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失踪的鼻子》绘本故事早期阅读PPT课件【幼儿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主题《鼻子的故事》教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主题教材《探索身体的奥秘》中的第四章《认识五官》,详细内容为第三节《鼻子的故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鼻子的结构和功能,认识鼻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鼻子的基本结构,知道鼻子的主要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自己身体感受的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幼儿懂得保护鼻子的重要性,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鼻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 教学重点:鼻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鼻子模型、PPT课件、实物展示(如洋葱、香水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彩颜料、调色盘、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幼儿观察洋葱和香水,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气味,从而引出鼻子的作用。
2. 新课内容:(1)展示鼻子模型,让幼儿观察鼻子的结构。
(2)讲解鼻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鼻毛、鼻腔、鼻孔等。
(3)通过PPT课件,展示鼻子在生活中的作用,如呼吸、嗅气味等。
3. 实践活动:(1)让幼儿用画纸、彩笔描绘鼻子的结构。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纸,让幼儿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题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鼻子的故事》2. 内容:(1)鼻子的结构:鼻毛、鼻腔、鼻孔(2)鼻子的功能:呼吸、嗅气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自己的鼻子。
(2)用自己的话描述鼻子的作用。
2. 答案:(2)例:鼻子可以让我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闻到各种气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鼻子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活动,让家长参与,共同观察和体验鼻子的作用。
(2)组织幼儿参观医院五官科,了解更多关于鼻子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鼻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 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和涂色,加深对鼻子结构的认识。
大班语言教案《逃跑的鼻子》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朗读故事《逃跑的鼻子》;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故事《逃跑的鼻子》;
2.学生课前需要阅读故事《逃跑的鼻子》。
三、教学内容
1. 导入环节
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论家养宠物的经历和喜好。
导入故事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故事阅读
先读故事一遍,让学生通过听故事来理解故事大意。
再通过老师带读或分角色
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3. 问题探讨
1.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2.鼻子为什么逃跑了?
3.故事中的人和鼻子最终怎么样了?
4.你在看故事时有什么感想?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语言练习
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养的宠物的喜好和习惯,并用简单的语言展开描述。
5. 情感教育
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珍视宠物,保护和关爱它们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家养宠物的经历和喜好,并培养了学生
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
同时,也引导学生理解珍视宠物,关注和保护它们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本节课还需再进一步延伸,使学生在情感层面上更加深入理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大班幼儿丢失的鼻子教案反思精品文档大班幼儿丢失的鼻子教案反思第八周胡芮活动目标:1、在鼻子出血时,会用正确的方法自我救护或帮助他人。
2、通过讨论,知道鼻子的作用,了解保护鼻子的方法。
3、遇到问题时,能不慌乱和害怕。
活动准备:1、装有醋、大蒜、花露水、酒的小瓶子各一个。
2、关于鼻子的课件。
活动过程:1、教师念谜语:“左一孔,右一孔,是香是臭它最懂。
”让幼儿猜一猜是我们身上的什么器官,2、小实验:介绍鼻子的用处。
组织幼儿讨论:鼻子有什么用处,闻气味小实验:出示几个小瓶子,让幼儿闻一闻,引导幼儿说出鼻子能闻气味。
呼吸小实验:请幼儿紧闭嘴巴,并用手捏住自己的鼻子。
提问:这样有什么感觉,1 / 7精品文档3、了解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
出示鼻子的课件,让幼儿重点观察剖面图,告诉幼儿在我们的鼻子里有许多毛细血管,如果经常抠鼻子或撞到鼻子,鼻子就很容易出血。
讨论:鼻子出血了怎么办,先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鼻子出血时自己或别人是怎么做的,请受了伤的孩子谈谈自己的感受4、讨论:保护鼻子的方法。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鼻子。
大班健康活动《奇妙的鼻子》活动目标:1、了解鼻子有呼吸和嗅觉两个主要功能,体会它的重要。
2、知道一些保护鼻子的方法。
活动准备:电脑及课件;放有醋、酒、花露水、水的杯子各四个。
活动过程:一、猜谜导入今天,我带了个谜语想要考考你们,听仔细了“左边一个孔,右边一个孔,有它能呼吸,还能闻香臭。
”谁猜到谜底了,你认为是什么,都认为是鼻子呀,恭喜你们答对了~2 / 7精品文档二、观察鼻子的外形欣赏PPT中不同的鼻子1、我这里也有一些鼻子的图片,看了这些鼻子你们有什么发现,那我们小朋友有鼻子吗,在哪里呢,哦,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鼻子。
2、请你们互相看看旁边小朋友的鼻子是什么样子的,说说有什么发现。
有几个鼻孔,刚才我们小朋友还发现鼻子里有鼻毛,鼻毛你们都有吗,三、了解鼻子的功能1、那你觉得鼻毛有什么作用呢,师:鼻毛可以挡住细菌、灰尘,让吸进去的空气变得更加干净、卫生。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故事欣赏《逃跑的鼻子》(四篇)目录:
幼儿园大班故事欣赏《逃跑的鼻子》一
幼儿园大班故事表演《幅壮锦》二
幼儿园大班故事讲述《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三幼儿园大班故事讲述《贝贝的新衣裳》四
- 1 -
幼儿园大班故事欣赏《逃跑的鼻子
》一
【活动目标】
1、知道鼻子逃跑的原因。
2、通过故事知道养成了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第一册第5~12页;挂图“逃跑的鼻子”。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挂图,教师请幼儿观察。
师:请你看看图片中讲了谁的故事?
你发现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了吗?
二、欣赏故事“逃跑的鼻子”。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师:这个小男孩叫什么?他怎么了?
2、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小男孩“长指甲”的鼻子逃跑后的情绪变化。
师:小男孩“长指甲”发现自己的鼻子没有了,心情怎么样?
他是怎么寻找逃跑的鼻子的?
没有鼻子的时候,他是怎( )么出门的?找到鼻子之后呢?
三、再次欣赏故事,讨论鼻子逃跑的原因。
1、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中的故事,教师看着书讲述。
师:我们一起看着书再来看看这个故事,看看“长指甲”平时是怎么对待鼻子的?鼻子有什么感受?
2 / 14。
2024年幼儿园主题《鼻子的故事》教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主题《鼻子的故事》,教材章节为“认识鼻子”。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鼻子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鼻子的认知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能够掌握鼻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保护鼻子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生活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关爱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鼻子的功能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掌握鼻子的基本结构,培养幼儿保护鼻子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鼻子结构图、PPT课件、实物模型。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故事《小猪的鼻子不见了》引起幼儿对鼻子的兴趣。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与鼻子有关的趣事。
2. 讲解与观察(10分钟)(1)展示鼻子的结构图,讲解鼻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让幼儿观察实物模型,加深对鼻子的认识。
3. 实践活动(15分钟)(1)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鼻子?4. 课堂小结(5分钟)(2)强调保护鼻子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用画纸、彩笔描绘鼻子的结构。
(2)邀请幼儿上台展示作品,并分享绘画过程中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鼻子的故事》2. 板书内容:(1)鼻子的基本结构:鼻梁、鼻翼、鼻孔、鼻毛等。
(2)鼻子的功能:呼吸、嗅觉、过滤空气等。
(3)保护鼻子的方法:不挖鼻孔、不用力擤鼻涕、避免接触有害气体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鼻子,并分享给家人。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观察、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对鼻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绘画过程,共同了解鼻子的知识。
幼儿园大班优秀故事教案《逃跑的鼻子》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幽默与智慧。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幼儿要勇敢面对困难,不轻易放弃。
二、教学重点1.故事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2.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故事中角色的情感体验。
2.引导幼儿将故事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逃跑的鼻子》故事动画。
2.故事教案。
3.小礼品:贴纸、糖果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向幼儿介绍故事名称,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害怕的事情?当时是怎么克服的?2.故事讲述(1)教师播放《逃跑的鼻子》故事动画,让幼儿认真观看。
(2)教师根据动画内容,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故事内容: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叫小强,他有一个很大的鼻子。
有一天,小强的鼻子突然跑掉了,他非常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
小强去找医生,医生告诉他:“你的鼻子是害怕才跑掉的,你要勇敢一点,它就会回来的。
”小强听了医生的话,开始勇敢地面对生活。
他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他的鼻子终于回来了。
3.故事讨论(1)教师提问:故事中的小强为什么害怕?他是怎么克服害怕的?(2)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4.情感体验(1)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中的小强,感受他勇敢面对困难的心情。
(2)教师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鼓励幼儿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5.语言表达能力培养(1)教师请幼儿用词语描述故事中的角色和场景。
(2)教师请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教师鼓励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勇敢面对挑战,相信自己。
7.活动延伸(1)教师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讲述《逃跑的鼻子》故事,分享自己的感悟。
(2)教师请家长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鼓励幼儿勇敢面对挑战。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故事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情感体验环节,幼儿能够较好地代入故事角色,感受勇敢面对困难的心情。
大班语言教案《逃跑的鼻子》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故事《逃跑的鼻子》;2.认识故事中的人物和动物,理解他们的行为;3.讲述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4.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场景、情感和细节;5.提高学生的阅读、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听懂并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中发生的事件。
教学准备1.故事《逃跑的鼻子》;2.课件和PPT。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故事老师准备故事道具和图片,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情境。
先让学生看照片并回答问题,导入故事内容:•学生们,你们看到这张照片了吗?这是一张什么照片?•这是一张草原的照片,那么,你们听说过草原上的动物吗?你们最喜欢哪一种草原动物?2. 听故事老师朗读故事《逃跑的鼻子》:从前,在大草原上住着一只野兔和一只长鼻子土拨鼠。
这两只动物非常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玩耍。
一天,野兔看到了一只鹰,他非常害怕,于是他问土拨鼠:“如果那只鹰过来抓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办?”土拨鼠回答道:“哦,我会逃跑,我一定能逃过去。
”野兔不信,于是他提议比赛,看看谁更能逃得快。
他们在一起比赛跑步,发现土拨鼠确实很快,野兔输了。
看到这个结果,野兔非常生气。
这时候,鹰来了,它看到了野兔,开始追赶他,野兔一直跑,但跑不过鹰。
最终,鹰抓住了野兔。
土拨鼠感到非常难过,他寻找野兔的尸体,最终找到了野兔,演讲了一番话,表达了他对野兔的思念,并且决定教大家学会逃跑。
3. 故事理解老师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内容:1.故事中有哪些动物?2.野兔为什么问土拨鼠如何逃跑?3.野兔和土拨鼠比赛谁跑得快?结果怎么样?4.鹰为什么要追赶野兔?5.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土拨鼠做了什么?4. 故事分析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1.故事中的人物和动物是谁?他们的性格和行为特征是怎样的?2.故事中有哪些情节和事件?这些情节和事件有什么寓意和意义?3.故事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5. 口语练习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口语练习:1.从故事中选择一个场景,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2.自己编一个类似的故事,描述主人公和他们的故事情节。
幼儿园主题《鼻子的故事》教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主题教材《身体的大奥秘》中的第三章《头部的秘密》,详细内容为第二节《鼻子的故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鼻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认识保护鼻子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说出鼻子的基本结构,了解鼻子的功能,知道保护鼻子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身体,珍惜健康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鼻子的结构、功能及保护方法。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鼻子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保护鼻子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鼻子结构图、PPT课件、实物(如鼻子模型、纸巾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鼻子的故事,引发幼儿对鼻子的兴趣。
2. 讲解:展示鼻子结构图,讲解鼻子的结构、功能,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3. 实践:让幼儿用纸巾轻轻擤鼻涕,感受鼻子的作用。
4. 例题讲解:通过PPT课件,讲解如何保护鼻子,避免感冒、流鼻血等。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回答关于鼻子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让幼儿动手制作鼻子手工,加深对鼻子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鼻子的结构:鼻梁、鼻翼、鼻孔、鼻腔2. 鼻子的功能:呼吸、嗅觉、过滤空气3. 保护鼻子的方法:不挖鼻孔、避免感冒、注意卫生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自己的鼻子,并写出保护鼻子的方法。
2. 答案:根据所学内容,幼儿能正确画出鼻子的结构,并写出保护鼻子的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他们对鼻子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鼻子的知识,共同关爱身体健康。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
2.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
3. 保护鼻子的方法的讲解与巩固。
4. 作业设计的实施与评价。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如《小熊的鼻子不见了》,使幼儿产生共鸣,自然引入主题。
【幼儿教学】-幼儿园大班优秀故事教案《逃跑的鼻子》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倾听和理解能力。
2. 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逃跑的鼻子》2. 图片卡片:鼻子、眼睛、嘴巴等五官图片3. 彩泥:让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五官造型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故事图片,引发他们对故事的好奇心。
2. 故事讲述:播放故事课件,让幼儿跟随故事的发展,体验故事的乐趣。
3. 故事讨论:讲述故事后,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鼻子逃跑的原因,以及鼻子是如何回到正确的位置的。
4. 情景体验:分组进行情景体验,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表演。
5. 创意活动:发放彩泥材料,引导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五官造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复习故事内容,家长签名确认。
2. 评价: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景表演等方面,评价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五官分类”小游戏,将五官图片分别归类,巩固幼儿对五官的认识。
2. 进行“鼻子在哪里”互动游戏,教师指令幼儿用手触摸自己的鼻子,增加课堂趣味性。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调整教学策略,让更多幼儿参与到教学中。
八、家长沟通与反馈:1. 教师通过家长群或家访方式,与家长沟通本次教学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学校的表现。
2. 收集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九、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本次教学的效果,调整后续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2. 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引入更多有趣的故事和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的幼⼉故事-失踪的⿐⼦ 每个动物都有他们独特的⿐⼦,⽽我们⼈类的⿐⼦形状也会有些不同。
不同的⿐⼦功能也有⼀些差别,关于⿐⼦的故事你听过吗? ⼩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失踪的⿐⼦ 在⼀个遥远的地⽅有⼀座城市,那⾥⾮常的美丽,⼈们也⽣活得⾮常安宁、幸福。
在⼀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从⼩花猫家发出了⼀声尖叫:“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我——我的⿐⼦不见了。
”原来,⼩花猫⼀早起床,⼀如既往地照镜⼦,却吓得魂飞破散,⾃⼰的⿐⼦怎么不见了?随后,⼩狗家、⼩猴家也了出了同样的尖叫声。
接着,这声⾳从城市的四⾯⼋⽅传来...... 全市⼈民都不约⽽同地聚集到了市长家,开始讨论⿐⼦怎么都失踪了?市长先⽣说话了:“⼤家不要慌,这事来得突然,我们还是派猴探长出⾯调查⼀下情况吧。
”⼤家⼀致赞同市长的意见。
⿐⼦们到底去哪⾥了呢?原来,在市长的⿐⼦的带领下,全市的⿐⼦们⼀起出逃了!它们逃到了⼀个空⽓新鲜,美丽富饶的地⽅,再也不想受⼈们的期负了。
在全市⼈民的质问下,⿐⼦们开始七嘴⼋⾆诉苦,市长的⿐⼦抢先说:“我的主⼈天天都陪客⼈们喝酒、抽烟,我都厌倦那些难闻⽓味了,所以我就逃出来了......”还没等到市长的⿐⼦说完,⼀个下⽔道清洁⼯的⿐⼦说:“这个下⽔道⼯⼈天天清扫下⽔管道,⾥⾯的臭粪、骚味到处都是,我再闻下去我就要死了。
”⼀个⼩男孩的⿐⼦说话了,“我的主⼈不讲卫⽣,刚解完⼤便、⼩便,不洗⼿就抓⿐孔,真是脏死⼈了,我不愿意再待下去了。
”这时⼩猫、⼩狗的⿐⼦再也忍不住了,抢着说:“现在城市空⽓越来越差,汽车排放的尾⽓,化⼯⼚排出的有毒⽓体,我们实在是适应不了啦......”猴探长听了⿐⼦们出逃的原因,⽴刻全明⽩了。
他回到市长办公室,把⿐⼦们的话⼀字不漏地传达给市长听。
市长醒悟了,他们组织全市⼈民⼀起⾏动起来,⼩猫⼩狗⼀起在公路边植树栽花,⼤象负责托运东西,⼩猴四周观察报告情况,连⼩⽼⿏也来了,它奉命去下⽔道装⼀个净化器。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逃跑的鼻子》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幽默和趣味性。
2.培养幼儿倾听、表达和想象能力。
3.教育幼儿学会关爱他人,珍惜自己的五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会关爱他人。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创造自己的故事情节。
三、教学准备1.故事课件:《逃跑的鼻子》2.白板、彩笔3.情景表演道具:鼻子、眼睛、耳朵、嘴巴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五官,引发幼儿对五官的关注。
2.引出故事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二)故事讲述1.播放故事课件《逃跑的鼻子》,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
2.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鼻子为什么会逃跑?3.引导幼儿展开想象,讲述自己觉得鼻子会逃跑的原因。
(三)故事解析1.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让幼儿了解鼻子逃跑的原因。
2.引导幼儿讨论:鼻子跑了,小动物们怎么办?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它们?(四)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五官?2.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情景表演1.请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五官角色进行表演。
2.教师协助幼儿进行表演,提醒注意事项。
3.表演结束后,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1.让幼儿谈谈在活动中的收获。
2.引导幼儿珍惜自己的五官,关爱他人。
五、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通过故事讲解、实践活动和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充分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能够主动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
3.教师在活动中起到了引导和协助的作用,关注到了每个幼儿的成长需求。
4.不足之处:在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幼儿表现较为内向,未能充分参与。
今后需更加关注这部分幼儿,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
六、教学延伸1.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中观察自己的五官,了解它们的作用。
2.家长与幼儿一起讨论:如何保护五官,预防疾病。
3.鼓励幼儿将本次活动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其他小朋友,培养他们的关爱他人意识。
幼儿园大班优秀故事教案《逃跑的鼻子》故事概述:《逃跑的鼻子》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鼓励勇敢、自信和面对困难的故事。
故事中,一个小鼻子因为自己长得不够漂亮而感到自卑,决定离开脸庞逃离。
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勇气和自信心。
2. 培养幼儿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友谊意识。
教学准备:1. 故事《逃跑的鼻子》的图片或绘本。
2. 相关道具:纸板、剪刀、彩笔等。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先给孩子们展示一张鼻子的图片,然后和孩子们一起讨论鼻子的作用。
鼓励孩子们说出他们喜欢自己的哪里,以及自己觉得自己特别的地方。
2. 呈现故事:教师向幼儿展示《逃跑的鼻子》的图片或绘本,朗读故事并解释故事的中心思想。
其中,强调小鼻子是具有与众不同之处的,他的不同之处是独特的特点,值得骄傲的。
3. 讨论:在讲完故事后,教师与幼儿讨论故事中的问题,例如:小鼻子为什么想逃跑?逃跑解决了问题吗?最后小鼻子是如何变得勇敢的?4. 小组活动:将孩子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鼻子代表,其他小组成员用纸板和彩笔制作一个戴在鼻子上的可爱道具。
然后,借助故事中的情节和道具,小组成员表演小鼻子逃跑和再次回到脸庞的过程。
5. 全班交流展示:每个小组表演结束后,全班师生一起观看并表扬他们的表演。
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讨论他们的感受以及故事中的教训。
6. 小结:教师综合几个小组的表演情况,总结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然后对孩子们进行课堂小结。
鼓励孩子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和困难,并表现出自己的优点和特点。
教学延伸:1. 建议家长在家中与孩子分享故事,并鼓励孩子们勇敢面对困难。
2. 教师可以通过绘本阅读或其他活动来巩固这个故事的主题,例如绘制和分享关于不同特点和特点的鼻子的艺术作品。
2024年幼儿园主题《鼻子的故事》教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主题《鼻子的故事》,涉及教材的第三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鼻子的重要性,了解鼻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保护鼻子的意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鼻子的保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鼻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认识到鼻子在呼吸、嗅觉等方面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保护鼻子的意识,学会正确擤鼻涕、避免抠鼻子等不良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鼻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保护鼻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鼻子模型、PPT课件、实物(如花朵、水果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鼻子模型和实物(如花朵、水果等),引导幼儿观察、触摸,激发他们对鼻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鼻子的结构图,讲解鼻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让幼儿了解鼻子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绘制鼻子的结构图,加深对鼻子结构的认识。
4. 互动环节(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鼻子猜猜看”的游戏,让幼儿通过嗅觉辨别不同气味,培养他们的嗅觉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鼻子的结构图。
2. 鼻子的功能。
3. 保护鼻子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鼻子的结构图,并标注出鼻子的功能。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列举三个保护鼻子的方法,并说明原因。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开展“保护鼻子”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2)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培养幼儿保护鼻子的意识,形成家园共育。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鼻子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 互动环节:鼻子猜猜看游戏的组织和实施。
3. 作业设计:作业的针对性和实际应用。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家园共育的落实和效果评估。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1. 利用生动的PPT课件和鼻子模型,直观地展示鼻子的内部结构,如鼻骨、鼻软骨、鼻黏膜等。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图书内容,知道要保护鼻子,不乱挖鼻孔。
2、观察、猜测画面内容并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3、感受图画书内容的幽默风趣。
重点:理解图书内容,知道要保护鼻子,不乱抠鼻子。
难点:观察猜测画面内容并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鼻子的作用已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语言领域绘本大书《失踪的鼻子》;鼻子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引出鼻子
左边一个孔,右边一个孔,是香还是臭,问问他就懂。
(鼻子)教师:每个人都有鼻子,请小朋友互相看看旁边小朋友的鼻子是什么样子的,说说有什么发现。
2、出示图片,了解鼻子的功能。
请幼儿思考:假如鼻子消失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困难。
小结:鼻子的用处很大,可以帮助我们呼吸,让我们辨别气味。
有时鼻子也会失灵,比如感冒、生鼻炎、鼻子受伤的时候,它就不能发挥本领了。
3、出示图书的封面,引出阅读主题
引导语:可是有一个人他的鼻子竟然失踪了?鼻子为什么会失踪呢?故事就藏在这本图画书里。
(二)阅读绘本,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1、阅读封面,引发猜想
引导语:这位先生叫大鼻子先生。
他用手遮在鼻子的位置上。
他的鼻子失踪了,他的鼻子到哪去了呢?2、阅读环衬和扉页
引导语:这些是他的鼻子吗?这个阿姨手上拿着的是他的鼻子吗?
3、阅读第1-3页
引导语:大鼻子先生有个大大的红红的鼻子,他可得意了。
有一天他起床后,发什么了什么怪事;他心急的大叫,说了什么话?他是怎么做的?
小结:大鼻子先生起床后,突然发现鼻子不见了,他大叫起来:天哪!我的鼻子不见了!他心里非常着急,赶紧跑到阳台上找。
(三)推测故事内容,鼓励自主阅读 1、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大胆表达看法。
引导语:鼻子究竟跑到哪去了?他找到鼻子了吗?你们觉得鼻子为什么会失踪?
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想并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力弱的幼儿积极参与猜想,在教师引导下表达想法。
小结:小朋友们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那我们现在一起去书里找找答案吧!
2、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全面观察
3、讨论分享,自由发表看法
教师提问:后来是谁发现了鼻子?大鼻子看到鼻子时,心情是什么样的?鼻子看到大鼻子后,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小结:后来是大鼻子先生的女仆帮他找回了鼻子;大鼻子先生很生气,鼻子也很生气。
(四)结合阅读思考生活
1、鼻子为什么很生气?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大鼻子先生保护好他的鼻子?(激发幼儿讨论,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
小结:因为大鼻子先生经常不剪指甲乱挖鼻子。
我们平时应该不挖鼻孔,鼻子痒时用手轻轻按压;不把东西塞入鼻孔;有了鼻涕要用干净的手帕轻轻擦,不要用力擤;游戏时注意躲闪,也要避免碰撞、推挤小朋友。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
(1)表演区:在表演区引导幼儿开展故事表演“失踪的鼻子”。
2、家园共育:请家长和幼儿一起阅读图画书,创编故事,并分角色讲述。
绘本阅读《失踪的鼻子》
失踪的鼻子
大鼻子先生有一个大大的、红红的鼻子 。
有一天早晨,大鼻子先生起床后,当他对着镜子准备刮胡子的时候,突然大声地叫了起来:“天哪!我的鼻子不见了!”
大鼻子先生赶紧跑到阳台。
正好看见他的鼻子正在马路上向远处前进。
大鼻子先生急急忙忙下了楼,追赶逃跑的鼻子,一面追,一面用手捂着脸,像得了感冒似的。
很不幸,大鼻子先生没追上他的鼻子,也不知道它究竟跑到哪儿去了。
几天以后,大鼻子先生的女仆来到了市场,想要买几条鱼。
她一眼就看见了躲在鱼之间的鼻子。
“这不是我主人的鼻子吗?”她惊叫着说。
她立即花了一大笔钱把这个鼻子买了下来,小心翼翼地把它包在手帕里。
女仆把鼻子带回家,交给了大鼻子先生。
大鼻子先生颤抖地捧着他的鼻子,气呼呼地说:“你,你为什么要离开我?我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了吗?”
鼻子非常厌恶地说:“你听着!从今以后你不要再把手指头放进鼻子里。
最起码得把指甲剪短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