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狐狸爸爸鸭儿子》绘本故事PPT课件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15.29 KB
- 文档页数:3
大班社会活动狐狸爸爸鸭儿子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并了解不同动物父子之间的特点和相似之处。
2.学习关爱和照顾亲人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PPT演示文稿及图片2.需要使用的文具、工具和装饰材料3.小组活动所需物品:纸张、颜料、画笔、剪刀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活动主题介绍:本次活动是狐狸爸爸带着鸭儿子一起去摘草莓,让学生感受父子之间的温情。
2.导入问题:请各位同学谈一下自己家里的家庭成员都有哪些?第二部分:知识点讲解1.通过演示文稿和图片的展示,介绍狐狸爸爸和鸭儿子的特点,探索动物家庭中父子之间的特殊关系,引导孩子认识和感受父子之间的情谊、互相帮助和关爱。
2.演示文稿中还包含引导孩子学会赞美和鼓励父亲,以及教会孩子如何处理父子矛盾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部分:亲子互动1.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活动:每个小组需要根据自己负责的动物家庭(如:老虎爸爸和小虎子等)进行主题讨论,并在纸上绘制这个动物家庭的画作。
每个小组需分配角色:队长、讲述者和画家,需协作完成。
2.小朋友从动物家庭中选择一个角色,通过模拟,更深入地认识这个角色的情感状态,学习如何表现观察家,讲述家庭内的细节情况并记录下来。
第四部分:展示1.每个小组准备完毕后,进行作品展示。
队长介绍画作,并讲述该动物家庭中的关系,以及父子之间的优点和缺点,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展示和交流,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父子之间的关系,慢慢地了解到学会和亲人互动、理解和宽容是很重要的。
反思1.教学目标:本活动目标明确,但整体难度稍大,需要不断与班级学生的理解和情感状态进行互动反思。
2.教学方法:建议增加互动性,活动前先与学生们进行小众互动。
3.教学设计:本活动设计内容较多,但主题比较清晰,需要考虑到参与活动的学生年龄。
总结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孩子们对亲情的关注和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但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面对各种亲子之间的冲突和走入歧途。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大班绘本阅读《狐狸爸爸鸭儿子》反思《幼儿园公开课教案:大班绘本阅读《狐狸爸爸鸭儿子》反思》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活动目标:1、阅读狐狸爸爸孵化鸭儿子的有关情节,观察角色的动作和表情,理解狐狸心情的巨大变化。
2、体验狐狸爸爸和鸭儿子之间的爱。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活动准备:课件、可活动的鸭蛋内有小鸭,狐狸、鸭子的头饰。
活动过程:一、激趣引疑1、了解故事的背景,认识狐狸笨笨师:(出示森林图片)今天黄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片森林里,提问:森林里有什么?这是一片怎样的森林呢?小结:哦!有那么多可爱的动物,有那么多茂密的树木,这就是一片美丽、热闹、漂亮的森林。
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在这片森林里,有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让人们感到快乐的东西,那就是爱!提问:听说过爱吗?什么是爱啊?(幼儿根据自己理解简单讲述)小结:爱,就是看不着的一样神秘的东西,一定是一个很有心的人才会拥有爱。
就因为有了爱,所以森林里面的动物都特别的快乐。
师:不过,有一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事儿,在森林里,(出示一群狐狸( 图片)来了一只狐狸,一只走到哪儿都会被认出来的狐狸,因为他个子特别小,脑袋也不怎么灵。
于是,所有的狐狸都偷偷的叫他…(引导幼儿说出笨笨),你们猜这笨笨会喜欢这个名字吗?就是呀!笨笨,尽管不喜欢,也没办法,只能接受别人送他的名字。
2、猜测故事可能出现的情节,引发阅读的兴趣师:(演示PPT)终于有一天,笨笨不乐意了!他说:哼!我呀,要离开狐狸王国,我要出去闯闯,我要让所有的狐狸都知道,我是世界上最了不起,最聪明的狐狸!二、阅读分享1、阅读大图书一部分,了解狐狸找到鸭蛋后的心情。
师:带着这个愿望,笨笨出发了,不知不觉他就走到了那片充满爱的森林,他的肚子饿极了!看着什么都想过去咬一口!提问:(演示PPT)就在他那么饿得时候,你说这事儿巧不巧,他发现了什么?一个蛋。
教案: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社会教案《狐狸爸爸鸭儿子》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故事,培养幼儿对社会规则的认识,让他们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狐狸爸爸和鸭儿子的不同特点。
3.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认识狐狸爸爸和鸭儿子的不同特点。
难点:培养幼儿对社会规则的认识,让他们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图片、道具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安全的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讨论动物爸爸和动物儿子的主题,引导幼儿思考不同动物爸爸和儿子的特点。
2. 故事讲解:通过故事课件和图片,讲述狐狸爸爸和鸭儿子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3. 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狐狸爸爸和鸭儿子的看法,引导幼儿认识他们的不同特点。
4. 情景模拟:分组让幼儿扮演狐狸爸爸和鸭儿子,进行情景模拟,让幼儿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境。
5. 总结反思:引导幼儿总结故事中的道理,让他们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家长签字确认。
2.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社区、公园等,让幼儿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和理解社会规则。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情景模拟,表现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但在作业完成方面,部分幼儿未能与家长充分讨论,需要加强家长的参与。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家长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培养幼儿的社会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幼儿回家后与家长讨论的情况,家长签字确认。
3. 实践活动评价: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狐狸爸爸和鸭儿子在森林里的生活,他们各自的特点和行为。
《狐狸爸爸鸭⼉⼦》反思⼤班语⾔活动《狐狸爸爸鸭⼉⼦》反思禄劝幼⼉园赵云凤组织完本次活动,我进⾏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
在这次活动中,我感觉到我成长了,也摸索出了⼀些组织活动的⽅法和技巧,以下是我此次活动的反思和感悟:⼀、对活动的反思(⼀)内容的选择上看到《狐狸爸爸鸭⼉⼦》这个绘本时,我先是被有趣的故事吸引,⽽后是深深的感动。
可爱⽣动的画⾯,狐狸滑稽的孵蛋过程,孩⼦们看了⼀定会觉得好笑,但在让孩⼦欢笑的背后,更应该让他们感受到,⽗母对孩⼦付出的本⾝就是快乐,也只有爸爸妈妈才能对他们⽆怨⽆悔的做到。
因此,感动的我设计了《狐狸爸爸鸭⼉⼦》这样⼀个理解爱与被爱的快乐的语⾔活动,让孩⼦们感受这“孵”出来的友谊和爱。
这个语⾔形象⽣动,画⾯⾊彩鲜艳,活泼有趣的故事,⼀定会深受孩⼦喜爱,很容易被孩⼦接受的。
(⼆)⽬标的设置上本次活动我从认知和情感两⽅⾯来设⽴活动⽬标,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让幼⼉理解爱与被爱的快乐,符合⼤班幼⼉的能⼒发展⽔平,设⽴的⽬标易于被幼⼉接受和能够达成。
活动中,认知⽬标:理解故事内容,⼤胆想象、⽤完整的语⾔表述绘本内容这⼀⽬标基本实现,幼⼉能够⼤胆、积极的发⾔。
⽽在情感⽬标:让幼⼉理解狐狸⼼情的巨⼤变化蕴藏的感情,理解爱与被爱的快乐上,我没有以最合适的⽅式提问和升华,幼⼉不易于感受和理解。
以后的教学中,应该以幼⼉易于接受的⽅式教学,多从孩⼦的⾓度出发。
(三)教学准备上本次活动准备是:多媒体课件《狐狸爸爸鸭⼉⼦》。
这次的课件素材鲜明、⽣动有趣,声⾳和画⾯相宜结合,让幼⼉⼀边感知画⾯,⼀边认真听绘本故事,材料准备很充分,让幼⼉感觉很新鲜、很有趣味感,很吸引孩⼦的眼球,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本次活动的定位是激发孩⼦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先我给孩⼦创设了⼀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活动的设计中借助放⼤的绘本图⽚,让孩⼦⾃由猜测讲述狐狸接下来会⼲什么?是怎样照顾⼩鸭⼦的?让他们再看看,猜猜,说说,体验中欣赏、理解、感受图画书的情节,从中体验关爱⽣命的幸福感,理解爱与被爱的快乐。
大班语言《狐狸爸爸鸭儿子》活动反思大班语言《狐狸爸爸鸭儿子》活动反思刚接触《狐狸爸爸鸭儿子》绘本的时候,就被它的名字给深深吸引了,于是我翻着绘本细细阅读着每张图片,发现这个故事不仅有趣,而且后面还蕴藏着很深的爱与被爱的意义。
自己很喜欢这个故事,当然要把它分享给孩子们。
于是我开始琢磨着设计活动。
设计一个活动教案,是件不宜的事情,一个人考虑问题可能没那么周到,于是我捧着书,找到了对语言领域已经有了自己小小想法的同事处,和她一起讨论。
经过讨论,我们觉得这个故事中有两个难点,一个是让幼儿学会观察狐狸孵蛋的动作及表情,还有一个是感受狐狸爸爸内心的纠结情绪,感受爱与被爱的幸福。
围绕着这两个重点,我初步地设计了教案,准备在具体实施后再做修改。
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故事前半部分,孩子们在观察狐狸孵蛋的动作,都能大概地表达出图片所表达的意思。
但是到了后半部分,完整欣赏故事,感受狐狸纠结内心,和它与鸭子之间爱与被爱的关系时,孩子们显得有点茫然,他们只能初步地感受到狐狸和鸭子的关系是友好的,不能马上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关系。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我们每上一次活动,都是有规定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把两个难点都突破,是有困难的。
既然这样,我不妨就把本活动变成两课时,第一课时就是重点引导孩子观察图片,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课时重点让孩子们感受狐狸纠结的心情,感受爱与被爱的幸福。
经过反思,我立即调整了教案,并实施了第二研。
在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整体感觉比第一次顺利多了。
但因为我让孩子观察图片前,没有提醒孩子要重点观察狐狸的动作和表情,导致孩子观察的时候没有目的性,再加上让孩子完整讲述的时候没有给孩子充分说的时间,大部分都是我说的多,孩子只是在一旁迎合着我,这样就失去了我原本设计这个语言活动的目的了。
经过第二研的经验后,我在上第三研的时候,在每次让孩子们观察图片之前,都会给孩子们一个小小的暗示,帮孩子拎准观察的方向。
这样,孩子就知道了自己要观察什么?在孩子观察完后自己讲述的时候,遇到难一点的图片,我没有急着告诉孩子,狐狸在干嘛,而是通过引导“孩子们,仔细看,狐狸先干嘛?然后谁出现了,狐狸想干嘛?最后怎么了?”,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孩子理清观察的思路,把语言连贯地组织起来。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狐狸爸爸鸭儿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故事《狐狸爸爸鸭儿子》的情节和人物;•掌握故事中重点生词和短语;•学习使用基础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能力目标•提高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好奇心;•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故事情节和人物;•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理解和使用。
教学难点•学生口语表达的引导和帮助;•阶段性小结的形成和检查。
三、教学准备教学材料•《狐狸爸爸鸭儿子》故事书;•教学录音机等多媒体设备。
教学环境•教室电脑、投影仪;•学生桌椅、黑板等基础设施。
教学活动•导入环节:课堂绘本展示;•主体环节:故事讲解、语言学习及实践等;•总结环节:反思小结及团队讨论。
四、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展示一张与今日故事主题相关的图片或画册,配以学生互动交流。
例如,如果引入的故事是《狐狸爸爸鸭儿子》,那么教师就可以展示一幅有关野生动物或者父子亲情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对图画的个人感受和结论,为学习铺垫。
主体环节故事讲解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故事情节和人物。
然后播放录音,并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故事,注意细节。
故事讲解内容要点:1.介绍故事的背景及主人公;2.播放故事录音,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故事发展过程和人物性格描写;3.讲解故事的结尾及启示。
语言学习及实践1.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故事录音,对片段中的难点生词和短语分别进行讲解和示范。
2.Tongue Twister等语言练习,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发音和语感。
3.实现大班口语表达,通过安排学生在组内岗位讨论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意见交流的乐趣,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学生们可以分组配合角色扮演故事情节,并在孩子们之间互相分享和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班级。
反思小结及团队讨论课程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团队讨论。
教师为学生设定主题:“ 分享你对故事和角色性格描写的感受”、“ 提出你的想法和建议”和“ 就展示的细节和生词短语低头表演主动贡献”等。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狐狸爸爸鸭儿子》一、教案概述1.1 目标通过本次语言活动,大班的孩子们应该能够:•理解故事《狐狸爸爸鸭儿子》的基本情节和主要角色;•能够正确使用一些与故事相关的词汇;•能够通过绘画和口头表达来描述故事中的情节和细节。
1.2 教材准备•故事书《狐狸爸爸鸭儿子》•彩色纸和绘画工具•黑板和白板笔•活动卡片(用于情景模拟)1.3 教学流程1.复习上一节课学到的与动物相关的词汇,包括颜色、食物、动作等。
2.准备教材《狐狸爸爸鸭儿子》的故事书,并简要介绍故事的情节和主要角色。
3.教师朗读故事,根据孩子们的理解程度适度调整语速和语调。
4.分发彩色纸和绘画工具,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在纸上画出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5.孩子们向教师展示自己的绘画,并描述画中的场景和角色。
6.教师和其他孩子们对每位孩子的绘画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7.教师设计情景模拟活动,模拟故事中的情节,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并进行角色扮演。
8.教师引导孩子们回顾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和角色,并强化相关词汇的用法。
9.教师提问宝贝们关于故事的问题,鼓励宝贝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0.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孩子们继续深入学习与交流。
二、教学反思本次大班语言活动以故事《狐狸爸爸鸭儿子》为主题,通过听故事、绘画和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帮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要角色。
同时,通过口头表达和回答问题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首先,复习环节的设计需要更具趣味性,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结合一些游戏或动作,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绘画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绘画,孩子们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表达出来。
然而,我发现一些孩子在绘画环节中表现得比较被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绘画技巧的不自信。
因此,今后在绘画环节中,我会更多地给予孩子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放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大班语言活动狐狸爸爸鸭儿子教案教案概述目标•让幼儿掌握动物名称和相关特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幼儿认知和记忆能力;时间40分钟教具及材料•狐狸、鸭儿子的图片或卡片;•能让幼儿自由移动的地方;•活动呈现PPT:大班语言活动狐狸爸爸鸭儿子。
活动流程导入环节•创设情境,通过翻译鸟妈妈与小鸟对话的方式,引导幼儿去了解狐狸和鸭儿子并设定活动情境;•教师向幼儿介绍狐狸和鸭儿子的图片。
实施环节1.狐狸爸爸和鸭儿子“一家亲”游戏:•活动规则:教师将大班分成两个小组,各选择两名代表到在一起。
一个小组扮演狐狸家族,另一个小组扮演鸭家族,狐狸爸爸要想方设法杀死小鸭,小鸭要想方设法躲避狐狸威胁,了解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特点。
•提示式问答:请幼儿回答狐狸是哺乳动物还是爬行动物?2.狐狸家族的密码:•活动规则:教师请幼儿跟随她的指令一步步完成动作,并将每个动作单独标号,选择2-3个学生站在开始位置,教师将密码贴纸放在端点上。
其余幼儿从开始到终点完成密码才能得分,让幼儿理解狐狸家族的智慧。
3.狐狸爸爸和鸭儿子交友礼物交换:•活动规则:教师将一些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图物放在一个桌子上,让狐狸“爸爸”和鸭“儿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礼物,交换后将最喜欢的礼物介绍给大家。
结束环节•教师请幼儿围绕两种动物进行大课堂总结交流;•体验环节:《大班语言活动狐狸爸爸鸭儿子活动呈现PPT》;•家园联系卡:发放本活动的家园联系卡。
教学反思通过这篇教案的实施,幼儿在充分探索和实践中从经历中学会了很多知识。
起初,幼儿对狐狸和鸭子都不太熟悉,仅仅能够简单地说出它们的名字,但是在活动中,通过鸟妈妈与小鸟的对话和小组互动游戏等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狐狸和鸭子之间的关系,使幼儿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此外,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活动的规则,所以幼儿们可以在玩的过程中进行接触、体验全方位的认知。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们学习了狐狸是哺乳动物还是爬行动物,并为他们进行亲身体验和验证提供了可靠依据。
教案: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社会教案《狐狸爸爸鸭儿子》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狐狸爸爸和鸭儿子的亲情关系。
2. 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4. 感受狐狸爸爸的父爱,培养幼儿尊敬父母、珍惜家庭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了解故事情节,理解狐狸爸爸和鸭儿子的亲情关系。
2. 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难点:1. 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2. 感受狐狸爸爸的父爱,培养幼儿尊敬父母、珍惜家庭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故事《狐狸爸爸鸭儿子》引发幼儿兴趣。
2. 讨论交流: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情境体验:设置情境,让幼儿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4. 创作展示:鼓励幼儿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狐狸爸爸鸭儿子》2. 画纸、画笔、贴纸等创作材料3. 音乐、道具等表演素材五、教学过程1. 故事导入(5分钟)1.1 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讲述《狐狸爸爸鸭儿子》的故事。
1.2 故事结束后,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讨论交流(5分钟)2.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a. 故事中有哪些角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b. 狐狸爸爸为什么会照顾鸭儿子?c. 鸭儿子是如何回报狐狸爸爸的?2.2 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境体验(5分钟)3.1 教师设置情境,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3.2 幼儿通过表演、互动等形式,展示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感受。
4. 创作展示(5分钟)4.1 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绘画、贴纸等材料,创作一个关于狐狸爸爸和鸭儿子的情景。
4.2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5.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尊敬父母的意识。
5.2 教师与幼儿一起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关爱他人、尊敬父母的行为。
《狐狸爸爸鸭儿子》大班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理解狐狸爸爸和鸭儿子的特殊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创造性表演。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狐狸爸爸和鸭儿子的特殊关系,学会关爱和接纳不同特点的朋友。
2. 通过观察、讨论和表演,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狐狸爸爸和鸭儿子之间的关爱与接纳。
2. 培养幼儿在表演中运用表情、动作和语言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狐狸爸爸鸭儿子》2. 角色头饰:狐狸爸爸、鸭儿子、其他小动物3. 表演道具:桌子、椅子、篮子等4. 背景音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看故事课件,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故事讲述: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感受故事氛围。
3. 讨论:故事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角色表演:分组进行角色表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运用表情、动作和语言表现角色特点。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中的道理,教育幼儿学会关爱和接纳不同特点的朋友。
6. 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幼儿积极参与故事讨论和角色表演,表现出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但在表演过程中,部分幼儿对角色特点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要注重培养幼儿在表演中运用表情、动作和语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美术活动:邀请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狐狸爸爸和鸭儿子,并分享彼此的作品。
2. 音乐活动:学唱关于友谊的歌曲,如《好朋友》,引导幼儿感受友谊的美好。
3. 户外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动物找家”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讨论和表演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关注幼儿在家庭作业中与家人的分享和交流情况。
3. 了解幼儿在美术活动和音乐活动中的表现,观察他们的创作和参与积极性。
大班语言教案狐狸爸爸鸭儿子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案概述(1)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 - 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 能够学会准确地说出故事中出现的词语和短语 -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2)教学内容教材:《熊猫小学第四册》教学内容: - 鸭儿子与狐狸爸爸这个故事的情节展示 -分析故事的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 - 学习故事中的词语和短语- 给学生创造语言输出的机会(3)教学准备教具准备: - PPT:故事主题海报、情节讲解、词汇练习、反思总结 - 具有相关学习背景的志愿者(4)教学流程a. 课前活动•播放故事海报和主题音乐•讲述故事梗概,制造情节悬念b. 主体教学•播放故事PPT,从情节、性格、动机等角度分析故事•创造场景,让学生模仿故事对话,完成角色扮演c. 课后练习•模仿故事中的场景,创作自己的故事•多次呈现故事情节,让学生复述情节•拓展语言输出方式,要求学生创造自己的物品描写或者故事开头和结尾。
d. 反思总结•编写教材总结反思PPT•听取学生感受和理解,进行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1)教学思考教学设计着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背景,以及教学场景的呈现。
让小学生在听故事时感受到情节的悬念和趣味性,并通过故事配角的场景或情节与志愿者相互互动,进而完成角色扮演,得到听说能力的锻炼。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和志愿者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模仿和表达过程中,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的提升,而且能够建立起学生和老师之间比较良好的感性联系。
同时,通过教材总结反思PPT可以帮助我进行教学总结,发现自身的不足点,以便今后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新鲜词汇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注重词汇教学,通过举例和复述,让学生在重复中记忆、掌握。
此外,在故事情节的传达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还需要不断的语调、节奏方面的指导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流畅性。
幼儿园大班教案《狐狸爸爸鸭儿子》含反思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能够认识故事中的角色•能够理解狐狸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能够明白偷取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1.2 能力目标•能够感知故事情节•能够适应集体活动•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1.3 情感目标•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培养孩子的爱心•培养孩子的静心能力2. 教学准备•PPT•故事书《狐狸爸爸鸭儿子》•体能游戏材料:折纸鸭、盲人手杖、眼罩、丢绣球3. 教学过程3.1 情境导入准备一些有关动物的玩具,引导孩子们交流对这些动物的认知。
比如:“大家知道这些动物的名字吗?我们一起来认认这些动物吧。
”3.2 正文教学1.准备故事书,让孩子们静静地听故事《狐狸爸爸鸭儿子》。
2.利用PPT展示故事中的图片,帮助孩子们更加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
3.向孩子们提问,让他们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如:“你们觉得小鸭子掉进老鼠洞后会怎样?”“如果你们是小鸭子,你们会怎样做?”4.引导孩子们讨论故事中的生动角色,如狐狸老师,狐狸爸爸,小鸭子等。
了解自己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喜欢。
5.利用体能游戏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
游戏流程如下:–孩子们分为两组,一组扮演盲人,另一组为向盲人引导的“向导”。
–盲人手拿折纸鸭,手里捧在心里,另一只手拿着盲人手杖。
–向导带着盲人寻找自己的鸭子,捂着眼睛的盲人需要借助向导的引导才能找到自己的鸭子。
–如果孩子得到了自己的鸭子,就将鸭子放在底部的篮子里。
–双方交换角色,分别进行两轮游戏。
3.3 总结反思1.围绕故事里的主题,让孩子们再次回忆故事情节,表达自己的感受。
2.考虑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从中学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品质。
3.对活动做出总结和评价,找到需要改进或加强的地方。
4. 反思这节课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孩子们的世界,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精神。
故事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情景,让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故事中发生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狐狸爸爸鸭儿子》教学目标1.学习与掌握故事中的基本词汇和句型;2.能够理解、表达并模仿简单的情感表达;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学会通过语言分享感悟和情感;4.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想象力;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狐狸爸爸鸭儿子》故事阅读、感悟分享和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问题引导孩子回忆上一次的故事时间;•介绍本次故事的主题和内容。
2.阅读•教师大声朗读故事,引导学生的关注点,并重点讲解每句话的意思及表达方法;•小组配合朗读、模仿,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故事的情节、人物以及学生的感受,培养阅读能力及想象力。
3.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学生描述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如:狐狸爸爸对鸭儿子的关心、鸭儿子对狐狸爸爸的信任、狃狸爸爸的善良等;•手把手教授学生如何写情感日记,或是通过情感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分享自己的情感表达作品,让学生学会通过语言、文字、绘画等方式分享感悟和情感。
4.教学反思•回顾整个教学过程,简要总结孩子们的收获及表现;•自我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并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教师鼓励学生对课堂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掌握故事中的基本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着重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方式,如朗读模仿、情感表达、绘画分享等方法,更加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化表现和互动式学习,让孩子们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愉悦地学习中文。
在班级反馈中,大部分的孩子们表示这节课很好玩,因为先生讲了一堆故事,是他们小时候最喜欢的那种感觉。
同时,各位家长也反馈说孩子们对这堂课很感兴趣,很期待下一堂课。
但在反思中,我发现教学内容过多,时间过短,导致无法充分释放孩子们的学习潜力,下一次我将更注重时间的安排和教材的梳理,争取更好地服务于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狐狸爸爸鸭儿子》课程简介本次大班语言公开课的主题是《狐狸爸爸鸭儿子》故事,旨在帮助儿童通过故事的阅读和参与,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
本课程适用于3岁到5岁的儿童,时长为40分钟。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故事,提高儿童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2.培养儿童的表达和思维能力;3.帮助儿童了解家庭关系,学会关爱和尊重他人。
教学准备1.教具:故事书、生日蛋糕模型、动物玩具;2.装备:音响、麦克风;3.材料:纸、笔、颜料。
教学流程1. 热身(5分钟)老师自我介绍,然后给儿童介绍故事《狐狸爸爸鸭儿子》的背景,在场景布置上进行适当的铺垫,让孩子们进入即将开始的故事情境。
2. 阅读故事(15分钟)老师向孩子们讲述故事《狐狸爸爸鸭儿子》,并使用生日蛋糕模型、动物玩具等教具,通过音效和肢体语言的模仿,引领儿童进入故事情境,提高他们的按要求回答问题和观察故事情节的能力。
3. 操作实践(10分钟)老师分发纸、笔、颜料等材料,然后要求儿童们分别画出狐狸爸爸和鸭儿子的形象,并引导孩子们在画画的过程中,表达对故事中人物性格和行为的观感。
4. 教学反思(10分钟)老师针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并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展开探讨,以便今后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让教育更贴合儿童的特点,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和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教学准备故事《狐狸爸爸鸭儿子》这个主题已经安排得十分妥当,但在课堂上发现还是需要适当的调整,以让儿童更容易理解和参与。
本次教学可以在场景设计和教具选择上再做一些优化,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成效。
教学流程本次教学流程的设计合理,与课程目标的要求相符合,比较详细的介绍和模仿的方式可以让儿童更容易理解生动有趣。
但故事的具体细节有些过于复杂,在讲述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剪映一些内容,以避免孩子们的疲劳和注意力分散。
教学反思和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应该进一步了解儿童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认清自己的不足,进而寻找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在课堂上冲出优质的教学成果和品牌。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狐狸爸爸鸭儿子》(精选5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狐狸爸爸鸭儿子》 1教学目标:1、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能力。
2、学会仔细观察角色的动作和表情,理解狐狸心情的巨大变化所蕴藏的感情,体验关爱生命的幸福感,理解爱与被爱的快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准备: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设下悬念。
利用多媒体演示,师讲述:在这个封面上你看到了谁?(一只狐狸)狐狸在你印象中是什么样的呢?请幼儿来说一说。
二、师幼共读,理解故事。
(一)了解狐狸找到鸭蛋后的心情1、狐狸到森林里来干什么呢?你看得出来吗?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2、原来狐狸肚子饿了,就到处找东西吃。
他来到河边的草丛里,东翻翻,西找找,竟然发现了一个大鸭蛋!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请幼儿自由说)(二)幼儿自由交流1、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吃到鸭子呢?你能帮狐狸想想办法吗?(请幼儿来想一想)4、我们一起来看,狐狸是怎么做的?(出示下一张图片)狐狸决定把鸭子孵出来,大吃一顿。
孵蛋,这个主意真好!(三)了解狐狸爸爸孵化鸭儿子的经历。
1、那看看狐狸是怎么孵蛋的呢?(请幼儿边观察图片边说)对啊,把鸭蛋压破了,就什么也没得吃了。
那怎么办呢?谁有好主意?2、幼儿看着图片说:(点击图片)可是,这个姿势就像受苦刑,还不到五分钟,狐狸的四肢就酸得受不了了。
(仔细看看,哪些地方你看出了狐狸酸的受不了了?)3、看来,这个办法不行。
看,狐狸又想出一个什么好主意?(请幼儿说)可没想到,在追兔子的`时候,发生什么事情了?(树皮绳子一松,差点儿把宝贝蛋给摔破了。
)4、看狐狸把鸭蛋放哪里了呀?(把鸭蛋含在了嘴里。
),你看出来了吗?5、这幅图,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看到了什么?(请幼儿来说一说)(四)学学狐狸孵蛋的各种动作,体会孵蛋的艰辛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孵蛋姿势,坚持一会儿,体验孵蛋的艰辛三、讨论交流,感悟父爱(一)感受鸭宝宝出壳后狐狸心情的变化。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狐狸爸爸鸭儿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大班语言的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引导幼儿通过语言游戏的方式提高大班语言的运用能力。
3. 提升幼儿的集体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狐狸爸爸鸭儿子》的绘本或故事大图。
2. 音乐播放设备和音乐。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介绍故事《狐狸爸爸鸭儿子》,介绍狐狸爸爸和鸭儿子的形象和故事情节,并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活动一:故事表演(15分钟):教师角色扮演狐狸爸爸,邀请一位幼儿扮演鸭儿子,进行故事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参与,通过角色扮演,感受故事情节和表达。
3. 活动二:齐唱歌曲(15分钟):播放与故事情节相关的歌曲,并邀请幼儿齐唱,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4. 活动三:语言游戏(15分钟):以故事《狐狸爸爸鸭儿子》为背景,设计语言游戏。
例如,师生对问答,教师提问:“狐狸爸爸最喜欢吃什么食物?”幼儿回答:“小鸭子!”等等。
5. 活动四:创作绘画(15分钟):发放彩色纸、彩笔等绘画工具,让幼儿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自由地绘制属于他们自己的《狐狸爸爸鸭儿子》的图画。
6. 教学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的情节和感想,并总结今天的活动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的导入,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兴趣得到切实体现。
故事表演和齐唱歌曲的活动使幼儿充分融入情境,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集体参与意识。
语言游戏和绘画活动更加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了语言和艺术的综合发展。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但在活动设计上可以更加创意一些,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趣味性。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发展的主要情节。
2. 仔细观察画面,合理大胆想象表达。
3. 初步理解体验父爱的伟大,产生对爸爸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设下悬念师:画面上有谁?狐狸在你印象中是什么样的?
2.师幼共读,理解故事
①师:狐狸肚子饿了,来到森林里找食物,它来到草丛里东翻西翻,竟然发现了一个大鸭蛋,它一个箭步跳上去,抱住鸭蛋,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②师:狐狸迫不及待地把鸭蛋放进嘴巴里,突然脑袋中出现了一个声音:你是想吃鸭蛋呢?还是吃肥嘟嘟的小鸭子?当然是吃肥嘟嘟的小鸭子,那么鸭蛋怎样才能变成小鸭子呢?(孵蛋)于是狐狸开始了它的孵蛋旅程。
③师:接下来请小朋友自己看一看和同伴说一说,狐狸用了几种方法孵蛋?分别是怎么孵的呢?(幼儿自由讨论)
第一种方法:狐狸一屁股做到了鸭蛋上。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个动作。
(幼儿学狐狸孵蛋的动作)你觉得这个办法好吗?为什么?
第二种方法:狐狸用肚子来孵蛋,我们一起学一学这个姿势?你感觉怎么样?(很累,很痛苦)看一看狐狸的表情,(龇牙,眉头紧锁,眼睛闭得紧紧的)看来它也很痛苦,很累,跟你们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它换了一种方法。
第三种方法:把鸭蛋绑在肚子上。
这个办法怎么样?绑在肚子上会放声什么事情?说出你的理由。
看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一天,狐狸看见了一只肥肥的小兔子,他在干什么?它马上追了上去,可是发生什么事情了?鸭蛋从它身上掉了下来,狐狸吓出了一身冷汗)师:最后,狐狸在草地上苦思冥想,终于让它想出一个办法,把鸭蛋含在嘴巴里,可是这个办法也有一点不好,哪里不好?(是啊,狐狸嘴巴里含着鸭蛋,它没有办法追捕其他的小动物,只能摘一些野果和野莓来充饥,哎,我怎么成了一只吃素的狐狸了呢?
师:不过,狐狸也找到了一个乐趣,平时没有事情做的时候,瞧他在干什么?师:它用舌头和鸭蛋玩起了各种游戏。
④终于有一天,狐狸被一个声音惊醒了,它连忙把鸭蛋吐了出来,发生了什么事?(蛋上有裂痕,小鸭子出来了)真的出来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只湿漉漉的小鸭子从里面钻了出来,狐狸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⑤师:小鸭子好像在对狐狸说什么?(幼儿猜测)“妈妈,妈妈”“狐狸吓呆了,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我不是妈妈,我是男的,只能做爸爸。
”“爸爸,爸爸”小鸭子和狐狸玩了起来,爬到了它的鼻子上,头上,咬住了它的耳朵。
看!狐狸是什么表情?(无奈)不知道该怎么办。
狐狸这时想吃鸭子吗?为什么?
⑥师:鸭子对爸爸说:爸爸,我饿,可是狐狸也说,它一下就把鸭子扫进自己的嘴巴,狐狸会吃了它吗?(猜测)
⑦师:小鸭子啄着狐狸的舌头,狐狸张大了嘴巴,小鸭说:爸爸,以前我在蛋壳里的时候,你天天就是用它摇着我睡觉的吧?真舒服啊!爸爸,我饿了。
说完,狐狸无奈地摇摇头,从旁边摘了一颗野莓。
⑧师:小鸭子吃饱了,他会说什么?(幼儿回答后教师说:小鸭子说:谢谢你,爸爸,我的好爸爸)看!狐狸爸爸和小鸭子在干什么?(狐狸爸爸搂着小鸭在他怀里睡觉,)这时候狐狸还会吃小鸭子吗?为什么?
⑨狐狸爸爸真的爱上了他的鸭儿子,看!它带着小鸭子在干什么?它会游泳吗?它用什么办法陪小鸭子一起游泳的?为什么他自己不会游泳还要想尽办法来陪鸭儿子游泳呢?
师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小结:虽然狐狸不会游泳,但是它很爱自己的儿子,为了它狐狸爸爸什么都愿意做。
师:你觉得这么充满爱心的狐狸爸爸还会为小鸭子做什么事情呢?
3.情感延伸师:你们也有自己的爸爸,你们的爸爸平时是怎么爱你们的呢?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平时可能觉得妈妈是最爱自己的,因为她经常陪着你,但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其实爸爸也很爱你们,爸爸是一家之主,要撑起整个家庭,所以平时工作很忙,很辛苦,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来陪你们,但是有空的时
候他也会陪你玩游戏,给你讲故事,牵着你的小手到公园去散步,爸爸是一个不善表达的人,所以他们不会轻易地说出:宝贝我爱你。
但是他们时时刻刻都在爱你们,他们为你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并且无怨无悔,希望小朋友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用最好的成绩来回报自己的爸爸,你们知道吗再过几天也就是6月20日,也就是这个星期日就是父亲节了,小朋友可以用一些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爸爸的爱。
好吗?
师: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名字《狐狸爸爸鸭儿子》,回去后可以把这个故事作为礼物讲给爸爸听。
活动反思:
《狐狸爸爸鸭儿子》是一个充满爱的故事。
当狐狸把捡到的鸭蛋孵了21天变成小鸭子的时候,小鸭子突然叫他妈妈,本来是打算吃掉鸭子的狐狸不吃鸭子了,因为孵蛋过程中,孵出了小鸭子的友谊和爱。
绘本中每一页上,狐狸的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的组合都不一样,表现出狐狸狼狈、恼火、无奈、错愕、惊喜等多种心理活动。
这是一个情感突变,充满爱的教育活动,众所皆知,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中,狐狸是是狡猾、奸诈、凶恶的动物,他们不会把狐狸和“爱”这个温馨的字连在一起。
大班幼儿对文学作品,有很浓厚的兴趣,并且已经具备了一些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设问、质疑、讨论等多种方式,一步一步地走进绘本故事,走进爱与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