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课外拓展训练(二)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9
【题文】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 9月10日上午,原定一个小时的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因为风雨突袭,仅用两分钟即宣布结束。
仪式安排只有升国旗、奏国歌、以及白春礼院士55个字的演讲。
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主持人丁仲礼校长宣布典礼结束。
“大雨将至,我们必须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他这样说。
(9月11日《北京日报》)②“两分钟开学典礼”报道发出后,迅即获得网友一边倒的点赞:“最暖开学典礼”“最经典开学典礼”“最牛开学典礼”“最简洁开学典礼”等赞语频频出现。
(《中金在线》后续报道)对以上新闻事件你有什么感受和看法?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为“2分钟的开学典礼”鼓掌9月10日上午,原定一个小时的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因为大雨突袭,仅用了两分钟即宣布结束。
这也许是史上最短的开学典礼,短到只有两分钟,仪式安排只有升国旗、奏唱国歌,以及白春礼院士讲话。
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主持人丁仲礼校长宣布开学典礼结束。
“大雨将至,我们必须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他说。
(9月11日《北京日报》)看完这则报道,第一感觉是很温暖。
原本这场开学典礼预计时间是一个小时,但是却只进行了2分钟就结束。
这2分钟的开学典礼可以说是史上最短的,只因为大雨将至。
其实,在主席台上就坐的学校领导有防雨设备,根本不必担心会淋到雨,也可以选择将讲话稿念完。
但是,这位校长发现“大雨将至”后却没有这样做,而是随即将讲话稿缩短成了55个字,避免让学生淋雨,那句“大雨将至,我们必须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则深情地体现出了师者对学生的关爱。
尽管精心准备的讲话稿没有在开学典礼上派上用场,但这场提前结束的开学典礼肯定会铭记在很多学生的心中。
老师与学生之间虽是师生关系,但更应该是平等、友爱的家人关系,如果对突变的天气不管不顾,校长在上面你讲你的,让学生在下面淋着雨,还得乖乖地侧耳倾听,试想又有多少人心里不会骂人呢?只有想学生之所想,把学生当子女,多替学生考虑,才会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葫芦岛市一高中高一(下)语文拓展训练(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
”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
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千活吧。
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
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
《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
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
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札鸡司晨”。
《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札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
《晋书·祖巡传》记载,祖邀和刘砚“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跳说:“此非恶声也。
”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
《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攘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
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
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
”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
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
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乌,双睛在目。
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
辽宁省葫芦岛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课外拓展训练(二)地理试卷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①地球②河外星系③天空中飘动的云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A.①②B.②③C.①④ D ③④2、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三者关系应该是下图中的A. ①B. ②C. ③D. ④3、、太阳能热水器把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将水从低温度加热到高温度,以满足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热水使用。
下列城市中,最不适合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是A. 拉萨B. 成都C. 葫芦岛D. 上海4、关于太阳活动的正确叙述是A.主要类型是太阳黑子和太阳风B.耀斑爆发和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C.太阳黑子活动频繁的时候,通常不会出现耀斑D.太阳黑子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耀斑没有周期性图1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
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5----6题。
5、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 昆仑站B. 中山站C. 长城站D. 南极点6、我国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A. ①B. ②C. ③D. ④7、某地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当地有太阳直射现象,以北无直射现象,这点是A. 23°26′S,160°EB. 23°26′N,160° EC. 23°26′S,20°WD. 23°26′N,20°W8、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 晨昏线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B. 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日平分地球C. 晨线上的点都在同一时刻日出D. 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图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
读图回答9题。
9、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答案:A.21时30分B.2时30分C.8时00分D.3时30分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回答10----12题10、若阴影部分为10月11日,非阴影部分为10月10日,则甲地时间为:A. 15时B. 9时C. 3时D. 12时11、条件同第17题,求北京时间A. 10日8时B.11日8时C. 10日20时D. 11日20时12、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甲地时间为:A. 8时B. 9时C. 15时D. 16时读地球日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14题。
葫芦岛市一高中高一(下)语文拓展训练(三)命题人:代书宇校对人:杨明哲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高手吴宏庆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
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下他来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
帅子的家乡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
几百年前,这里商贾云集,府宅遍地,现在败落了,但那些文物却是不会消失的。
有人来找他鉴定古玩。
来人自报姓名,叫李土方。
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
帅子知道,这种人手中往往有好货。
李土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
帅子打开,里面是只青铜酒杯。
帅子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
李土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我说你干吗用这么大的力?”帅子冷笑道:“什么玩意儿!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李土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
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口中赞道:“好东西!好东西!”李土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值多少钱?”帅子轻轻地把玉佩放下,说:“这是汉代的蓝田玉。
上面的八条龙栩栩如生,堪称绝品。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
”李土方呼吸也急促起来:“卖给你怎么样?”帅子摇头:“买不起。
这是无价之宝!”“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给你?”“亏一点也买不起。
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卖它。
”李土方感激地说:“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如果你蒙我,随便给两个我也会卖给你的。
可是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肠好,值得信赖。
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
”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
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
几天后,李土方又来了。
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
帅子知道他等待的东西要出现了。
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
玉玺高二十公分,长宽各十五公分。
印面阴文刻着“广德王国,永享天恩”八个字。
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课外拓展训练高一年级生物学科1.硝化细菌、破伤风芽孢杆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及功能有很大区别,但是它们()A.都能进行繁殖和有氧呼吸 B.都没有核膜和染色体C.都能通过无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D.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2.若以图甲代表与生命系统相关概念的范围,其中正确的是()3.①②③④⑤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
下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使图1转化成图2,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应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A.⑤-④-②-①B. ④-③-①-②C.⑤-④-③-②D.④-⑤-①-②4.下列属于种群范畴的是()A、一个池塘B、一群山羊C、一块石头D、腐木边的木耳、蚂蚁5.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只草履虫”和“一只山羊”二者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完全相同的B.覆盖全身的皮肤,属于器官层次的描述C.“丰富度”是在群落层次上对物种组成的分析D.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6.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①发菜属于真核生物②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③病毒是最简单的生命形式,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④单细胞生物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繁殖、新陈代谢、应激性等⑤HIV、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和结构分别是DNA和细胞膜⑥被污染了的培养基属于生态系统⑦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⑧棉花植株与昆虫相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缺少“组织”A. ②④⑥⑦B. ②③⑤⑥C. ②④⑤⑦⑧D. ①②③⑤⑧7.下列有关池塘水中生命世界观察实践的叙述,错误的是A.要制作池塘水临时玻片标本,然后再观察B.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C.观察时视野要求较明亮,否则看不到池水中的微小生物D.变形虫、草履虫、眼虫和衣藻是池塘水中比较常见的单细胞生物8.下列结构和物质中,原核生物细胞和真核生物细胞中都存在的是()①核膜②核糖体③高尔基体④ATP合成酶⑤细胞膜⑥RAN聚合酶⑦DNA解旋酶.A.①②④⑤⑦B.②④⑤⑥⑦C.②③④⑤⑦D.②③④⑥⑦9.(多选)下列各项研究实例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对应不正确的是:10.材料:在一阴湿山洼丛中,有一堆长满葫芦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
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课外拓展训练高二年级(下)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君子人品,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发展进度中不断塑造和培养的正面人品被历代中国人宽泛接受并尊敬。
“君子” 一词在西周时早已流行,主要指称贵族和执政者。
春秋末期,孔子给予“君子”看法很多优异道德的意蕴。
冯友兰说,孔子一世思虑的问题很宽泛,此中最根本的就是对如何做人的反省。
假如说,孔子思想的中心是探究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求索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崇德向善的人品,既理想又现实,既崇高又平庸,是可见可感、可学可做、应学应做的人品范式。
孔子一世最大的成就,是创办了儒家学派。
什么是儒学?有一种看法回答得很干脆:儒学就是君子之学。
详细来说,在修己和治人双方面,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枢纽看法:修己即因此成为“君子” ,治人则一定先成为“君子”。
从这一角度说,儒学事实上即是“君子之学”。
这类看法从儒学的目标追乞降功能作用上说明儒学的特点,无疑抓住了实质,对于我们理解儒学以致整此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在今日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华优异传统文化,都拥有不行忽视的踊跃意义。
儒学以致整此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与西方文化天壤之别。
西方文化热中于结构能够解说思想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实理论系统,热衷于探访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等。
中华传统文化固然也包含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虑,却其实不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何”,而是斩钉截铁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
这类不单讲究“知” ,更看重“行”的“知行合一”的理念,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阐述中尤其突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中的这些阐述,鲜亮表现出儒家以致整此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适用理性”精神。
这类重行动、轻言辞,重实践、轻思辩的精神,使历代士医生、知识分子都不是只把仁、义、忠、孝、廉、悌等看作理论,而是看作值得按照也应当按照的伦理规范。
辽宁省葫芦岛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课外拓展训练(二)英语试卷一、阅读理解English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language in the history of our planet. One in every seven human beings can speak it. More than half of the world’s books and three quarters of international mail are in English. Of all languages, English has the largest vocabulary — perhaps as many as two million words.However, let’s face it: English is a crazy language. There is no egg in an eggplant, neither pine nor apple in a pineapple and no ham in a hamburger. Sweet-meats are candy, while sweetbreads, which aren’t sweet, are meat.We take English for granted. But when we explore its paradoxes (探讨它的矛盾), we find that quicksand can work slowly, boxing rings are square, public bathrooms have no baths in them.And why is it that a writer writes, but fingers don’t fing, grocers don’t groce, and hammers don’t ham? If the plural of tooth is teeth, shouldn’t the plural of booth be beeth? One goose, two geese — so one moose, two meese?How can a slim chance and a fat chance be the same, while a wise man and a wise guy are opposites? How can overlook and oversee be opposites, while quite a lot and quite a few are alike? How can the weather be hot as hell one day and cold as hell the next?English was invented by people, not computers, and it reflects (反映) the creativity of human beings. That’s why, when stars are out, they are visible (能看见的); but when the lights are out, they are invisible. And why, when I wind up my watch, I start it; but when I wind up this essay, I end it.1.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______.A. sweet-meats and sweetbreads are different thingsB. there should be egg in an eggplantC. pineapples are the apples on the pine treeD. boxing rings should be round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correct plural?A. Beeth.B. Geese.C. Meese.D. Tooth.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ncludes two items which have the similar meaning?A. A wise man and a wise guy.B. Overlook and oversee.C. Quite a lot and quite a few.D. Hot as hell and cold as hell.4. The underlined words “wind up” in the last paragraph probably mean “______”.A. blowB. roll upC. get hurtD. finish5. Through the many paradoxe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the writer wants to show that human beings are ______.A. cleverB. crazyC. lazyD. dull第二节The English language is a result of the invasions of the island of Britain over many hundreds of years. The invaders lived along the northern coast of Europe.6 The Angles were a German tribe who crossed the English Channel. Later two more groups crossed to Britain. They were the Saxons and the Jutes. Through many years, the Saxons, Angles and Jutes mixed their different languages. The result is what is called Anglo-Saxon or old English.The next great invasion of Britain came from the far north beginning about l,100 years ago. People called Vikings came to the coastal areas of Britain. 7 Words like "sky" , "leg" , "skull" , "egg" , "lift" and "take" are from the old languagesof the far northern countries.The next invasion of Britain took place more than 900 years ago, in 1066. 8 William the Conqueror led it.The Normans were a French-speaking people from Normandy in the north of France. They became the new rulers of Britain. These new rulers spoke only French for several hundred years. I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language in the world at that time. 9 But the common people of Britain still spoke old English.Old English took many words from the Norman French. Some of these include "damage", "prison" and "marriage". The French language used by the Norman rulers greatly changed the way English was spoken by 800 years ago. 10 Middle English sounds like modernEnglish. But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now. The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continues as Middle English becomes Modern English, which is spoken today.A. History experts call this invasion the Norman Conquest.B. It was the language of educated people.C. English became what language experts call Middle English.D. Therefore most common people speak the language.E. Few people spoke Middle English at that time.F. Many English words used today come from these ancient Vikings.G. The first invasions were by a people called Angles about l,500 years ago.二、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一选拔考试语文学科试题命题人:于铎校对人:王冬花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概念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而汉人却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首先是政权的整合。
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渐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统治集团,汉初,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臣的子嗣才能封侯。
后来逐渐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
每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额,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察举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
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其次是经济网络的整合。
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城市化,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各地有各地的货币,加之各地有各地的物产、风俗习惯,所以各地的市场也没有真正被整合为一个市场,产品在城市生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产单位,手工业在街坊里进行,不在农村,自己销、自己运,并没有被整合为共同的市场。
汉武帝时代,因连年对外战争,须征收大量税收。
为防止逃漏税,汉朝采取了最严酷的征收办法,密告逃税者可得到没收财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全国告密成风.这就破坏了工商业机制,故生产事业只好转入农村。
辽宁省葫芦岛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课外拓展训练(二)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对细菌、蓝藻、酵母菌的表述,正确的是A.人体肠道内的所有细菌可看作是一个种群B.细菌都是异养生物、蓝藻都是自养生物C.有无核糖体是蓝藻与酵母菌最根本的区别D.细菌、蓝藻、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与噬菌体相同2.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平面反光镜和小光圈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象移向视野的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C.转换高倍物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D.转换高倍镜之前,应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3.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及尿液中的蛋白质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Ⅳ染液来鉴定,而一般不选用苏丹Ⅲ染液来鉴定D.甘蔗茎的薄壁组织都含有较多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4.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D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核,R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质B.蛋白质的多样性只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有关C.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细胞质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D.R基为—CH3和—C3H5O2的二肽分子中,C、H、O原子的数目之比为8:14:55.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B.所有生物的组成成分都有DNAC.只有多糖、蛋白质、脂肪三类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D.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的物质是储存能量的淀粉或糖原6.如图所示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I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
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A.I脱氧核糖核酸、II核糖核酸、III核酸B.I染色体、II DNA、III基因C.I固醇、II胆固醇、III维生素DD.I蛋白质、II酶、III激素7.从一动物细胞中得到两类大分子有机物X、Y,已知细胞中X的含量大于Y,用胃液处理,X 被分解而Y不变,X含有化学元素N,有的含有S,Y含有化学元素N和P,他们与碘都没颜色反应,细胞膜上有X而无Y,下列有关X和Y 的叙述,错误的是A.X可能是蛋白质B.Y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苷酸C.细胞膜的功能可能和X有关D.Y 只存在于细胞核中8.下列对化合物水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纤维素彻底水解的产物与麦芽糖水解的产物完全相同B.HIV 的遗传物质初步水解能得到 8 种核苷酸C.九肽水解需要 9 分子 H2OD.玉米细胞的核酸彻底水解可得到 4 种碱基9.有一条多肽链,分子式为 C69H121O21N25S,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则该多肽的肽键数为A.19 B.20 C.25 D.2310.蛋白质分子能被肽酶降解,至于哪一个肽键被断裂则决定于肽酶的类型。
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课外拓展训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十二)命题人:杨明哲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臧孙母者,鲁大夫臧文仲之母也。
文仲将为鲁使至齐,其母送之曰:“汝刻而无恩好尽人力穷人以威鲁国不容子矣而使子之齐凡奸将作必于变动害子者其于斯发事乎汝其戒之。
鲁与齐通壁,壁邻之国也。
鲁之宠臣多怨汝者,又皆通于齐高子、国子。
是必使齐图鲁而拘汝。
留之,难乎其免也。
汝必施恩布惠,而后出以求助焉。
”于是文仲托于三家,厚士大夫而后之齐。
齐果拘之,而兴兵欲袭鲁。
文仲微使人遗公书,恐得其书,乃谬其辞曰:“敛小器,投诸台。
食猎犬,组羊裘。
琴之合,甚思之。
臧我羊,羊有母。
食我以同鱼。
冠缨不足,带有余。
”公及大夫相与议之,莫能知之。
人有言:“减孙母者,世家子也,君何不试召而问焉?”于是召而语之曰:“吾使臧子之齐,今持书来云尔,何也?”臧孙母泣下襟曰:“吾子拘有木治矣。
”公曰:“何以知之?”对曰:“‘敛小器,投诸台’者,言取郭外萌,内之于城中也。
‘食猎犬,组羊裘’者,言趣飨战斗之士而缮甲兵也。
‘琴之合,甚思之’者,言思妻也。
‘臧我羊,羊有母’者,告妻善养母也。
食我以同鱼同者,其文错。
错者,所以治锯。
锯者,所以治木也。
是有木治系于狱矣。
冠缨不足带有余者,头乱不得梳,饥不得食也,故知吾子拘而有木治矣。
”于是以臧孙母之言军于境上,齐方发兵,将以袭鲁,闻兵在境上,乃还文仲而不伐鲁。
君子谓臧孙母识微见远。
诗云:“陟被屺兮,瞻望母兮。
”此之谓也。
颂曰:臧孙之母,刺子好威,必且遇害,使援所依,既厚三家,果拘于齐,母说其书,子遂得归。
(节选自《烈女传·鲁臧孙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汝刻而无恩好尽/人力穷/人以威/鲁国不容子矣/而使子之齐/凡奸将作/必于变动/害子者/其于斯发事乎/B.汝刻而无恩/好尽人力穷人以威鲁国/不容子矣/而使子之/齐凡奸将作/必于变动/害子者/其于斯发事乎/C.汝刻而无恩/好尽人力穷人以威鲁国不/容子矣/而使子之齐/凡奸将作/必于变动/害子者/其于斯发事乎/D.汝刻而无恩/好尽人力/穷人以威/鲁国不容子矣/而使子之齐/凡奸将作/必于变动/害子者/其于斯发事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高子,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世族,是齐文公之子公子高的后裔,是齐国二守之一。
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课外拓展训练高一年级语文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
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
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
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
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
为此,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数据等,能借助分享平台整合价值链、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解决过剩经济时代的供求失衡问题。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参与的大数据分享正在带领人类从分工型经济走向分享型经济。
当然,要让分享经济真正有效地满足人人参与、人人分享,需要每个参与者、分享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其背后也是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诚信体系的考量。
在此情况下,政府通过依法干预和合理监管,确保分享经济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上,也是分享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权衡《分享经济: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分享经济借助互联网平台,倡导人人分享,整合数据信息,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B.淘宝网使各类信息公开和分享,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公平竞争。
C.随着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分享经济中。
D.分享经济中的消费是一种能提高交易效率,扩大消费需求,为他人消费提供帮助的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分享经济,文章先明确概念,再从原因、作用、出路上一一阐释。
B.文章在论证中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手法,彰显分享经济的现实意义。
C.文章以Zipcar租车公司和淘宝网为例有效论证了分享经济提高交易效率和不分国界的优点。
D.最后一段提到对政府职能的思考,篇幅短却是是对文章主体立论不可或缺的补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互联网发展、大数据发展以及对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分享经济正在进行着一场经济运行形态的变革。
B.不断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使得工业化时代实现产出最大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C.分工型经济运行方式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由此引发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了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
D.只有市场参与者诚实守信,加上政府部门依法干预、合理监管,才能确保分享经济发展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之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玫瑰为开花而开花张丽钧独自坐在玫瑰园里,想着关乎玫瑰的心事。
这么繁盛,这么美艳。
但我却不想说,她们是为了答谢辛勤的园丁而开花;也不愿说,她们是为了酬酢和畅的惠风而开花;更不能说,她们是为了繁衍后代而开花。
还是诗人说得妙:玫瑰为了开花而开花。
——的确,对一朵玫瑰而言,开花就是一切。
我曾是一个可怜的“目的主义者”。
以为有“目的”的行为才是有价值的行为。
就这样,我欣然将心交给“目的”去蛀蚀。
当我将自己摆在一朵绝美的花面前,我就像一个强迫症患者,本能地摸手机,本能地要拍照。
从哪一天开始,我背弃了那个浅薄焦虑的自我?我已经学会“零负担”地欣赏一朵花,驻足,心动,玩索,然后带着感动,悄没声离开。
马年到来的时候,有人发来一个段子,大意是讲“马如人性”:见鞭即惊为圣者,触毛即惊为贤士,触肉始惊为凡夫,彻骨方惊是愚人。
就想,有没有第五种马呢?它不惊,亦不驽;它不愿为“鞭影”而奔突,只肯为释放生命而驰骋;它俯瞰氤氲草色、仰观高天流云,它总是乐意在残照里完美一幅剪影;它保持着可贵的矫健与豪野,它感谢上苍让它成为了一匹美学意义上的马。
《民国老课本》里有一篇课文,通篇只有短短的四句话:“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
”——你瞧,这分明是一只具有诗人气质的羊啊!可惜,这只可爱的羊早就从课本中走丢了,取而代之的是“羊的全身都是宝,肉可以吃,奶可以喝,皮、毛可以穿”。
我曾经嘲笑过辗转认识的几个同城姐妹,每当桃花盛开,她们一定带着扑克牌和小被子,兴致勃勃地将自己送到迁西的一座桃花山上,挑一树最热闹的桃花,在树下郑重铺开小被子,盘坐,打牌。
她们吵嚷着当“皇上”或做“娘娘”,贴满脸的纸条,就这样一直玩到日落西山,才甘心地往回返。
那时,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我曾在心里不屑地说:多么可笑啊,竟在美丽的花树下做那等俗事!今天,我却倏然懂得了她们。
我曾多次跟同行分享那个“孔雀与作文”的故事——语文老师讲了一则故事让大家找论点:雄孔雀都非常珍爱自己漂亮的尾巴,每日必梳理呵护,生怕有丝毫损伤。
一帮无耻猎人知道这一特性就专找雨天捕孔雀,因为下雨会将雄孔雀的大尾巴淋湿,由于有饱满的水分缀着,孔雀生怕起飞会弄伤羽毛,故不管猎人离得多近也绝对一动不动,任人宰割。
很快,一位“学霸”发表高论了:“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则孔雀──贪慕虚荣,因小失大,忽略整体,只看部分……二则猎人——善于抓住时机……”老师听后,点头赞许。
哎,可怜的师生!“目的”是那么重,“目的”这个幽灵,时刻都在明处、暗处招引着我们,让我们做稳它的信徒。
一看到玫瑰,就恨它不结个南瓜;一看到马,就恨它追不上“磁悬浮”;一看到羊,就指望它多出肉、出好肉;一看到桃花,就想到蜜源;一看到孔雀,就想到活捉……被“目的”劫持的我们,心灵干枯,嘴脸丑陋。
谁能引领我们叩山为钟、抚水为琴,真正做一回大自然浪漫缠绵的舞伴?谁能引领我们赞赏玫瑰为开花而开花、激励孔雀为美丽而美丽?我想,除了我们自己,大概不会有别人。
玫瑰园里,花开不语……(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落笔扣题,第二段写玫瑰,省略了具体描绘,而运用排比写自己的心理——“不想说……也不愿说……更不能说……”是为了突显玫瑰“这么繁盛,这么美艳”。
B.“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在通篇只有短短四句话的课文中,看似非常突兀,令人哑然失笑,却用充满美感的镜头告诉我们:即使是牲畜,也不是只懂得吃草。
C.全文从玫瑰开花的平常景象写起,由此及彼,以小见大,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善用各种修辞,语言明快又不乏犀利,给人深刻启迪。
D.作者联想插叙“孔雀与作文”的故事,着力表现“学霸”的高见和老师的赞许,既表现了主旨,也隐含着对这种作文教学现状的批评。
5.第四段写“马如人性”,“它感谢上苍让它成为了一匹美学意义上的马”,请提炼概括“美学意义上的马”有哪些特点?(5分)6.“玫瑰为开花而开花”在文中主要有哪两层内涵?请结合全文,探究其丰富的人生启示。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针对学生及其家长不太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有建议指出,要在中高考中增加传统文化的考试内容。
这其实还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应试思路。
表面上看,这可以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应对”考试的传统文化教育会偏离初衷。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知,是很难通过考试考出来的。
我国中高考改革都提到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综合素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要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需要综合素质评价在大学、高中招生中切实发挥作用。
而在推进中高考改革过程中,需要学校教育从传统的讲授、灌输,转变为更多的探究、交互,从过去重视结果评价,转变为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学校教育也不能囿于教材、课本,而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引领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多感悟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帮助其做一个承继传统的人,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07日第2版)材料二: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
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
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
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
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
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
”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
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
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
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