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燕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73 MB
- 文档页数:14
…………………………………………………………………………………………………………………………………………………… 江苏省丹阳市八中八年级语文《海燕》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塑造海燕形象的方法;学习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合作学习情感与态度: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欣赏海燕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时代背景探究作品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反复朗读、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集体朗读课文。
2.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的描写,归纳出了一个勇敢坚强、乐观自信,渴望暴风雨来临的形象。
二、选读——学习塑造海燕形象的方法1.除了对海燕三次飞翔英姿和三次叫喊声的描写来塑造海燕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手法?同桌交流后,请自由大声朗读。
(学生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 并找出塑造海鸥、海鸭、企鹅形象的关键词语,从中可以看出它们什么形象?(呻吟(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飞窜(四处飞散逃窜)、掩藏、吓坏、胆怯、躲藏,可以看出它们胆小、懦弱、害怕暴风雨来临)3.描写它们目的是什么?( 用它们的胆小、懦弱、害怕暴风雨来临反衬海燕的勇敢坚强、乐观自信,渴望暴风雨来临的形象。
)4.指名学生归纳塑造海燕的方法。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提醒恶劣的自然环境描写也是反衬作用)5.集体朗读课文。
三、悟读——探究寓意1.通过朗读,相信你对本文也有了一定的感悟。
这篇文章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奏出了一首激动人心的赞歌。
然而我们也知道作者不会就海燕写海燕,就像韩愈借马谈人事一样,作者借海燕写什么呢?这就要结合写作背景来谈。
2.请学生阅读写作背景,说出自己对本文主题和写作意图的理解。
3.本文具有强烈的革命色彩,其中的种种景物也各有寓意。
你能结合时代背景说说你的发现吗?4.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适当点拨。
(板书:狂风、乌云、雷声、闪电——反动势力;大海、波浪——革命力量;海燕——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暴风雨——席卷一切腐朽势力的革命浪潮;海鸥、海鸭、企鹅——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害怕革命者)四、听读——读出感情 复备区1.理解了本文的象征意义,相信大家再次朗读一定能读得更有激情。
海燕的教学设计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海燕》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海燕》的阅读与解析,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探讨课文所涉及的自然、文化等背景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思考、探讨来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体会课文描绘的自然景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海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种美丽的鸟类,从而引出课题。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解答学生的疑问。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巩固课堂所学。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海燕》2. 生字词:略3.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4.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海燕的喜爱,对自然的赞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海燕的认识。
2. 答案:(1)略(2)起:描述海燕的形象;承:介绍海燕的生活习性;转:描绘海燕的飞翔;合:表达对海燕的喜爱。
(3)海燕是一种勇敢、自由、充满活力的鸟类,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附件1山东省2013年初中校本研修阶段课时教学设计模板作者姓名冯海燕学校李家埠初中学科化学年级/班级初三一班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名称《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上课时间11.11 学生人数46单元背景主题单元按照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设计本单元学习的目标是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方法,知道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方法;能设计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通过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组装并使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制取气体的过程中,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初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树立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本单元教学难点是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课时设计说明《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教材首先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然后采取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
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归纳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然后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关系以及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来比较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异同。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仪器,由学生自己来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然后利用设计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以此帮助学生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学情分析因为已经知道了实验室制取氧气,所以在学习制取二氧化碳时学生学习气氛高涨,学生理解能力高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方法,知道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方法;(2)能设计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