片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检查自读情况:①大家看,课文里有好多生字娃娃,你们认识它们吗?能和它们做好朋友吗? 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生字,注意正音;重点指导:黎、喃、腾、喙、翎;齐读;开火车读。
②看来大家已经和汉字娃娃交上朋友了,不知道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2.抽生指明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老师相机进行字音指导,并强调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宁新词,标出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什么。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
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作上记号。
三、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感知春天刚来到时景物的变化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
导入新课1、听写课文生词。
2、孩子们,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二、引导自己读1、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1)“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父亲看到叶子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
这个可以说明什么?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吧(2)“还有鸟味”③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④出示图片:鸟儿群居睡觉的图片。
⑤请孩子们注意,我们上学期学习了引号的使用方法,知道引用别人的发言需要用引号,今天,你看这几个自然段,发现什么没有?⑥听老师朗读父亲的话,看又能够体会到什么。
3)“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快活”这个词语,用换词语的方法,可以怎样换?为什么父亲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对之后的一句话的理解是怎样?(4)“鸟最快活的时候---------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你怎样理解“一瞬间”,生活中什么事情发生在“一瞬间”,来练习说话。
你又读懂了什么?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你对课文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是怎样理解的。
我们一起来讨论吧!2、提示:如果父亲是猎人,又可能怎样呢?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课后的第三题处。
组织交流汇报四、讨论升华1.课题为“父亲、树林和鸟”,我们还可以怎样定课题?在此之后补充几个字,就可以总结出我们这篇课文的思想感情了,你体会到的是什么?2.你还搜集到哪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学生活动五、拓展延伸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自己认为最能够说明父亲喜欢林子和鸟的语句。
批注:为什么。
2、自己也来读读吧3、看图片直观感受。
农村的孩子也可以结合养家禽的例子理解4、感受父亲对鸟的了如指掌,感受那份难得的感情。
六、作业设计1、听写生字词语。
2、回忆七、板书设计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写出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3、体会句子不同表达方式,懂得用比喻句能使句子生动形象。
4、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重点:1、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和护身的本领大,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2、根据提纲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题目,读题。
2、通过预习,大家应该都知道这“带刺的朋友”就是——刺猬(板书:刺猬齐读)老师请它来跟大家见个面,(出示图)来,和它打个招呼!为什么作者把刺猬称作带刺的朋友呢?接着我们来学习课文,请大家把书打开。
二、整体感知。
1、以小组为单位通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理解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