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ppt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ppt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ppt精品课件

六年级下科学同步练习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科版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1.判断题。 (1)知道影响铁生锈速度的原因可以帮助人们寻找最佳的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2)铁生锈只和空气这一因素有关。 ( ) (3)暴露在空气中的铁钉和钉在木板里的铁钉相比,更容易生锈。 ( ) 2.实验题。 某小组在探究“铁生锈与空气的关系”时,他们用同样大小的3个盘子做实验。把其中两个盘子分别装上水、菜油。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1)对比空盘子和水盘子两组,请你分析为什么空盘子中的铁钉有点生锈而水盘子 中的铁钉却锈更多了。 (2)对比空盘子和菜油盘两组,请你分析为什么菜油盘中的铁钉没有变化。 (3)结合这三组实验,请你总结铁生锈和什么因素有关。 3.填空题。 (1)铁生锈是铁与和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一种变化。 (2)在真空环境中的铁钉(选填“会”或“不会”)生锈。 4.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两根相同的铁钉,一根放在空气中,一根放置在潮湿的纸巾上,这 两根铁钉生锈的速度相比,( )。 A.放置在空气中的铁钉生锈的速度更快 B.放置在潮湿的纸巾上的铁钉生锈的速度更快 C.一样快

(2)铁钉在盐水中的生锈速度和在清水中的生锈速度相比,( )。 A.铁钉在盐水中生锈的速度更快 B.铁钉在清水中生锈的速度更快 C.一样快 (3)铁钉最不容易生锈的环境是( )。 A.干燥的密封环境 B.一半浸没在油中,一半暴露在空气中 C.一半浸没在盐水中,一半浸没在油中 5.应用题。 下列各种方法中,可以有效防止或减缓铁生锈的方法是。 ①增加铁制品的厚度 ②在铁制品外边刷上油漆 ③将铁制品放在干燥的地方保存 ④用橡胶紧紧地包裹铁制品 ⑤在铁制品外边镀上一层不容易被氧化的金属 ⑥在铁制品外边涂抹油脂 试管中分别放人一根同样大小的铁钉。其中 A试管中加入水,使一半铁钉浸没在水中。B试管加入水,使整根铁钉浸没在水中,然后往试管中加入食用油。C 试管中不加水,用橡胶塞将试管口密封起来。 A B C (1)A、B、C三个试管中铁钉所处的环境有什么不同? (2)一段时间过后,A、B、C三个试管中的铁钉分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7.【探究题·应用】菜刀是厨房中常用的工具,有一些铁制菜刀很容易生锈,经常食用铁锈对健康不利。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菜刀在下列情况下产生锈斑的程度从重到轻是( )。 ①切完咸菜后放置 ②切完菜后洗净擦干放置 ③切完菜后用水冲洗后放置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梳理

我们生活在(物质) 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1.世界是由(物质 )构成的。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 物质构成的。 2.我们 (能直接或间接观察) 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3.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很快,而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 甚至不容易被我们察觉。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 新的物质。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2. 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1)取少量白糖放在纸上观察,我发现白糖的特点是:白色的晶体颗粒,晶体形状是立方体。 (2)加热过程中白糖的变化: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会发生物理变化,即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这时发生了化学变化。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3)蜡烛燃烧中的变化: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在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汽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 3.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5. 加热白糖伴随的变化:物理变化:固体蜡变成液体的蜡油 化学变化:颜色变化:白色→褐色→黑色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教案资料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3、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物质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4、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P27)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混合沙子和豆子,豆子还是豆子,沙子还是沙子,它们没有发生变化。(P28) 2、加热白糖,白糖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了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可以闻到焦糊味。 分析白糖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白糖由固体状态熔化变成了液体状态,它仍是白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是物理变化;接着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至全部炭化,有焦糊味,这时已经不再是白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3、蜡烛在燃烧时的变化:蜡烛由固体变成液体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液体蜡烛油燃烧变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是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4、定义:(P 29) 物理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一、会变味的米饭 1、在咀嚼米饭时,为什么会有甜味? 因为米饭里有淀粉,咀嚼时在口腔里的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发生变化,变成了麦芽糖。所以我们感到了甜味。淀粉变成了麦芽糖是化学变化 二、米饭、淀粉和碘酒 2、米饭、淀粉遇到碘酒为什么会变成蓝色?它还是淀粉吗?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淀粉的新物质。 三、寻找淀粉的踪迹 3、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的颜色变化,我们可以检验那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或问:我们可以怎样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答:将碘酒滴在要检验的食物上,如果发现颜色变蓝,就可以认为此种食物含有淀粉。 4、富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面、薯类;含淀粉较少的食物是:青菜类蔬菜、水果、 四、制作神秘的信件 1、调制淀粉溶液:用温水将淀粉溶解,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取澄清的淀粉溶液; 2、用毛笔蘸淀粉溶液在白纸上写字,然后晾干。 3、显影:用药棉蘸碘酒溶液在信件纸上涂搽,用淀粉液写的字就显现出来。 第四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小苏打的的特点:白色颗粒晶体,可以溶解在水里; 2、白醋的特点:无色透明的液体,闻着有酸味。 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实验要求、过程及注意点: ①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汤匙醋,然后倒入一汤匙小苏打, ②在杯子口上盖上一块玻璃片,【立即盖上,不要让产生的气体散失】 ③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马上产生反应,平静的液体产生大量的气泡,等小苏打在液体中完全消失后,气体气泡也观察不到了。

小学科学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铁生锈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三、教学准备: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 1.你看到了什么?照片上的物品出现了什么现象? 2.生活中你还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吗?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生锈的物体 小结: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1.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 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

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 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性、被磁铁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由此可见这就是一种化学变化。那么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反应,导致这种变化的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教师适时引导。 3.制定研究计划。 铁与容易生锈的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做数学练习题,了解铁生锈的危害。 因为钢铁制品的生锈,为此全世界每年损失的钢铁占当年钢铁产量的20-30%。2015年我国的钢铁产量接近8亿吨,那么我们一年将会损失多少钢铁啊? 2.这个实验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需要同学们课后经常观察一下,并做好记录。下周我们上课的时候再交流,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2.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科版

《控制铁生锈速度》教学反思反思这一节课,觉得以下几个地方需要注意。 1、第一环节只所以一笔带过,太过仓促,是因为我不够了解学生,只单方面的以为上节课讲过了,实验也做了,这几天还让他们做实验记录,他们应该很清楚实验怎么做,所以就匆匆过去。而实际上过了五天学生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我应该在学生回答后出示图片,一组放“干燥空气里”一组“一半浸在水里”,这样借助直观的图片再提问“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让学生思考实验设计的意图,可以帮助他们更有目的性的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只可惜我在一个学生回答对了之后匆匆带过,很多学生还不明白在讨论什么,思维还没有展开,这个内容就已经飘过去了,所以造成了下面的“组内讨论环节”学生讨论不起来,很冷场。 其实第一个学生回答不符合我心中的答案时,我就应该给他们一些引导,比如老师问铁生锈与水有关吗这个实验怎么做时,第一个学生回答把一枚铁钉全部放在水里,另外一枚铁钉部分浸在水里时,我该问他你这个实验要控制的是什么?其实他要控制的是水量。研究题目“生锈与水有关”是可以理解为是否需要水和与水的量是否有关,所以这个学生这样回答现在想想也是对的,问题出在老师提问指向不够明确。我上节课设计实验时题目或许应该改为:铁生锈需要水吗?因为第七课的“科学讨论会”结论铁生锈是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在我理解是可以表述为铁生锈需要水和空气,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想过这个问题,但看网上的资料和教参内研究题目都

是“与水有关吗?”、“与空气有关吗?”所以不敢改。现在我想就应该改,自己是这么想。再者,本来是想少出问题才这么大众化提问的,结果因为指向不明确学生不理解而出现了冷场的现象。以后如果学生总是没人回答,启而不发,那说明教师的引导、提问或者知识点的难以程度是存在问题的,不能只把问题归为“怎么学生都不说”而应该归因为“为什么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老师哪里处理的不当。给我的一个启发是,对于需要借助以前知识基础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事先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了解了他们还记得多少,这样上课才能有的放矢。 2、第二个环节“控制铁生锈的速度”,遗憾的是在提问“为什么空气中空气最充分铁钉不是生锈最快、为什么水中水分最充足也不是生锈最快的”这两个问题后,没有再进一步问学生怎样的环境生锈最快,怎样的环境生锈的比较慢。其实我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有准备了这个问题,但是怕关于铁生锈速度的内容究的太深,所以没讲。教材将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科学讨论会”要解决的应该是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第二部分“生锈的速度”应该是建立在第一部分学生讨论得出了铁生锈所必须的因素“水和空气”这个基础上,得出怎样环境生锈的快,怎样环境生锈的慢。有了这个研究基础,再去探讨第三部分“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名师教案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7课时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 【教学难点】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 【教学准备】课前经历5课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置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 二、交流展示实验成果 1、各组回顾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流 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交流评价中注重实验设计中的对比,以及说明的问题) 3、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

分析: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谈谈。现象的记录你可以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讨论: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 4、可以怎样改进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么? 5、小结: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铁生锈的快慢 1、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但是每年由于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 2、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可以参考课本资料) 3、制定研究计划,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4、布置课外活动:完成活动探究。 四、防治生锈 我们知道了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怎样防止呢? 1、说说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说明其原因。 2、观察涂有油漆的铁片,思考说明其中的道理。 3、课外观察自行车,自行车是怎样防生锈的? 资料阅读:48页——铁锈的形成 课后延 【名言名句】:学习的重要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二 物质的变化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优质课教学设计_14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 【教学难点】 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 【教学准备】 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置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 二、交流展示实验成果 1、各组回顾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流。 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交流评价中注重实验设计中的对比,以及说明的问题)

3、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 分析: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谈谈。现象的记录你可以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讨论: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 4、可以怎样改进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么? 5、小结: 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铁生锈的快慢 1、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但是每年由于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 2、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可以参考课本资料) 3、制定研究计划,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4、布置课外活动:完成活动探究。 四、防治生锈 我们知道了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怎样防止呢? 1、说说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说明其原因。 2、观察涂有油漆的铁片,思考说明其中的道理。 3、课外观察自行车,自行车是怎样防生锈的? 资料阅读:48页——铁锈的形成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设计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教材简析】 学生在第五课《铁生锈了》一课的学习中,已经知道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并对铁生锈的原因进行了猜想和课外实验。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运用课外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来解释铁生锈的原因,并进一步探究铁生锈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我们应该如何防止、减慢铁生锈。 本课教材由三个活动构成。 第一个活动:科学讨论会 本活动的开展是建立在第5课的课外实验基础上的,学生将向全班分享实验结果,对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解释铁生锈的原因是“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这个结论对于后续的探究活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引导学生明确。 第二个活动:研究铁生锈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对于铁生锈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际上学生在第五课的实验中已经初步感知到了。为进一步证明观点,学生将亲历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活动,寻找更丰富、更准确的证据。在此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个活动:防止、减缓铁生锈 通过看一些生活中生锈的物品图片和铁生锈的数据,让学生感受到铁生锈是常见的现象,人类因铁生锈而带来的金属资源损失是非常大的。由此引出讨论:用什么方法来防止、减缓铁生锈?这些方法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把科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学情分析】 通过第五课的学习,学生对铁生锈的原因已有初步感知,也开始关注生活中的铁生锈现象,但他们对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了解不多(知道的大多是“刷油漆”这种方法),也不会将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与铁生锈的原因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铁生锈是因为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2.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3.把铁与水、空气隔绝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 1.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2.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地得出科学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可以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防止铁生锈,大大减少铁资源的损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以及生锈速度。 难点:运用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铁在一半清水一半空气中的实验装置一套。 学生:第五课的实验观察记录单。新铁钉20枚,放有潮湿纸巾的培养皿和空的培养皿5组,一半清水一半空气的试管、一半盐水一半空气的试管5组。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预设5分钟) [课件播放:铁制品生锈的图片] 1.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铁生锈也是一种化学变化,与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相比,铁生锈的速度还是比较缓慢,但每年因为铁生锈而造成的损失却是不可估量的。请看资料:(各种铁制品生锈的图片和一些数据)为减少损失,我们得想办法去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板书课题: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2.想要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就得先从铁生锈的原因入手。经过几天的实验,大家找到铁生锈的原因了吗?接下来我们开一个科学讨论会,来交流各自的发现吧。 2.播放课件(“科学讨论会”)

六下《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六下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研究性)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七课内容,主要分为“科学讨论会”、“研究铁生锈的快慢”以及“怎样防止、减缓铁生锈”三部分,具体包含了两次科学研讨和一组对比实验:对第5课设计并通过课外观察记录的铁生锈条件实验进行研讨和铁生锈速度对比实验的设计及研讨。 【学生分析】 知识掌握维度:通过前面六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物质是变化的,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以及物质变化有快慢之别。 探究技能维度:六下年级的学生通过近四年的科学学习磨练,自己能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并知道如何控制变量;能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的整理、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已具备用证据说话的观念和行为习惯,能体会到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并认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教学处理】 本单元第5课有“探索铁生锈的原因”的方案设计活动,它和本课研究铁生锈的快慢是可以而且是建议合二为一的,不然,易发生下列问题:实验设计变量控制不够严谨;两组实验之间相互交叉关联;观察周期过短且现象不明显。 因此,将两个实验活动整合成一组六种实验状态:将六枚铁钉分别放置于蒸馏水、油、 1

干燥空气、常态空气、一半水一半空气和一半盐水一半空气中,并放在第5课时就在实验室内开展长周期分组观察活动。本课重在对实验结果进行研讨,及讨论怎样防止、减缓铁生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过程与方法: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逻辑推理论证铁生锈的条件和速度,并将学习成果应用到控制铁生锈的方法中。 【器材准备】 微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第5课“探索铁生锈的原因”的教学过程】 (一)研讨设计 1.“铁生锈与水有关吗”实验方案的引导 2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一、选择题(共12题;共24分) 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放入一枚铁钉,使其一半在液面以上,一半在液面以下,然后置于空气中,则铁钉最容易生锈的部位是( )。 A. 液面下的部分 B. 空气中的部分 C. 液面和空气交界处的部分 D. 以上都一样 2.在车、船的表面刷油漆的目的是( )。 A. 防止钢铁生锈且美观 B. 增大硬度,防止撞坏 C. 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D. 减少的光辐射的热量 3.铁制菜刀在下列情况下发生锈斑的程度由重到轻是( )。 ①切酸菜后放置②切完菜后洗净擦干 ③切完菜后用水冲洗④切完菜后洗净擦干,再抹一点花生油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②③ C. ④③①② D. ①③②④ 4.在下列各种环境中,铁管道被锈蚀速度最慢的是( )。 A. 沼泽地中 B. 空气中 C. 河流附近的酸性地中 D. 干燥、有黏性、透气性差的土中 5.下列哪个地方的房屋铁窗容易生锈?() A. 干燥的沙漠 B. 潮湿的热带海边 C. 干燥的高原 C.干燥的平原 6.铁钉在有腐蚀条件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 A. 刷油漆 B. 抹油 C. 放入盐水中 7.在下列环境中地下铁管道被腐蚀最慢的是()。 A. 沼泽地中 B. 含较多沙粒、潮湿透气的土中 C. 河流附近酸性土中 D. 干燥、透气性差的土中 8.下列方法不可以有效地防止铁器生锈的是( )。 A. 涂上油漆 B. 放在干燥处 C. 一半放人水中 D. 完全放入食用油中 9.如图所示的铁钉生锈最严重的是( )。

A. 干燥空气中的铁钉 B. 水中的铁钉 C. 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 D. 食盐水中的铁钉 10.影响铁生锈的因素()。 A. 只是空气 B. 只是水 C. 是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D. 只是金属内 部结构 11.铁生锈是()变化。 A. 化学 B. 物理 C. 特殊变化 D. 无变化 12.在脸盆等铁制品表面烧制陶瓷的目的是()。 A. 增大硬度防止撞坏 B. 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C. 防止铁生锈且美观 D. 美观和杀菌杀毒 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 13.铁生锈较慢,所以我们不必担心其产生的危害。() 14.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非常迅速,铁生锈的速度比较缓慢。() 15.对铁的表面进行电镀,可以减缓铁的生锈速度。() 16.铁生锈的时候会发生颜色变化。() 17.如果给铁制品涂上机油,不可以减慢铁生锈的速度。() 18.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所以没必要减慢铁生锈的速度。() 三、填空题(共5题;共9分) 19.钢铁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0.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都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试举两种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21.钢铁制品容易在空气中变成铁锈,这是因为铁制品会和________与________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 22.如图所示,将两根铁钉分别放置在空气中和潮湿的餐巾纸上,则生锈较快的是图________中的铁钉。此实验说明铁在________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锈。

六年级下册科学一课一练-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7课时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科版(含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7课时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一、填空题 1.钢铁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如图所示,将两根铁钉分别放置在空气中和潮湿的餐巾纸上,则生锈较快的是图________中的铁钉。此实验说明铁在________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锈。 3.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都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试举两种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4.铁生锈较慢,所以我们不必担心其产生的危害。() 5.对铁的表面进行电镀,可以减缓铁的生锈速度。() 6.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非常迅速,铁生锈的速度比较缓慢。() 三、选择题 7.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放入一枚铁钉,使其一半在液面以上,一半在液面以下,然后置于空气中,则铁钉最容易生锈的部位是( )。 A. 液面下的部分 B. 空气中的部分 C. 液面和空气交界处的部分 D. 以上都一样 8.在下列各种环境中,铁管道被锈蚀速度最慢的是( )。

A. 沼泽地中 B. 空气中 C. 河流附近的酸性地中 D. 干燥、有黏性、透气性差的土中 9.下列方法不可以有效地防止铁器生锈的是( )。 A. 涂上油漆 B. 放在干燥处 C. 一半放人水中 D. 完全放入食用油中 10.在车、船的表面刷油漆的目的是( )。 A. 防止钢铁生锈且美观 B. 增大硬度,防止撞坏 C. 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D. 减少的光辐射的热量 11.铁制菜刀在下列情况下发生锈斑的程度由重到轻是( )。 ①切酸菜后放置②切完菜后洗净擦干 ③切完菜后用水冲洗④切完菜后洗净擦干,再抹一点花生油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②③ C. ④③①② D. ①③②④ 12.如图所示的铁钉生锈最严重的是( )。 A. 干燥空气中的铁钉 B. 水中的铁钉 C. 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 D. 食盐水中的铁钉 13.科学探究题 几个同学在进行研究铁生锈的实验,他们用三个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第一个盘子是空的,另外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里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一半浸在水里,还有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每天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1)以上实验方法是________。 (2)铁生锈速度最快的是在________盘子里,铁生锈速度最慢的是在________盘子里。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7课《控制铁生锈的速度》习题

教科版六下第二单元第7课《控制铁生锈的速度》习题 一、判断题 1.对铁的表面进行电镀,可以减缓铁的生锈速度。() 2.在研究铁生锈快慢的对比试验中,每次研究改变的实验条件是两个。() 3.汽车表面不同颜色的喷漆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还可以防锈。()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非常迅速,铁生锈的速度比较缓慢。() 5.铁生锈较慢,所以我们不必担心其产生的危害。() 6.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所以没必要减慢铁生锈的速度。() 7.铁生锈的时候会发生颜色变化。() 8.如果给铁制品涂上机油,不可以减慢铁生锈的速度。() 9.知道了影响铁生锈的原因,可以帮助人们寻找更佳的防锈措施。() 10.钉在木板中的铁钉和暴露在空气中的铁钉相比,钉在木板里的铁钉不容易生锈。() 11.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12.不锈钢不容易生锈是因为加入了一些其他的金属。() 13.要减少铁生锈,可以从实验的结论出发,任意切断生锈的其中一个条件即可。() 二、填空题 14.将两枚铁钉分别放在空气中和潮湿的纸巾上,则生锈较快的是放在的铁钉。 15.钢铁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 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16.铁生锈是水和空气的作用。 17.在不同的环境里,水和空气的不一样,所以铁生锈的速度。 18.空盘子生锈速度 ,水盘子生锈速度 ,而且生锈的量也。 19.铁与水、空气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三、选择题 20.下列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的措施()。 A.刷油漆 B.抹油 C.放入盐水中 D.保持干燥 21.铁钉最不容易生锈的环境是()。 A.干燥密封的环境 B.一半浸没在油中,一半暴露在空气中 C.一半浸没在盐水,一半暴露在油中 22 .如图所示的铁钉生锈最严重的是()。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 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教科版《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完美版1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2)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3)了解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自己设计对比实验验证影响铁生锈快慢的因素。 (2)学会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相互启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分析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教学难点】 能够自己设计对比实验验证影响铁生锈快慢的因素。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 盘子、铁钉、菜油、潮湿的餐巾纸、玻璃器皿、试管、水、盐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例子,铁生锈了,既不美观,还影响人们的使用,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呢?一起走进今天的课程《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二、进入新课 (一)、科学讨论会 教师:1.探究主题:铁生锈的原因。 在《铁生锈了》一节中,我们假设铁生锈与水、空气有关,并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本节课我们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谁来说一说自己的实验成果? 学生甲: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实验材料:3个盘子、3枚铁钉、水、菜油 实验方法: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 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 3.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教师:很棒,步骤清晰,明确。那观察到什么结果了呢? 学生乙:这是我的观察结果。 教师:实验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丙:空盘子生锈速度很慢,水盘子生锈速度很快,而且生锈的量也很多,菜油盘没有生锈。 教师:想一想是原因造成的: 学生丁:铁钉在空盘子中能接触到空气,铁钉在水盘子中能部分接触到水,浸没在菜油盘中的铁钉接触不到空气和水,从实验记录单中可以看出,铁钉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是会生锈的,但是生锈的速度很慢,铁钉在水盘子中生锈的速度快,而且生锈的量也很多,现象非常明显,铁钉在油菜盘中没有生锈。 教师:大家说的都很好,今天我们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相互启发。相信大家都受益很多。 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非常迅速,铁生锈的速度比较缓慢。 但是,每年由于铁制品生锈所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铁容易生锈?我们怎样防止、减缓铁生锈呢? 学生:可以来设计对比实验。 (二)、铁生锈的快慢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1、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 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 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同步练习(含答案)教科版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变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同步练习(含答案)教科版 一、填空题 1.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非常(______),铁生锈的速度比较(______)。(均填“迅速”或“缓慢”) 2.把铁与(______)、(______)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______)、(______)、(______)等。 3.生活中,铁生锈与(______)和(______)有关。 4.铁生锈是(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我的理由是:(______)。 5.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都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试举两种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______)、(______)。 6.钢铁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和(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不同的环境里,水和空气的(______)不一样,所以铁生锈的速度(______)。 8.空盘子生锈速度(______),水盘子生锈速度(______),而且生锈的量也(______)。 9.铁生锈是水和空气的(______)作用。 二、选择题 10.在车、船的表面刷油漆的目的是()。 A.增大硬度,防止撞坏B.防止钢铁生锈且美观 C.减少光辐射的热量D.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11.在下列环境中,地下铁管道被腐蚀最慢的是()。 A.含较多沙粒、潮湿透气的土中B.沼泽地中

C.干燥、透气性差的土中D.河流附近酸性土中 12.小明取了一块铁锈和铁进行研究(如下图),灯泡会发光的是()。 A.甲图B.乙图C.甲、乙都会发光 13.铁钉在下列条件下,哪一个生锈快()。 A.空气中B.潮湿处C.盐水浸湿的纸上 14.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被腐蚀速度最慢的是()。 A.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B.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C.在呈酸性的潮湿土壤中 15.对比实验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下列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A.白糖加热B.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实验C.铁钉生锈的快慢实验 16.防盗门门面、轿车车身涂油漆的做法主要是为了()。 A.防止外力损伤B.防止表面氧化生锈C.方便清洁,同时更美观 17.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断铁和()的接触,以防生锈。 A.水B.空气C.细菌 三、判断题 18.盐水具有一定的消毒作用,我们把铁器浸泡在盐水中能减慢生锈的速度。(____) 19.把铁器与空气、水隔绝是防止生锈的根本方法。(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