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物产展示会
- 格式:docx
- 大小:21.67 KB
- 文档页数:3
《家乡的物产多又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家乡的物产,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感。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的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物产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家乡的物产。
2. 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家乡的物产资料,图片等。
2. 准备小组合作讨论的卡片。
3. 准备展示家乡物产的展板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让学生认识到物品的来源,从而引出课题《家乡的物产多又多》。
2. 教学新课:让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家乡物产资料,介绍家乡的物产特点。
3. 小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家乡的物产,并完成小组合作讨论卡片。
4. 展示分享: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家乡物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感。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和思考家乡的物产,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7. 板书设计:板书课题《家乡的物产多又多》,并在旁边标注家乡物产的特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利用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通过展示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家乡的物产,了解其特点。
2. 讨论法:小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3. 分享法: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增进彼此的了解。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学生对家乡物产的认识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家乡物产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家乡的物产。
2. 邀请家乡的农民或企业家来校讲座,介绍家乡物产的生产和加工过程。
家乡特产活动方案1. 活动目的
- 宣传推广家乡特色农产品,提高知名度
- 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
- 丰富当地文化生活,展示家乡风情
2. 活动时间和地点
- 时间:20XX年X月X日-X月X日
- 地点:××县××广场
3. 主办单位
- ××县人民政府
- ××县农业农村局
4. 活动内容
- 特产展销会
设置展位,展示各乡镇特色农产品,现场销售 - 农家乐体验
搭建农家乐体验区,游客可体验农事活动
- 美食街区
汇聚家乡风味小吃,现场制作现卖
- 民俗表演
安排当地民俗歌舞表演、手工艺展示等
5. 宣传推广
- 制作宣传海报、视频,在当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播放 - 发放优惠券,吸引消费者前来参与
- 举办有奖问答活动,增加互动性
6. 活动保障
- 成立活动组织委员会,协调各方资源
- 落实交通、安全、卫生等各项保障措施
- 评估总结,为下一届活动做好铺垫。
家乡特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准备阶段(一)家乡特产大搜查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特产和什么叫特产。
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什么物产才算是特产,同学之间了解各个地方的特产有那些。
教具:视频、录象。
教学过程:1、内容导入:放映一些特产的录象(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提问:(1)你喜欢哪那些特产,为什么?(个别提问)部分学生讲完后, 试问学生:你知道它们的产地在那里吗?(提问)师讲: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产.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广西北海的珍珠,云南周城镇的扎染,吉林长白山的人参,福建武夷山的铁,观音茶,浙江金华的火腿等,都是我国各地著名的特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都有自己家乡的特产。
(2)老师提问:像很多地方都生产大米,为什么说我们家乡的海鲜是特产呢?(激发学生)3、你想调查家乡的什么特产?根据意愿学生自由分组并选出组长.4、组长组织围绕本组要研究的特产确定本组要研究的子课题。
5、各小组汇报要研究的子课题,集体讨论。
6、根据子课题,组长进行合理分工、布置调查任务.7、引导学生搜索家乡特产。
8、课堂小结。
二、实施阶段(二)了解家乡的特产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特产.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家乡的特产与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者经济发展有什么直接的联系.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特产与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者经济发展的直接联系。
教学过程:1、同学们,我们在大连生活学习这么多年,你知道我们家乡的特产是什么吗?2、现在哪位同学能够把你所了解的情况说给大家同学听呢?3、同学自由发言。
4、家乡特产资料收集、汇总与整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5、老师总结:其实,特产出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经济发展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
6、布置实践要求:(1)要求学生参观特产生产场地,或访问专业人士,了解家乡特产的生产和制作过程。
并向大家介绍家乡特产的生产和制作流程, 以及技巧.(2)讲一段关于“大连”的由来。
(3)提问学生:同学们,你家乡的特产是不是也有这样动人的故事呢?搜索有关的故事传说与诗歌跟大家一起分享吧.三、展示与总结阶段(三)我为家乡特产作宣传教学内容:为家乡特产作宣传;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怎样宣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过程: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我为家乡特产作宣传",同学们,你们在调查中,你发现家乡的特产是不是有需要改进(改良)的地方?2、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准备展示3、我为家乡特产作宣传:如果你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家乡,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家乡的特产,你怎样为家乡特产作宣传?(讨论)(1)、为家乡特产设计商标和广告语(2)、创作赞美家乡特产的文章和诗歌(3)、制作并播发介绍家乡特产的小影片或广告片4、老师总结:(4)举行家乡特产展示会(5)在学校或到社区宣传自己家乡的特产5、全课总结:请和你的小组同学展示你的创意设计,并说说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活动教案家乡物产养育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物产,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物产的探究兴趣,提高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育学生珍惜家乡物产,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农作物:介绍家乡的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 家乡的特色农产品:介绍家乡的特色农产品,如茶叶、水果、蔬菜等,以及它们的种植技术和营养价值。
3. 家乡的畜牧业:介绍家乡的畜牧业发展情况,如养猪、养鸡、养鱼等,以及它们的养殖技术和产品特点。
4. 家乡的渔业:介绍家乡的渔业发展情况,如养鱼、捕鱼等,以及它们的养殖技术和产品特点。
5. 家乡的美食:介绍家乡的特色美食,如小吃、糕点等,以及它们的制作方法和口味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农作物、特色农产品、畜牧业和渔业,以及家乡的美食。
2.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的生长过程、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和制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家乡的农作物、特色农产品、畜牧业和渔业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自己家乡的物产,准备相关的图片、故事等分享给同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农作物、特色农产品、畜牧业和渔业,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物产,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和制作方法。
3. 展示:每组学生选择一种家乡物产,通过图片、故事、实物等形式,向大家展示家乡物产的特点和魅力。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教育学生珍惜家乡物产,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5. 拓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种植家乡的农作物、制作家乡的特色美食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乡物产的认知程度。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1.《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材分析《我爱家乡山和水》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主题。
爱国主义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
本课的学习内容正是以家乡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背景,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和文化生活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教材中安排了三个主题活动:1.说说我的家乡。
2.画画我的家乡。
3.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
编者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从议别人的家乡到说自己的家乡,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通过充分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小学生活,在各方面都有了进步。
与一年级相比,他们参加的集体活动、接触的人更多,对周围的事物有更多的兴趣。
根据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家庭、学校之外的地方,因而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
但是,二年级的学生毕竟年龄还小,好动、自制力较差,教学应尽可能趣味化,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因此,在本课的设计卜,我紧扣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挖掘课内外的可用资源,通过创设牛活中有趣的活动情境,捕捉鲜活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爱上家乡的山和水。
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课前指导课前调查时,我发现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是支离破碎的、模糊的,为了让学生理性地、全方位地了解家乡,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调查的内容,自己与人合作,收集资料、图片,这样就便学生学习的空间得到拓展,已经不局限于教材里提到的知识。
“家乡”这个词在他们脑海已经不是“模糊”的,而是清晰的、鲜活生动的。
同学们通过自己收集资料,体现了对学习的自主性。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
2.了解家乡的物产,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
3.培养收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在祖国的东部,黄海之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一起来看。
播放视频这是哪里?是的,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家乡,板书:家乡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
板书:物产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那家乡的物产又是如何养育我们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家乡物产养育我。
二、活动一:寻找家乡物产课前,我们去寻找了家乡的物产,出示课件:寻找家乡物产谁来说说,你都找到哪些?出示课件:很多家乡物产图片我们家乡的物产真是丰富多样,板书:丰富多样我们选择几种最具代表性的了解一下。
出示:梭子蟹、渔网、西施舌谁能根据自己的了解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呦。
相传,西施与朋友在逃生的路上失散了,她怕自己因为孤单一人而招致不幸,于是故意咬断了自己的舌头吐于河中。
舌头恰巧落在一只正张开着壳的河蚌中,西施的舌头竟然在蚌体内存活了,并由河中进入大海,成为今天的西施舌。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发现我们家乡的物产不仅丰富多样,还富有特色呢。
板书:富有特色三、活动二:展示家乡物产我们家乡的物产有很多很多,这几种不过是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家乡物产的大门。
作为家乡的小主人,我觉得咱们应该了解更多的家乡物产。
那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小活动展示家乡物产。
出示课件:展示家乡物产我们都赶过安东卫大集,知道集市上的东西最齐全了。
那集市上卖东西的人都是怎样介绍自己的产品的?谁来模仿一下?好,请你来。
示范;卖豆腐喽,刚出锅的热豆腐,又鲜又嫩。
他学的像不像?学得真像,你介绍的豆腐是什么样的?同学们,想不想也像他那样介绍一下家乡的物产呢?现在请每个小组从这些家乡物产中挑选一种,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手中的物产有什么特点,然后商量商量你们怎样才能把它卖出去?可以根据老师发给你们的提示单来讨论。
介绍家乡的一种物产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有许多好吃的。
比如:毛竹、竹笋、辣椒、花椒、土豆、土豆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土豆。
土豆是我们家乡的特产之一,它全身都是宝,吃法多种多样,可以炒、炸、煮、蒸、烧……不管哪种做法,味道都很不错。
但
是我最喜欢吃的还是炒土豆丝了。
春天,土豆刚刚发芽,它是由绿色变成淡黄,再慢慢地变成黄褐色。
这时,我们就可以把它摘下来炒了。
首先把它放进锅里,倒上油,再放进一些生姜和花椒,等炸出香味后,再把它倒进锅里继续炒。
炒着炒着,土豆就熟了。
这时你会发现土豆丝中夹杂着一些白白的东西——那就是土豆丝中的丝——那是土豆丝中
的淀粉。
这时再把土豆捞出来放入盆中,倒上水泡上几分钟后捞出来就可以吃了。
刚出锅的土豆丝又香又脆。
如果你尝一下你就会觉得比原来的更好吃了。
土豆还有一种做法是蒸熟了之后再炒。
先把土豆切成块状放进盘子里;再把它们放到蒸锅上蒸20分钟左右;然后在盘子里
放入一些食用油;再把土豆放进盘子里,盖上盖子蒸15分钟左右;最后出锅开吃。
—— 1 —1 —。
《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学设计一年级品社周丽花【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并为有如此富饶的家乡而自豪,形成初步的建设美好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2、初步养成文明、安全的调查、采访的行为与习惯;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资料和成果。
【教学重点】多渠道收集家乡物产相关资料,广泛知道家乡物产名称,并且能够有序地进行介绍。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条理清晰、浅显易懂地交流资料。
了解家乡物产对经济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家乡的物产图片课件;搜集各地物产的实物、图片及其他相关资料等。
2、学生准备:收集自己喜欢的家乡物产和相关资料;课前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调查、了解、收集家乡物产的实物、文字、照片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家乡物产多又多第一课时一、欣赏家乡物产,导入课题。
1、欣赏家乡物产。
2、畅谈感受,导入课题。
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3、小结:从画面上我们看到了家乡的一些物产,它们有的长在田野里,有的长在大海里,还有的是经过工人叔叔们加工得来的,那我们的家乡都有哪些物产呢?(板书:家乡物产)二、说说家乡的物产,看谁说得多。
1、什么叫家乡的物产?怎样说家乡的物产?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小结:家乡的物产就是我们家乡特有的天然物品和世代家乡人利用智慧和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物品。
大家可以从水果、蔬菜、海产品、工艺品、矿产等种类来说。
2、让学生看课本10—11页,说出我省不同地方的不同物产,引导学生根据物产名称归纳物产种类。
(食品、工艺品、中草药、矿产)。
3、家乡物产大家谈。
(1)小组交流家乡物产资料课前,老师号召大家采用各种调查方法,收集家乡的物产和家乡物产的相关资料,大家一定收集到了很多!赶快把你收集到的和小组成员先交流一下吧!(教师巡视指导,当学生的思路较窄时,师相机点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2)班级交流农产品、海产品。
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展示一下,用你喜欢的方式说给大家听一听,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收集到的?(3)教师补充矿产品和工业产品。
家乡的物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丰富物产,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家乡物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了解家乡物产的种类、特点和用途。
(2)培养学生对家乡物产的热爱之情。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物产的文化内涵。
(2)如何激发学生对家乡物产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展示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家乡物产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家乡的物产,收集相关的实物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介绍家乡美丽风光的视频,引出家乡的话题。
然后提问学生:“我们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还有许多丰富的物产。
你们知道家乡都有哪些物产吗?”(二)讲授新课1、认识家乡的物产(1)教师展示收集到的家乡物产图片,如水果、蔬菜、手工艺品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产的名称。
(2)请学生分享自己提前了解到的家乡物产,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产的特点。
2、家乡物产的特点和用途(1)以一种家乡特产为例,详细介绍其特点,如颜色、形状、味道等。
(2)讲解这种特产的用途,比如食用、药用、装饰等。
(3)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他家乡物产的特点和用途,并派代表进行发言。
3、家乡物产的文化内涵(1)讲述一些与家乡物产相关的传说、故事或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家乡物产背后的文化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物产与家乡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家乡精神。
4、家乡物产的保护和传承(1)分析当前家乡物产面临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传统技艺失传等。
(2)讨论如何保护和传承家乡物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三)课堂活动1、举办家乡物产展示会让学生将自己带来的家乡物产实物或图片展示出来,并向其他同学介绍。
2、制作家乡物产宣传海报分组制作家乡物产宣传海报,突出物产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家乡物产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物产特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和归属感,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活动对象浙教版四年级下册学生活动过程第一步:前期准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先对家乡物产进行了解,比如:1.借助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列出家乡主要的农副产品和工艺品等;2.邀请当地的农民或手工艺人前来客座,讲述家乡的物产特点和相关的制作工艺等;3.利用亲友和学生自身熟悉的资源,组织实地考察,走进田间地头,亲身体验生产过程,了解农民的辛苦和产出的过程。
通过以上方式的了解,让学生对家乡的物产进行初步认知,并对实践活动有更强的参与度。
第二步:展示物品在学校或其他场地,将学生们所了解的家乡主要的农副产品和工艺品制作好,放在展示台上供大家观看。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台上的物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家乡物产的知识,比如:1.针对某种农副产品,介绍种植、收获和制作等过程;2.针对某种工艺品,讲述材料的来源、加工工序和制作方法等;在展示物品的同时,教师可以搭配图文并茂的介绍和解说,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物产的风貌和特点。
第三步:实践体验在学生对家乡物产有一定了解后,再组织学生亲身体验制作过程。
针对家乡不同的农副产品和工艺品,可以相应地制定相应的实践活动,比如:1.制作手工饺子: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揉面、包饺子,并了解饺子的不同种类和制作方法;2.绘制青花瓷:学生可以参观青花瓷博物馆,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和制作工艺,并在指导下尝试绘制青花瓷;3.植物标本制作: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草木,认真观察其特征,并亲手将其制成标本。
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和环节,更好地了解家乡物产的特点和风土人情。
活动效果通过以上具体的实践活动,学生将更加了解家乡物产特点,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和归属感。
家乡的宝物课后反思
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家乡产什么?第二部分是家乡物产展示会。
第一部分呈现了多幅图画和照片,从食品、中草药及矿产等不同角度呈现了我国不同地域的不同物产,旨在让学生知道,家乡的特产可以有不同的种类,并尝试从这些方面寻找,发现家乡的物产。
从教材所能提供的内容有几方面的局限:这些物产多具有典型性,可以以点带面,由典型的物产去理解我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家乡物产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可以激发学生对物产的兴趣,并进一步去了解家乡的愿望。
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些典型的教学素材,方便对教材的分析,我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主要体现在:从学情出发,设置教学内容和情境。
由于学生对什么是物产及相关的物产知识几乎是盲点,所以在让学生感受我国丰富的物产的同时,明确物产的种植和自然生长,天然形成的产品,并由此抽出四条梳理家乡物产的主线。
家乡物产展示会
教学目标:
1.学生乐于去了解家乡的物产,能为家乡丰盛的自然资源感到自豪,产生对自己家乡的心爱之情。
2.学生能选择一定的方式介绍、展示家乡的物产,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学生能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物产,同时感受到每个地方都有例外的物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物产,同时感受到每个地方都有例外的物产。
2.教学难点:学生能体验到家乡物产的丰盛,进而更加心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家乡主要物产的图片、照片、文字资料、特产实物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展示家乡的物产
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什么是物产,课下同学们也对自己的家乡的物产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这节课我们就开一个家乡物产展示会。
2.过渡: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了解自己家乡的物产呢?从哪些方面了解呢?(1)提问:我们看看这些同学有什么好方法?
[出示图片:问问大人从电视中了解]
(2)小结:在家中,我们可以通过问问家里的大人家乡有什么物产,有的时候还可以从电视中看到、或者从广播中听到关于家乡物产的介绍呢!
(3)再看看这写同学,他们走出了家门,都到哪里去找家乡的物产呢?[图片:到田间看看到土特产商店看看]
(4)小结:我们可以走出家门,在征求家乡同意后,到家附近的土特产商店看看,也可以到田里、果园里看看,观察家乡都出产什么农副产品。
3.提问:同学们,老师的家乡在北京,我也带来了一些家乡的物产,来参加你们的展示会了。
你们看,我都带来了什么呢?
(1)提问:看这第一个物产,看上去多么诱人啊,快看看这是什么?听说过吗?[出示图片:烤鸭]
(2)提问:还有一种我的家乡北京的名小吃呢,看看这又是什么?糖葫芦是由一个个又圆又红的山楂果,外面裹上亮晶晶的糖,吃起来酸酸甜甜的,是老少皆宜的北京特产。
[出示图片:糖葫芦]
(3)提问:了出名的食品,北京的工艺品更有特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看过说说你的感受?[出示图片:漆器景泰蓝]
(4)小结:漆器、景泰蓝都是制作工艺很繁复的传统手工艺品,它凝结着我的家乡的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啊。
4.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调查之后,知道自己的家乡都有哪些物产吗?把你带来的家乡物产展示给大家吧!
5.活动:家乡物产展示会[出示图片:家乡物产展示会]
活动要求:
(1)请同学们分组把自己带来的物产向大家做个介绍。
(2)以小组为单位,各个小组布置自己的展台,把家乡的物产进行展览。
(3)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小讲解员”,为其他来参观的同学讲解自己小组的物产。
(4)学生参观。
6.提问:在参观之后,你对什么物产最感兴趣,为什么?
7.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调查、了解,展示了家乡的物产。
我们看得出,家乡的物产真多呀,真是让我们骄慢,让我们自豪,让我们大声的说“我们家乡的物产多又多!
活动二赞一赞我们家乡的物产
1.谈话:同学们,我们看到、摸到、闻到、尝到家乡的这么多物产,你此时此刻自己心情怎么样?想说些什么呀?
2.学生解放发言(赞美家乡,加深学生对家乡物产的体会)教师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保护这些物产。
3.小结: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我们家乡的物产多又多――小小展览会”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我想我们家乡的物产还需要继续开发,继续创造,让我们加倍努力,学好知识,去开发创造出更有价值的家乡物产来。
让我们一起唱起《谁不说俺家乡好》,来赞美我们的家乡吧![播放课件:谁不说俺家乡好]板书设计:家乡的物产多又多
我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