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止血包扎评分
- 格式:doc
- 大小:173.50 KB
- 文档页数:18
采用绷带包扎法进行外伤止血包扎
根本要求:
1技能要求
能采用绷带包扎法进行外伤止血包扎。
2职业素养要求
操作熟练,方法正确,动作轻柔,关心患者,及时询问患者舒适情况。
3操作标准
〔1〕做好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2〕做好沟通工作;
〔3〕按照操作流程完成用绷带包扎法进行外伤止血包扎全过程;
〔4〕做好操作后的整理工作;
〔5〕掌握操作的考前须知。
用物准备时间10分钟考核时间:10分钟
采用绷带包扎法进行外伤止血包扎操作标准
表 7 采用绷带包扎法进行外伤止血包扎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外伤现场急救技术--止血、包扎一、概述止血的技术包括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动脉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
包扎技术又包括三角巾的包扎法和绷带的包扎方法。
操作所能用到的物品和材料包括三角巾、绷带、纱布和棉垫、止血带、三角巾宽带及三角巾窄带。
二、止血法(一)间接压迫止血法(指压动脉止血法)间接压迫止血法,即指压动脉止血法,是用在四肢及面部动脉或大的静脉出血,可首先采用。
事先应该熟悉常用的动脉压迫点,要求用一定的力量将动脉压在骨骼的浅面,压扁血管以起到压迫止血作用。
该方法只能够减少出血量,不太可能完全止血,只能短时间控制大的出血,所以应该尽快改用其他的止血方法。
常用的动脉压迫法有面动脉压迫法、枕后动脉压迫法、尺桡动脉压迫法、肱动脉压迫法、股动脉压迫法和腘动脉压迫法等。
1.面动脉压迫法当一侧面部出血的时候,在同侧的下颌骨的下缘摸到面动脉的搏动,将面动脉压向下颌骨即可。
2.枕后动脉压迫法用于头后部的出血,在耳后乳突下方稍外侧摸到枕动脉的搏动,将其压向枕骨面即可。
3.尺桡动脉压迫法用于手部出血的止血,先在手腕腕横纹的稍上方的位置,内外两侧摸到尺桡动脉的搏动,然后用双手的拇指分别将其压下尺骨桡骨的浅面即可。
4.肱动脉压迫法肱动脉压迫法用于前臂出血的止血,先在上臂内侧中部的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摸到肱动脉的搏动,然后用拇指或者其他四指将其压向肱骨干即可。
5.股动脉压迫法股动脉压迫法用于大腿以下出血的止血,在腹股沟韧带稍下方处摸到股动脉的搏动,然后用双手拇指重叠,用力将其压向耻骨下肢即可。
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双手掌根重叠,压向股动脉的搏动即可。
6.腘动脉压迫法腘动脉压迫法用于小腿以下部位的出血的止血。
先在腘窝处摸到腘动脉的搏动,然后用大拇指向后压向股骨即可。
(二)直接压迫止血法(加压包扎法)先让伤员坐下或者躺下,抬高受伤部位。
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直接在伤口上按压5分钟左右。
如果持续出血,不要除去最初的敷料,而是在这个敷料上再加上一块敷料,并重新包扎好即可。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操作评分标准
大腿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操作流程
选手素质要求认真,着工作装,仪表端庄。
操作前,物品需经评委认定合格后,向裁判举手示意开始计时。
首先,操作者需评估环境,确定安全,并口述:“现场环境安全”。
接着,检查伤员伤情及出血情况,抚慰伤员,口述:“别紧张,我来帮你!”然后高声呼救,喊出伤员大腿出血,快来人啊!
止血的操作步骤包括:迅速用双拇指或双手掌根重叠压迫止血部位(腹股沟韧带中点搏动处用力垂直向下压迫),评委检查止血效果;在拟上止血带部位加垫;上止血带(具体部位在大腿中上部或伤口上方10-15cm左右,止血带头回插结扣内),检查止血效果、肢体末端血液循环情况,口述:“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大腿喷射状出血停止!”最后,评委检查止血效果,并记录扎止血带时间。
包扎的操作步骤包括:确定伤口部位,加敷料(手接触敷料面不能接触伤口),用三角巾包扎,要求工整、美观。
包扎后三角巾上下移动不超过1cm。
将肢体固定于健侧肢体上。
固定的操作步骤包括:将健肢移向患肢,固定骨折上下两端,然后固定髋关节处、小腿中段处、踝关节处。
所有结不许打在患肢侧。
踝关节处固定时要求用8字固定法。
两膝、两踝关节处要求加垫。
固定松紧适宜,活动度不超过1cm,动作轻柔。
整个操作流程顺序是止血→包扎→固定,全过程时间为3分10秒。
操作所需物品包括三角巾7条,止血带1条,敷料3块(2大1小),记录卡片1张,笔1只。
操作完毕后立即向裁判报告,裁判员终止计时。
心肺复苏、创伤急救竞赛规则(一)操作标准及流程1.心肺复苏。
每名参赛队员均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CPR)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对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1)心肺复苏操作流程:①判定事故现场安全、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后,开始施救。
②快速判断伤员反应,确定意识状态,判断有无呼吸或呼吸异常(如仅仅为喘息),在5~10s内完成。
方法:轻拍或摇动伤员,并大声呼叫:“您怎么了”。
如果伤员有头颈部创伤或怀疑有颈部损伤,只有在绝对必要时才能移动伤员,对有脊髓损伤的伤员不适当地搬动可能造成截瘫。
③呼救及寻求帮助。
④将伤员放置心肺复苏体位。
将伤员仰卧于坚实平面,施救者跪于伤员肩旁。
⑤判断有无动脉搏动,在5~10s内完成。
用一手的食指、中指轻置伤员喉结处,然后滑向同侧气管旁软组织处(相当于气管和胸锁乳突肌之间)触摸颈动脉搏动。
⑥胸外心脏按压。
A.定位:用靠近伤员下肢手的食指、中指并拢,指尖沿其肋弓处向上滑动(定位手),中指端置于肋弓与胸骨剑突交界即切迹处,食指在其上方与中指并排。
另一只手掌根紧贴于定位手食指的上方固定不动;再将定位手放开,用其掌根重叠放于已固定手的手背上,两手扣在一起,固定手的手指抬起,脱离胸壁。
B.姿势:双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动,双肩在伤员胸骨正上方,用腰部的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C.频率:100~120次/min;深度:成人至少5cm。
下压与放松时间比1:1。
⑦畅通呼吸道。
方法:A.仰头举颏法(或仰头举颌法):施救者一只手的小鱼际放置于伤员的前额,用力往下压,使其头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放在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上抬起。
B.下颌前移法(托颌法):施救者位于伤员头侧,双肘支持在伤员仰卧平面上,双手紧推双下颌角,下颌前移,拇指牵引下唇,使口微张。
⑧开放气道时应先查看口腔内有无异物,若有异物,吹气前应首先清除异物。
必要时需采用腹部或胸部冲击技术(手拳冲击法)清除气道深部异物。
⑨开放气道后给予2次吹气,2次吹气时间应在4秒之内;每次吹气量800~1200ml。
一、急救止血技术评分标准二、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术评分标准三、双人法成人心肺复苏术——基础生命支持的主观评分表满分40分双人法成人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的客观评分表四、右胫腓骨闭合性骨折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比赛评分标准赣州市院前急救技能大比武项目操作流程一、急救止血技术操作流程(单人项目:医生操作,护士配合)(一)着装整齐,戴好手套。
(二)医生、护士人员同时入场,举手示意,考官发出指令计时开始。
(三)评估现场环境并报告。
(按上、下、左、右顺序)(四)医生表明身份,安慰患者,告知急救的目的,护士开始准备物品,备好后至患者身旁。
(五)医生检查伤员并报告伤情:口述:患者头顶部有一约4㎝的头皮裂伤,有前臂中段掌侧面有一4×6㎝的软组织挫裂伤口,广泛渗血,中央有喷射性出血。
(三)医生立即用指压止血法止血,并嘱护士继续指压止血法,抬高患肢两分钟,医生用止血带止血,检查止血效果(扪远端动脉搏动情况),记录上止血带的部位及时间。
止血带止血法操作要点:指压止血后先将患肢抬高2分钟,在扎止血带部位(上肢在上臂上1/3段,下肢在大腿上2/3段)垫衬垫,扎止血带压力均匀、适度,以刚阻止动脉血液流动为度,手法正确,扎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要有明显的记录。
(四)对上肢软组织损伤创面,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包扎创面并用三角巾悬吊上肢80~85度,并检查血运。
螺旋形加压包扎止血法操作要点:首先检查伤口,排除异物和骨折情况,然后用敷料按无菌操作原则(敷料手接触面不能接触创面,敷料应大于创面)覆盖在创面上,再用绷带先在敷料远端环行扎两圈使其牢固,然后螺旋形向上包扎,每一圈适度加压压住上一圈的三分之二,使绷带卷边缘保持整齐,最后平绕一圈,在伤肢外侧用绷带扣固定。
包扎完毕敷料不能有外露。
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五)三角巾帽式包扎操作要点:伤口覆盖敷料,嘱护士按压,医生取三角巾帽式包扎。
除去眼镜及头饰,将三角巾底边向内摺起数厘米,置于眉弓上方和头顶,将三角巾两端经耳上方往后收,在枕下交叉,再绕回前额中央打结,将结尾摺入带边内,将三角巾顶角轻轻拉紧固定后摺入带内。
为外伤出血老年人包扎止血的评分标准【场景】机构
案例描述
某爷爷、男、高龄,居住在养老机构几栋几号房间。
【基本信息】患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病多年,生活半自理,能交流
出生年月:哪年哪月;身高:多少cm;体重:多少公斤
文化程度:高中
经济状况:有退休金,有一定积蓄
兴趣爱好:看电视、看书
饮食喜好:喜辛辣食物、不喜欢吃早点
性格特点:开朗
工作经历:退休前是领导
家族谱:女儿在外地,妻子在本地
【既往病史】患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病多年
【目前状况】
某爷爷,高龄,患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病多年。
意识清楚、半自理、能交流。
今天在房间活动时,不慎跌倒,右侧单膝跪地,左上肢扶在右侧床边上,护理员到达后,观察神志清楚,右侧膝盖轻度疼痛,局部皮肤擦伤,表面有少量渗血,汇报医生,医生请护理员为外伤出血老人进行包扎止血。
【本题分值】100分
【时间】10分钟
【任务】请护理员为外伤出血老人进行包扎止血。
【要求】
1.请在备物区准备物品,赛后物品会有人协助归还到备物区。
2.入场后向裁判汇报准备情况后,即进入模拟场景;竞赛过程中不能与裁判沟通交流;裁判原则上不干预竞赛。
3.请模拟真实情况,与标准化老年人合作,除标明可口述或可假设部分,其他尽可能真实操作。
为外伤出血老年人包扎止血的评分标准
年月日选手号:最后得分:
裁判员:核分员:。
创伤急救-止血、包扎、固定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技术操作要求分值扣分及原因实际得分
准备质量标准20分评估环境是否安全,危重伤员应观察复苏是否有效等
情况。
正确评估需要处置伤口的局部情况,确定处置方法,
正确选择用物。
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6
护士:着装整洁、仪表端庄,具有急救意识。
2 物品:准备齐全,放置合理。
4 环境:安全、相对清洁。
4 体位:根据患者受伤部位不同给予相应体位。
4
操作流程质量标准60分取适宜卧位 3 选择用物符合要求 6 三角巾折叠方法正确 3 止血带止血方法正确9 夹板使用正确8 操作符合要求10 压力适当,松紧度适宜 6 做好标识 3 观察肢端血循环、记录 4 绷带各种缠绕操作正确8
终末质量标准20分止血、包扎、固定方法正确,选择用物符合要求,操
作熟练符合要求
6 标记及记录观察符合要求 4 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并给予相应处理 4 患者卧位及处理符合要求,正确及时 4 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
合计100。
一、急救止血技术评分标准二、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术评分标准三、双人法成人心肺复苏术——基础生命支持的主观评分表满分40分双人法成人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的客观评分表四、右胫腓骨闭合性骨折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比赛评分标准赣州市院前急救技能大比武项目操作流程一、急救止血技术操作流程(单人项目:医生操作,护士配合)(一)着装整齐,戴好手套。
(二)医生、护士人员同时入场,举手示意,考官发出指令计时开始。
(三)评估现场环境并报告。
(按上、下、左、右顺序)(四)医生表明身份,安慰患者,告知急救的目的,护士开始准备物品,备好后至患者身旁。
(五)医生检查伤员并报告伤情:口述:患者头顶部有一约4㎝的头皮裂伤,有前臂中段掌侧面有一4×6㎝的软组织挫裂伤口,广泛渗血,中央有喷射性出血。
(三)医生立即用指压止血法止血,并嘱护士继续指压止血法,抬高患肢两分钟,医生用止血带止血,检查止血效果(扪远端动脉搏动情况),记录上止血带的部位及时间。
止血带止血法操作要点:指压止血后先将患肢抬高2分钟,在扎止血带部位(上肢在上臂上1/3段,下肢在大腿上2/3段)垫衬垫,扎止血带压力均匀、适度,以刚阻止动脉血液流动为度,手法正确,扎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要有明显的记录。
(四)对上肢软组织损伤创面,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包扎创面并用三角巾悬吊上肢80~85度,并检查血运。
螺旋形加压包扎止血法操作要点:首先检查伤口,排除异物和骨折情况,然后用敷料按无菌操作原则(敷料手接触面不能接触创面,敷料应大于创面)覆盖在创面上,再用绷带先在敷料远端环行扎两圈使其牢固,然后螺旋形向上包扎,每一圈适度加压压住上一圈的三分之二,使绷带卷边缘保持整齐,最后平绕一圈,在伤肢外侧用绷带扣固定。
包扎完毕敷料不能有外露。
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五)三角巾帽式包扎操作要点:伤口覆盖敷料,嘱护士按压,医生取三角巾帽式包扎。
除去眼镜及头饰,将三角巾底边向内摺起数厘米,置于眉弓上方和头顶,将三角巾两端经耳上方往后收,在枕下交叉,再绕回前额中央打结,将结尾摺入带边内,将三角巾顶角轻轻拉紧固定后摺入带内。
二、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操作流程(单人项目:医生操作,护士配合)(一)着装整齐,戴好手套。
(二)医生、护士人员同时入场,举手示意,考官发出指令计时开始。
(三)评估周围环境并报告。
(按上、下、左、右顺序)(四)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清理口腔,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二)加压去氮给氧: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予助手给病人吸100%纯氧2~3分钟,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
(三)准备导管: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
(四)准备喉镜: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光源后关闭,放置备用。
(五)准备牙垫、固定胶布和听诊器。
(六)暴露声门:打开喉镜,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拨开病人上下齿及口唇,左手紧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
然后,缓慢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可在会厌和舌根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
(七)插入气管导管: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将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通常在21~23cm。
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
操作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八)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胃区、双肺底、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九)固定导管: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与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三、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综合项目)假设心肺复苏模型人为当场目击倒地的成人心搏骤停患者,两名院前急救医护人员互为AB角色交换上场参赛,其中第一施救者(简称A)担任主角,得分归主角一个人所有;而第二施救者协助(称作B)为配角。
按照CPR’2010国际指南的最新标准,AB两人配合共同完成BLS即第一个CABD四个环节的技能操作(要求全程戴保护手套)。
比赛标准的操作流程与细节手法:(依据CPR’2010国际指南)1、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第一施救者A首先上场看天看地(巡视上下左右4个点),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然后做看表动作,记录开始抢救的时间。
2、A角检查意识:A角先到达患者身边,跪于右侧,就地抢救。
A 应尽量靠近患者身体,双膝分开、距离与自身肩部同宽,左膝盖平患者肩部水平(操作过程中膝盖无来回移动)。
判断是否昏迷的方法为呼唤、拍肩,应凑近病人耳旁5公分,分别对着左、右两个耳朵各大声呼喊一遍:“喂、喂,你怎么啦?”、“喂、喂,你醒醒!”,同时用手拍打患者的双肩,不能击打或摇晃其它部位,检查意识限时2秒钟完成。
3、A角观察呼吸:发现患者无反应,A角接着用眼睛扫描患者的面部和胸部,观察呼吸是否正常(例如有无呼吸急促、呼吸缓慢甚至临终前异常呼吸),而不用检查有无自主呼吸。
规范数数计时“一千零一、一千零二”,观察呼吸限时2秒钟完成。
4、A角启动BLS:一旦发现患者连呼吸也不正常,立即高声呼救:“患者无反应,叹气样喘息,快来人呐、准备抢救!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吩咐第二施救者B赶快准备急救箱、氧气面罩-复苏球囊、氧气袋及除颤仪,现场指派任务、明确各自分工。
5、摆放体位:A角将患者体位摆放成标准仰卧位,置于平整的地面上,稍后口述“理顺患者身体”,保持身体平直、四肢无扭曲;同时A角自身的跪姿和体位也保持正确。
此时,B角携带上述5样急救物品上场,跪在患者的头顶部。
开始装配氧气面罩和复苏球囊备用。
6、 A角判断循环征象:A角用右手食指和中指,规范手法在正确部位触摸患者的右侧颈动脉搏动,同时眼睛沿顺时针方向巡视患者四肢,检查肢体是否还在抽动,最后将目光停留在脸部看有无咳嗽反射(顺便观察病人面色)。
数数计时(从“一千零一”数到“一千零六”),时间刚好控制在6秒钟完成。
7、A角建立人工循环:一旦判断患者无心跳,尽快由A角实施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必须在看表后30秒内开始胸外按压)。
在做第一轮心脏按压动作的同时,A角不断下达一系列口头医嘱(待B角完成一个后、方才下达另一个医嘱):“面罩-球囊、接通氧气”、“检查清理口腔”、“开放气道、保持畅通”、“固定氧气面罩”、“球囊通气两次!”。
A角一边按压一边下达口头医嘱,B角应逐一回应医嘱“是”,并做相应动作。
注意,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只对流程质量作主观评估(即只由考官凭肉眼观察选手的操作步骤和手法、对比赛过程进行评分),而不用电脑进行终末质量客观评价,A角也不用边按压边数数。
徒手做胸外心脏按压的规范要点(六要素):(1)按压部位——胸骨正中线的中、下三分之一段交界处,单手快速定位的方法为“掌根部居中、左手中指刚好平患者两乳头之间的连线上”,对体型异常者应改用双手定位法——“胸骨下切迹之上两横指”。
每个轮回周期按压之前,比赛都要求先用左手单手定位,部位准确、动作清晰;施救者的左手掌根部应始终贴住患者的胸壁皮肤,做到“放松不离位”,牢牢将左手掌固定在正确的按压部位上,不得进行跳跃式按压。
(2)正确手势——快速定位后,施救者马上抽出右手搭在左手的手背上,双手重叠并十指交叉、相互扣起来;只能用左手的掌根部与患者的胸骨接触(面积越小越好),左手五个指头必须全部翘抬起来,不可将按压力量作用于患者的两侧肋骨上,以免造成骨折。
(3)按压姿势——施救者双膝跪地,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双肩位于双手正上方,用上半身的重量往下施压(利用杠杆原理),而不是靠两个手臂的力量发力;因此双臂必须绷直,肩、肘、腕三关节呈一条直线(尤其肘关节不得弯曲),无晃动或摇摆;而且手臂这条直线须与患者胸部形成90°直角、不能倾斜,以施救者的自身重量垂直向下按压。
按压过程中要求平稳、有规律,用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不得进行冲击式按压;操作者的目光应始终盯着患者脸部,全程观察其面部表情和面色改变,以便及时评估胸外按压是否有效。
(4)用力按压——按压深度应使成人胸骨下陷超过5厘米以上(至少需要施加30kg的力量,比赛标准规定最多不超过6cm),而儿童为5厘米、婴幼儿4厘米;简便、直观的评估指标为每次按压都能触摸到患者颈动脉搏动,同时面色逐步变红润。
每次下压完成后手臂力量都要松解,保证压力释放、充分放松,让患者胸廓完全回弹,使得心脏能充分舒张受血。
(5)快速按压——按压频率要达到100次/分钟以上(比赛标准限定在110±10次/分范围),但由于还要交替做人工呼吸,故每分钟不可能压够100次;具体地说16~17秒钟要完成30次按压,即每次按压用时不超过0.6秒,往下按压与向上放松的时间要基本保持相等。
应通过数数来掌握节奏,规律为个位数加多一个尾音(如“1下、2下、3下、4下、5下…10下…11…21…30”,数数始终发两个音),建议施救者大声地数出来。
(6)持续不断——心肺复苏过程中不管做任何操作,都要求尽量不要中断心脏按压,尽可能持续不断地进行;如果不得不中断胸外按压(例如交替做人工呼吸、电击除颤放电、相互交换AB角色、气管插管暴露声门裂或者将患者过床时),中断按压的时间最好能控制在5秒钟以内、最多不准超过10秒钟,以免影响人工循环效果,降低心肺复苏的抢救质量。
8、B角徒手开放气道:由B角跪在患者头顶部实施,B角上场后听从A角指挥,逐一执行A角下达的口头医嘱。
在开放气道之前,先装配好面罩-球囊并将复苏球囊接通氧气;接着检查口腔有无异物或者分泌物,该患者口腔有分泌物,应马上将患者的头侧向一边,用食指探入口腔内清除干净。
然后采取“托举双颌法”或“推额抬颏法”使患者头部往后仰,徒手开放气道,解除昏迷者舌根后坠,从而保持呼吸道畅通;要求徒手开放气道的动作规范、轻柔,一步做到位(病人下颌、耳廓之间的联线与地面垂直呈90°);并且操作全程始终用左手维持住患者头后仰姿势,管理好患者气道,使头部稳定保持正确的后仰位置,无移动、无回位,B角也没有为患者反复做头后仰的动作。
9、 B角用器械实施人工呼吸:在A角下达“球囊通气两次”的医嘱后,由B角负责采用左手“E-C”手法固定、扣紧氧气面罩,右手使用复苏球囊捏皮球通气二次,用时控制在5秒钟以内(缓慢通气各至少1秒、中间换气1秒),不能通气过快以免造成胃胀气,也不能超过10秒钟延误胸外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