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数学基本概念;
2.掌握简单的数学概念,如加、减、乘、除;
3.会用算术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4.能够完成相应的数学计算任务;
5.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一)基础知识
1.掌握数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
2.掌握简单的数的运算;
3.掌握十进制数的基本概念及运算。
(二)实际应用
1.会用加减乘除运算计算实际问题;
2.能用数表及横纵图进行数据处理;
3.会做一些简单的几何运算;
4.能计算分数、图形及距离的比较数量关系。
三、教学方法
1、以问题的形式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
2、利用游戏、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氛围;
3、加强数学实践;
4、结合实际情况注重数学思维训练。
四、评价方法
1、检查小组合作情况;
2、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3、考查学生练习结果和实际作业情况;
4、考查学生能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能力目标: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情感目标: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教学过程:课题引入1.课件出示四张扑克牌,问同学们,你们认识扑克牌吗?2.反馈后,要求学生用这四张牌算出24点。
3.反馈后问:刚才算时的11.12.1是哪里来的?4.反馈后板书:A=1 J=11 Q=12 K=135.大家都知道,像刚才牌上的字母A、J、Q、K都表示一个特定的数。
想一想,这些字母如果用在别的地方,可不可以表示其他的数?那如果一个数不知道,是否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生活中,有些数字我们不知道它具体是多少,但需要表示出来,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
教学例一1.首先,问问同学们,同学们对老师有多少了解。
猜猜老师今年有多大?2.反馈后不予评价正确与否。
3.要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先请个同学说说你今年几岁啦?4. 有一天妞妞和丫丫在一块玩,丫丫说:“咱俩一块玩吧,我比你大三岁,我是姐姐,有好玩的我会先给你玩!”,“谢谢姐姐!我想问个问题,我现在5岁了,那姐姐就是5+3等于8岁了,那我1岁的时候你多大呢?”你怎么知道的。
反馈后继续问,并板书。
当妞妞1岁的时候,丫丫多大?当妞妞2岁的时候,丫丫多大?当妞妞12岁的时候,丫丫多大?当妞妞a岁的时候,丫丫多大?在这,a表示什么?a+3表示的是谁的年龄?还体现出丫丫和妞妞年龄间什么关系?看来这字母表示数真好,一举两得。
使问题即简单又明确。
在这里,a可以是几呀?(任何一个自然数)如果,用b表示丫丫的年龄,那么,该妞妞的年龄又该怎样表示?当丫丫20岁时,妞妞几岁?教学例二说到年龄,我记得在你们大时学过的一首青蛙绕口令,你还记得吗?(全班齐说)也许你在下面可以说的很好,今天,谁敢当着全班同学来表演一下?看看你是不是真的可以说得又快又好又准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冀教版数学四班级下册教学方案数学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学期数学学习,同学能够把握4位数的加减法,能够机敏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培育同学的数学思维力量,提高同学的计算速度和精确性。
3.启发同学的发觉和制造力量,培育同学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力量。
二、教学内容和重难点:1.复习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包括四位数的加减法和四则运算的练习。
2.解决实际问题,培育同学的应用力量。
3.启发同学的数学思维力量,引导同学进行探究和制造性思考。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通过老师讲解、示范和演示,让同学把握数学的基本学问和运算方法。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同学的计算速度和精确性,培育同学的应用力量。
3.实践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育同学的应用力量和制造力量。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复习四位数的加减法1.复习四位数的加法,让同学进行口算,培育快速计算的力量。
2.复习四位数的减法,让同学进行口算,培育快速计算的力量。
3.进行练习,提高同学的运算力量。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其次课时:四则运算练习1.复习四则运算的规章,让同学进行口算和书写练习。
2.进行练习,提高同学的运算力量。
3.让同学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培育同学的应用力量。
第三课时:解决实际问题1.引入一个实际问题,让同学进行分析和解决。
2.通过争辩和合作,引导同学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让同学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培育同学的应用力量和制造力量。
第四课时:集体合作学习1.让同学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设立一个问题,让其他小组进行解答。
2.通过合作和竞争,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动力。
3.让同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同学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和反馈:1.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准时评价同学的学习状况。
2.通过争辩和总结,反馈同学的学习效果和问题。
3.通过课堂测验和考试,评价同学的学习成果并准时反馈给家长。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全册教学计划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研究,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达到研究目标,对数学有一定兴趣,喜欢动手操作和合作研究。
但是,部分学生自觉性较差,上课不注意听讲,计算马虎,不能及时完成作业。
因此,今后的教学需要进一步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顺利进行。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观察物体、用字母表示数、乘法、分数、小数、多边形、小数加减法和统计等内容。
观察物体:学生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并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分层教学目标如下:上限: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区分左右侧面,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
下限: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用字母表示数:学生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任意的数和未知数,字母也可以参与运算,体会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个算式和一个结果,也可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在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渗透符号化思想。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和概括,数学具有简洁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过程,理解字母表示数,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小数和多边形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小数和多边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探讨生活中的实例和直观图形,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一、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位置进行观察。
(师边指边说:上面、正面、左面)再把看到的画面画在自己的草稿本上。
(动作快得加分)4.前后两桌同学交换互相评改、打分.四、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1.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项比赛,请同学们听清楚比赛规则:请你们按照老师在黑板上给出的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让学生用4个小正方形搭成立体图形。
2.师边说边出示。
从上面看到的从正面看到的3.小组评判哪两个搭得对,并说一说理由。
4.独立判断,全班交流。
五、专项训练试一试。
1.P5先审题,再让每个学生都搭一搭,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验证。
2。
师:用5个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四、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II五、专项训练六、综合训练练一练P5 一题和二题七、回顾反思]这节课的收获六、综合训练七、回顾反思二、用字母表示数2二、用字母表示数练习三、乘法第一课时三、乘法第三课时三、乘法笔算乘法第二课时第三课时三、乘法乘法交换率结合率第四课时:第五课时:三、乘法分配率1第六课时:第七课时:三、乘法分配率2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过程:一、铺垫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二、新授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
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6×25=150(人)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100+50=150(人)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小组合作:(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汇报。
2024年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的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6篇)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的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一、教学目标1、学习习惯:(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过程,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分数。
(2)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3)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技术3、数学思考方面:(1)能对现实生活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形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平面图形特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条理。
(4)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解决问题方面:(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5、情感与态度方面:(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务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二、方法与措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1、教师本人要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数学教参》,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变得积极主动。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该班共有52名学生。
整体上,学生们已初步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大部分同学能够很好地完成作业,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
然而,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研究积极性不高,需要老师的调动。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研究惯。
二、教学目标1、研究惯: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研究、爱动脑的好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研究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研究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惯。
2、知识与技能:1)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分数。
2)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3)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技术。
3、数学思考方面:1)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形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条理。
4)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解决问题方面: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5、情感与态度方面: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务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三、方法与措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我们将采取以下教学措施:1、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研究,深入了解《新课程标准》和《数学教参》,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一起研究、一起进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研究。
2、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创造民主和谐的研究氛围,让学生成为研究的主人,激发他们对数学研究的兴趣。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研究掌握四位数的认识和读法。
2. 回顾加法和减法运算。
3. 研究掌握两位数和两位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 研究理解和运用分数的意义。
5. 掌握钟面上时刻的表示和读法。
6. 研究计算钟面上的时间间隔。
7.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的认识和读法:复三位数的认识和读法,研究四位数的认识和读法。
2. 加法和减法运算:回顾三位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研究两位数和两位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分数的意义:研究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并通过绘制分数图形加以说明。
4. 钟面上的时间:研究钟面上的时刻表示和读法,以及计算时间间隔。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研究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互动研究和合作解决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复三位数的认识和读法。
2. 研究四位数的认识和读法。
3. 回顾三位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 研究两位数和两位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5. 研究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并绘制分数图形进行说明。
6. 研究钟面上的时刻表示和读法。
7. 研究计算钟面上的时间间隔。
8. 进行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9. 小组合作研究,进行综合训练。
10. 总结复,检测研究效果。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通过课堂练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独立应用能力。
3. 综合测试:进行综合测试,检验学生对本册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2.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具卡片、实物图表等。
七、教学反思: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掌握程度,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和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1、学习习惯与兴趣该班共52人,整体上讲,良好得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得完成作业,学习数学得兴趣浓厚,但个别同学得基础较差,学习得积极性不高,需要老师得调动。
培养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得学习习惯。
2、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绝大多数得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得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得实际问题。
(2)少数同学得思维较灵活,有着探索规律得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得跨越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目标1、学习习惯:(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得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与综合得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得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得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得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得习惯。
2、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过程,了解小数得意义,认识分数。
(2)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得形状、大小、运动与位置关系得过程,了解平面图形得基本特征。
(3)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与描述得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得技术3、数学思考方面:(1)能对现实生活有关得数字信息做出合理得解释,会用数、字母与图形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得简单问题。
(2)在探索物体得位置关系、平面图形特征过程中,发展初步得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得需要收集得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与条理。
(4)解决问题得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得思考。
4、解决问题方面:(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得数学问题。
(2)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得活动中初步学会与她人合作。
5、情感与态度方面:(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得某些事务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得数学活动。
(2)在她人得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遇到得困难,有克服困难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得成功体验。
一、创设情境师: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历。
谁给自己买过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钱?二、自主探索1、出示情境图买1顶帽子和1副手套,共需多少钱?师:图中有什么物品?价钱是多少?几个同学想买什么?2、小数加法师:你喜欢什么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一顶帽子和一双手套,算一算一共多少钱?结合学生说的算法,教师板书竖式:12.55+5.65=师:百分位上5加5等于几?师: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某一位上相加满10,可以向前一位进1。
师:写出结果时,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写。
师:还有其他做法吗?指名说自己的购物经历。
生1:图中有两种帽子,一种毛线的一顶12.55元,一种皮的一顶45.8元。
生2:图中有两种手套,线手套一双5.65元,皮手套一双10.35元。
生3:他们想买一个帽子和一副手套。
生4:丫丫想买毛绒的。
生5:亮亮想买皮的。
生6:聪聪说有好几种选择呢。
也许他想买毛绒的,也许想买皮的。
生1:我喜欢毛线的。
帽子是12.55元,手套是5.65元,一共要花18.2元。
用竖式计算的,12.55+5.65 将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从右往左依次计算。
生:等于10,向十分位进1,和的百分位上写0。
再算十分位上的数,5+6=11再进上1等于12,向整数部分进1,在和的十分位上写2生:我喜欢皮的。
皮帽子48.5元,皮手套10.35元,一共需要56.15元。
也是用竖式计算的。
板书设计小数加减法买1顶帽子和1副手套,共需多少钱?12.55+5.65=18.20(元) 45.8+10.35=56.15(元)45.8-12.55=33.25(元) 10.35-5.65=4.7(元)第二课时小数连加计算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过去我们解决过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一个发生在教室中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1、出示情境图师:请同学们一起看书第96页,读一读文字,看看图。
窗户离房顶多少米?师: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图中的问号是什么意思?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
虫儿林完全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本班共26人,整体上讲,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较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但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需要老师的调动。
培养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少数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过程,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分数。
(2)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3)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技术
3、数学思考方面:
(1)能对现实生活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形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平面图形特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条理。
(4)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5、情感与态度方面: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务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四、方法与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教师本人要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数学教参》,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变得积极主动。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3、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
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5、对学生作业做到面批面改,抓住后进生,课上要多提问,课下多辅导。
6、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7、建立学习小组,使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教学安排
1周观察物体。
2——3 周周用字母表示数。
4——5 周乘法。
6——7周分数的认识。
8——9周小数的认识。
10——11周多边形。
12——13周小数加减法。
14——15周统计。
16——18周整理与自评。
19——22周复习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