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和存在的问题教学文案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范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腰痛、下肢麻木等症状。
对于这类疑难病例,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探讨,并结合具体的病例分析,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我们来了解一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概念。
腰椎间盘是连接相邻腰椎的软骨结构,起到缓冲作用。
当间盘受到损伤或磨损时,内部的凝胶状物质会向外溢出,压迫周围的神经根,导致疼痛和其他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遗传、劳累、姿势不良等。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疑难病例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病因分析针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病因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可能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运动方式等也可能与疾病有关。
通过对病因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为患者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病情评估针对患者的病情,我们需要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包括疼痛程度、部位、性质、放射范围等;肌力、感觉、反射等神经系统功能的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通过对病情的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三、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我们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面。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力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四、护理措施除了治疗方案外,护理措施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休息与活动: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适当的活动可以帮助恢复肌肉力量,缓解疼痛。
2. 饮食调理: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保证营养均衡,增加钙、磷等矿物质的摄入,有助于骨骼健康。
腰椎间盘突出教案教案标题:腰椎间盘突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义、症状和原因。
2. 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和保护方法。
3. 学习相关的锻炼和物理疗法,以减轻疼痛和促进康复。
教案步骤:引入:1. 通过展示一张腰椎间盘突出的解剖图,引起学生对该问题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了解腰椎间盘突出吗?有哪些症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知识讲解:1. 通过讲解,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义、症状和原因。
2. 解释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导致的疼痛和影响日常生活的情况。
预防和保护方法:1. 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方法,如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等。
2. 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的保护方法,如避免提重物、使用正确的姿势扭转身体等。
锻炼和物理疗法:1. 介绍适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锻炼方法,如腹肌锻炼、背肌加强等。
2. 解释物理疗法的作用和效果,如热敷、冷敷、按摩等。
案例分析:1. 提供一个腰椎间盘突出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该患者的症状和可能的原因。
2. 学生讨论并提出适合该患者的预防、保护、锻炼和物理疗法建议。
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性和预防措施。
2.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保护腰椎健康。
教学评估:1. 准备一份小测验,测试学生对腰椎间盘突出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的参与程度和提出的建议是否合理。
教学资源:1. 腰椎间盘突出的解剖图。
2. 相关的书籍、文章或视频资料。
3. 小测验的题目和答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自主学习,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知识和康复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保护腰椎健康的经验和建议。
一、教案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教学查房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原则和康复护理措施。
3. 提高临床医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能力。
教学对象:住院医师、主治医师、护士等相关人员教学方法:病例分析、专题讲座、互动讨论、实地查房二、教学内容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及病因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如退行性变、外伤等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临床症状,如腰痛、下肢放射痛等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典型症状,如麻木、无力等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法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诊断方法,如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强调诊断过程中需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原则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原则,如保守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和手术治疗分析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措施,如床位休息、佩戴腰围等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锻炼方法,如腰背肌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三、教学过程1. 病例导入:选取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引导学员分析病例特点,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2. 专题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 互动讨论: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临床经验,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策略及康复护理措施。
4. 实地查房:带领学员赴临床一线,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情,指导学员进行临床操作和护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员在讲座、讨论和查房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病例分析:评估学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的分析能力,包括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提出。
3. 实地查房:评估学员在查房过程中的观察能力、操作技能和护理水平。
4. 课后问卷调查:收集学员对本次教学查房的评价和建议,以持续改进教学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康复治疗前言腰痛对于人们健康和生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经调查表明在工业化国家中,53%的轻体力劳动者和64%的重体力劳动者有过明显的腰痛病史。
有史以来,人类一直未能摆脱腰痛的困扰。
人类关于腰腿痛的记载已有几千年,在圣经和希波克拉底的著作中都可见到对于腰痛的描述。
但是直到1934年,经科学解释,认为椎间盘髓核的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是导致腰腿痛的病因。
最初人们对这种观点持怀疑态度,但随后便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进入了所谓的“椎间盘王朝”时代。
在那个时代,腰椎间盘突出症甚至已成为坐骨神经痛或腰腿痛的同义词,错误地认为所有的腰腿痛都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
但遗憾的是,对于腰痛,从基础到临床,从诊断到治疗,都存在众多的争议和待明确的问题。
但是随着腰椎手术治疗数量的不断增加,手术失败的例数也在增加,以至于出现了一个新的疾病症候群——腰椎手术失败综合症。
在现今的脊柱外科专著中,都对腰椎手术失败综合症列有独立的一章加以讨论,可见其重视的程度,也说明这个问题出现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通过对腰椎手术失败综合症原因的分析,人们发现排列在第一位的是诊断错误,第二位的是不恰当的手术病人选择,也就是说对不适宜手术的病人选择了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腰腿痛或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病因,已成为普通的常识被医生和广大市民所认识,但它不是引起腰腿痛的唯一原因。
在成年人中,80%的人都曾经历过明显的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腰腿痛,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仅为1%。
CT或MRI检查发现正常人群中约1/3有椎间盘突出,但无任何临床表现,而明确有腰椎间盘突出的人群中的1/3腰痛的原因并非是椎间盘突出。
把腰腿痛等同于腰椎间盘突出,把腰椎间盘突出等同于手术是一个非常可怕的错误概念。
在国内,脊柱外科的业内专家们也普遍认为该病被诊断扩大化、手术治疗扩大化,这也是许多病人治疗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即便是符合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都存在一定的失败率。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能力目标: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和康复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健康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2. 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教学难点:1. 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和康复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腰椎间盘突出有哪些症状吗?二、新课讲解1.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 阐述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如长期不良姿势、外伤、过度劳累等。
2. 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 腰痛、下肢放射痛、活动受限、肌肉萎缩等症状。
3. 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方法- 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
4.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历,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治疗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病历,提出疑问。
四、实践操作1. 教师演示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方法,如腰椎牵引、按摩、理疗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掌握康复方法。
五、总结1. 教师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教学内容,强调预防和康复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对康复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范文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这个病可真是让人痛不欲生,有时候连走路都成了一种煎熬。
那么,面对这样的疾病,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护理呢?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经验和心得吧。
我们要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这个病的主要症状就是腰疼,有时候还会伴随着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
这些症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但是如果你有类似的症状,那么一定要及时就医哦。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其实,这个病的治疗方式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说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不过,我觉得最好的方法还是预防为主。
平时要多注意锻炼身体,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就算你平时再怎么注意锻炼,也难免会有一天突然出现腰疼的情况。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正确的护理方法了。
要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弯腰或者坐着。
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
腰椎间盘突出症虽然让人痛苦不堪,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护理方法,就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让生活重新变得美好起来。
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哦!
希望我的经验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或者建议,欢迎随时留言告诉我哦!让我们一起努力,战胜这个可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吧!。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治疗的几个问题及对策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突出并压迫或刺激脊髓神经根或脊神经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腰痛、下肢放射痛、肌力下降等症状。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下面将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几个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一、疾病诊断问题1.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多样,包括腰痛、下肢疼痛、肌肉麻木等症状。
这些症状也与其他腰椎病变或神经系统疾病相似,如腰肌劳损、腰椎管狭窄等。
在临床上如何准确地进行诊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策: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询问患者的腰痛发生时间、放射痛方位、症状的加重或减轻因素等,结合疾病的病程和家族病史。
体格检查应包括观察患者腰椎弯曲和直立位姿势,检查患者的下肢神经根反射,如伸膝反射、跟腱反射等。
必要时可以辅助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2. 影像学检查的选择:影像学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选择何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时,我们面临着选择难题,如CT、MRI、X线等。
对策: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腰痛和神经根受压症状,建议首选MRI检查,因为MRI能够明确显示脊髓、脑脊液、间盘及周围结构的情况。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对金属植入物患者或对MRI不耐受的患者,则可以选择CT检查。
二、治疗问题1. 保守治疗的疗效问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理疗、药物治疗等。
保守治疗的疗效在不同患者中存在差异,有些患者病情仍然没有明显好转。
对策:保守治疗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较轻的患者,患者应遵守正确的卧床休息和体位,避免剧烈运动和过重劳累。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消炎镇痛药物,但应避免滥用。
理疗包括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旨在改善患者的腰肌力量和肌肉活动度,促进椎间盘退变的恢复。
2. 手术治疗的选择问题:对于不适合保守治疗或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完整word)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教案 Word 文档 (3) 科室骨二科教师姓名周杰技术职务护师课程名称腰腿痛
教材
外科护理学
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内容第四十七章第二节
学时
1
授课对象
临床护理实习生
教学日期
主要内容(按教学大纲要求)
一、腰腿痛概述及腰椎解剖概要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处理原则
三、腰椎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锻炼
四、腰椎管狭窄症定义及临床表现
五、小结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临床表现.
2、能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症的异同点
3、能知道病人合理佩戴腰围
4、能指导腰椎手术后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及下床
重点难点
重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临床表现及腰椎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难点: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护理
主要教学媒体多媒体+腰椎解剖模型
主要外语词汇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syndromes,LSSS)
有关本课题的新进展
理疗在颈肩腰腿痛疾病中的应用
参考资料
《外科护理学》,李乐之、陆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护理学实践与学习指导》,李乐之、陆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系统解剖学》,柏树令、应大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护士“三基”自测—外科护理学分册》,喻姣花,人民军医出版社。
腰椎间盘突出症教学查房教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
放射痛和肌肉无力等症状。
为了让医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该病的诊
断和治疗,教师应该安排一些相关的教学查房。
一、病史询问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首先需要询问病史。
教师可以向学生
讲解如何询问病史,包括询问疼痛部位、程度、性质和放射痛等情况。
二、体格检查
在体格检查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如何检查腰椎的活动度、肌
力和感觉,以及进行巴氏测试等。
三、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包括X线、磁共振成像(MRI)、CT等,教师可以介绍这些检查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如何解读检查结果。
四、治疗
教师应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行重点讲解。
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重点介绍哪种治疗方法最适合不同类型的患者。
五、预防和康复
最后,教师应该向学生们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和康复,包括如何改善姿势、锻炼腹肌和背肌等,让学生们了解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教学查房安排相关内容,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该病症的诊断和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1764年Contugno首先描述腰椎间盘脱出症的综合症状;1896年Kocher发现因外伤所致的一例腰椎间盘脱出症;1911年Middleton和Teacher报告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根而致死一例;同年Good-Thwait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坐骨神经痛的关系;1928-1929年Schmorl等提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与腰椎间盘突出有关;1934年Mixter和Barr报告于手术切除脱出的腰椎间盘获得成功。
【定义】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等一系列神经症状,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 )。
【病因】1. 生理性退变因素正常的椎间盘富有弹性和韧性,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一般认为人在20岁以后,椎间盘即开始退变。
2. 外伤因素外伤是引起纤维环破裂的主要诱因。
若腰椎间盘突然受到挤压或扭曲,造成髓核压力增高,可使髓核从纤维环的裂隙突出到椎管内。
【病理分型】1. 根据髓核的病理阶段分为三期:(1) 突出前期:髓核变成碎块状物或瘢痕样的结缔组织,纤维环变薄或产生裂隙。
(2) 突出期:髓核从纤维环薄弱处或裂隙处突出。
(3) 突出晚期:椎间盘和邻近结缔组织发生一系列继发性病理改变,如:椎间盘突出物钙化;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神经根损害变性;黄韧带肥厚;关节突间关节增生;椎管狭窄。
2. 根据髓核突出的形态分为三型:(1) 凸起型:纤维环内部破裂,外层因为髓核压力而凸起。
(2) 破裂型:纤维环全层破裂,髓核或破碎的纤维环移入椎管。
(3) 游离型:突出物移到椎管中,甚至破入硬膜囊内。
3.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五型: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为前方、后方、侧方、四周、椎体内突出等,以后方突出多见。
后方突出又分为旁侧型和中央型。
【临床表现】I. 症状1. 前驱症状(1) 急性腰痛:往往由轻微的动作所诱发。
经过卧床休息或服些止痛药物,可自愈。
(2) 腰背痛反复发作:提示椎间盘退变合并椎间关节不稳或后关节过伸。
(3) 慢性持续性腰痛:反复发作的急性腰痛病史,逐渐转成持续性腰痛。
(4) 颈腰综合征:颈部疼痛可以放射到枕部、双肩,且可向上肢、胸部放射。
2. 腰背痛疼痛主要在下腰背部或腰骶部,因为椎间盘突出时,刺激了外层纤维环及后纵韧带中的椎窦神经纤维。
3. 下肢放射性疼痛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腰4、5和腰5骶1椎间隙,所以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
中央型的突出常引起双侧坐骨神经痛。
咳嗽、喷嚏及大小便时下肢放射痛加重。
4. 麻木及感觉异常5. 肌肉瘫痪神经根缺血缺氧变性而出现神经麻痹、肌肉瘫痪。
6. 间歇性跛行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的充血、水肿,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充血,加重了神经根的压迫而出现间歇性跛行及疼痛。
7. 脊柱姿势改变侧弯能使神经根松弛,减轻疼痛。
如果突出物在神经根前外侧时,脊柱则凸向患侧;突出物在神经根内侧时,脊柱则凸向健侧。
8. 马尾综合征中央型腰椎间隙突出症,当突然巨大突出时,常压迫突出平面以下的马尾神经。
早期表现为双侧严重坐骨神经痛,会阴部麻木、排便、排尿无力。
在女性患者可有假性尿失禁,男性患者则表现为阳萎。
II. 体征1. 步态:身体前倾而臀部凸向一侧,且表现为跛行。
2. 脊柱运动受限:疼痛限制了脊柱的活动。
3. 压痛点:椎旁可有明显的压痛点,疼痛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亦称放射性压痛。
4. 下肢肌肉萎缩:可因废用性萎缩,或由于神经根受压所致。
5. 腱反射改变:膝腱和跟腱反射出现减弱、消失和亢进。
6. 特殊体征(1) 直腿抬高试验:腰部及小腿外侧有放射性疼痛为阳性。
(2) Laseque征:腰腿部有放射性疼痛或肌肉痉挛为阳性。
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伸膝时使敏感的坐骨神经遭受刺激牵拉之故。
(3)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又称Bragard征,当健肢被动直腿抬高时,患肢坐骨神经分布区出现疼痛为阳性。
本试验目的主要是除外肌原性因素对直腿试验的影响。
(4) 肌神经牵拉试验:当髋关节处于过伸位时,大腿前侧沿肌神经分布区出现牵拉放射疼痛为阳性。
(5) 仰卧挺腹试验:当挺腹而出现腰及下肢放射性疼痛或挺腹的同时屏气咳嗽而出现腰及下肢疼痛为阳性。
(6) 压颈试验:检查者用拇指和食指压迫颈静脉持续约1-3分钟,使椎管内压增高,腰及下肢出现疼痛时为阳性。
(7) 屈颈试验:当颈部逐渐屈曲致颏部抵到胸部,腰及下肢出现放射性疼痛。
【影像学检查】1. 腰椎平片(1) 腰椎前后位片:多显示腰椎侧弯征,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骨刺增生。
(2) 腰椎斜位片:主要用于除外下腰椎椎弓断裂及腰骶(或骶髂)关节病变。
而单纯椎间盘突出症者多无特殊所见。
X线检查由于不能显示脊柱的非骨性结构,如椎间盘、韧带、脑脊液(CSF)和脊髓等,因此对诊断椎间盘突出的价值极为有限,由于其价廉,技术要求低,可用于椎间盘突出症的筛选和鉴别。
2.脊髓造影诊断椎间盘突出最先应用的一种特殊检查,可以较准确显示椎间盘突出部位、数目及神经根受压情况。
由于造影为侵入性方法,患者须承受痛苦,部分病人碘过敏,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自CT扫描、核磁共振及数字减影技术应用以来,临床应用大量减少。
3.CT自70年代CT问世以来,由于它以检查方便、组织密度分辩力高、图像清晰、无侵入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然而,CT只能作横断面扫描,观察椎间盘病变所需的矢状面只能通过图像重建获得。
另外,CT对软组织密度的分辩力仍显不足,无法正确区别椎间盘的解剖成分。
4.MRI随着MRI技术发展,使椎间盘病变的检查进入了真正三维空间图像时代。
MRI不仅可以行横断面扫描,而且可以行矢状面、冠状面扫描,利用MRI的不同扫描序列还能反映不同组织的信号特征,提高了对椎间盘病变、术后复发、纤维化、瘢痕组织的分辩能力,可清楚地显示出突出髓核的形状及对硬膜囊、神经根的压迫情况。
在矢状位图像中,可发现多发的椎间盘突出。
5.腰部热象图热象图是一种无损伤的诊断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其提供记录体表的红外线散射图象。
在腰椎间盘突出时,正常冷区红外线散射增高。
6.同位素骨扫描同位素骨扫描不能用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但在鉴别诊断骨肿瘤,强直性炎柱炎和椎间盘炎是很有意义的。
【诊断标准】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临床症状或体征即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是: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②在腰4-5或腰5骶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X线片可见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定位诊断】病史的了解与细致的体检不仅能作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而且能基本上作出定位诊断。
这主要根据不同神经根在受突出椎间盘组织压迫下产生特有症状和体征。
不同部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椎间盘突出部位腰3-4 腰4-5 腰5骶1受累神经腰4神经根腰5神经根骶1神经根疼痛部位骶髂部、髋部、大腿前外侧、小腿前侧骶髂部、髋部、大腿和小腿后外侧骶髂部、髋部、大腿、小腿及足跟外侧麻木部位小腿前内侧小腿外侧或足背、包括母趾小腿及足外侧包括外侧三足趾,偶有足跖屈及屈母无力肌力改变伸膝无力母趾背伸无力无力反射改变膝反射减弱或消失无改变踝反射减弱或消失【鉴别诊断】1.腰肌劳损和棘上、棘间韧带损伤病变部位局限性压痛,活动后好转,遇热减轻,受冷加重,很少出现放射性坐骨神经痛,局部封闭效果较好,如有怀疑,通过影像学检查可确诊。
2.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疼痛主要在腰部,检查可见骶棘肌痉挛,第3腰椎横突尖压痛,无坐骨神经损害征象。
局部封闭有很好的近期效果。
3.腰椎后关节紊乱当椎后关节后的关系不正常时,可因滑膜嵌顿产生疼痛。
此种疼痛多发生于棘突旁,可有向同侧臀部或大腿后放射,一般不超过膝,且不伴有感觉、肌力减退及反射消失等神经根受损之体征。
4.椎弓根狭部不连与脊椎滑脱症二者均可能出现下腰痛,脊椎滑脱程度较重时,还可发生神经根症状,且常诱发椎间盘退变。
腰骶部X线斜位片可证实椎弓根骨折;侧位片可了解有无椎体滑脱。
5.腰椎管狭窄症间歇性跛行是最突出的症状,患者主诉多而体征少为特点。
脊髓碘油造影和CT、MRI等特殊检查可进一步确诊。
6.腰椎结核腰椎结核有结核病的全身反应,腰痛较剧,X线片上可见椎体或椎弓根的破坏。
CT扫描对X线片不能显示的椎体早期局限性结核病灶有独特作用。
7.椎体转移瘤疼痛加剧,夜间加重,患者体质衰弱,可查到原发肿瘤。
X线平片可见椎体溶骨性破坏。
8.脊膜瘤及马尾神经瘤为慢性进行性疾患,无间歇好转或自愈现象,常有大小便失禁。
脑脊液蛋白增高,奎氏试验显示梗阻。
脊髓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
9.梨状肌综合征以臀部和下肢痛为主要表现,症状出现或加重常与活动有关,休息即明显缓解。
体检可见臀肌萎缩,臀部深压痛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神经的定位体征多不太明确。
髋关节外展、外旋位抗阻力时可诱发症状,此点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时较少见。
【治疗】1. 非手术治疗(1) 卧硬板床休息。
(2) 手法治疗:包括牵引、推拿、按摩、旋转复位、理疗等。
(3) 局部封闭、骶管封闭疗法:对以疼痛为主较好。
(4) 药物治疗: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的应用可消除炎性水肿,缓解症状。
2. 手术治疗2.1 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传统的椎间盘摘除术手术方法选择有开窗法、半椎板及全椎板切除等,主要取决于病变情况及施术者的熟练程度。
开窗法软组织分离少、骨质切除局限、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小,大多数椎间盘突出可采用此法。
椎间盘突出合并明显退行性变,需较广泛探查或减压者可采用半椎板切除术。
同一间隙双突出,或中央型突出粘连较紧密不易从一侧摘除,合并脊柱明显退行性改变或合并中央型椎间盘狭窄需要双侧探查及减压者,可采用全椎板切除。
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应根据椎管狭窄情况做充分的减压。
手术适应证为:①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症状较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②神经损伤症状明显、广泛,甚至继续恶化,疑有椎间盘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
③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有大小便功能障碍者。
④合并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者。
2.2 人工假体置换术自1962年Nachemson在退变椎间盘的髓核内注入硅胶,1966年Fernstrom人体内置入不锈钢球作为人工椎间盘的研究已走过了40多年发展历史,人工椎间盘的设计种类已有20多种。
目前根据假体可分为:2.2.1 人工髓核置换术(Artificial nucleus pulpose replacement) 常见的类型有金属型和有机弹性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