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5.99 MB
- 文档页数:42
胃癌早期诊断与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引言:胃癌是一种常见且具有高度致死性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进步,但早期诊断与治疗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本文将探讨胃癌早期诊断与治疗手段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此为基础提出未来突破的方向和挑战。
一、胃癌早期诊断技术1. 体征和生物标志物:胃癌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此寻找有效的体征和生物标志物对于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一些相关研究发现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碳酸氢盐酶(CA72-4)等指标在早期胃癌中升高,并能够提高其诊断价值。
此外,还有学者通过分析呼气中揮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气体成分来判断早期胃癌患者与正常人的差异,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作为一种无创、可重复性强的诊断手段,在胃癌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胃镜和超声内镜(EUS)。
胃镜具有高分辨率和组织活检功能,可以直接观察到胃黏膜及其下层组织是否存在异常变化,并进一步确定病理类型。
而超声内镜则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对淋巴结转移等情况也能够进行准确评估。
3. 分子生物学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利用这些技术探索胃癌早期诊断新途径。
例如,基于微小RNA (miRNA) 的检测方法已经在某些实验室中应用于早期胃癌筛查中。
此外,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也被广泛应用于胃癌早期诊断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二、胃癌早期治疗方法1. 外科手术: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对于早期胃癌尤为重要。
腹腔镜手术和微创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外科手术更加精确和安全,有效降低了手术风险。
同时,联合放化疗也成为一种常用的辅助治疗方式,可以提高手术后生存率。
2. 靶向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抗癌策略,在胃癌早期治疗中也有着广泛应用。
常见的靶向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等。
2023年胃癌外科及围手术期免疫治疗进展
梁寒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
【年(卷),期】2024(51)3
【摘要】胃癌外科已全面进入微创时代,早期胃癌腹腔镜全胃切除已取得高级别循证证据,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腹腔镜在国际上已纳入相关指南。
机器人胃癌手术临床应用进展显著,大宗病例回顾性分析显示机器人手术较腹腔镜手术可以检获更多淋巴结,并且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更具优势。
胃根治术中吲哚菁绿淋巴导航可以协助外科医师检获更多淋巴结且安全可靠。
局部进展期非大弯胃癌脾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索。
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化疗是标准治疗模式,多项Ⅱ期临床研究显示出围手术期免疫治疗近期疗效显著。
MATTERHONE研究同样也近期疗效较为显著,采取4药模式(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GRAGONⅣ期研究近期疗效也达到预期。
但是KEYNOTE585研究未达到预期。
对围手术期免疫治疗而言,免疫优势人群的筛选势在必行。
【总页数】4页(P109-112)
【作者】梁寒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癌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快速康复外科在胃癌围手术期应用进展
2.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3.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4.免疫治疗在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的初步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癌外科治疗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汪学非;周鹏;唐兆庆
【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
【年(卷),期】2024(34)3
【摘要】胃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尽管近年来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药物研发不断取得突破,但根治性手术始终是胃癌诊疗的核心。
随着标准胃癌根治手术的成型,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的进步,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模式的确定,以及胃癌精准外科理念的形成和初步实践,胃癌手术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
个体化和精准化胃癌外科治疗理念深入人心。
安全、有效、精准、微创始终是胃癌外科医师需牢牢把握的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
为帮助年轻医师更好的成长,本文总结胃癌诊疗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总页数】9页(P250-258)
【作者】汪学非;周鹏;唐兆庆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
【相关文献】
1.胃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胃癌外科治疗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3.胃癌外科治疗的新进展
4.胃癌外科治疗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5.胃癌微创外科治疗的难点及发展趋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