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概说
- 格式:ppt
- 大小:321.50 KB
- 文档页数:12
先秦诸子选读(概说)一、概说1、形成时间:春秋战国2、名称:各学派的代表或著作,统称“先秦诸子”3、成因:春秋战国时期需要人才,新士人可以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发表言语,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代表,于是出现了不同的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4、主要流派:儒家、墨家、道家法家5、形成局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6、结果:留下一批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二、主要人物、著作儒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子、孟子、荀子,代表性的著作是《论语》、《孟子》、《荀子》。
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代表著作是《墨子》。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代表性的著作有《老子》《道德经》、《庄子》。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代表性著作有《韩非子》等。
三、主要思想、主张:儒家:孔子=礼、仁、中庸孟子=性善、民本、仁政墨家:兼爱、兼相爱(尚贤、尚同、非攻、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道家:道庄子:以道为师、随顺造化四、著作特点:《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3、理解文章的深刻道理和做人的准则。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目标1、2、3。
难点:目标3。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1、理清学习障碍:(见《完全解读》P14)•1)、拼音•2)、通假字……..2、背诵课文二、导入:1)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世称孔子,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2)《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3)《论语》中所讨论的问题,大多数是关于现实生活和伦理道德范畴的。
石泉中学课时教案鼓励。
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导入新课。
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学派出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盛局面,留下了一批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通常把当时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称为“先秦诸子”。
本册选修课本选择儒、墨、道、法4家共七子的著作,分为七个单元。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要点:1、儒家是由孔子开创。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2、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
《墨子》3、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庄子》4、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韩非子》5、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讨论:通过讨论学习,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各家学说并非泾渭分明,壁垒森严,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对后世的影响也是这样,后世的文人学者,以至帝王,均兼收各家之长,并非只囿于一家言论。
讨论陶渊明、王羲之等人言行,可以看出他们分别受哪家思想影响较大,又兼有哪家思想。
语录体的特点:《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板书:1、儒家是由孔子开创。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2、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
《墨子》3、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整理)先秦诸子选文概述(最终版)第一篇:(整理)先秦诸子选文概述(最终版)概述设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设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的教育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
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他们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开设《先秦诸子论著选读》课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ζ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
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ζ先秦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自处处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养方面的大师。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ζ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的洞察。
他们或者教人以种种智慧的、积极的方式因应社会人生问题,或者启发人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
这些睿智的思考现在看来仍然富有引导和启示意义。
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