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必背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8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先秦诸子选读》要背的(带翻译)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文】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赶上。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真贤德!一篮饭,一瓢水,在陋巷,人人都愁闷,他却乐在其中。
颜回真贤德!”3.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译文】曾点说:“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
”4.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
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7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8.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9.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10.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
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
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1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1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先秦诸子选读——必背篇目--《先秦诸子选读》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思想家著作的经典读物,其中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各个学派的经典著作,是中国文化学习的必修课。
下面是《先秦诸子选读》中必背的篇目。
1.《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由孔子及其弟子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和教诲,全书共二十篇,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篇目。
它强调了人的修养和行为规范,提出了“仁爱”、“诚信”等重要观念,对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道德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2.《道德经》《道德经》是老子所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共有八十一章,被誉为道家思想的重要篇目。
该书提出了“道”和“德”的重要观念,“道”是超然物界的存在,而“德”则是人类行为的规范。
书中强调了个人修养和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内容主要涉及到人性、政治和道德等方面,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一。
它强调了人的天性和人类之间的道德关系,讲述了如何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手段来达到国家和社会的和谐。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家韩非所著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主要论述的是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如何实现政治和经济上的平衡。
该书分为五十四篇,包含了许多精辟的例证和道德观点,为中国古代法家思想奠定了基础。
《管子》是战国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所著的一部思想著作,共分为八十篇,主要讨论了国家治理和政治策略的问题,对中国古代的国家管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书强调了以法治国和法律的严格执行来维护社会秩序,同时也提倡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加强统一和合作。
《墨子》是先秦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共分为三十篇,主要讨论了人类之间的爱和亲情等问题。
书中提倡了兼爱、非攻、节用等一系列墨家的主张,成为了墨家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的代表。
《鬼谷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作者为鬼谷子,共有六篇,主要探讨了未来的预测、处世之道等问题。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
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
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
《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
)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二、背景介绍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
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
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的最终被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
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孔子就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确立了自己“仁”“礼”的学术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在开办教育的过程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后来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这些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论语》。
三、知识点总结《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论语·。
1、孔子的处世方式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孟子的处世方式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由啊,我告诉你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译文】孔子说:“犯了过错而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有过错了!”4、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译文】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
”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7、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译文】子夏做了莒父邑的长官,问怎样治理政事。
孔子说:“不要图快,不要贪小便宜。
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便宜就办不成大事。
”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诚信,真不知道怎么还可以算是个人。
就好比车子没有车轴怎么能行?”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论语•子罕》【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1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1、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先秦诸子选读总结1
一.默写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6.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9.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0.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二.成语
1.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2.为渊驱鱼,为丛驱爵: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
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3.疾首蹙頞:疾首:头痛;蹙眉:皱眉。
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4.门可罗雀:罗:张网捕捉。
大门之前可以张起网来捕麻雀。
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长恨歌》1.列土:封爵赐邑。
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
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子车驾。
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行路难》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六国论》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
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过去的已经不能挽回,将来的还可以赶得上。
当仁不让于师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译:往上看越发觉得高远,钻研它越发觉得坚实。
往前看它时在前面,忽然间却发现在后面。
知之为知之3.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你懂了吗?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
”4.子夏为莒父,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
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
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5.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译:孔子说:“做人却没有信用,我不知道他怎么可以(是根本不可以的)。
就像大车没有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前端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译: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
”9.子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
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10.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
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名句默写1.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2.,则远怨矣.3.人能弘道,。
4.无欲速,。
欲速则不达,。
5.人而无信,。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6.子曰:“岁寒,。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8.,思而不学则殆。
9.不愤不启、,,则不复也。
10.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
”《孟子》名句默写1、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亦乐其乐。
,民亦忧其忧。
,,,未之有也。
3、天时不如地利,。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多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国恒亡,。
6、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人者,_______________。
敬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可运于掌。
8、,_______________,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
《老子》名句默写1.有无相生,,,,音声相和,,,恒也.2.合抱之木,。
,。
,。
3.。
先秦诸子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儒家1. 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素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素包括仁、礼、义、孝、忠、慈、和等概念。
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强调孝道、忠诚、礼仪规范等,提倡君臣、父子、兄弟之间的和谐关系。
2. 儒家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的言行和弟子们的对话;《大学》、《中庸》、《孟子》也是儒家经典,其中《大学》和《中庸》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而《孟子》则重视道德修养和仁爱之道。
3. 儒家思想的发展在汉代,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汉武帝设立太学,推行儒家经典的教育,使得儒家思想渐渐成为主流思想,对中国古代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道家1. 道家思想的特点道家强调追求自然,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提倡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法则,不患于物。
道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推崇虚无、空灵、宁静、超然的境界。
2. 道家经典《道德经》是道家经典之一,作者为老子。
《道德经》强调“无为而治”、“虚无缥缈”、“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反对人为的束缚和干预。
3. 道家思想的发展在汉代,道家思想得到了发展。
汉代出现了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他们对《道德经》进行了解读和发挥,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
三、墨家1. 墨家思想的特点墨家主张兼爱,反对战争和暴力,提倡以爱人为本的思想,主张“非攻”、“兼爱”、“明天下”,提倡天下为公,反对以国家利益为重。
墨家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实用技术和战争战略,对后世军事学有一定影响。
2. 墨家经典《墨子》是墨家的经典,记载了墨子思想和实践。
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明天下”的理念,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墨家思想的发展在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引起了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儒家和道家的兴起,墨家逐渐式微。
不过,墨家的兼爱思想和理念仍然延续至今,为人们所传颂和传承。
四、法家1. 法家思想的特点法家主张法治,强调法治的严密和统一,提倡以法治国、以法治家,倡导严格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主张实利主义,重视效率和实效。
第一单元:孔子—论语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聪明)也。
” 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你懂了吗?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
”2子曰:“过(过:名→动,犯错误)而(转折)不改,是谓过矣!”孔子说:“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错误!”(谓:表判断)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说:“人能够光大道,而不是道能够使人显扬。
”4子曰:“躬自厚(厚:形容词→动,严格要求)而薄责于人,则远(形容词→动,远离) 孔子说:“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
” 怨矣!”5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通毋,不要)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形容词→动, 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
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快速完成)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
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宾语前置)?” 孔子说:“做人却没有信用,我不知道他怎么可以(是根本不可以的)。
就像大车没有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前端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7子曰:“岁寒,然后(这样以后)知松柏之后彫diao(通凋)也。
”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动词,停止)昼夜!”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 9子曰:“饭(名→动,吃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 孔子说:“吃粗粝的饭食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其中也有乐趣啊。
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 我如浮云。
”来说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
”10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孔子说:“富和贵,这是人想得到的东西;可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富贵,君子不会接受;贫和贱,这是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先秦诸子选读》(选修)背诵内容1.第一单元《论语》选读i.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ii.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iii.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iv.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v.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vi.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vii.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viii.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ix.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x.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xi.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i.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ii.六、有教无类iii.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iv.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第二单元《孟子》选读i.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ii.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iii.五、人和iv.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v.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vi.2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vii.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viii.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ix.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i.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
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
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
《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
)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二、背景介绍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
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
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的最终被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
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孔子就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确立了自己“仁”“礼”的学术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在开办教育的过程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后来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这些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论语》。
三、知识点总结《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论语·微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天下有正道,我孔丘就不会同你们一道从事变革了。
孔子热心救世,遭到不少隐士泼来的凉水,像选文中的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等。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2、鸟兽不可与同群,无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4、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论。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5、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二.当仁,不让于师1、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2、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4、当仁不让于师5、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克己复礼为仁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7、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3、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4、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5、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6、见义不为,无勇也。
六.有教无类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重点字汇:问津.辟.人之士遇丈人..,子路行以告..,以杖荷蓧.明日二、当仁,不让于师重点字汇:夫子矢.之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点字汇: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重点字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饭疏食...饮水.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义之与比.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重点字汇:河内凶.弃甲曳兵.而走.直.不百步耳数罟..不入洿池五、人和重点字汇: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我由未免为乡人也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重点字汇:今日病.矣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贫贱不能移.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重点字汇: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旷.安宅而弗居第三单元《荀子》选读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重点字汇:小人错.其在己者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星队.、木鸣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楛.耕伤稼政令不明,举错..不理其说甚尔.,其灾..不时,本事甚惨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重点字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一、无端崖之辞重点字汇:期年..不得鱼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饰小说以干.县令二、鹏之徙于南冥重点字汇:怒.而飞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此小大之辩.也辩.乎荣辱之境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我犹尸.之瞽者无以与乎文章..天而不溺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之观大浸稽三、东海之大乐重点字汇: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四、尊生重点字汇: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以为舟则沈.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五、恶乎往而不可重点字汇:颐.隐于齐.,肩高于顶浸假..此..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古之所谓县.解也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第六单元《墨子》选读一、兼爱重点字汇: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富必侮贫,贵必敖.贱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三、尚贤重点字汇:今上举义不辟.贫贱以官服事,以劳殿.赏举公义,辟.私怨莫不敬惧而施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一、郑人有且买履者重点字汇:卜子妻写.弊裤也先王之言,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举烛,非书.意也先以其女妻.胡君。
《先秦诸子选读》(选修)背诵内容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
六、有教无类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
”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人和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
故终无难矣。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
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