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 统计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 格式:doc
- 大小:1000.00 KB
- 文档页数:11
统计学专业教学实习报告统计学专业教学实习报告精选5篇(一)教学实习报告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xx年xx月实习地点:xxxx学校实习内容:1. 参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准备工作,包括教材的选择、教学计划的制定等。
2. 协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包括上课辅导、课堂讲解等。
3. 参与学生评估和考核工作,包括作业批改、考试阅卷等。
4. 独立执教一些小课堂,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5. 参与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改进教学方法。
6. 参与学校的教学评估工作,对教学质量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实习收获:1. 完善了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准备能力,掌握了相关教学理论和方法。
2. 锻炼了教学技巧,提高了自己的演讲和表达能力。
3. 加深了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
4.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
5. 锻炼了独立执教的能力,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6. 参与教研活动,了解了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为自己的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7. 对学校的教学评估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实习总结:通过这次教学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的艰辛和责任,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培养更优秀的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学校和教师们给予我的机会和指导,我会珍惜这次实习经历,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铺就坚实的基础。
统计学专业教学实习报告精选5篇(二)统计学专业教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标和背景作为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我在大三下学期选择了进行教学实习。
这次实习旨在提升我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加深对统计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参与教学工作,我希望能够更好地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习内容和活动1. 参观教学实验室和资料整理工作在实习开始的第一周,我参观了学校的统计学实验室。
《统计学》四篇实验报告实验一:用Excel构建指数分布、绘制指数分布图图1-2:指数分布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一般的电子产品寿命均服从指数分布。
在一些可靠性研究中指数分布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利用计算机分析指数分布、掌握EXPONDIST函数的应用技巧。
指数函数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是无记忆性。
在此次实验中我们还学会了产生“填充数组原理”。
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快捷地生成一组有规律的数组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二:用Excel计算置信区间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2、学习CONFIDENCE函数的应用技巧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1、实验软件:Excel 20072、实验数据:自选某市卫生监督部门对当地企业进行检查,随机抽取当地100家企业,平均得分95,已知当地卫生情况的标准差是30,置信水平0.5,试求当地企业得分的置信区间及置信上下限。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某市卫生监督部门对当地企业进行检查,随机抽取当地100家企业,平均得分95,已知当地卫生情况的标准差是30,置信水平0.5,试求当地企业得分的置信区间及置信上下限。
第1步:打开Excel2007新建一张新的Excel表;第2步:分别在A1、A2、A3、A4、A6、A7、A8输入“样本均值”“总体标准差”“样本容量”“显著性水平”“置信区间”“置信上限”“置信下限”;在B1、B2、B3、B4输入“90”“30”“100”“0.5”第3步:在B6单元格中输入“=CONFIDENCE(B4,B2,B3)”,然后按Enter键;第4步:在B7单元格中输入“=B1+B6”,然后按Enter键;第5步:同样在B8单元格中输入“=B1-B6”,然后按Enter键;计算结果如图2-1四、实验结果或数据处理图2-1:实验二:用Excel产生随机数见图3-1实验二:正态分布第1步:同均匀分布的第1步;第2步:在弹出“随机数发生器”对话框,首先在“分布”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正态”选项,并设置“变量个数”数值为1,设置“随机数个数”数值为20,在“参数”选区中平均值、标准差分别设置数值为30和20,在“输出选项”选区中单击“输出区域”单选按钮,并设置为D2 单元格,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提高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的能力。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1. 熟悉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2. 掌握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的基本方法;3. 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4. 提高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数据收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一组实际数据,例如某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学生成绩等。
2.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数据的清洗、缺失值的处理等。
3. 描述性统计: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包括计算均值、标准差、方差、中位数、众数等。
4. 推断性统计: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推断性统计,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5. 结果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实验步骤1. 数据收集:从网络、书籍或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一组实际数据。
2. 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统计软件,并进行数据清洗和缺失值处理。
3. 描述性统计:(1)打开统计软件,选择数据文件;(2)运用统计软件的描述性统计功能,计算均值、标准差、方差、中位数、众数等;(3)观察统计结果,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
4. 推断性统计:(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2)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推断性统计;(3)观察统计结果,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
5. 结果分析:(1)根据统计结果,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2)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描述性统计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以下统计量:均值:X̄ = 100标准差:s = 15方差:σ² = 225中位数:Me = 95众数:Mo = 105分析:从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该组数据的平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5,方差为225,中位数为95,众数为105。
这表明数据分布较为集中,且波动较大。
2. 推断性统计结果:(1)t检验:假设检验H₀:μ = 100,H₁:μ ≠ 100。
武汉理工大学统计学考研专业详细介绍一、统计学历年报录比武汉理工大学统计学专业:2010年报录人数15人,录取人数4人,报录比26.67%。
2007年报录人数14人,录取人数4人,报录比28.57%。
二、研究方向和专业目录研究方向:01统计理论与方法02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03经济预测与决策04金融市场分析与投资决策专业目录: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213法语(选一)③303数学三④801西方经济学(含微观、宏观经济学)、80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805电子商务概论(选一)三、推荐参考书801西方经济学(含微观、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周军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武汉理工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精编》智恒武理工考研网80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茆诗松等高等教育出版社四、专业介绍统计学专业设数理金融与保险精算、统计质量控制两个专业方向。
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统计学素养,掌握金融学和工业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金融数学与寿险精算数学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证券投资分析、金融风险定量化分析、线外质量管理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基础课、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基础、应用随机过程、实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非参数统计、统计预测与决策、风险管理、精算数学、数理金融、经济与社会统计、统计预报与决策等。
学生毕业后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和金融部门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学生在金融、保险、质量管理等部门就业的前景将更加看好。
实验一五人表决器的设计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初步掌握ISPlever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电子线路的程序编写abel语言的编写。
2、通过实验,加深电路设计的概念以及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的过程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本实验要求利用ISPLEVER软件完成对五人表决器的设计及仿真,表决规则是,多数胜少数。
分析题意,我们可以知道此次仿真应有五个输入端口,一个输出端口。
分别设置其A,B,C,D,E为输入端口,F为输出端口。
故分析可知其真值表如下所示:图1:无人表决器真值表可分析:无人中任意三人通过则表决可以通过,故得到其逻辑表达式为F=ABC+ABD+ABE+ACD+ACE+ADE+BCD+BCE+BDE+CDE实验步骤:1、打开ISPLEVER软件,新建一个项目,并命名为Untitled.syn。
2、在新建立的项目的基础上新建一个原理图文件,并为之命名为biaojueqi.sch。
用软件绘制原理图如下所示:图2:五人表决器原理图3、在顶层原理图的基础上,为模块编写ABEL语言程序,原理图中建立了WTF模块,新建立一个程序文件wtf.abl。
编写此项目的仿真文件程序biaojueqi.abv得到:对此项目文件进行仿真,得到仿真结果如图:图3:实验结果仿真分析三、实验结果分析本次实验设计的是五人表决器,要求A,B,C,D,E五个输入中只要有三个以上为1,那么实验的输出即为1。
通过分析,我们得到了表决器输出的逻辑表达式,然后根据表达式完成了VOTE项目的设计,项目设计后仿真得到,A,B,C,D,E全为1时则全票通过;A,B,D,E为1,C为0时F为1;A,B,E 为1,C,D为0时F为1;A,B为1,C,D,E为0时F为0;A,B,C,D为0,E 为1时输出F为0;当A,B,C,D,E全为0时,则F=0;经过TEST文件来对程序检测,发现设计基本可以完成表决任务。
四、实验小结作为EDA实验的第一个实验,在完成的过程中仍存在着操作不娴熟,操作失误等问题。
学生学号实验课成绩实验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开课学院自动化指导老师姓名谢建凯学生姓名学生专业班级电气 1203 班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实验课程名称:实验项目名称 电力系统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限实验 实验成绩 实验者专业班级学号同组者实验日期年 月 日第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等)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电力系统物理模拟实验的基本方法;2. 加深理解功率极限的概念,在实验中体会各种提高功率极限措施的作用;3.通过对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观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理论结合实际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原理与说明所谓简单电力系统,一般是指发电机通过变压器、输电线路与无限大容量母线联接而且不计各元件的电阻和导纳的输电系统。
对于简单系统,如发电机至系统d 轴和q 轴总电抗分别为X d ∑和X q ∑,则发电机的功率特性为:δδ2sin 2sin 2∑∑∑∑∑⋅-⨯+=q d q d d q Eq X X X X U X U E P当发电机装有励磁调节器时,发电机电势E q 随运行情况而变化。
根据一般励磁调节器的性能,可认为保持发电机E 'q (或E ')恒定。
这时发电机的功率特性可表示成:δδ2sin 2sin 2∑∑∑∑∑⋅'-'⨯+''='q dq dd qEq X X X X U X U E P或 δ'''='∑sin dq EX U E P这时功率极限为∑'='d EmX UE P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扩大,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更加突出,而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和输送能力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是尽可能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极限,从简单电力系统功率极限的表达式看,提高功率极限可以通过发电机装设性能良好的励磁调节器以提高发电机电势、增加并联运行线路回路数或串联电容补偿等手段以减少系统电抗、受端系统维持较高的运行电压水平或输电线采用中继同步调相机或中继电力系统以稳定系统中继点电压等手段实现。
目录1、需求分析 (2)1.1问题提出 (2)1.2功能需求 (2)1.3 非功能性需求 (3)1.4开发与运行环境 (3)2、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5)2. 1概念设计 (5)2. 2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 (6)2.3范式分析 (10)2.4数据库实现 (10)3、应用程序设计 (11)3.1软件结构设计 (11)3.2界面设计 (14)3.3数据库存取技术 (26)3.4程序详细设计与实现 (27)3.5 测试及结果 (38)4、工作总结 (49)4.1小组成员及分工 (49)4.2个人体会和总结 (49)5、参考文献 (50)1、需求分析1.1问题提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作为新生代的科技产物,代表着新媒介技术的产生、发展和普及,正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水平。
高校作为教育改革的先锋阵地,自是首当其冲。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都陆续采用了学分制。
高校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爱好来自由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
基于高校校园网的网上选课系统不仅克服了以往报送选课方式所暴露出的缺点与不足。
同时极大地提高了高校教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极大地方便了高校师生。
网上学生选课系统采用了简便易用的.net作为运行平台。
除了传统的C/S体系结构,本系统还提供了更为方便的B/S结构。
系统运行环境要求较低,配置较为简单,方便普通用户使用。
1.2功能需求根据图书检索数据库系统的需求,将本系统分为三个角色模块:学生模块,教师模块和管理员模块。
学生模块的功能包括退课、选课、课表查看以及密码管理功能。
教师模块主要提供课程查看、成绩录入、名单导出和修改密码功能。
管理员模块提供增删课程、课程及开课情况查看以及修改密码功能。
所有的交互操作都经过反复验证,所有的操作结果将会即时的展现在屏幕上。
功能结构图如图1.1 所示。
图1.1 功能结构图下面将详细描述三个角色模块。
统计学实验报告第1篇为期半个学期的统计学实验就要结束了,这段以来我们主要通过excel软件对一些数据进行处理,比如抽样分析,方差分析等。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掌握了很多应用软件方面的知识,真正地学与实践相结合,加深知识掌握的同时也锻炼了操作能力,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我也有很多体会。
统计学是比较难的一个学科,作为工商专业的一名学生,统计学对于我们又是相当的重要。
因此,每次实验课我都坚持按时到实验室,试验期间认真听老师讲解,看老师操作,然后自己独立操作数遍,不懂的问题会请教老师和同学,有时也跟同学商量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几次实验课下来,我感觉我的能力确实提高了不少。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
可见统计学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显得相当必要,为以后进入社会有更好的竞争力,也为多掌握一门学科,对自己对社会都有好处。
实验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一个文科专业来说,能有操作的机会不是很多,而真正利用好这些难得的机会,对我们的大学生涯有很大意义。
不仅是学习上,能掌握具体的应用方法,我感觉更大的意义是对以后人生路的作用。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理论,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书呆子,问什么都知道,但是要求做一次就傻了眼。
这肯定是教育制度的问题和学校的设施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利用好很少的机会去锻炼自己,得到的好处会大于他自身的价值很多倍。
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我们要做出好的结果,就必须要有专业的统计人才和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
这就在我们的实践工作中,不知觉中知道一丝不苟的真正内涵。
以后的工作学习我们再把这些应用于工作学习,肯定会很少被挫折和浮躁打败,因为统计的实验已经告知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方能做出好的结果,方能正确的做好一件事。
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CADCAM基础-CADCAM-系统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实验课程名称 CAD/CAM基础开课学院指导老师姓名余世浩学生姓名朱珩予学生专业班级成型09022011 —2012 学年第一学期实验课程名称: CAD/CAM基础y 5 3 2 0 -1 -3 -5二、实验基本原理与设计(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手段的确定,试验步骤等,用硬件逻辑或者算法描述)实验原理:)线性插值线性插值是通过所选两个节点构造一个线性函数g(x)来代替原来的函数f(x),也称为两点插值。
设有ii i i i i y x x x x y y +-*--=++)()/()(y 11。
2) 抛物线插值抛物线插值是用通过3个节点的抛物线g(x)来代替原来的函数f(x),也称三点插值。
抛物线插值步骤如下所示:(1) 从已知表中,在插值点x 的左右选取两点(想ix ,iy ),(1+i x ,1+i y ),分别记为 (1x , 1y ),(2x , 2y 它们满足1x <x< 2x 。
(2) 比较(x-ix )和(1+i x -x)的大小,取差值较小的作为取点的延伸方向,从表格中取第三点。
示,即)(y*ii x g = i =1,2,…,n在各节点处所构造函数的值与原函数的值存在误差)*i y -,称其为残差。
最小二乘法要求所构造出来的函数保证残差的平方和最小,即21*)(∑=-ni iiy y为最小。
设拟合的线性函数为bax y+=*,其残差平方和Q 2121*)()(∑∑==--=-ni i i ni i i b ax y y y分别令Q 对a 和b 的偏导数为0,得⎪⎪⎩⎪⎪⎨⎧=---=∂∂---=∂∂∑∑==ni i i ni i i i b ax y bQ x b ax y a Q11)(2)(2解方程组,得到待定常数a 和b ,即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微型计算机)用线性插值求当x=2.03处的函数值程序及结果如图;)最小二乘法原理:在我们研究两个变量(x, y)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常可以得到一系列成对的数据(x1, y1.x2, y2... xm最小为“优化判据”。
武汉理工大学《统计学》实验报告书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统计学实验项目名称(一)制作次数分布图标(二)计算描述统计量(三)进行长期趋势预测(四)抽样调查区间统计实验日期 20__-11-26 20__-11-28 20__-11-30 实验者专业班级信管 16 组别预习成绩实验报告成绩总成绩一、实验目的、意义(一)制作次数分布图标:1、进一步熟悉次数分布的概念、原理和构成。
2、学会用计算机制作次数分布的图表。
(二)计算描述统计量:熟悉计算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等描述统计量的方法,学会用计算机计算以上统计量(三)动态数列长期趋势预测:进一步熟悉用最小平方法进行长期预测,用计算机进行长期趋势预测(四)抽样调查区间估计:进一步熟悉区间估计的方法、学会用计算机做区间估计二、实验基本原理(一)制作次数分布图标:利用次数分布的原理,以及E_cel 系统制作次数分布的图表。
(二)计算描述统计量:计算平均指标、标志变动度的原理和 E_CEL 系统。
(三)动态数列长期趋势预测:最小平均法进行直线趋势预测的原理和 E_CEL 系统。
(四)抽样调查区间估计:抽样推测的原理和 E_CEL 系统。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一)制作次数分布图标:计算机,计算机互联网系统。
(二) 计算描述统计量:计算机、互联网系统。
(三) 进行长期趋势预测:计算机、互联网系统。
(四)进行抽样调查区间估计:计算机、互联网系统。
四、实验主要操作步骤(一)制作次数分布图表:1.进入 E_cel 系统,输入数据项目的所有数据;(以 40 学生考试成绩为例)2.选择“工具”,拉下菜单,选择“数据分析”;3.在对话框中选择“直方图”,选择确定;4.在对话框输入区中键入试验项目的数据的范围(A2:A41),在接受区键入分组的范围(B2:B6),在输出区键入输出的任意行,再选择“累计百分比”、“输出图表”,选择确定。
(二) ):计算描述统计量:(例:某煤矿 6 月份每天的燃煤产量为例)1,进去 E_cel 系统,输入试验项目的所有数据 2,选择工具拉下菜单,选择数据分析3,在对话框中选择描述统计、选择确定 4,在对话框的输入区域输入试验项目的数据范围 A2:A31,在输出区域输入D3,选择汇总统计,选择确定。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开课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0-- 200学年第学期
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是反映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依据。
为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法,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质量,特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1、本规范适用于理工科类专业实验课程,文、经、管、计算机类实验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参
照执行或暂不执行。
2、每门实验课程一般会包括许多实验项目,除非常简单的验证演示性实验项目可以不写实验
报告外,其他实验项目均应按本格式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报告应由实验预习、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三大部分组成。
每部分均在实验成绩中占一
定比例。
各部分成绩的观测点、考核目标、所占比例可参考附表执行。
各专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4、学生必须在完成实验预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实验。
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在学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和记录情况,并在实验报告第二部分教师签字栏签名,以确保实验记录的真实性。
5、教师应及时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各实验项目成绩,完整保存实验报告。
在完成所有
实验项目后,教师应按学生姓名将批改好的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装订成册,构成该实验课程总报告,按班级交课程承担单位(实验中心或实验室)保管存档。
6、实验课程成绩按其类型采取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实验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
学生学号实验课成绩实验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开课学院自动化指导老师姓名谢建凯学生姓名学生专业班级电气 1203 班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实验课程名称:实验项目名称 电力系统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限实验 实验成绩 实验者专业班级学号同组者实验日期年 月 日第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等)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电力系统物理模拟实验的基本方法;2. 加深理解功率极限的概念,在实验中体会各种提高功率极限措施的作用;3.通过对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观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理论结合实际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原理与说明所谓简单电力系统,一般是指发电机通过变压器、输电线路与无限大容量母线联接而且不计各元件的电阻和导纳的输电系统。
对于简单系统,如发电机至系统d 轴和q 轴总电抗分别为X d ∑和X q ∑,则发电机的功率特性为:δδ2sin 2sin 2∑∑∑∑∑⋅-⨯+=q d q d d q Eq X X X X U X U E P当发电机装有励磁调节器时,发电机电势E q 随运行情况而变化。
根据一般励磁调节器的性能,可认为保持发电机E 'q (或E ')恒定。
这时发电机的功率特性可表示成:δδ2sin 2sin 2∑∑∑∑∑⋅'-'⨯+''='q dq dd qEq X X X X U X U E P或 δ'''='∑sin dq EX U E P这时功率极限为∑'='d EmX UE P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扩大,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更加突出,而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和输送能力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是尽可能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极限,从简单电力系统功率极限的表达式看,提高功率极限可以通过发电机装设性能良好的励磁调节器以提高发电机电势、增加并联运行线路回路数或串联电容补偿等手段以减少系统电抗、受端系统维持较高的运行电压水平或输电线采用中继同步调相机或中继电力系统以稳定系统中继点电压等手段实现。
统计学实习报告(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报告材料、策划方案、条据文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plans, report materials, planning plans, doctrinal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统计学实习报告(精选6篇)统计学实习报告(精选6篇)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想去使用报告,大家在写报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言表达要正确、简约。
SPSS上机考试姓名:班级:学号:实验一:聚类分析一、实验问题某校从高中二年级女生中随机抽取16名,测得身高和体重数据如下表:试分别利用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中间距离法将它们聚类(分类统计量采用绝对距离),并画出聚类图。
二、实验步骤1、1.数据处理:在SPSS中的Data View中导入数据,并在Variable View中定义变量。
2、点击“Analyze-Classify-Hierarchical Cluster,打开Hierarchical Cluster的对话框,从左侧将2个聚类指标选入Variables栏中,将表示序号(字符串)选入Lable Cases By栏中按“Plots”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选中Dendrogram(谱系图)选项,按“Continue”返回主对话框。
再按“Method”按钮,在Cluster Method,下面就各种方法进行结果输出。
3.结果输出(1)最短距离法分类统计量采用绝对距离Block,采用最短距离法Nearest neighbor返回主对话框后点击“OK”即可得到聚类结果的树形图如下:(2)最长距离法分类统计量采用绝对距离Block,采用最短距离法Furthest neighbor返回主对话框后点击“OK”即可得到聚类结果的树形图如下:(3)重心法分类统计量采用绝对距离Block,采用最短距离法Centroid clustering返回主对话框后点击“OK”即可得到聚类结果的树形图如下:(4)类平均法-组间平均法分类统计量采用绝对距离Block,采用最短距离法Between-groups linkage返回主对话框后点击“OK”即可得到聚类结果的树形图如下:(5)中间距离法分类统计量采用绝对距离Block,采用最短距离法Median clustering返回主对话框后点击“OK”即可得到聚类结果的树形图如下:分析:就以中间聚类法为例,当采用绝对距离时,分为3类的时候分别为:①5 12 13 15 16 1 6 7②4 ③8 11 9 10 2 14基于上述各种聚类方法的分析可知,分为3类的时候各个方法相似度最高,所以将其分为3类最为合适。
武汉理工大学电路实验报告册电路上学生姓名专业班级201 ——201 学年第学期电路实验报告实验一名称:基本电参数的测量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实验台号:_______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包括文字说明和原理图,要求用尺子按实验教材绘图)三、实验设备四、实验内容(包括实验步骤、实验线路图及注意事项,要求用尺子绘图,不必绘制表格)五、预习思考题(完成实验指导书本实验的第六部分)六、数据记录和实验现象记录表1.1 电阻的测量七、数据处理和分析(完成实验指导书本实验的第七部分。
如要求绘曲线,则要求用坐标纸绘制,并粘贴至此页)电路实验报告实验二名称:电路元件的端口测量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实验台号:_______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包括文字说明和原理图,要求用尺子按实验教材绘图)三、实验设备四、实验内容(包括实验步骤、实验线路图及注意事项,要求用尺子绘图,不必绘制表格)五、预习思考题(完成实验指导书本实验的第六部分)六、数据记录和实验现象记录表2.6 电流源端口特性测量数据七、数据处理和分析(完成实验指导书本实验的第七部分,如要求绘曲线,需用坐标纸绘制,并粘贴至此页)电路实验报告实验三名称:直流电路定理实验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实验台号:_______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包括文字说明和原理图,要求用尺子按实验教材绘图)三、实验设备四、实验内容(包括实验步骤、实验线路图及注意事项,要求用尺子绘图,不必绘制表格)五、预习思考题(完成实验指导书本实验的第六部分)六、数据记录和实验现象记录表3.1 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实验数据七、数据处理和分析(完成实验指导书上本实验的第七部分,如要求绘曲线,需用坐标纸绘制,并粘贴至此页)电路实验报告实验四名称:信号的观察与测量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实验台号:_______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包括文字说明和原理图,要求用尺子按实验教材绘图)三、实验设备四、实验内容(包括实验步骤、实验线路图及注意事项,要求用尺子绘图,不必绘制表格)五、预习思考题(完成实验指导书本实验的第六部分)六、数据记录和实验现象记录(绘制的波形粘贴至此部分)表4.1 交流毫伏表测量电压结果七、数据处理和分析(完成实验指导书本实验的第七部分,如要求绘曲线,需用坐标纸绘制,并粘贴至此页)电路实验报告实验五名称: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实验台号:_______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包括文字说明和原理图,要求用尺子按实验教材绘图)三、实验设备四、实验内容(包括实验步骤、实验线路图及注意事项,要求用尺子绘图,不必绘制表格)五、预习思考题(完成实验指导书本实验的第六部分)六、数据记录和实验现象记录(绘制的波形粘贴至此部分)七:数据处理和分析(完成实验指导书本实验第七部分。
实验报告3,在对话框中选择描述统计、选择确定4,在对话框的输入区域输入试验项目的数据范围A2:A31,在输出区域输入D3,选择汇总统计,选择确定。
(三)动态数列长期趋势预测1,进入Excel系统,输入实验项目的有关数据2、建立直线趋势方程:Yc=a+bt,利用最小平方法计算a和b的参数3、将参数代入直线趋势方程,Yc=a+bt,预测所需年份的产量(四)抽样调查区间估计(从一批灯泡中随即抽取40只进行检查,并对该批全部灯泡的平均使用时间的可能范围)1、进去Excel系统,输入实验项目的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指标、计算公式2、利用各公式计算相应的指标3、利用区间估计的方法计算区间估计五、原始数据记录(一)制作次数分布图表(直方图)某班40名学生考试成绩如下(单位:分)成绩:66 45 99 56 88 99 84 81 76 94 79 77 99 82 65 73 74 77 98 65 60 79 67 66 82 97 59 83 60 78 72 63 89 95 84 79 86 78 98 87答:首先,打开Excel并新建一个工作簿,输入试验项目的所有数据;然后,点击工具菜单栏的【数据】,并选择【数据分析】;再在对话框中选择【直方图】并点击确定;然后,在对话框的【输入区域】输入试验项目的数据范围(A2:A41),在【接收区域】输入分组的范围(B2:B6),在【输出区域】输入D2,并勾选【累计百分比】和【输出图表】,点击确定。
最后得到次数分布图表如下图所示:图1 在Excel中制作次数分配图表由上述图表可知,该班学生考试成绩在50分及以下的有1人,50分(不包含50分)到60分(包含60分)之间的有4人,60分(不包含60分)到70分(包含70分)之间的有6人,70分(不包含70分)到80分(包含80分)之间的有11人,80分(不包含80分)到90(包含90分)分之间的有10人,90分以上的有8人。
(二)计算描述统计量(某煤矿6月份的燃煤产量,单位:万吨)30个产量的原始数据如下:产量:2010 2200 2400 1965 2010 2025 2042 2050 2080 2101 2103 2130 2152 2193 1100 2230 2280 2282 2300 2338 2342 2345 2361 2382 2390 2424 2450 1560 1980 1900答:首先,打开Excel并新建一个工作簿,输入试验项目的所有数据;然后,点击工具菜单栏的【数据】,并选择【数据分析】;再在对话框中选择【描述统计】并点击确定;然后,在对话框的【输入区域】输入试验项目的数据范围A2:A31,在【输出区域】输入D3,选择【汇总统计】,并点击确定。
最后得到描述统计量的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图2 在Excel中计算描述统计量(三)动态数列长期趋势预测根据某地区2001-2009年的产量资料,利用最小平方法预测2010年的粮食产量年份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产量220 230 225 248 255 261 369 309 343答:首先,打开Excel并新建一个工作簿,输入试验项目的所有数据。
实验数据输入结果如下图所示:图3 在Excel中输入本题数据然后,点击工具菜单栏的【数据】,并选择【数据分析】;再在对话框中选择【回归】并点击确定;然后,在对话框的【Y值输入区域】和【X值输入区域】分别输入其数据的对应区域,在【输出区域】输入B16,并点击确定。
最后得到相关输出结果如下图所示:图4 在Excel中对本题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由上述图表可知,直线趋势方程:Yc=a+bt中a的估计值为273.33,b的估计值为17.167;然后,将上述a和b的估计值代入直线趋势方程:Yc=a+bt,由此可以预测2010年的粮食产量为273.333+17.167*5=359.168(四)抽样调查区间估计从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40只检查其使用寿命,并对该批全部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进行区间估计:样本数据:678 886 948 1027 901 928 991 345800 999 948 978 1050 946 867 816 991 950 988 1001 827 864 849 918 909 1049 958 1040 904 927 934 888 891 949 1000 1098 996 852 878 800答:首先,打开Excel并新建一个工作簿,输入试验项目的所有数据(数据输入区域为A2:A41);然后,通过使用Excel自带的函数进行区间估计相应指标的计算。
此处我假设置信度为95%(即α= 0.05),最后得到相应指标的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图5 利用Excel进行区间估计相应指标的计算由上述表格可知,该批全部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的置信区间为[875.88, 952.57]5、单位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式抽取40名职工,对其业务情况进行考核,考试成绩资料如下: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9 58 81 54 79 76 95 7671 59 91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7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按成绩分成以下几组: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90分,90-100分,并根据分组整理成变量分配数列;(2)根据整理后的变量数列,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答:首先,打开Excel并新建一个工作簿,输入试验项目的所有数据;然后,点击工具菜单栏的【数据】,并选择【数据分析】;再在对话框中选择【直方图】并点击确定;然后,在对话框的【输入区域】输入试验项目的数据范围(A2:A41),在【接收区域】输入分组的范围(B2:B6);在【输出区域】输入D2,并勾选【累计百分比】和【输出图表】,点击确定。
最后得到次数分布图表如下图所示:图6 在Excel制作次数分配图表由于Excel制作次数分配图表遵循的是下组限不在内原则,因此我对以上次数分配图表进行了修正,得到满足上组限不在内原则的变量分配图表如下图所示:图7 编制变量分配数列然后,通过使用Excel自带的函数进行区间估计相应指标的计算。
由题意给出的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可知t值等于2,最后得到相应指标的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图8 相应指标的计算结果由上述表格可知,在95.45%的概率保证下,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为[73.29,80.21]6、根据某地区2011-2016年的工业产值资料,利用最小平方法预测2017年的工业产值(千万元)年份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产值 5.3 7.2 9.6 12.9 17.1 23.2(1)计算环比增产速度,并作出散点图;(2)拟合回归方程(3)预测2017产值答:(1)首先,打开Excel并新建一个工作簿,输入试验项目的所有数据。
实验数据输入结果如下图所示:图9 在Excel中输入本题数据然后,通过公式“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计算环比增长速度。
然后,选中t 列和y列的数据,点击工具菜单栏的【插入】并选择其中的【散点图】,最后得到环比增长速度的计算结果和某地区2011-2016年的工业产值的散点图如下图所示:图10 环比增长速度和散点图(2)然后,点击工具菜单栏的【数据】,并选择【数据分析】;再在对话框中选择【回归】并点击确定;然后,在对话框的【Y值输入区域】和【X值输入区域】分别输入其数据的对应区域,在【输出区域】输入B12,并点击确定。
最后得到相关输出结果如下图所示:图11 在Excel中对本题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由上述图表可知,直线回归方程:Yc=a+bt中a的估计值为12.55,b的估计值为1.75;因此可以得到拟合回归方程为Yc=12.55+1.75t(3)因为2017年对应的t值为7,所以将t=7代入拟合回归方程:Yc=12.55+1.75t即可,求得Yc=12.55+1.75*7=24.8,由此可以预测2017年的工业产值为24.8千万元。
7、地区2003年-2015年粮食产量、牲畜头数和有机肥量有关资料如下:年份粮食产量(亿千克)有机肥(万吨)牲畜头数(头数)2003 25 44 15 2004 23 42 15 2005 24 45 14 2006 23 45 16 2007 24 46 152008 25 44 172009 26 46 162010 26 46 152011 25 44 152012 27 46 162013 28 45 182014 30 48 202015 31 50 19根据上表资料:(1)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2)计算二元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和估计标准误差;(3)如果已知2016年有机肥有量为52万吨,牲畜头数为21万头,预测该年粮食产量为多少。
答:(1)首先,打开Excel并新建一个工作簿,输入试验项目的所有数据。
实验数据输入结果如下图所示:图12在Excel中输入本题数据然后,点击工具菜单栏的【数据】,并选择【数据分析】;再在对话框中选择【回归】并点击确定;然后,在对话框的【Y值输入区域】和【X值输入区域】分别输入其数据的对应区域,在【输出区域】输入G2,并点击确定。
注意,此处【Y值输入区域】指的是粮食产量所在列的数据,而【X值输入区域】包括有机肥和牲畜头数两列的数据。
最后得到相关输出结果如下图所示:图13 在Excel中对本题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由上述图表可知,直线回归方程:Yc=a+b1*x1+b2*x2中a的估计值为-12.832,b1的估计值为0.5803, b2的估计值为0.7624;因此可以得到拟合回归方程为Yc=-12.832+0.5803*x1+0.7624*x2(2)由上述图表可知,该二元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r^2)为0.8356,修正后的判定系数为0.8027;估计标准误差为1.1098(3)因为已知2016年有机肥有量为52万吨,牲畜头数为21万头,所以将x1=52,x2=21代入拟合回归方程:Yc=-12.832+0.5803*x1+0.7624*x2即可。
求得Yc=-12.832+0.5803*52+0.7624*21=33.354,由此可以预测该年粮食产量为33.354亿千克。
8、试用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时间实际销售量Jan-10 1.9 Feb-10 1.7 Mar-10 1.4 Apr-10 1.5 May-10 1.8 Jun-10 1.6 Jul-10 1.6 Aug-10 1.9 Sep-10 2.3 Oct-10 2.7 Nov-10 2.3 Dec-10 2.1 Jan-11 0.7时的预测值,并判断哪一个最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