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九下智取生辰纲教案 (2)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17《智取生辰纲》第二课时_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17《智取生辰纲》第二课时_教案第十七课《智取生辰纲》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鉴赏杨志的人物形象。
2.体会并评价本文在写作上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品味刻画细致入微的人物描写,把握杨志的个性特征。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上节课对课文的阅读我们可以看出杨志的的智谋也是很高的,可是为什么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他也用尽了,天时与地利,但仍逃不了失败的命运,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课堂实录一、鉴赏杨志的人物形象【设计意图:感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
】杨志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那他是怎样一个形象呢?1.自身而言,太过于粗暴,什么事情都是自己一人说了算,天天除了骂,喝,就是体罚士兵,鞭打他们 2.管理方法有问题不懂的和中层领导搞好关系,连老都管都得罪了3.专制太过于急功近利想当官,想光宗耀祖想昏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4.权力受制梁中书真得那么信任杨志吗?明确:杨志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精明能干,知道社会环境,知道根据地形来安排行路时间;另一方面却又粗暴蛮横,不知道关心属下,不知道分担责任,不知道利用人心,这是他性格中的最大缺点。
因为有了这一致命的缺点,所以他的遭遇只能是从失败走向失败,哪怕他有“博个封妻荫子”的愿望,但结果只会事与愿违,同时他的性格中还有可悲的阴暗面,忍辱求全,随遇而安。
二、环境描写,韵味无穷【设计意图: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与自然环境,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分析其在文章起什么作用。
(1)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2)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3)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4)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明确:自然环境:描写天气酷热,是为下文写众人行动困难,军士买酒解渴等埋下伏笔。
智取生辰纲教案优秀范文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里的一个典故,那么这个典故具体讲述什么内容呢?同学们不妨提早预习一下。
一起来看看作者整理的智取生辰纲教案,期望对您有用。
智取生辰纲教案(一):智取生辰纲教学目标:一、了解作品的双线叙事线索的结构艺术。
二、分析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控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假想:《智去生辰纲》选自《水浒传》情节简单,因是用古代白话文写作的,通俗易懂,所以学生在知道文意上没有太大障碍。
只是需要对杨志的经历作必要的介绍,帮忙学生更好地掌控杨志这一人物形象。
同时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科学地、充分地预习课文,设计了导学纲领来指导学生,帮忙学生,终究提高教学成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发放《导学纲领》,指导学生预习第二课时一、导入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关于《智取生辰纲》的片断提问:1、片断中主要触及到那些人物?2、他们之间产生了什么故事?二、整体感知,掌控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理清情节结构线索1、学生速读课文,掌控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主要人物: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
明确:双线结构:杨志押送金银担----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暗线2、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明确: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三、紧扣住\ 智\ ,分析小说中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形象,体会作者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个体形象---------杨志1、杨志有没有\ 智\ ?他的\ 智\ 体此刻哪里?从文中找出来并概括。
明确:更变起行时间督促军健赶路斥责虞侯顶撞老督管三问枣客谨慎卖酒者2、杨志为何要这样做?明确:一方面是杨志为人谨慎的表现;另一方面由于这次押送是他唯独的机会,他一心想做官,想青云直上,光宗耀祖。
《智取生辰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心理;(3)能够欣赏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相似情节和不同之处;(3)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白话小说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学习作品中的人物智慧,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分析:(1)介绍《智取生辰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艺术等。
2. 教学重点:(1)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心理;(3)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智取生辰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本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心理;(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分析:(1)分析作品中的古代白话小说艺术特色;(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相似情节和不同之处。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文本内容,总结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3. 选择一部古代白话小说进行阅读,体会其艺术特色。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智取生辰纲》原文及相关注释。
2. 参考书目:有关《智取生辰纲》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智取生辰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心理;(3)能够欣赏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3)运用想象联想法,感受小说中的场景描写和氛围渲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小说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心理;(3)欣赏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古代白话小说的阅读理解;(2)小说中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智取生辰纲》的作者及作品背景;(2)引发学生对古代白话小说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智取生辰纲》,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总结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矛盾冲突;(3)学生思考小说中的艺术特色。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们的分析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2)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中的表现;(3)评价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艺术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2)评价学生作业中对小说情节、人物、艺术的分析能力;(3)评价学生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运用想象联想法,描绘《智取生辰纲》中的一个场景,并简要分析其氛围渲染的作用;2. 选取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智取生辰纲》中“智取”精神的理解。
智取生辰纲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智取生辰纲》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激发学生对《智取生辰纲》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智取生辰纲》的作者施耐庵及其作品《水浒传》。
简述《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背景及主要人物。
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方法。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水浒传》的封面、作者施耐庵的照片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智取生辰纲》。
学生分享自己对《水浒传》的了解和阅读体验。
教师总结并引入《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背景及主要人物。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
2.2 教学内容概述《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重点介绍生辰纲的背景和作用。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梗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重要情节。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辰纲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生辰纲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智取生辰纲》中的人物形象。
3.2 教学内容分析《智取生辰纲》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杨志、吴用等。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智取生辰纲》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物形象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四章:故事解读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内涵。
4.2 教学内容解读《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内涵,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内涵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故事梗概、人物分析和故事解读等方面的重要知识点。
5.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给予反馈并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九年级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精选7篇)九年级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2.引导学生赏析环境描写,理解作者铺设情节的匠心。
过程与方法:1.任务驱动法:以“帮杨志再闯一次关”的任务来推动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2.导读导议:以设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读、思、辩、悟。
3.合作探究:学生先分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形成较完善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启发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品评人物。
2.理解农民起义的可贵之处和局限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探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众人的言行。
2.赏析精妙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农民起义的可贵之处和局限性。
三、教学策略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导读导议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辅助以多媒体影视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语:这一天正是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酷热难当。
南山北岭,崎岖小径之间,一行十五人押着十一担金珠宝贝,走上黄泥冈。
就是此时,就在此地,光天化日,在众位看官的眼皮子底下,一场八个人打劫了十五个人的好戏就这么发生了。
这就是令无数读者拍案叫绝的一场著名劫案:“智取生辰纲”。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背景介绍1.因为这篇课文是长篇小说《水浒传》的节选,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水浒传》。
2.根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我们来看看“这场劫案的背景资料”。
(1)什么是“生辰纲”?纲,为运送大批货物而编的队,如茶纲,盐纲。
“生辰纲”指成批运送的生日礼物,是梁中书给他的岳父蔡京送的生日礼物,价值十万贯的金珠宝贝。
在这之前,杨志曾经押送丢失了花石纲。
宋徽宗皇帝要盖万岁山,差遣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
杨志押送花石纲走黄河水路上京时,被大风把船吹翻了,丢失了花石纲,杨志因此畏罪逃跑。
《九年级语文<智取生辰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探讨小说的情节设置和矛盾冲突。
3.学习小说的环境描写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物形象分析和情节探讨。
2.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文本分析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重点。
2.人物形象分析
(1)再次分析杨志、吴用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2)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深入理解人物。
3.情节探讨
(1)分析小说的情节设置,如悬念、转折等。
(2)讨论矛盾冲突在小说中的作用。
4.环境描写分析
(1)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段落。
(2)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5.角色扮演
(1)选取小说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角色扮演。
(2)通过表演,加深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6.总结归纳
总结人物形象、情节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7.作业布置
写一篇小说的读后感,重点分析人物和情节。
《智取生辰纲》教材分析:《智取生辰纲》列入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有名片段,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其创作总体上呈如下特点:(1)注意人物语言、行动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施耐庵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在创作上体现了我国古典小说突出的艺术成就。
而《智取生辰纲》一文,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课文节选部分写了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
故事围绕“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一个接着一个,明写护送队伍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读来引人入胜,因而很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斗智,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简介作者及《水浒传》。
2、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3、理清课文思路,明确线索及人物关系。
4、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的演示,电视剧的播放,使学生理解小说情节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做事有头有脑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主旨,总结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本文中写作结构安排的特点及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1.新课导入: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的主题曲《好汉歌》(可让学生随着乐曲一齐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接着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水浒》中的英雄好汉,并简要介绍其主要故事情节。
然后教师问:那有没有同学能说一下《水浒》中杨志这位英雄好汉的故事(因为估计同学中知道杨志的人不多)?2.走近作者,了解作品: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智取生辰纲教案(精选8篇)智取生辰纲教案(精选8篇)智取生辰纲教案篇1《智取生辰纲》(下称《智取》)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境描写逼真简练恰到好处。
可从以上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对《智取》进行艺术欣赏。
一、自读:了解杨志故事及《智取》在《水浒传》中的地位。
课前浏览《水浒传》第12回至第17回,了解杨志?事迹和杨志性格。
杨志事迹(学生概述):①原为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②沦落东京,因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东京大名府充军;(以上第12回)③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杨志,安排比武,杨志斗武出色,被梁中书提拔做管军提辖使;(第13回)④受梁中书重托,押运生辰纲,在黄泥冈失陷;(第16回)⑤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宝珠寺。
(第17回)杨志性格(教师归纳):\'失意、得志、幻灭\'(茅盾语)是杨志性格发展的三部曲。
失陷生辰纲是杨志命运的转折点。
杨志最终走上了反抗官府的道路。
《智取》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与\'官家\'冲突,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二、改写:熟悉课文,把握故事线索和主要情节。
要求:①以晁盖一行\'智取\'为主线,将末段补叙内容插入叙述之中。
②在规定时(六月初四)空(黄泥冈)范围内叙述故事。
③500字左右。
(投影示例)六月初四,未及晌午,红日当天,十分大热。
晁盖吴用一行七人潜伏在黄泥冈松林里歇凉。
\'来也!来也!\'眼尖的,早见十五人沿着一条僻路,慢慢走上冈来。
内中一个,头戴凉笠,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手持藤条挥舞。
众人知道,此人便是江湖上人称\'青面兽\'的杨志。
(开端)十五人上得冈来。
晁盖一行隐身松林,听得松林那边一场争说:原来杨志不准在冈上停留,众军士公然抗命。
争得不可开交之际,吴用吩咐一人去林边舒头棵脑价望,却故意让杨志瞧见。
第十七课智取生辰纲
施耐庵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基础字词
(一)重点字识记
趱行怨怅虞侯怄气恁地
罗唣省得逞辩气喘聒噪
还言语吹嘘
(二)重点词语掌握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2)这厮不值得便骂人
古义:古义:今义:今义:
(3)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4)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
古义:古义:
今义:今义:
(5)松林里影着一个人(6)你理会得甚么
古义:古义:
今义:今义:
(7)一般还你钱(8)只饶我们一瓢吃
古义:古义:
今义:今义:
(9)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10)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
古义:古义:
今义:今义:
2、重、难点实词解释
趱行:端的:干
系:
尴尬去处:做
大:
吹嘘:恁地:兀
自:
没分晓:数内:逞辩:喏喏连
声:口浅:
却才:别了脸:理
会:怄:
劈手:还言
语:
一发上:聒
噪:计较:
二、文体知识
本文选自,它是一部以末
年起义为题材的小说。
作者,时人。
三、课文掌握
(一)判断
1.下面是课文中对天气的几处描写,对其作用判断最正确的一项是()
①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②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③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④那十一个厢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A、突出杨志谨小慎微的性格特征。
B、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后文吃酒打下伏笔。
C、突出杨志的性格蛮横不近情理。
D、引出杨志与厢军、虞侯、都管等的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
2.对课文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能够成功夺取生辰纲的原因在于以晁益为首的八条好汉,是一个紧密团结、足智多谋、敢向贪官挑战的战斗集体。
B、通过复杂的情节和人物的心理、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是本文的主要艺术特
点。
C、本文以杨志押运生辰纲组织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D、故事主人公杨志是一个性情暴戾、急躁而又精细、强干、机智的人。
(二)思考
1、智取生辰纲,“智”在何处?
一智用。
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
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
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
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
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
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
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
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
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
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
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
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
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
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
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
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
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
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力保生辰纲的杨志,其思想性格如何?
(1)杨志何以那么重视生辰纲的安全,这表现了他思想上的什么特点?
答:
(2)杨志为什么对军健那么凶?这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3)杨志和虞侯、都管之间的矛盾应该如何去理解呢?
答
(4)由以上几个问题可以看出作者塑造杨志这个人物形象都用了哪些方法?
答:
维度B 能力提高
联系你原来学过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试评价《水浒》中各英雄人物的多样化性格特征
答:
维度C 探究应用
“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
这是我国久已有之的一句俗话,老百姓们这种说法是根据这两部作品的思想性和内容出发而来的。
《水浒》中提享到的农民起义,他们劫富未必济贫、杀人不必都是大奸大恶,然而个个强人,武功高超,不受约束,只是为了私人义气而聚集在一起,反对政府的统治,而不问是非,一己之欲喜悲足以让他们大动肝火。
这些内容对于少不知事的孩子来说具有不需要明辨是非就值得盲目学习效仿的作用。
而《三国》谋国谋天下之道,人物众多,面目各异,却个个绞尽脑汁,熙熙攘攘而为名为利,为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劳心劳力,奔赴往来。
这些内容对于人生已至古稀当了天命而享“知足常乐”的老人们来说显然又是不适合的,是让他们再动一次喷薄的血液,所以说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
作为中学生,你喜欢《水浒》这部小说吗?请你谈谈你对《水浒》的认识,并结合历史课本和政治课本上所学习到的知识,说说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