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蟋蟀的住宅》重难点突破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95 MB
- 文档页数:20
如何突破《蟋蟀的住宅》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蟋蟀的住宅》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要想突破这个教学重点和难点,我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学生围绕着“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挖掘的”这两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他们喜欢的问题来研究,教师参与其中,然后集中交流。
2.结合学生的回答,我板书:外部:朝阳内部:光滑、简朴、卫生接着我让学生找出蟋蟀挖掘住宅时,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学生汇报我板书:扒搬踏推铺从蟋蟀的这一系列活动,我们能体验到蟋蟀的这座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3.接着让学生谈谈工程的伟大之处,想对蟋蟀说的话以及从蟋蟀身上学到的东西,教师小结:蟋蟀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建筑师。
我想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像蟋蟀这样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4.最后让学生假想自己就是蟋蟀,去参加动物王国召开的住宅建筑展示会,学生准备之后,看着图片用自己的话介绍住宅的特点,听的同学给予评价,教师也适当给予评价。
生生互动,生师互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参加面试的**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蟋蟀的住宅》。
接下来我将从七大板块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蟋蟀的住宅》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介绍了观察到的蟋蜂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本组单元以"处处留心皆学问"为导学,旨在引领学生学习观察,学会表达。
二、说学情我面对的是四年级学生。
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是,学生对于文章语言的分析和感受力仍有欠缺。
尤其是对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难以理解。
因此,需要教师架桥铺路,通过创设情境体验等方式启发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懂得蟋蜂的住宅如何建成,积累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蟋蟀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读懂蟋蟀的住宅怎样修建,培养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教学难点为∶体会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观察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情感教学法、课件激趣法、朗读体会法。
以教法引路,用学法践行。
在学法选择上,我始终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用"小组合作、自主质疑"的方法学习本课。
六、说教学过程要将以上教学理论、教学设想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关键在于合理安排教过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接下来,我将从五个环节展示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上课伊始,我会采取谜语导入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同学们,老师想跟你们玩一个猜谜游戏,听好了。
"家住暗角落,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打仗逞英豪",你们猜这是什么呀{样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般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使学生了解本课的课题和内容,还形成了阅读期待。
统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蟋蟀的住宅》说课稿第1-2课时一. 教材分析《蟋蟀的住宅》是统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
通过对蟋蟀住宅的描述,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生物的智慧。
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充满了诗意。
例如:“在阳光的照耀下,蟋蟀的住宅就像一座小小的城堡,坚固而美丽。
”这样的描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蟋蟀住宅的美丽,也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善于观察和发现,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蟋蟀并不陌生,他们可能观察过蟋蟀,但对蟋蟀的住宅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蟋蟀住宅的特点,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的特点,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生物的智慧,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的特点,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敬爱老师、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蟋蟀的住宅》。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与学情分析《蟋蟀的住宅》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语文阅读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写作要素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是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非常好的载体。
本课文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长期观察后所整理的一篇观察笔记,读这样一篇温情又有充满童趣的文章,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连续观察的兴趣。
文章的语言生动、充满趣味,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蟋蟀在作者的笔下俨然成为了一名建筑大师,但同时作者在一些用词上也是比较严谨的,比如“半掩”、“最多”、“大多”等,品味本文语言便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表达”这一要素很好的承载点。
这篇文章还是学生很好的观察日记范文,学生可以效仿法布尔,对一种事物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记录,并尝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学习本课可以为落实本单元的习作要素奠定基础。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
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第二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为了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本篇课文也不例外。
同时,它也为第五单元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埋下伏笔。
二、学习目标及重难点1.认识“宅”、“隐”等12个生字,通过找反义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慎重”“随遇而安”等词语。
2.初读课文,知道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介绍了住宅特点和修建过程两方面内容。
3.品读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词句,借助关键词介绍蟋蟀的住宅。
4.对比蟋蟀住宅的真实尺寸图,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重点和难点:品读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词句,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持续细致的观察。
《蟋蟀的住宅》课件一、教学内容《蟋蟀的住宅》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本课详细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结构及建筑过程,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蟋蟀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过程;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过程,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蟋蟀住宅的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过程,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蟋蟀住宅图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蟋蟀住宅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住宅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过程。
3. 学习生字词:结合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蟋蟀住宅的示意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蟋蟀住宅的优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蟋蟀的住宅》2. 板书内容:蟋蟀住宅特点:干燥、通风、隐蔽蟋蟀住宅建筑过程:选址、挖掘、装修生字词:干燥、通风、隐蔽、挖掘、装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蟋蟀住宅的示意图。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一下你熟悉的某个小动物的生活环境。
2. 答案:(1)示意图见附件。
(2)示例:我熟悉的猫咪喜欢在温暖、舒适的环境里生活。
《蟋蟀的住宅》句子解析与重难点问题解答编辑:指导:日期:《蟋蟀的住宅》句子解析与重难点问题解答句子解析1.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是指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隐蔽的藏身之地就满足了,而蟋蟀却不同,它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择址,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
这是法布尔发现的蟋蟀与别的昆虫的不同之处。
这句话也照应了课文的题目,让读者知晓,为什么把蟋蟀的藏身洞穴称为“住宅”。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
这种形象的语言也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3.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蟋蟀盖房子的工具,非常柔弱。
正是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了排水优良、有温和阳光的住宅,所以令人们对它的劳动效果感到惊奇。
4.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用“伟大的工程”来形容蟋蟀挖掘的洞穴,似乎有些太夸张了,然而用蟋蟀挖掘洞穴的工具来作比较,说是“伟大的工程”却一点也不为过。
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问题归纳1.联系全文想一一想:哪些地方体现出了“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蟋蟀精心选择住址,把巢穴选在向阳的地方,门口有草丛掩盖;巢六是它一一点儿一一点儿挖掘的,没有半点儿马虎。
等巢穴挖好了,它还会随着天气和身体变化不断地改进巢穴。